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進社區新聞稿

新媒體進社區新聞稿

發布時間:2020-09-17 14:24:03

1、大學生團隊到社區的暑期社會實踐新聞稿怎麼寫啊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區級產業轉移與勞動力供給結構的同態變化跟蹤研究)調研組赴大冶調研

 

本報訊 (通訊員 段忠傑) 2012年7月2日到7月5日,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實踐團隊在湖北大冶市進行了為期四天的有關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轉型中的勞動就業問題與政策的研究。此次調研是文法與經濟學院周均旭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區級產業轉移與勞動力供給結構的動態變化跟蹤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團隊以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方式深入基層,訪談政府,駐進企業參觀學習。通過對大冶市為期四天的實踐考察,對當地的產業集群、招商引資、勞動用工、城市建設、產業轉型的情況有了深入的了解並做了系統的相關調研。

 在這次暑期社會實踐的調研過程中,該團隊受到了當地政府、企業以及大冶市民的熱烈歡迎,同時得到了新聞媒體的廣為關注。該團隊憑借著精誠合作、不怕困難、勇往直前以及刻苦專研的精神,贏得了這次暑期社會實踐調研的圓滿成功。這次調研成果也將為大冶產業轉型以及勞動力就業問題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同時將為大冶市的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2、求一篇新聞稿或者新聞稿的觀點

堅守職業情懷,擔當傳媒重責
2014年10月23日,我院夢月湖講堂第十三期「新媒體語境下主播的堅守與擔當」在E-207開講,江西電視台著名新聞主播翟量老師應邀來我院講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鄭志紅出席本次講座,副院長袁瑾洋教授及三百餘名師生聆聽此次講座。
講座中,翟量老師以自身經歷為主線,講述了他從一個從下庖廚的君子到上熒屏的主播、從工礦媒體的播音員到上星衛視的金話筒的十七年的從業過程,讓我們看到他成長和蛻變的過程。
在講座的開始,翟量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時代在變化,我們的價值觀是否在淪喪?」他從現代社會精緻利己主義的構陷、泛娛樂化社會的共鳴心態、社交媒體的圍觀心態和真理的片面解讀等四個方面,結合近期社會發生的焦點話題進行剖析,闡述了他獨到的見解,同時提出了他的困惑——媒體轉型期,傳媒人如何保持本心?他指出:「在懷疑的時代,我們仍然需要信仰。」「傳統媒體人需要有現代思維的同時要堅守傳媒情懷。」他告訴我們傳媒正在進行「走、轉、改」三步路線的變革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新聞媒體人還是應該承擔起自身的重責,成為一個溝通社會的職能人,要時刻自覺和自省。
在講座過程中,翟量老師給我們講述了他赴三亞了解新聞並用自己的努力換來了政府對遠居三亞的農民百姓的幫助的一個小故事,同時引用了其他新聞主持人的事例來啟迪我們,他給我們播放了潘濤老師的一段感人的自我介紹和李小萌老師在汶川地震時表現出的作為一個媒體人的素養和責任的相關視頻,令同學們感觸頗深。他勉勵我們「無論中國怎樣,你所站的地方就是中國。你是什麼,中國就是什麼;你怎麼樣,中國就是怎麼樣;你有光明,中國就不再黑暗。」
最後,翟量老師耐心的回答了同學們的問題,他教育同學們:「年輕的時候為了夢想苦一點,累一點是值得的。」對於將來想從事相關行業的同學,他告訴我們,媒體人要堅守事實。翟量老師犀利、風趣的言辭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講座結束後,鄭志紅書記代表我院師生對金飛老師精彩的講座表示感謝,並為翟量老師頒發了我院「夢月湖講堂」講座教授的聘書和感謝狀。
講座歷時兩個多小時,最後在翟量老師親切、風趣的語言中結束,本次交流講座,深深的感染了同學們,為大家今後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很好地幫助。

3、如何撰寫新聞稿件

新聞稿,也就是通訊,是報紙、電台常用的文體。因此,通訊也應該滿足記敘文的幾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過程、結局或造成的影響),在寫作手法上,也就可以用敘述、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但通訊和文學作品又有所不同,文學作品可以虛構,而通訊不可以。這就涉及到了通訊的三個基本特點:真實性、客觀性和時效性,也就是說,通訊必須客觀真實,而且要及時廣播出去。不真實,就是假新聞,不及時就是舊聞,就失去了新聞的價值和意義。這就要求,寫作者必須親臨現場,寫自己親眼所見、真是所感,絕不可以道聽途說妄加揣測。
分類和寫作
1通訊一般可分為: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和工作通訊。

2主題要明確。就是說你到底想要向讀者廣播個什麼東西,有什麼意圖。

3材料要適當。有了主題後,就要圍繞主題去組織材料。往往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被訪者常常會給你提供許多素材,在這許多素材當中,實際上有許多材料是你所不需要的,所以,你就要從一地雞毛中,逐一甄別,合理取捨,最後遴選出你所需要的材料。
4角度要新穎。有了材料,就要選擇成文的角度。一件事情發生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就是所謂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大家都知道,老調重彈的東西是沒有人要看的。這就要求寫作者要選擇一個即合理又新穎的角度去寫。比如,2005年,周家灣居委有一名歸僑摔傷了,由於老歸僑家庭經濟很困難,老婆和女兒全有精神疾病,所以也沒人照顧。這種情況下,街道僑聯就發動大家捐款,並且把這件事報到區僑辦,區僑辦又報到市僑辦,結果,上級部門也捐款了。當時街道要我去寫一篇報道,本意是想寫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如何捐款幫助老歸僑度過難關。我去了以後,發現了另外一個細節,就是老歸僑的家人都送進了精神科醫院,家裡很亂。老歸僑住院期間也沒人照顧。在這種情況下,居委幹部輪流去服侍老歸僑一家。我認為,從捐款的角度寫太普遍,沒有新意,於是我就選了居委幹部這一角度,再在寫的時候,把大家捐款的事一並寫進去,結果被新民晚報刊登了,而且被評為當年上海市社會新聞三等獎。
5標題要別致。通訊稿寫好了,未必有人看。因為現在這個時代,信息量太大了,沒有人有時間有耐心一篇篇新聞看過去,都是挑著看。所以你寫的新聞要想脫穎而出,吸人眼球就非常重要。所以就必須要有一個別致的標題,使你的文字被讀者的法眼選中。當然,一個好的標題對文章來說,有時候常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記得有一次,有一個畫家拿了一幅畫來給《龍華社區》報投稿,那幅畫是一幅風景畫,但沒有主題。大家知道,沒有主題的畫,對普通居民來說一般是很難看懂的。我仔細看了以後,發現,畫面中有一對老夫妻互相攙扶著在鋪滿落葉的小道上。所以,在刊登的時候就想給他添一個主題,起初的時候想用「攙扶」為標題,用了以後覺得沒有詩情畫意,就改為了「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結果,畫家看了以後非常高興,說,這樣一來把畫的主題就體現出來了。還有一次,是世博會前夕,婦聯搞了一次攝影比賽,一位居民送了一幅攝影作品給我看,照片上是一位電工正在中國館前安裝路燈,我靈機一動,給照片取了一個主題,「我為世博增光」,增光用引號引起來,實際上就是諧音,結果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聞標題的製作
1要題文一致。有很多人的標題和文章是不對應的,就是說標題是標題,文章是文章,兩者毫無關系。出現這種問題的關鍵在人人都想把標題設置的更好,而在設置標題的時候,脫離了文章的主題。比如說,街道曾經有這么一篇通訊,是寫街道市政管理方面的。文章內容是寫街道拆了多少違章,種了多少綠化等等。結果他的標題是「傳承千年文化,打造魅力龍華」。文章通篇讀下來,我沒有看到半點文化。但我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應景的標題,因為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加強文化建設」。顯然這個標題是題不對文的。
2要易讀易懂。標題不要太晦澀難懂,因為讀者是普通大眾,不是專家學者,太晦澀太難懂就偏離了新聞普眾性的要求。有些人喜歡表現自己有文化,有學問,故意在標題上拽一拽,用一些難懂的不常見的生僻字或冷僻的詩文。當然,不是說是文不能用做標題,是不能用冷僻的詩文。我記得十年前,我還在當老師的時候,我們一個辦公室的十五位老師(包括語文老師),沒有人看懂當時上海教育報的一篇新聞的標題(具體的標題我已經忘記了,但這件事記得很清楚),這樣的標題是沒有生命力的,也不可取。我對這種現象用時髦的話來說,叫裝。
3用富有表現力的事物來當做標題。所謂有表現力,就是只要一看標題就會令人內心產生激動、感動、憤怒、討厭等心理反應。比如說,韓寒早年寫的文章《穿著棉衣洗澡》,這個標題就非常富有表現力,聽起來就讓人好奇,覺得穿著棉衣洗澡,實在是件不可思議的事,吸引讀者去讀這篇文章;還有以前的《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這樣的標題,一聽就讓人揪心;前幾天解放日報的《醫療過度:一次心臟病就裝了7個支架》,這樣的標題,一聽就讓人氣憤。像這些標題都是屬於有表現力的標題。
4巧用詩文來當標題。用詩文做標題,既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題思想,也可以使文章增添文才,還可以使文章有文學欣賞的價值。叫做一舉三得,但不能過,過了,就是裝。比如:前幾年,湖北洪湖蓮子產業產值超十億元,當時湖北日報作了一個長篇報道,標題就是引用詩句「映日荷花別樣紅——湖北洪湖蓮子產業產值超十億元」(原文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2002年,長江受到污染,《楚天都市報》發了一篇通訊,標題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濁浪令人心憂」(原文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2004年,我發在新民晚報上的一篇通訊,是寫張家園居委書記一心為民的,用了一個標題「一枝一葉總關情」(原文是鄭板橋的『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小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等。
5巧用幾個並列的詞語做標題。這里所謂的並列的詞語,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又是相關的。比如,某貧困地區的一名小學教師,看到當地缺醫少葯,心有不忍,就自學醫學。學成後,他一邊從醫,一邊教書,教書的時候對學生特別嚴格也特別慈善,當然,嚴格是對待學業,慈善是對待生活。後來當地媒體對這個老師進行了報道。報道的標題就是「嚴師、慈父、名醫」,大家看看這個標題,三個毫不相關的詞語,卻因為一個人而變得相關起來,這三個詞實際上是這名老師的三重身份,而這三個詞從不同的三個側面刻畫了人物形象。2008年,我寫的一篇徵文,獲上海市委宣傳部優秀論文,徵文的主要內容是寫我對《上海宣傳通訊》這本內看的學習和使用情況。我用的標題就是「邂逅、受益、推薦」,就是說,我如何在茫茫書海終遇到了《上海宣傳通訊》,我從這本書中如何受益,最後又如何把這本書推薦給身邊的人。還比如張愛玲的小說《色、戒》等。
6用疑問句式做標題。這種標題的好處就在於直接提出疑問,讓讀者順著作者的思路去尋找答案。這種標題在寫負面新聞或面對社會某一疑問的時候採用,效果非常好。比如魏巍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標題直接引導讀者去尋找答案;前幾年,在針對深圳特區是不是要撤銷的問題,深圳晚報登了一篇通訊,標題是《深圳特區還能維持下去嗎?》可以看出,這兩篇是針對社會普遍疑問而寫的,用疑問句作標題實際上就是自己出題目,自己解答。針對社會上的一些負面新聞,這種標題更能警醒人們,引起人們的關注。比如,前兩天(2月20日),解放日報登了一篇新聞,標題是「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安全嗎?看專家怎麼說」,一看就知道,肯定不安全,安全還要拿出來討論嗎?所以這樣的標題,一下子就能吸引人的眼球。
7巧用容易引人產生遐想的模糊字眼做標題。這種標題,我把他叫做噱頭標題,這種設置標題的形式是當下最流行的。它主要是利用了人們某種不健康的心理,讓人忍不住去偷窺一眼。比如,《丈母娘要和我睡一張床》,這樣的標題看上去是很嚇人的,但看完全文以後,你就會發現,這篇文章其實是一篇很溫暖的文章,它主要是講妻子出差,丈母娘來自己家照顧生病的自己,晚上睡覺的時候,自己要睡到沙發上去,丈母娘怕他受涼會加重病情,就在自己的床上另加了一床被子,讓他同床不同被。
8巧用同音字做標題。比如最近關於蘇泊爾廚具重金屬超標的報道層出不窮,其中有一篇報道是這樣的《蘇泊爾廚具:專家再爆「錳」料」》,在這個標題中,作者就巧妙運用了「猛」和「錳」的同音;還比如,前幾天,義大利的一個紀錄片獲得了柏林金熊獎,當天的新聞標題是這樣《義大利紀錄片,柏林擒金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此「金熊」非彼「金熊」也。
9直接用文中主人翁的話語做標題。這是一把萬能鑰匙,它的好處是既不會文不對題,也能很好地詮釋文章的主題。前幾天(2月17日),解放日報刊登了一篇長篇通訊,報道了解放軍105醫院院長高春芳的感人故事。通訊的標題就是高春芳的一句話「沒有菩薩心腸,就不配當醫生」。這樣的標題很切合文章的內容,也很能刻畫主人翁的思想境界,就非常好。
新聞角度的選取
1緊跟時代選角度。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這是千古真理。緊跟時代的腳步就是說,當下什麼最熱,就從什麼角度去寫。
2以小見大選角度。就是說面對一件發生的事件,寫作者不是籠統概述事件的經過,而是選取事件某一個特定的鏡頭,通過特定的鏡頭,慢慢散開,就像一個廣角鏡頭,逐漸發散開來,達到窺一斑而見全貌的效果。比如,會議通訊是很難寫的。一般的人都是這樣寫的: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開了一個什麼會,會議通過(傳達)了什麼內容,最後取得了什麼好的效果。而某地的一篇勞模表彰大會的通訊就寫得非常有特色。它從勞動局局長做報告開始寫,抓住局長向老模鞠躬這一細節,以小見大地寫了社會對勞模的尊敬和愛戴,我記得當時的新聞標題是《向勞模鞠一躬》。
3從特殊性中選角度。現在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是新聞;你捐款1000元不是新聞,乞丐捐款10是新聞;王菲歌唱得好不是新聞,王菲唱歌跑調才是新聞;王菲和李亞鵬生一個健康的女兒不是新聞,而生了一個兔唇的女兒就是新聞。所以,面對所發生的一件事情,要從共性中找出特殊性。比如今天你說我在這里和你們交流如何寫新聞,絕對成不了新聞,如果你說一個外地民工來街道給機關幹部上新聞寫作課那絕對是一件新聞。2月17日《環球時報》刊登的一條印度的新聞,角度是選得相當的新穎。講的是印度的某貧民窟中,不僅貧窮,而且臟亂差,甚至連廁所都沒有,男男女女都是就地解決。政府也一直沒有認真去解決。有一次,一外來女子和男子結婚,新婚之夜發現當地連廁所都沒有,很不習慣,第二天就逃回了娘家。這件事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地政府被迫無奈,在當地建起了第一座廁所。按照我們的習慣思維,這個新聞一定是寫政府如何如何為民爭取資金,建起了第一座廁所。但是你想想,不要說印度,就是中國,也還有許多地方沒有廁所,建一座廁所能成為新聞嗎?結果記者轉換了一下鏡頭,以《印度新娘為廁所出走成楷模》為標題,寫了一篇新聞,結果這篇新聞傳播到了全世界。
4從遺忘的角落中選角度。對於一件事情,共性的東西大家都看得到,都會去寫,作為一個新聞人,要善於從大家遺忘的角落中選取角度寫新聞。

寫作中幾個應該注意的細節
1不要空話套話太多。有些人一拿起筆,就是「在xx的指導下,在xx的統領下,在xx的正確領導下」,屁放了許多,全是空屁,沒一點作用。新聞就是要短小精悍,要干貨,不要濕貨。
2不要大抒特抒個人情感。有些人一寫到幫困送溫暖,就是感謝這個,感謝那個,不然就沒有我的今天。這樣寫太矯情,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就差一句給了我重新做人的機會。否則到是一篇很好的悔改書。
3不要隨便下結論。在人物通訊中,寫到結尾的地方,有些人總忘不了寫上「他真是一個偉大的人,一個崇高的人,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先鋒,更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其實這是錯的,新聞只是把主人翁的某一方面,甚至某一個點展示給了人們,結論應該讓讀者去下。
4一個事件的多個方面,要按編年體的結構來寫。就是說一個事件,它涉及到許許多多的方面,寫的時候,要先寫重要的方面,再寫次要的方面,越是次要的越要放到後面寫。這樣的話,便於報紙編輯人員的編輯。因為報紙版面有限,不可能把你寫的東西全部放上去,另外編輯人員面對許許多多的稿件,也不可能來細細看你一個人的稿件,來幫你挑出重要的,剔除不重要的。一般編輯人員編輯稿件都是從後面往前面刪除,這樣一來,次要的刪除了,也不會影響稿件的質量。
5投稿時多看幾遍,盡量不要有錯別字。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編輯的尊重。

4、2019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新聞稿怎麼寫?

一、什麼是新聞稿
申論考試中:新聞稿屬於公文寫作題,一般的呈現方式是題目要求「寫一篇報道」,或者「評論」。但是在申論考試中只知道這是公文寫作題還是不夠的,關鍵要知道在申論考試中如何寫新聞稿。
二、新聞稿的格式
嚴格來講,新聞稿有標題即可,不像平時寫的公文(比如指導意見),新聞稿不需要寫稱呼、落款等。
如何寫標題:在平時見到公文寫作題時,標題採用「發文機關+事由+文種」的形式,寫新聞稿時也可以按照這種模式寫標題,可以寫「關於……的新聞稿」,在申論考試中,對標題要求不嚴格,只要有標題即可。但是從更准確的角度講,建議大家將新聞稿的標題寫得更准確一點,不死板,能夠體現出主題詞。比如,圍繞「節約水源」寫新聞稿,則標題可以寫:「節約水源從身邊做起」(其中「節約水源」是主題詞)。如果是評論類的新聞稿,取標題則可以結合具體題目,起的有一些新意。
三、新聞稿的內容
嚴格的新聞稿需要有導語,一般情況下就是要具備5W。但是申論中的新聞稿開頭沒必要這么「正式」,只需要簡單交待背景即可。從應試角度來看,則要看字數空間,有空間可以寫導語,否則不寫導語。即使寫導語,也不要讓導語佔用太多的格子,用一句話帶過即可。
(2)事例:申論材料有理論和事實材料,其中事例材料表述比較啰嗦,口語話,此時不要都摘抄,要學會歸納概括。如2015 年聯考,以「社區新風尚」為主題,給社區網站寫一篇
新聞稿。在寫作中就要把整段的事例簡要概括。此外要注意:①大段描述的典型事例要寫。②事例一筆帶過即可。
(3)其他要素:問題、原因、危害、意義、對策等。如果材料中有規范表述、符合題目要求則直接摘抄;如果原文中沒有規范表述,則需要歸納概括。總之材料有什麼寫什麼。
(4)結尾:字數空間允許時可以寫,沒有空間時要給中間正文讓路,有空間寫時可以簡單寫。
如果要寫的話具體結合題目要求,比如與社區新風尚相關的話題目的可能是鼓動宣傳。

5、新聞營銷稿怎麼寫啊?請問有沒有那種擁有大量企業新聞的網站呢?

新聞營銷稿主要還是建立在尋找企業新聞點,用合乎新聞口吻的筆法和切合時要的論據來推動企業品牌推廣。這個東西最主要還是要多看多想多讀,一蹴而就可不行。給樓主推薦一個新聞綜合類網站吧:中國企業新聞聯盟。裡面就有很多給不少企業量身而制的新聞營銷稿,可以參考一下。

6、社區新聞稿範文

個人建議:如果自己沒有寫作的經驗還不如找家新聞傳播機構代筆,就像「 文芳閣傳媒 」這樣的網路公關公司,是按字數收費的,500字50元、1000字100元,寫好後還可以付點費用讓他們把你的軟文廣告發布在各大媒體上呢。

7、如何做新聞媒體報道發稿計劃?怎麼做能達到最優的新聞推廣效果

網上找推一手,這里可以自己發,也可以他們幫忙發,價格都不貴的。

8、新聞稿怎麼寫

通訊一般可分為: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和工作通訊。

2
主題要明確。就是說你到底想要向讀者廣播個什麼東西,有什麼意圖。

3
材料要適當。有了主題後,就要圍繞主題去組織材料。往往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被訪者常常會給你提供許多素材,在這許多素材當中,實際上有許多材料是你所不需要的,所以,你就要從一地雞毛中,逐一甄別,合理取捨,最後遴選出你所需要的材料。

4
角度要新穎。有了材料,就要選擇成文的角度。一件事情發生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就是所謂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大家都知道,老調重彈的東西是沒有人要看的。這就要求寫作者要選擇一個即合理又新穎的角度去寫。比如,2005年,周家灣居委有一名歸僑摔傷了,由於老歸僑家庭經濟很困難,老婆和女兒全有精神疾病,所以也沒人照顧。這種情況下,街道僑聯就發動大家捐款,並且把這件事報到區僑辦,區僑辦又報到市僑辦,結果,上級部門也捐款了。當時街道要我去寫一篇報道,本意是想寫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如何捐款幫助老歸僑度過難關。我去了以後,發現了另外一個細節,就是老歸僑的家人都送進了精神科醫院,家裡很亂。老歸僑住院期間也沒人照顧。在這種情況下,居委幹部輪流去服侍老歸僑一家。我認為,從捐款的角度寫太普遍,沒有新意,於是我就選了居委幹部這一角度,再在寫的時候,把大家捐款的事一並寫進去,結果被新民晚報刊登了,而且被評為當年上海市社會新聞三等獎。

5
標題要別致。通訊稿寫好了,未必有人看。因為現在這個時代,信息量太大了,沒有人有時間有耐心一篇篇新聞看過去,都是挑著看。所以你寫的新聞要想脫穎而出,吸人眼球就非常重要。所以就必須要有一個別致的標題,使你的文字被讀者的法眼選中。當然,一個好的標題對文章來說,有時候常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記得有一次,有一個畫家拿了一幅畫來給《龍華社區》報投稿,那幅畫是一幅風景畫,但沒有主題。大家知道,沒有主題的畫,對普通居民來說一般是很難看懂的。我仔細看了以後,發現,畫面中有一對老夫妻互相攙扶著在鋪滿落葉的小道上。所以,在刊登的時候就想給他添一個主題,起初的時候想用「攙扶」為標題,用了以後覺得沒有詩情畫意,就改為了「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結果,畫家看了以後非常高興,說,這樣一來把畫的主題就體現出來了。還有一次,是世博會前夕,婦聯搞了一次攝影比賽,一位居民送了一幅攝影作品給我看,照片上是一位電工正在中國館前安裝路燈,我靈機一動,給照片取了一個主題,「我為世博增光」,增光用引號引起來,實際上就是諧音,結果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END
新聞標題的製作

要題文一致。有很多人的標題和文章是不對應的,就是說標題是標題,文章是文章,兩者毫無關系。出現這種問題的關鍵在人人都想把標題設置的更好,而在設置標題的時候,脫離了文章的主題。比如說,街道曾經有這么一篇通訊,是寫街道市政管理方面的。文章內容是寫街道拆了多少違章,種了多少綠化等等。結果他的標題是「傳承千年文化,打造魅力龍華」。文章通篇讀下來,我沒有看到半點文化。但我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應景的標題,因為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加強文化建設」。顯然這個標題是題不對文的。

要易讀易懂。標題不要太晦澀難懂,因為讀者是普通大眾,不是專家學者,太晦澀太難懂就偏離了新聞普眾性的要求。有些人喜歡表現自己有文化,有學問,故意在標題上拽一拽,用一些難懂的不常見的生僻字或冷僻的詩文。當然,不是說是文不能用做標題,是不能用冷僻的詩文。我記得十年前,我還在當老師的時候,我們一個辦公室的十五位老師(包括語文老師),沒有人看懂當時上海教育報的一篇新聞的標題(具體的標題我已經忘記了,但這件事記得很清楚),這樣的標題是沒有生命力的,也不可取。我對這種現象用時髦的話來說,叫裝。

用富有表現力的事物來當做標題。所謂有表現力,就是只要一看標題就會令人內心產生激動、感動、憤怒、討厭等心理反應。比如說,韓寒早年寫的文章《穿著棉衣洗澡》,這個標題就非常富有表現力,聽起來就讓人好奇,覺得穿著棉衣洗澡,實在是件不可思議的事,吸引讀者去讀這篇文章;還有以前的《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這樣的標題,一聽就讓人揪心;前幾天解放日報的《醫療過度:一次心臟病就裝了7個支架》,這樣的標題,一聽就讓人氣憤。像這些標題都是屬於有表現力的標題。

巧用詩文來當標題。用詩文做標題,既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題思想,也可以使文章增添文才,還可以使文章有文學欣賞的價值。叫做一舉三得,但不能過,過了,就是裝。比如:前幾年,湖北洪湖蓮子產業產值超十億元,當時湖北日報作了一個長篇報道,標題就是引用詩句「映日荷花別樣紅——湖北洪湖蓮子產業產值超十億元」(原文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2002年,長江受到污染,《楚天都市報》發了一篇通訊,標題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濁浪令人心憂」(原文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2004年,我發在新民晚報上的一篇通訊,是寫張家園居委書記一心為民的,用了一個標題「一枝一葉總關情」(原文是鄭板橋的『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小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等。

巧用幾個並列的詞語做標題。這里所謂的並列的詞語,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又是相關的。比如,某貧困地區的一名小學教師,看到當地缺醫少葯,心有不忍,就自學醫學。學成後,他一邊從醫,一邊教書,教書的時候對學生特別嚴格也特別慈善,當然,嚴格是對待學業,慈善是對待生活。後來當地媒體對這個老師進行了報道。報道的標題就是「嚴師、慈父、名醫」,大家看看這個標題,三個毫不相關的詞語,卻因為一個人而變得相關起來,這三個詞實際上是這名老師的三重身份,而這三個詞從不同的三個側面刻畫了人物形象。2008年,我寫的一篇徵文,獲上海市委宣傳部優秀論文,徵文的主要內容是寫我對《上海宣傳通訊》這本內看的學習和使用情況。我用的標題就是「邂逅、受益、推薦」,就是說,我如何在茫茫書海終遇到了《上海宣傳通訊》,我從這本書中如何受益,最後又如何把這本書推薦給身邊的人。還比如張愛玲的小說《色、戒》等。

用疑問句式做標題。這種標題的好處就在於直接提出疑問,讓讀者順著作者的思路去尋找答案。這種標題在寫負面新聞或面對社會某一疑問的時候採用,效果非常好。比如魏巍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標題直接引導讀者去尋找答案;前幾年,在針對深圳特區是不是要撤銷的問題,深圳晚報登了一篇通訊,標題是《深圳特區還能維持下去嗎?》可以看出,這兩篇是針對社會普遍疑問而寫的,用疑問句作標題實際上就是自己出題目,自己解答。針對社會上的一些負面新聞,這種標題更能警醒人們,引起人們的關注。比如,前兩天(2月20日),解放日報登了一篇新聞,標題是「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安全嗎?看專家怎麼說」,一看就知道,肯定不安全,安全還要拿出來討論嗎?所以這樣的標題,一下子就能吸引人的眼球。

巧用容易引人產生遐想的模糊字眼做標題。這種標題,我把他叫做噱頭標題,這種設置標題的形式是當下最流行的。它主要是利用了人們某種不健康的心理,讓人忍不住去偷窺一眼。比如,《丈母娘要和我睡一張床》,這樣的標題看上去是很嚇人的,但看完全文以後,你就會發現,這篇文章其實是一篇很溫暖的文章,它主要是講妻子出差,丈母娘來自己家照顧生病的自己,晚上睡覺的時候,自己要睡到沙發上去,丈母娘怕他受涼會加重病情,就在自己的床上另加了一床被子,讓他同床不同被。
巧用同音字做標題。比如最近關於蘇泊爾廚具重金屬超標的報道層出不窮,其中有一篇報道是這樣的《蘇泊爾廚具:專家再爆「錳」料」》,在這個標題中,作者就巧妙運用了「猛」和「錳」的同音;還比如,前幾天,義大利的一個紀錄片獲得了柏林金熊獎,當天的新聞標題是這樣《義大利紀錄片,柏林擒金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此「金熊」非彼「金熊」也。

直接用文中主人翁的話語做標題。這是一把萬能鑰匙,它的好處是既不會文不對題,也能很好地詮釋文章的主題。前幾天(2月17日),解放日報刊登了一篇長篇通訊,報道了解放軍105醫院院長高春芳的感人故事。通訊的標題就是高春芳的一句話「沒有菩薩心腸,就不配當醫生」。這樣的標題很切合文章的內容,也很能刻畫主人翁的思想境界,就非常好。

與新媒體進社區新聞稿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