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思路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思路研究

發布時間:2020-09-17 19:16:35

1、播音主持平時怎麼訓練

播音主持訓練要注意

1、語言規范。播音時應該做到准確規范,清晰流暢;圓潤集中,朴實明朗;剛柔並濟,虛實結合;色彩豐富,變化自如。

2、在自己發聲條件的基礎上發揮所長克服所短,逐步擴展自己的發聲能力,找到自己最好的聲音,用好自己的聲音。

3、發音正確,吐字正確。用標準的普通話播讀 ,特別要注意多音多義字,古詩文中特別要注意按意定音。不添字不少字不讀破句,朗讀清晰完整。

4、語速適當,用心感受。要抓住文章特點,使節奏流利和諧,緩急結合。語調生動,輕重適宜。根據需要,分出輕重緩急,分清抑揚頓挫,表達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5、播音時的停頓除為了休息換氣外,更是為了充分表達朗讀者的思想情感。停頓包括語法停頓和語意停頓。語法停頓包括自然段落,標點符號的停頓,要顯示條理分明。句子中的也要注意邏輯停頓,語斷氣連就是其中的一個方法。

6、補氣的方式:偷氣,搶氣,就氣。邊聽邊讀邊體會。方法指導:讀短小精悍的詩歌,繞口令,散文之類進行訓練。

7、克服播音時的緊張感。緊張實際是口唇的緊張,在朗誦之前要做些口唇練習,如:將舌頭在口腔內360度大循環十五次左右。

8、播音時姿勢端正。美妙的聲音來自正確的呼吸,氣息短,坐姿不正確會造成緊張。坐如鍾,頭背一線,雙腳自然垂直,深呼吸時要深,不要聳肩。

9、練習遠近距離感。這個練習對於我們讀文章中的對話是很有幫助的。朗讀要有目標對象。

10、呼吸,要有一定的呼吸儲量,要口鼻共同呼吸。呼吸要深,要用丹田呼吸,將兩肋打開,小腹收緊,肚皮始終是硬的,這就是氣息支撐。不要管自然條件多麼困難,也要把氣沉下去。胸腔共鳴能產生磁性的聲音。

(1)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思路研究擴展資料

1、播音主持者應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競爭力

作為一名相對專業的播音主持者,最重要的就是立足本職,積極提高自身素質,做到「無我有、人有我優」境界,提高自身的素質包括職業道德、強烈的責任意識,傳播正能量,引領社會風向,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遵守法律法規等。

2、播音主持者在自身業務能力上創新發展

播音主持行業是一個對隨機應變能力要求極高的行業,在主持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這就對播音主持提供了業務上的高要求,如何高效、迅速地完成主持任務,是每個主持人都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在突發狀況中創造性地化解危機,是一個極好的發展機遇。

3、播音主持者在自身風格特徵上創新發展

主持人的自身風格,不言而喻,是極其重要的,主持人是與觀眾面對面的交流,一個個性鮮明、風格獨特的主持人,不僅能讓自身獲得成功,更能為節目增加活力。

4、播音主持者應提高受眾群體的意識,滿足受眾需求

作為一名播音主持,增強播音內容的可靠性,加強選題方面的創新,立足於人民群眾的生活,提高受眾的群體意識,積極創新發展人民喜聞樂見的節目,貼合人民群眾的生活。

5、播音主持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形式創新發展

作為一名播音支持行業的一員,更應該積極地融入到新媒體的發展潮流中,充分利用新媒體態勢下發展起來的廣大平台為自身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用創新的眼光,主動融入進去,在主持節目中充分利用新媒體,增強與觀眾的互動性。

2、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培養方案

辦學理念及就業崗位:本專業培養具備廣播電視播音學、新聞傳播學、語言文學以及藝術、美學等多學科知識與能力,能在電台、電視台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廣播電視播音與節目主持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
專業主要課程及特色課程:語言藝術與寫作、藝術概論、視聽語言、語言傳播藝術、普通話語音、播音發聲學、播音創作基礎、話語樣式、新聞理論、傳播學、新聞采編、廣播播音與主持、電視播音與主持、文藝作品演播、演講與辯論等。

3、如何打造高效的人才培養體系學習心得

 當務之急,科普人才本科培養體系的建設應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以部屬和省屬重點師范高校為依託,構建科普人才師資隊伍的培養體系。支持、資助部屬和省屬重點師范高校以培養優秀科學教育或科學技術教育教師和未來科學或科技教育教育家為目標,開展科學教育和科學技術教育本科專業建設。當前,應著力以國家在教育部六所直屬師范大學實施免費師范生教育政策試點為契機,努力培養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科學教育或科學技術教育教師隊伍。二是在已經開設科技傳播本科教育的理工科重點大學,推動建設科學、規范、合理的科普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由科學技術通識教育、科普專業教育和科普實踐技能教育三大板塊組成的課程體系,開發內容豐富,體系健全的教材體系,在確保學生具有寬闊科學知識視野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科普專業學術素養和科學素質及相應的科普專業技能。三是組織和動員國家985或211高校中已經設置新聞與傳播本科專業的高校專門設立相關科技傳播與普及(科普)專業、學科,或者在傳播學、教育學、科技哲學、科技史、管理工程等專業或學科的基礎上設立科技傳播與普及本科教育方向,拓展科普人才本科培養的學科專業基礎和專業發展空間,逐步建立專業覆蓋廣、渠道層次多、類型豐富多樣、布局合理的科普人才本科教育培養網路。在著力完善科普人才本科培養體系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優化科普人才本科培養路徑、學科專業布局,構築科普人才本科教育寬廣的專業支撐體系,進而建立健全高校科普人才培養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4、播音主持專業就業前景分析?

播音主持專業就業前景較好,對於又優秀又努力的人來說,就業基本不是問題,而且現在的就業方向也逐漸拓寬,電視台、各培訓機構和商演等單位都需要播音主持專業的人才,平時還要不斷提升自我修養,融入時代的步伐。

5、播音主持專業需要哪些能力?

形象、身高、身材、音色和藝術感悟等。學院在考試中選拔專業學生首先要本著是否適合「上鏡」與善於「表現」的標准來進行。
1、形象(五官)。招生簡章上一般都只寫五官端正,眼睛無色盲等,而在實際招生中它有很強的客觀約束性和主觀判斷性。電視是一種橫向掃描,在生活中看似很漂亮的臉龐,一上電視,也許就會顯胖、顯大、顯寬。播音主持專業對五官的大致要求是:五官輪廓分明、有立體感、較集中、端莊大方、有親和力,尤其是「動態」部分的雙唇和門齒要有美感。換個角度說,形象的特殊性,也會導致將來擇業的局限性(學院招生大多本著符合電視的標准進行的,除非聲音條件或表現力特別好)。
電視(鏡頭)中對形象的要求和生活中對形象要求的認識,是有差別的。而有些考生,常會用一些特例(如有個別名主持人並不上鏡)為自己樹立信心,結果用去至少近兩個月的時間去參加專業測試,既耽誤了文化課的有效學習,又花錢費力,最後卻無功而返。
2、身高與身材。在招生簡章上的要求是:男1.7米-1.75米以上,女1.6米-1.65米以上。作為播音主持專業來說,並不是個頭越高越好,而是要求身材比例協調、四肢修長、胖瘦適中,以符合上鏡需要為准,最好是平肩。
3、音色。電視是視聽的藝術,觀眾的審美要求為我們的培養方向規定了目標。作為一名播音員、主持人,聲音就像士兵打仗用的槍,絕對不能作假。一般的要求是:發音通道無阻礙、音色圓潤,具備可訓練的條件。沒有這些基本的條件,再巧的媳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4、語感(藝術感悟)。播音主持專業與其他藝術類專業一樣,都對先天的藝術感悟能力要求很高,如同跳舞要有舞感,唱歌要有樂感一樣。雖說語言藝術與聲樂、舞蹈分別屬於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但它們在理解、感受、情緒、節奏等方面有很強的互通性。而悟性與天賦有著密切的聯系,有的人知識積累扎實,寫作能力強,思維縝密,但一張口就結巴,不善表達,不能透過文字調動形象思維及情感並用很好的聲音形式表現出來。但是我們在生活中會發現,有的人學識一般,也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但說話時語言流暢、生動,能感染人,這就具備了培養「當眾」表達的先天條件。

與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思路研究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