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務新媒體英語怎麼說
政務新媒體
New government media
重點詞彙
新媒體new media
2、1,結合事實分析簡述新媒體中的公共輿論呈現出怎樣的新特點
當前,我國處在社會發展的轉型期,各種天災人禍、社會矛盾、社會問題集中爆發,諸多突發事件和社會現象使得中國網民表現出強烈的社會關懷,對各類社會問題和現象頻頻發聲。而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便捷性使得其成為各階層利益表達、情感宣洩、思想碰撞的輿論主渠道。在這一時期,網路輿論也表現出許多新的特點。了解這些新特點,更有利於我們做好輿情監測,提升輿情應對能力。以下為樂思輿情監測中心匯總的網路輿論發展的五大特點:
一、新老媒體互動加強,網路輿論「倒灌」趨勢明顯
在網路輿論發展的初期,互聯網上的各種言論載體主要的運行模式是引用、轉載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報道,並對其進行補充式的傳播和討論。但是,隨著近年來網路言論載體和網民數量的增多,這種格局早已有所改變,網路輿論已經通過與傳統媒體的深入互動,越來越明顯地推動事件的發展。而在多數熱點事件的發展演變中,互聯網輿論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網路輿論「倒灌」傳統媒體的現象也逐漸增多。網路輿論中的「爆料」往往能引發傳統媒體的積極呼應,引發大范圍輿論議論。
二、網路輿論載體多樣化,社交平台影響力增強
在信息社會,社會輿論的發生往往被傳統新聞媒介的議程設置所主導。而隨著新媒體時代到來,互聯網傳播信息的互動性、匿名性等特點使各大社區論壇、BBS、個人網站都可能成為輿論的發源地。而微博因規避了傳統的新聞傳播媒介「你傳我受」的單向傳播模式,又以其更加碎片化、便捷性的特色優勝於其他網路媒體,成為引導公共輿論的新陣地。
三、政府官員現身網路,政務微博影響力強化
新媒體時代,隨著新型網路媒體的不斷創新發展,新媒體在輿論環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網路成為個官員和政府擴大影響力,提升形象口碑的重要渠道。而新媒體因其優越的交互性和展現的強大溝通能力,吸引了眾多的官員參與到網路中來。同時,政務微博正在公共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2012年第三季度政務微博報告》顯示,截至9月底,新浪認證的政務微博已達50,947個政務微博已進入平穩發展、成熟應用階段。
四、網上輿情出現向現實空間「擴散」的趨勢
新媒體時代,網民對某一個熱點事件在網上通過各種形式展開熱議,已經是習以為常的形式,但從近年來的一些案例看,網民已不再滿足於網上討論,而是熱衷於走到線下的現實空間繼續關注和推動事件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由網路走向現實空間的做法,在缺乏有效的正確引導時,其可能產生的潛在破壞力。
五、網路監督、網路維權與「網路審判」、「網路暴力」融合
新媒體時代,網路民意的力量在很多事件發展過程中得到了集中體現,網路監督、網路維權得以深化,無疑是社會民主進步的佐證。但是,在很多時候,網路不僅僅監督了事件過程,推動事件發展,還會過度發展成「綁架」媒體、煽動民憤,甚至直接左右事件結果的「網路審判」,更可能成為給當事人正常生活造成過度影響的「網路暴力」。比如,網路曝光既使很多無良官員被曝光丟官,也讓很多言論被過分放大,遭遇輿論壓力。
3、國家主管部門核準的政務新媒體平台有哪些
第七條 政務新媒體應當在國家主管部門核準的平台上設立並開展應用。注冊的新媒體賬號名稱應當簡明扼要、嚴謹規范,並與本地、本單位名稱和工作...
4、各級公安機關所屬部門,警種單位開設新政務媒體的,應向哪個部門報備?
您好!1.當地行政首長熱線(縣長、市長、省長熱線) 2.上級公安部門投訴 3.也可本級上級公安部門申訴投訴 4.當地法制辦公室 5.通過律師
5、政務新媒體運營下一步怎麼走
相信自己的選擇,無論選擇的是一路順風,還是艱難險阻,只要堅定信念,相信自己,成功就在下一步,自己就不會後悔
6、30所高校小程序什麼時候集體上線?
9月27日,教育部新聞辦、新聞中心攜手騰訊微信,在清華大學舉行「新平台 新聯動——30所高校小程序集體上線儀式暨教育政務新媒體宣傳研討會」,宣布全國近30所高校將上線專屬小程序,藉助小程序能力為高校師生提供更輕便的校園服務。這是教育系統政務新媒體運用新平台、新技術服務廣大師生的又一次生動實踐。率先推出小程序,也讓教育政務新媒體走在了「互聯網+政務」服務領域的前沿。
在教師節前夕,教育部政務新媒體藉助騰訊微信公眾平台正式推出「微言教育」小程序,並成功開展社交化活動「致敬!老師」,當天小程序訪問量即突破40萬人次,覆蓋微信用戶近2000萬。目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部分高校也已初步「試水」,北京大學「就業小助手」、武漢大學「智慧島」、四川大學「校園導覽」等,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優質、更便捷、更全面的信息服務。
微信小程序是一種全新的連接用戶與服務的方式,它可以在微信內被便捷地獲取和傳播,具有獲取容易、體驗輕便、不需下載、用完即走的特點。教育系統小程序,是教育部門、相關高校聯合騰訊微信公眾平台,向社會公眾、師生提供資訊與服務的全新方式,可以整合教學、校園服務、校務管理,實現高校運作智慧化升級。微信用戶只需打開微信客戶端的「發現-小程序」,在搜索框中搜索「微言教育」或上線高校,即可訪問。
教育系統小程序的上線,是對原來以「微言教育」公眾號為核心的教育政務新媒體聯盟的一個全新補充,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高校新媒體應用功能和發展前景。微信團隊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小程序,讓微信能力進一步深入校園,打造現代化的教育體驗,通過微信能力服務更多校園場景。」
自2013年1月1日教育部官方微博上線以來,教育部新聞辦積極打造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目前已先後開通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入駐搜狐、新浪、人民日報、今日頭條、網易、一點資訊、騰訊企鵝號等7個新聞客戶端平台。目前,「微言教育」擁有粉絲3000餘萬,成為教育部發布重大政策、回應社會關切、服務溝通民眾的重要平台。
在教育部政務新媒體的帶動下,教育系統政務新媒體蓬勃發展。目前以「微言教育」為核心,聯合32家省級教育部門,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以及部分部屬高校、地方高校、地市教育部門共1200家單位組成「中國教育政務新媒體聯盟」,上下聯通,左右貫通,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教育政務新媒體矩陣。
高校小程序結合科技實現信息完整化。
7、融媒體是什麼意思?融媒體中心建設和政務新媒體有聯系嗎
融媒體,顧明思議,融合。主要是針對傳統電視台、電台、zf部門等媒體中心,結合傳統+新媒體渠道的一種簡稱,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有更多的流量曝光渠道,融合在一起,由專人進行統一運營、維護、發布、管理。
而如果要做融媒體,除了本身有內容持續輸出之外,還需要有配套工具
可以考慮用:融媒體導航、易媒助手這類工具運營
8、政務新媒體應當如何做
要熟練駕馭政務新媒體,確保政務新媒體在全媒體時代始終沿著正確軌道健康發展,編輯需要具備以下五種能力,才能玩轉政務新媒體。
一是敏銳的政治鑒別力
政務新媒體編輯在日常工作中應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養,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斷增強政治敏感。
要具有成熟的政治思想、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把政務新媒體視作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陣地,以較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緊緊把握時代脈搏,見微知著,明辨是非,努力在正面、正能量宣傳中發出正確的聲音。
二是專業的文字能力
工作性質決定了政務新媒體采編既要牢固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又要具備豐富的新聞專業知識和基礎知識,把高超的文字駕馭、恰當的文字表現視作看家本領,面對海量的文字信息,嫻熟把控選題,精妙組織文章,不僅能熟練生成流暢的文字,更能寫出漂亮好看、撼動人心的文字,確保每一個發布、每一次推送及每一次傳播都是美的展示、文字文化的享受。
文字表現及組織加工是政務新媒體采編的基礎、基本功,在熟悉通曉文字表現規范的前提下,必須熟練掌握文字、文章采編加工的技巧,切實提升所傳播信息的語言文字表達效果。同時,親自動手寫作也是政務新媒體采編諸環節中至關重要的能力需要。
三是綜合的策劃能力
政務新媒體在立足行業業務基礎上推送和發布怎樣的信息、採取何種方式推送和發布,不僅直接展示出網路媒體采編個人水準的高低,也最終體現政務新媒體的思想和方針。
因此,政務新媒體采編需善於從海量政府部門行業信息中敏銳捕捉有用信息,結合受眾需求,按照一定的價值標准進行信息歸納、信息分析、信息鑒別、信息選擇與信息整合。通過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總結凝練出具有鮮明價值取向的主題,並圍繞主題重組重構信息,進而完成信息選題策劃。
四是快速的反應能力
政務新媒體通過海量信息轉載,將政府部門行業工作全面推向社會公眾的同時,也將各級各地政府部門推向社會輿論的風口,政務新媒體采編對政府部門行業系統發生發展的每一則業務信息發布、每一項工作動態推送,都直接關系著各級政府部門行業機構的聲譽、影響著各地政府部門的行業形象。尤其面對突發性事件,政務新媒體采編必須具備較強的快速反應能力,做到不誤判、不誤導。如果信息判斷錯誤,或僅憑感情辦事,就會造成信息發布失誤或輿論誤導。
因此,政務新媒體采編在堅持「及時准確、公開透明、有序開放、有效管理、正確引導」基本方針前提下,要善於運用有關方針政策或法律法規,切實加強輿情搜集、輿隋研判及重大輿情應對基本能力培養。為切實加強民政系統政務新媒體編采隊伍輿隋應對能力,國家民政部多次組織召開會議,就民政新聞宣傳、民政輿情應對等工作進行專項部署、專門培訓、專題講座,全面提升面對復雜輿情的綜合應對能力。
五是全方位的創新能力
政務新媒體的活力在於創新,政務新媒體的創新依賴於采編意識、采編思維、采編手段、采編方式等采編綜合能力的培養與創新。網路時代面對不斷擴張和全面開放的海量政務信息,政務新媒體采編必須不斷培養求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充分利用互聯網路的技術優勢與傳播優勢,一方面以開闊的視野和思路,多側面、多層次、多維度挖掘政府部門行業業務信息的深度,有意識地面向廣大受眾,創造性地提煉信息,切實實現內容創新;另一方面以全新的理念和思維積極擁抱新技術、掌握新手段,不斷研究創造受眾歡迎的信息傳播新形式,立體化、全方位地進行信息發布傳播,切實實現傳播方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