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
1、注重流動黨員教育的針對性。
思想教育是加強外出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中最為重要的工作,也是難度較大的工作。外出流動黨員流動性強,思想比較解放,但也很復雜,如果不注重有針對性的教育,就很難收到好的效果。近幾年,我鎮在外出流動黨員教育方面,緊緊扣住「針對性」這三個字,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例如:對擔任過村幹部的黨員,在外出前重點進行「自己富了,不忘鄉親,永遠做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感,對其他外出流動黨員,主要是進行黨性和黨的宗旨教育,增強其自我約束意識和黨員意識,使之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2、積極引導,注重發揮外出流動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流動黨員外出打工,不僅開拓了視野,學到了本領,而且率先走上了致富路。我鎮結合實踐,逐漸摸索出一套發揮外出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好做法,一是發揮他們經濟意識強,經營門路廣,可以為更多人尋找致富門路的「向導員」作用;二是發揮他們在外信息靈、交際廣、路子寬,可以為家鄉的農副產品、鄉村企業產品找銷路、找貨源的「推銷員」作用;三是通過他們在外經營發了「財」,有一定知名度,發揮他們為家鄉引進資金、引進設備、引進項目的「招商員」作用;四是積極引導他們為發展本地經濟帶頭辦企業,搞實體,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導他們發揮經濟優勢,在扶貧幫弱上解囊相助,在家鄉舉辦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帶頭做奉獻。
2、如何管理好流動黨員
如何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便成為黨建工作的重要課題。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明確提出:「探索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機制,加強流動黨員管理,促進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筆者以為,在深入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的今天,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尤為重要。一、流動黨員的特點目前,流動黨員的特點一是人數增加。比如深圳市現有流動黨員3.36萬多名,占深圳市黨員總數的24%。二是分布面廣。在勞動力市場日益活躍,擇業范圍不斷拓寬的形勢下,由農村流向城市,由欠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的黨員越來越多,全國各省份幾乎都有流動黨員。三是文化層次較高。現在的流動黨員中除了進城務工的農民,還有不少是城市「白領」、企業管理層骨幹、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等,相當一部分流動黨員具有較高的學歷和一定的技術專長。四是思想較活躍。流動黨員中不少人思想活躍,信息靈,路子廣,憑自己一專多能的優勢,自謀出路,去實現自身價值。二、流動黨員管理的難點目前流動黨員管理主要有「四難」。一是去向難掌握。流動黨員逐年增多,流動范圍日益擴大,流動地點不斷變化,工作崗位經常變動,客觀上增加了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難度。加上一些流動黨員組織觀念淡薄,外出後不與黨組織保持聯系,導致了流動黨員的去向難掌握,底子難摸清。二是關系難轉移。有些流動黨員在未設黨組織的私企或外企務工,組織關系不知轉到哪裡,戶籍地的社區黨組織不願接管或者是黨員認為組織關系轉到戶籍地仍遠離工作單位,過組織生活不方便,因此成為「隱性黨員」。三是管理難落實。近年來,各地在流動黨員管理方面都做了不少探索,但「管不到」和「管不住」的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黨組織設置相對滯後,管理方法不夠靈活,不僅造成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難,而且造成一些預備黨員轉正難,一些流動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難和在外出流動人員中發展新黨員難等問題。四是作用難發揮。有些流動黨員長期游離於組織之外,有些流動黨員黨性意識淡化,甚至把參加黨的組織生活看作是一種負擔,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得很有限。三、可資借鑒的有效管理方式流動黨員最突出的特點是流動性強、所在地不確定、活動性分散。要針對這些特點,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管理辦法。比如:江蘇省南通市提出,將流動黨員管理和社區黨建、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消除「空白點」。同時依靠流入地、流出地黨組織的合作支持,實行雙重管理。湖南省提出,各級黨組織要考慮整合資源,逐步將流動黨員信息納入微機,實行全國聯網,進行動態管理。南京市和我省梅州市等地實行「兩卡」(流動黨員管理卡、流動黨員聯系卡)並用,將黨員管理卡隨身攜帶,與流入地黨組織加強聯系,實行原籍黨組織與流入地黨組織齊抓共管,這樣流動黨員能經常接受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做到離鄉不離組織。廣州市私企黨建工作引入了現代科技手段,運用「IC卡管理法」,使流動黨員處處都能找到家,較好地解決了流動黨員的組織管理難等問題。福建省上杭縣採取「五個一」的聯系方式,管好管活流動黨員。即一人一卡(流動黨員每人一卡);一委一聯(支委成員與外出黨員結對子);一季一訪(每季度到流動黨員家裡家訪一次);一年一問候(每逢「七一」,均發出慰問信);一年一評議(每年春節期間,對流動黨員進行民主評議),與此同時構築「黨員網上之家」,搭建交流與聯系的平台。這些方法都有可借鑒之處。筆者以為,條件成熟的,可採用「IC卡管理法」,既方便了流動黨員找組織,又能使黨組織及時掌握流動黨員的流向和信息。條件未成熟的,可使用「流動黨員活動證」,既能證明黨員的身份又便於黨員過組織生活。總之,各級黨組織應結合實際,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法,把流動黨員這支隊伍教育好、管理好、組織好、引導好,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鋒模範作用。
3、流動黨員辦理條件
一、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流動黨員的管理,根據《黨章》及有關黨員管理工作的要求,特製定本制度。
三、流動黨員管理要堅持從嚴治黨的原則,保證黨員組織關系適時轉移,使黨員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督。
四、單位黨組織在黨員外出後,要指定專人負責,通過適當方式與黨員所在單位、地區的黨組織保持經常聯系,了解黨員外出後的思想、工作情況,及時向外出黨員通報黨組織的重要活動和工作部署。同時也要保持與流動黨員的聯系和溝通。
五、對外出時間不足6個月外出學習進修、辦理公務、休假探親、經商的黨員,無固定地點的,組織關系可由原單位黨組織管理,並報上級黨組織核發《流動黨員活動證》。地點相對固定的,可根據實際情況,應開具黨員證明信,交所去單位或當地黨組織,參加黨內活動。黨員外出時間超過6個月的,地點固定的,應將其黨員正式組織關系轉入所在地區、單位的黨組織或社區黨組織。
六、對短期外出或長期外出又無固定地點的,但可以經常返回本地的,仍在本支部參加組織生活,流動黨員的黨費一般應由黨員個人按照《黨費收繳辦法》的有關要求和比例按月繳納,特殊情況可以託人代交、郵寄、預交或補交,但預交補交的時間不得超過3個月。
七、流動黨員外出前要向黨支部說明外出原因、時間、地點或情況,黨支部對外出黨員的外出地點、外出原因、外出時間、聯系電話、聯系方式進行登記備案。
八、黨支部對外出黨員進行行前教育,要求外出黨員外出期間必須自覺按照黨員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每季度至少一次以書面或電話等形式向自己組織關系的所在黨組織聯系,匯報思想和工作情況。
九、外出黨員要嚴格參加所在黨組織的黨的組織生活,而且要經常與原單位黨支部保持聯系,定期匯報情況。對沒有正當理由的,連續六個月不向黨支部匯報思想工作,不與黨支部保持聯系或不交黨費的黨員,要根據黨章和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4、如何創新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
1、注重流動黨員教育的針對性。 思想教育是加強外出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中最為重要的工作,也是難度較大的工作。外出流動黨員流動性強,思想比較解放,但也很復雜,如果不注重有針對性的教育,就很難收到好的效果。近幾年,我鎮在外出流動黨員教育方面,緊緊扣住「針對性」這三個字,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例如:對擔任過村幹部的黨員,在外出前重點進行「自己富了,不忘鄉親,永遠做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感,對其他外出流動黨員,主要是進行黨性和黨的宗旨教育,增強其自我約束意識和黨員意識,使之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2、積極引導,注重發揮外出流動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流動黨員外出打工,不僅開拓了視野,學到了本領,而且率先走上了致富路。我鎮結合實踐,逐漸摸索出一套發揮外出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好做法,一是發揮他們經濟意識強,經營門路廣,可以為更多人尋找致富門路的「向導員」作用;二是發揮他們在外信息靈、交際廣、路子寬,可以為家鄉的農副產品、鄉村企業產品找銷路、找貨源的「推銷員」作用;三是通過他們在外經營發了「財」,有一定知名度,發揮他們為家鄉引進資金、引進設備、引進項目的「招商員」作用;四是積極引導他們為發展本地經濟帶頭辦企業,搞實體,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導他們發揮經濟優勢,在扶貧幫弱上解囊相助,在家鄉舉辦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帶頭做奉獻。
5、如何對流動黨員進行組織生活的管理
對流動黨員的組織管理有兩種:一種是長期在外地打工的黨員,只有年節回家探親,這樣的適合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方便其參加外出所在地黨組織生活,由外地黨組織填寫活動記錄,當地黨組織進行年審。另一種是短期到外地打工的季節工,去外地的時間一般在半年左右,這種情況的不需要使用流動黨員證,當地黨支部安排聯系人定期與其進行電話、微信聯系,掌握其思想動態,通報黨組織的情況。
6、怎麼辦理流動黨員的手續?
一、項目概述
1、項目名稱:辦理流動黨員證
2、辦理窗口:黨政辦窗口
3、承諾時限:當場辦結
4、收費標准:不收費
二、法定依據
1、《中國共產黨黨的章程》
2、《黨員管理手冊》
三、辦理程序
1、所在支部出具證明,持本人近期免冠一寸照片;
2、申請人到便民服務中心辦理。
四、申報材料
1、所在支部出具證明;
2、近期免冠一寸照片2張;
3、身份證。
五、備注
1、適用於短期外出(6個月以內)或長期外出但暫無法轉移組織關系的黨員。
2、身份證需查驗明原件。
7、如何做好流動黨員管理工作
一是摸清流動黨員底數,從源頭上把握流動黨員的動態。所有流動黨員建立檔案,並且內容要詳細、信息要准確、要做到掌握流動黨員的基本情況、外出(流入)時間、從事職業、流入(流出)地址、聯系方式等情況,並及時發放流動黨員證,為進一步做好流動黨員管理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建立和落實好流動黨員聯系溝通制度。為了加強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使流動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各級黨組織要建立並落實好流動黨員聯系溝通制度。一是建立流出黨組織與流動黨員交流溝通制度,定期向流動黨員通報黨組織的有關情況,通知流動黨員按時參加黨內選舉等重大活動,對黨組織內的重大事件,隨時與流動黨員徵求意見。二是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制度,實行兩地黨組織雙重管理機制,從而對流動黨員是否履行義務進行監督。
三是做好對流入到本黨組織的流動黨員的教育和管理。一是對來本地務工、進修、學習、定居辦廠、或從事其他工作的黨員,按規定可以接轉組織關系的各黨組織應及時辦理結轉手續,使其盡快在本支部落戶。二是對持流動黨員證的流動黨員和本組織其他黨員一樣看待,及時安排其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的教育,使流動黨員無論走到哪裡,都要做到組織不散,黨性不丟,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不變,實現黨的隊伍的純結和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8、如何做好流動黨員的管理
其管理方法為:
(一)、靈活設置黨組織,使流動黨員在異地找到「家」。黨員在哪,我們就把黨組織建在哪,靈活採取三種形式建立黨組織,使流動黨員在異地找到「家」。
一是依託式。對外出流動黨員比較多,且相對比較集中的大中城市,依託政府駐外辦事處、商會來建立黨組織。
二是區域式。對地點相對固定、區域相對集中,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並有合適書記人選的,打破鄉鎮界限,以市場工廠或黨員集聚區為單位成立黨組織。
三是聯合式。對分散在全國各地又暫不具備條件成立黨組織的,成立「外出黨員聯合支部」,並在相對集中區域建立黨小組。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求本縣流動黨員無論是否接轉組織關系,都必須加入流動地的黨支部,積極參加流動黨支部的各項組織生活。
(二)、創新黨員發展、教育和管理機制,確保流動黨員過上正常的組織生活。
一是在黨員發展方面,賦予外出流動黨支部發展黨員權利,探索實行了「兩票兩權制」,即不管是正式黨員還是臨時流動黨員,都有發展黨員的工作權利,正式流動黨員行使表決權,投表決票,臨時流動黨員行使評議權,投評議票,從而切實保障了流動黨員發展黨員這一民主權利,解決了外出人員中優秀分子入黨願望強烈,但又入黨難的矛盾。
二是在黨員教育方面,實行「雙向教育」,一方面,委託當地黨組織進行集中教育,另一方面,我們有針對性地加強了行前教育、巡迴教育、郵寄教育和網上教育,解決了黨員教育管理規范性要求與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應變性要求之前的矛盾。
三是在黨員管理方面,改變原來單一的黨員垂直管理模式,探索實行「雙重管理」機制,即在流動黨支部的組織設置、人事安排、黨籍管理和黨員發展審批由流出地黨委負責,流入地黨委負責對黨支部進行日常工作指導,組織黨員參與當地的經濟社會建設和社會公益活動等,從而在點上、面上使每個黨員都納入黨組織的管理范圍,形成了一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管理網路,使流動黨組織既有「婆家」,又有「娘家」,從根本上消除了流動黨員管理盲區。進一步健全了流動黨員活動證制度、「三會一課」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等,切實保障黨員在參與、管理、決定黨內事務的各項權利。
9、流動黨員管理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完善流動黨員組織關系管理。流動黨員應當持有《流動黨員活動證》。《流動黨員活動證》經流出地黨的基層委員會蓋章後,由黨支部登記發放。流入地黨支部要及時驗證並報上級黨組織備案。
(2)將流動黨員編入流入地黨的基層組織。流動黨員就業單位有黨組織的,應當編入其就業單位黨組織;就業單位沒有黨組織的,可以就近就便編入所在社會(村)黨組織或其他單位黨組織,也可依託商會、行業協會等單位的黨組織進行管理。在流動黨員較為集中的社區(村)、項目工地、商務樓宇和集貿市場等,可專門建立流動黨員黨組織。流出地黨組織可在外出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地方建立黨組織。
(3)有條件的地方黨委組織部門要通過建立流動黨員信息庫等方式,及時掌握本地區外出和外來流動黨員的基本情況。
10、什麼是流動黨員
《流動黨員活動證》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組織部嚴格按照中央組織部制定的統一式樣定點印製,並加強管理。其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自行印製。印製所需經費,可從黨費中開支;不得向黨員個人收取工本費和發證手續費。
《流動黨員活動證》由基層黨委負責發放。發放,要登記造冊,詳細登記持證外出黨員的姓名、所在支部、發證時間、外出原因、外出地點、外出時間等情況,並報上級黨組織備案。
《流動黨員活動證》一般應貼本人近期免冠一寸照片,並由發證的基層黨委在照片上加蓋印章。特殊情況未貼照片的,應與本人的居民身份證同時使用。
《流動黨員活動證》是流動黨員參加黨的活動的憑證。黨員可持證在外出所在地或單位的黨組織(基層黨委、黨總支或黨支部)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交納黨費,但不享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流動黨員活動證》適用於短期外出(6個月以內)或長期外出但暫時無法轉移組織關系的黨員。
下列情況不能使用《流動黨員活動證》:
(1)短期(6個月以內)外出參加會議、學習進修、借調工作、辦理公務、休假探親的黨員,仍開具黨員證明信。
(2)長期(6個月以上)外出務工經商且有固定地點的黨員,應轉移正式組織關系。
(3)流動性較大,無固定地點,但可以經常返回原所在單位的黨員)仍在原單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
(4)集體外出、地點相對集中,且有3名以上黨員的,可通過建立黨支部(臨時黨支部)或黨小組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