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成都電視台新媒體發展

成都電視台新媒體發展

發布時間:2020-09-16 07:33:23

1、成都電視台真相30分

成都電視台真相30分的電話號碼81362733

2、成都電視台的CDTV-2經濟資訊服務頻道

成都電視台經濟資訊服務頻道(33頻道)籌建於1992年7月1日,同年底開始播出,30千瓦大功率發射,直接覆蓋全市9區10縣(市)及相鄰地、市、縣部分地區,面積約30000多平方公里,收視人口3000萬。
成都電視台經濟資訊服務頻道從成立之日起,便採用了全新的管理和運作機制,增加了自身的活力。面向社會擇優選拔的200多名員工,平均年齡32歲,文化程度均為大專以上,碩士博士研究生多名,具有極強的人才競爭優勢和現代的管理運作理念。
成都電視台經濟資訊服務頻道以屏幕的時尚包裝和節目的推陳出新見長,頻道定位時尚、年輕靚麗,並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同。
CDTV-2常規播出的自辦節目有:
《每日報道》,《深夜快遞》,《每日財經》,《實戰700》,《真相30分》,《抵攏倒倒拐》,《星星向蓉》,,《天天向尚》,《835龍門陣》,《證券之夜》,《李伯清書場》,《星樂匯》,《12530說唱就唱》,《汽車大贏家》,《第一房產》,《每日健康》,《好媽媽俱樂部》,《魅力成都》,《吃喝玩樂全接觸》,《歡樂家裝》,《小剛剛剛好》等。
部分節目介紹:
《每日報道》
每日19:20直播《每日報道》欄目創辦於1993年。節目開播15年以來,在本地區的觀眾中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已成為深入人心的一檔新聞欄目。
該欄目以時政、經濟、社會和深度的新聞報道為主,權威、全面、准確、豐富、信息量大是《每日報道》的亮點,具有貼近百姓、貼近生活、及時現場報道的鮮明特色。
《真相30分》
每日20:00播出
專題新聞需要真相,公眾需要真相,《真相30分》將聚焦熱點新聞事件,通過記者的全方位調查揭示新聞事件背後的真相。《真相30分》強調新聞的深度、沖擊力及獨到的觀點。已推出了一批在全國獨家的新聞專題節目,被眾多電視台和網站選用,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證券之夜》
每周日18:00播出
《證券之夜》是成都電視台經濟資訊服務頻道傾情打造的一檔以證券投資周評為主要內容的投資咨詢類節目。該節目邀請全國各地一流知的業內人士、專家、學者,採取沙龍談話的方式,與主持人就貼近市場的話題相互暢談交流。該節目從1999年開播以來,以其內容的全面、深刻、權威和節目形式的輕松自如,在廣大股民朋友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和聲譽,收視率一直名列成都地區財經類節目的前茅。是成都150萬股民朋友的首選,並不斷向周邊地區延伸和輻射,在上海、徐州、北京等地區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該節目曾獲2005年《蓉城周報》和成都市電信局聯合舉辦的「觀眾最喜愛的經濟節目」評比中名列第一,主持人呂沖被評為「蓉城首屆十佳主持人」。
《每日財經》
節目長度:早間版40分鍾 午間版20分鍾 晚間版85分鍾
播出時間:早間版――周一至周五9:00-9:40 直播午間版――周一至周五12:00-12:20直播
晚間版――周一至周五18:00-19:20 直播
《每日財經》是成都電視台經濟資訊服務頻道於1993年精心推出的一檔以財經、證券為主要報道內容的節目。
《每日財經·午間版》是成都地區唯一一檔午間直播的證券節目,它以其及時性和與股民的互動性,深受股民好評。而黃昏版《每日財經·晚間版》更是以全國最具分量的嘉賓和節目的專業性及權威性深深吸引了成都地區的上百萬股民,成為該地區不可替代的股評談話類節目。經過十多年的打拚,《每日財經》現已成為深入人心、口碑極好的黃金品牌欄目,並成為成都乃至四川地區優秀的證券類品牌電視節目。該節目曾獲四川經濟類節目二等獎。
《抵攏倒倒拐》
每日22:30播出
以「增強人們心理健康,增進人與人之間符合社會主義道德倫理的關系與情感」為節目定位;以「體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宣揚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宣揚社會主義法制觀念、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為節目導向。
該欄目已成為一檔探尋人們心理健康,增強人與人之間正常的符合社會主義道德倫理關系的有關家庭、婚姻心理咨詢類節目。
《說唱就唱》
周日20:35播出
《說唱就唱》是於2008年3月在成都電視台第二頻道開播的一檔歌唱類娛樂節目,是以主持人、本地歌手和現場觀眾聯袂互動的音樂類節目。表現形式:觀眾通過電話報名,就可以到現場參加節目錄制。隨機抽號選中上台的觀眾可以接唱四首歌曲,全部唱對可獲得一千元現金獎勵;每期節目共抽取5名觀眾上台,在完成5輪接唱之後,再決出一名選手挑戰終極大獎。終極大獎獎池每期將以3000元遞增。
「以歌聲傳達情感,以歌聲增進人與人溝通」為節目定位;以「弘揚主旋律,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為節目導向。
節目主持人由劉燕擔任,領唱陣容有本土最知名的歌手江智民、馮家妹、王梓、張伊、蔡思濤組成。節目參與熱線為66631888.
該欄目已成為一檔成都地區有特色的互動音樂類類節目。
《深夜快遞》
每日21:30播出《深夜快遞》節目創辦於1997年10月1日。該節目突出新聞的時效性和現場感,說新聞的主持方式和簡潔明快的評論以及濃厚的人文關懷氣息見長,有著自己極為鮮明和獨特的節目風格。是成都地區收視率最高的新聞節目之一,節目開播十多年來在觀眾中卓有口碑,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收視群。
《好媽媽俱樂部》
周日12:00播出
《好媽媽俱樂部》是由成都電視台第二頻道、《成都商報》等強勢媒體聯合推出的一檔健康孕育資訊服務類節目,內容匯集孕前培訓、孕中指導、產後呵護,0—5周歲寶寶早教等。自開播以來,深受特定觀眾人群好評,影響力及收視率逐步上升中。全新改版的《好媽媽俱樂部》以家庭中的成年女性為核心,成為他們日常保健、養生、調理及孕育生活的知心伴侶,在推出專家、名醫、權威實用健康寶典的同時,傳播時尚的健康生活理念。主打版塊為「有醫說醫」,內容以輕鬆快樂的節目形式,集養生保健、尋醫問葯知識點為一體的訪談類節目。
藉助《成都商報》健康版的聯袂推動、依託CDTV-2《好媽媽俱樂部》節目的播出服務平台,以及成都全搜索網的聯動傳播。通過多媒體聯動的立體傳播優勢,本節目將精心打造以在播服務與線下活動為一體的媒體服務新模式。
成都電視台經濟資訊服務頻道建台十多年來,成都電視台經濟資訊服務頻道以其鮮明的個性色彩和獨具的市場競爭力,贏得觀眾、政府和市場的認可,先後有數百件新聞、紀錄片、綜藝節目和電視劇的作品,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金鷹獎」、「駿馬獎」及第十二屆法國國際真實電影節特別獎等電視界最高榮譽。在電視節目製作上也精益求精,先後八次獲得全國及省級以上電視節目製作質量大獎。
成都電視台經濟資訊服務頻道,秉承「資訊創造財富歡樂放飛夢想」的辦台宗旨,正充滿朝氣和自信地走向明天!

3、地方上的電視台,怎麼轉型成為融媒體電視台?

 地方電視媒體想要融合融媒體中心進行轉型,可以通過提升人才素質、優化傳播內容以及培養融媒體思維來做節目這三個維度來實現,以提升電視節目的傳播影響力。   

 第一,重視人才梯隊培養

 地方傳統電視台與新型媒體並不是對立關系,而是有機聯合的整體。實現二者的融合,首先人的觀念要轉變。傳統電視台必須充實原來制播的老思路,培養本台工作人員的互聯網意識和融媒體意識,實現內容創新。同時,電視台也要打造一批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隊伍,提升工作人員運用微信、抖音以及其他網路工具的能力,提升工作人員專業能力。

   第二,打造核心內容品牌

 電視台在利用融媒體過程中,要走出「同質化」的誤區,從內容和渠道兩方面著手,打造擁有個性標簽與穩定粉絲受眾的「王牌電視台節目」。值得注意的是,電視台在媒體轉型過程中,盲目地擴增新媒體傳播陣地的做法並不可取,這或許能造成一種「虛假的繁榮」,但堆量的過程,對傳統電視台品牌影響力的提升並無實質性幫助。實際上,新媒體環境下,在平台(微信、微博、抖音等)趨於固化的情況下,電視台轉型的突破口,更應該在聚攏資源打差異化競爭的基礎上,集中力量推出優質欄目。

第三、培養融媒體思維做節目

傳統電視人需要培養的融媒體思維,不僅僅是簡單的「1+1」,而是從「機制設置、流程策劃、技術平台、資源服務」等多個維度的全面融合。

 機制設置融合:傳統電視台制播團隊,需要進行多發布渠道的全面考慮,權衡不同發布渠道的各自特點與形式,再制定選題方向、下發選題任務,完成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素材的採集工作。

 流程策劃融合:傳統電視台中各渠道編審流程是相互獨立的,但在融媒體時代,可以將不同渠道的同一項流程,如審核校驗、編輯發布,交由專人操作,提升節目製作效率。

 技術平台融合:傳統媒體的各渠道資源,存在無法共享的問題,而通過縣級融媒體的技術平台,如中科聞歌的紅旗融媒體平台,可以實現「資源中台」的搭建,各渠道的編輯記者均可登錄融媒體平台進行素材的篩選、加工和采編。同時,融媒體平台還可以通過用戶畫像描摹與傳播數據監測,賦能選題策劃者,為他們提供一手的新鮮素材,從而更好地推出大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內容。  

成都市雙流區融媒體中心

比如成都市雙流區融媒體中心,其通過中科院系科技企業中科聞歌打造用戶畫像系統,對接微信公眾賬號後台數據,以及對基礎數據進行收集,並依託大數據分析手段,圍繞受眾用戶稿件展開用戶畫像的刻畫,為電台領導以及一線編輯提供編務服務的能力。

資源服務融合:傳統電視台可整合現有可進行「百姓服務」的資源,並聚合在融媒體中心的APP終端上,一方面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另一方面有利於私域流量池的搭建。

互聯網發展趨勢不具有可逆性,只有順應時代的潮流 ,推動新型媒體與傳統電視媒體真正融合,才能切實提高電視台的傳播影響力,提升地方電視台的服務范圍。

4、成都有哪些媒體

A- 日報類:1.黨報:四川日報、成都日報、綿陽日報、重慶日報及各二線城市日報類資源;
2.商報類: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重慶日報、重慶晚報、成都晚報、天府早報及地市州日報。
B- 周刊類:新潮生活周刊、華西生活周刊、快一周周刊、四川畫報、旅遊新報、新女報、渝報、時代信報、熱度周末、成都女報等,以及本地行業性(如地產等)周刊

5、成都電視台新聞熱線號碼

成都電視台新聞熱線的號碼是: 84330161

成都電視台是四川省成都市電視傳播媒體,是宣傳成都的窗口。自開播以來,2014年擁有新聞綜合、經濟資訊、都市生活、影視文藝、公共頻道、少兒頻道共6個模擬電視頻道,成都地區可回放;擁有美食天府數字頻道和每日東方購物電視購物頻道。

(5)成都電視台新媒體發展擴展資料:

新聞18點:

《新聞18點》是成都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於2006年初在晚間次黃金檔推出的一道社會、民生新聞大餐。開播3年多以來,奠定了良好的觀眾基礎。

該節目周一----周五,每晚6點至7點播出,長度一小時。收視率穩健。是目前成都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最大的社會新聞版塊,也是一個最具上升空間和成長性的新聞節目。

台標釋義

2005年1月1日零點,成都電視台正式啟用新的台標,這個新台標以在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成都電視台標志鳥金箔」為藍本的,把成都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當今蓉城現代精神巧妙結合。

成都電視台的「太陽神鳥」新標志整體構成橢圓形,負形為光芒四射的太陽,正形是一隻圍繞著太陽飛翔的神鳥。標志形似英語字母C,即「成都」拼音的第一個字母,簡潔明了,色彩大方,整體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體現了「飛鳥追日,與時俱進」的含義。

6、市級電視台怎麼轉型融媒體電視台?

 傳統電視媒體想要融合融媒體中心進行轉型,可以通過提升人才素質、優化傳播內容以及培養融媒體思維來做節目這三個維度來實現,以提升電視節目的傳播影響力。   

 第一,重視人才梯隊培養

 地方傳統電視台與新型媒體並不是對立關系,而是有機聯合的整體。實現二者的融合,首先人的觀念要轉變。傳統電視台必須充實原來制播的老思路,培養本台工作人員的互聯網意識和融媒體意識,實現內容創新。同時,電視台也要打造一批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隊伍,提升工作人員運用微信、抖音以及其他網路工具的能力,提升工作人員專業能力。

 第二,打造核心內容品牌

 電視台在利用融媒體過程中,要走出「同質化」的誤區,從內容和渠道兩方面著手,打造擁有個性標簽與穩定粉絲受眾的「王牌電視台節目」。值得注意的是,電視台在媒體轉型過程中,盲目地擴增新媒體傳播陣地的做法並不可取,這或許能造成一種「虛假的繁榮」,但堆量的過程,對傳統電視台品牌影響力的提升並無實質性幫助。實際上,新媒體環境下,在平台(微信、微博、抖音等)趨於固化的情況下,電視台轉型的突破口,更應該在聚攏資源打差異化競爭的基礎上,集中力量推出優質欄目。

第三、培養融媒體思維做節目

傳統電視人需要培養的融媒體思維,不僅僅是簡單的「1+1」,而是從「機制設置、流程策劃、技術平台、資源服務」等多個維度的全面融合。

 機制設置融合:傳統電視台制播團隊,需要進行多發布渠道的全面考慮,權衡不同發布渠道的各自特點與形式,再制定選題方向、下發選題任務,完成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素材的採集工作。

 流程策劃融合:傳統電視台中各渠道編審流程是相互獨立的,但在融媒體時代,可以將不同渠道的同一項流程,如審核校驗、編輯發布,交由專人操作,提升節目製作效率。

 技術平台融合:傳統媒體的各渠道資源,存在無法共享的問題,而通過縣級融媒體的技術平台,如中科聞歌的紅旗融媒體平台,可以實現「資源中台」的搭建,各渠道的編輯記者均可登錄融媒體平台進行素材的篩選、加工和采編。同時,融媒體平台還可以通過用戶畫像描摹與傳播數據監測,賦能選題策劃者,為他們提供一手的新鮮素材,從而更好地推出大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內容。

 比如成都市雙流區融媒體中心,其通過中科院系科技企業中科聞歌打造用戶畫像系統,對接微信公眾賬號後台數據,以及對基礎數據進行收集,並依託大數據分析手段,圍繞受眾用戶稿件展開用戶畫像的刻畫,為電台領導以及一線編輯提供編務服務的能力。

成都市雙流區融媒體中心

資源服務融合:傳統電視台可整合現有可進行「百姓服務」的資源,並聚合在融媒體中心的APP終端上,一方面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另一方面有利於私域流量池的搭建。

互聯網發展趨勢不具有可逆性,只有順應時代的潮流 ,推動新型媒體與傳統電視媒體真正融合,才能切實提高電視台的傳播影響力,提升地方電視台的服務范圍。

7、成都電視台新聞部裡面工作好不?

好,五險一金
不過么
在電視台上班
加班是必須的
很累的哦
求賢網-找工作-妥妥兒的

8、成都電視台少兒頻道未來發展前景

少兒頻道,是給孩子們看的,建議少兒頻道的主持人推出的形象選健康,陽光型的,太多帶眼鏡的主持人了。

9、電視新媒體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

從岩畫和巫會的模擬傳播,到詩歌和戲劇的口語傳播,到造紙術和印刷術發明之後的文字傳播,到無線電發明之後的電子傳播,回顧人類的大眾傳播史我們可以發現,傳播的媒介形態日趨豐富,而傳播行為日趨自由。
印刷品傳播和電子傳播的形態、通道是固定的,其傳播的專業要求和邊際成本都很高,傳播者具有較強的壟斷性和控制權,而數字化必然帶來的網路化,以及網路化必然導致的交互性,使傳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轉換極其容易。如今,一個人通過發送手機簡訊、撰寫博客日誌、發起網路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對任何人」進行大眾傳播,突破傳統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壁壘。

與成都電視台新媒體發展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