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在新媒體營銷非常火,我想知道新媒體營銷如何運用到汽車行業
前幾天剛好看到2015全國4S店徵信運營調查報告,好像是CDK Global徵博分享的. 經常會分享一些汽車行業最新的資訊和熱點問題,以及一些經銷商運營管理的經驗什麼的,干貨不少,看了有很大啟發。而且,它家本身也是在這個行業里的系統解決方案專家。
2、極具影響力的汽車網路媒體是哪個?
溫州車市網
3、汽車網路廣告投放的網路媒體有哪些
汽車數字廣告的投放要選擇要注意欄目的歷史、欄目的背景、欄目的影響力、及欄目是否定時更新。
暴走汽車欄目是一檔每周四更新的汽車娛樂性綜藝欄目,其節目形式和內容都是很成熟。現在在五十多家渠道傳播。
4、汽車行業獲取動態輿情新聞用什麼軟體好?
題主可以看一下這是來自knowlesys輿情官網的文章,分析很專業,應該符合你的要求:
《汽車行業輿情監測現狀分析與建議》
2016年在購置稅減半政策的影響下,車市明顯回暖,銷量超出年初預期,產銷總體呈現穩中有升的增長態勢。從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歷程看,中國車市歷經了十多年高速增長期後開始步入平穩增長階段,中國汽車的銷量在2000到2015的15年間增長了10餘倍,已經是擁有5.08億人口的歐盟27國汽車年銷量的2倍,從銷量和增速看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步入成熟期。
樂思輿情監測系統就當前熱門的汽車品牌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輿情聲量監測,「汽車品牌輿情聲量排行 TOP10」的公司排名依次是:現代、大眾、寶馬、豐田、賓士、通用、奧迪、日產、本田和馬自達。其中現代汽車以11,279篇相關發文居於汽車品牌輿情聲量第一位。
二 、汽車行業負面輿情來源分析
(一)、質量和售後等一系列問題引發的負面輿情
隨著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汽車逐漸取代其他交通工具成為人類主要代步方式,而頻發的汽車事故也讓消費者越來越注重汽車的質量與安全。2017年「央視315晚會」剛剛過去不久,綜合數據顯示,共收到汽車產品投訴為18,863件,投訴榜單前二十名的汽車企業為:
品牌投訴排前六位的分別為:
1.大眾速騰 為德系合資品牌,其主要集中在發動機漏油、變速器漏油、變速箱異響、制動系統異響等等問題,速騰問題主要集中在發動機漏油、變速器漏油、變速箱異響、制動系統異響等幾大問題。
車友反應:發動機、變速箱等兩大零部件漏油多次維修後仍未能很好解決,而之前大眾懸掛臂召回,進行打補丁後抖動、異響、掉漆等等問題仍困擾著眾多的速騰車主!
2、雪佛蘭科魯茲 是美系合資品牌,主要集中於變速器異響、變速器頓挫、離合器異響、轉向系統失靈等四大問題。
車友反應,在低速行駛時變速箱頓挫,而倒車時又有嚴重的金屬的撞擊聲,最嚴重的問題是轉向時轉向助力突然丟失,但目前這些問題仍未解決!
3、長安福特蒙迪歐 是美系合資品牌,主要集中在車內異味、發動機抖動、發動機故障燈亮、車身附件及電器門窗異響等等問題。
車友反應:每次開天窗,都會有很刺激的異味,而且關於該車此類問題較為普遍。此外,新車剛開5000公里以後,發動機的故障燈就會莫名亮起,4S店推脫油品問題,不作為!
4、別克凱越 為美系合資品牌,主要問題有輪胎龜裂、發動機漏防凍液、發動機冷卻系統故障、車內異味等等。
車友反應:該車最明顯的問題集中於中控台脫膠變現,除了外觀,最怕的是安全氣囊打開會帶起脫膠的面板砸向駕駛者,此外發動機會有少量故障!
5、大眾朗逸 為德系合資品牌,主要常見問題為轉向失靈,車內異響、發動機漏油、變速箱漏油等。
車友反應:該車發動機、底盤有莫名異響,去4S檢查後無改善;並且倒車時,轉向失效,故障燈亮起,但4S店拒絕承認轉向系統問題!
6、長安悅翔V7 為國內自主品牌,主要問題為發動機功率不足、發動機異響、發動機抖動、懸掛系統異響等等。
車友反應:該車發動機噪音大,但是功率不足,明顯比同排量的汽車差一些;此外悅翔V7的懸掛系統似乎定位不準,加大輪胎磨損,特別是滿座後!
在品牌投訴榜的前六位汽車企業中,不僅有德系汽車、美系汽車更有國產自主品牌。各大汽車上榜原因雖各有迥異,但負面輿論對企業形象造成的榮譽損失和負面形象卻是一致的。可見,解決企業負面輿論的根源就是針對現有的負面輿情和車友反饋,積極推進本公司汽車的品質,只有治「本」才能根除負面輿情。
(二)、網路輿論管理失當引發的負面輿情
汽車行業負面輿情來源除去最重要的質量原因外,還有一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視,那就是企業對於現有輿論的管理。在負面輿情發生後,只有極少數企業能夠主動出擊,及時平息網上輿情。更多的企業則是不知所措,應對失當;或聽之任之,無所適從。一時成為眾矢之的,除了因為處理方式方法欠妥,行為也欠謹慎外,輿情危機意識不強,不能及時獲取網路輿情信息,面對網路輿情無所作為、無能為力也是重要原因。
「吉利危機」事件
近年來隨著車市回歸理性,總體銷量下滑,部分車企開始顯露頹勢,吉利、比亞迪則出現負面輿論纏身的窘境。據《證券市場周刊》日前報道,因收購沃爾沃而名聲大噪的自主汽車品牌吉利正陷入危局。為償還海外投資機構的高息債券,吉利重新接洽國際大型PE機構籌資。但由於擔心吉利的還款能力,這些機構均拒絕合作。報道稱,吉利危局源自對沃爾沃「蛇吞象」式的收購。彼時,吉利的自有資金遠不足以完成收購和整合。為此,吉利通過向高盛等海外投資機構發行高息債券籌措資金。吉利聲明稱,有關吉利資金鏈緊張的文章大量捏造、虛構事實,惡意中傷、詆毀了吉利集團和李書福的形象和聲譽。在最近一年時間里,經銷商退網、高管離職、大規模裁員、利潤銷量和股價大跌、被央視曝光「氣囊門」等一系列負面新聞讓比亞迪看起來似乎已經走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逼得一向以工程師形象示人,不輕易拋頭露面的創始人王傳福不得不在日前以技術研討會的名義,親自出面與媒體溝通辟謠。
「奧迪價格歧視」事件
除此之外,前不久炒得沸沸揚揚的「奧迪官方實行"價格歧視" 公務員買車可享2%折扣」的輿論也讓消費者大跌眼鏡。《法制日報》報道:購買奧迪小轎車的消費者發現,奧迪的銷售政策有了「歧視」的味道,不同身份的人享受的優惠不同。比如,公務員可以多享受1%—2%的折扣,個體戶卻不可以;對大學教授有優惠,中小學教師卻沒有。2%的折扣算下來是近萬元的差價,對於消費者來說確實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有網友表示:「政治經濟學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奧迪已經玩到出神入化境界」。奧迪官方想走「官車」之路也無可厚非,畢竟這是一個企業的價格戰略,但需要提醒的是:官方應該給予互聯網輿情更多的關注,褒貶都有理,企業需要耐心傾聽,這樣才能樹立更好的親民形象。互聯網輿情紛繁,誰都不知道什麼樣的輿情會引起驚濤駭浪,但是在事前准備好輿情應急預案總比事發後束手無策要強。
總結當前汽車企業對於輿情危機的應對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四點不足:
1、輿情危機處置機制不健全,不能適時果斷地處理危機。對新興的網路輿情,缺乏有效監管抓手,也缺乏有效的制止或者進行澄清的手段。對不實言論,主要採取刪除了事,很少對事實進行澄清。有些問題早已解決,但反映問題的材料一直在網路中轉帖。
2、不善於和新聞媒體溝通,不能有效藉助網路管理部門的力量平息輿情,難以發揮主流媒體的引導作用。
3、缺乏網路輿情危機意識以及處置網路輿情危機的經驗和技巧,極易導致枝節橫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衍生新的網路熱點。
4、對危機輿情收集和分析工作滯後,造成危機事件處置的被動。由於網路輿情傳播快,范圍廣,聚集效應強,企業對輿情危機事前缺乏預測,事後缺乏對輿情的分析和研判,很難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反應,實行有效控制,極易導致輿情危機的擴散。
三、汽車行業網路輿情監測建議
從當前汽車行業的輿情管理現狀分析,大部分汽車企業的輿情應對亟待提高,對此樂思輿情監測中心給出以下建議:
1、提高輿情監測能力,第一時間發現危機信息。
提高網路輿情環境監測能力,增強對於危機的研判能力。建議通過建立汽車企業輿情事件案例庫、資料庫,探索新媒體環境下汽車企業輿情危機的特徵和發展、演變規律,以及時發現輿情,對危機作出預警。企業可採用樂思輿情監測系統在取代人工在全網7*24小時不間斷的監測,一旦發現敏感信息,系統就會自動的發送預警,從而讓企業能夠 在第一時間發現輿情,研判信息。
2、提高輿情應對能力,第一時間發布准確信息。
汽車企業應該提升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全面拓展新媒體信息發布渠道。其次在信息的發布中葯遵守信息發布的3T原則,即快速、全面、以我為中心。應對網路輿情危機企業發布信息必須爭分奪秒,否則會被公眾看做逃避責任,產生新的質疑,越早介入輿情事件,越有助於輿情消退;汽車企業在發布信息特別是第一次發布信息之時,要做到全面客觀,以免陷入新一輪的輿情危機;發布信息除了要及時、全面,還應該主動掌握信息發布的主動權。
3、提高輿情處置能力,第一時間修復企業形象。
汽車企業在輿情發生之後應該採取合作而非對抗的危機應對策略,勇於承擔責任。汽車企業要坦誠地公開信息,讓公眾、消費者或媒體參與企業輿情事件的處理,這有助於企業化解危機。其次要重視危機事件之後的形象修復,一方面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做好危機總結,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危機管理意識,以免再次出現同樣的情況;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各種措施來重塑企業形象,藉助公益等活動來展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從而再塑形象。
5、車載移動新媒體營銷優勢有哪些
答:現在有錢人越來越多,私家車到處都是,有的人家裡都兩三輛私家車,通過車載移動新媒體營銷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產品以及服務,是一種不錯的營銷方式.
傳播方式雙向化 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方式是單向的、線性的、不可選擇的。表現為特定的時間內由信息的發布者向受眾發布信息,受眾被動接受信息,缺少信息的反潰這種靜態的傳播使得信息流暢性弱,傳播效果不佳。而新媒體傳播方式是雙向的.
最好的營銷,就是天天做活動,用一款不賺錢,或平本的產品吸引大量的顧客,(一定是高頻率消費的產品,但每天可以限時,限量購買,) 從而帶動其他的高利潤產品的成交。希望對你有一點點起發。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望採納
6、新媒體平台都有哪些
一、微信平台
微信活躍用戶6.5億,巨大的用戶群體,就像一座巨大的富礦,引來眾多淘金者。在微信平台上,企業常用的新媒體工具和資源包括:微信公眾平台、微信個人號、微信群、微信廣告資源。
二、新浪微博平台
近兩年,有觀點認為微博活躍度下降了,「周邊的好多人都玩微信,都不怎麼玩微博了」,這不過是假象。一方面,微博和微信本就不同,微博是社交媒體,微信是社交IM。另一方面,持微博活躍度下降觀點的人,忽略了中國互聯網的分層和滲透速度。根據微博財報,自上市以來,微博活躍用戶連續九個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長。
在微博平台上,企業常用的新媒體工具和資源包括:微博企業自媒體和微博廣告資源。
三、簡書
簡書是一個創作社區,任何人均可以在其上進行創作。用戶在簡書上面可以方便的創作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簡書成為國內優質原創內容輸出平台。
四、知乎
知乎是網路問答社區,連接各行各業的用戶。用戶分享著彼此的知識、經驗和見解,為中文互聯網源源不斷地提供多種多樣的信息。
准確地講,知乎更像一個論壇:用戶圍繞著某一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相關的討論,同時可以關注興趣一致的人。對於概念性的解釋,網路百科幾乎涵蓋了你所有的疑問;但是對於發散思維的整合,卻是知乎的一大特色。
五、直播平台
網路直播最大的特點即是,直觀性和即時互動性,代入感強。當網路直播與互聯網金融結合,網路直播便在信息披露,用戶溝通,宣傳獲客等方面大展身手。
(6)汽車新媒體新聞擴展資料
新媒體平台指不同於傳統上的媒體平台,是一種在互聯網時代新興的信息傳遞平台。
新媒體平台有但不限於: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
7、車市戰疫系列報道之一丨林傑:聯手「戰疫」,共克時艱
【開欄的話】
北京時間1月3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截至2月1日發稿前,全國新冠肺炎確認病例已11860例,疑似案例17988例……持續數十日的新冠肺炎疫情勢頭兇猛,給我國的各行各業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損失,對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向也將產生深遠影響。對於在2019年已遭遇8.2%負增長的中國車市來說,更可謂「雪上加霜」,各大4S店關門歇業、工廠停產停工、零部件供應渠道癱瘓……那麼,面對疫情,各大車企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角色?疫情過後,車市又會走向何方?為給中國車市發展探明方向,汽車情報新媒體對數十家中外車企高管進行了在線專訪,今日起將陸續發布署名或綜合類文章,希望能對整個汽車行業有所啟發。唯此!
聯手「戰疫」?共克時艱
作者丨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 國內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雖然我們每天都能看到不斷上升的新冠肺炎病例數字,但我們更應該看到越來越多的善意和愛,正匯集向各個疫情嚴重地區。此時,一起加油的不僅僅是某個城市、某個省份,而是整個中國!
中國是一個人口超 14 億、國土面積近 1000 萬平方公里的大國,沒有舉國之力,我們沒辦法如此高效地組織起一線抗疫力量,沒辦法如此快速地為疫情嚴重地區輸送物資,也沒辦法有效地對疫情進行防控。
每天我們都能通過各種渠道,看到一幕幕來自「戰疫」前線的感人畫面。「此生無悔入華夏」是所有國人的心聲!
聯手「戰疫」 共克時艱——所有中國企業的共同命題
大家都很清楚,沒有國、哪有家。沒有「中國」的穩定發展,何談「中國品牌」的穩定發展?所以,此時此刻,所有中國企業所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就是集中力量、共克時艱!
吉利控股集團已經聯手李書福公益基金會,設立 2 億元人民幣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專項基金,用於支援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嚴重地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同時,吉利、領克、沃爾沃等品牌,以及吉利控股集團旗下海外子公司也都已經行動起來,支援疫情嚴重地區。我們向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捐贈了 50 輛 MPV 車型吉利嘉際;從瑞典采購的 25 萬只醫用口罩,吉利白俄團隊采購的一次性醫用手套、N95 防護口罩、醫用防護服等醫療物資也已分?類、裝箱,正在奔赴疫情嚴重地區的途中。
在疫情面前,我們的力量很微薄,但只有無數微薄的力量匯聚在一起,才會形成抵抗「新冠肺炎」的磅礴巨力。
我想:每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的企業,都應該以「獻出自己的力量,為國解憂」?為己任。聯手「戰疫」,是中國力量匯集的另一種方式。
保持信心、繼續奮進 ——疫情不能決定市場興衰
誠然,突發的疫情和傳統春節淡季,讓很多領域的消費市場,陷入比以往更低迷的谷底。
中國汽車市場也如是。即便不考慮疫情的影響,每年第一季度也都是車企比較難過的時間段。更何況近兩年中國車市進入「寒冬」,不確定因素的增多,已經讓很多車企從快速發展轉而求穩定。
今年的疫情,讓中國車企普遍遇到了市場更冷、成本更高的問題,可能會讓更多的車企思考如何生存,而不是如何穩定發展。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車企會就此走向衰敗。
在非常時期,火車、客運、地鐵、公交、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受限,使私家車成為很多消費者的出行首選。家裡有一輛車的消費者,會有增購的意願;家裡還沒有購置車輛的消費者,則會生出比任何時候都強烈的購車意願。從這個角度看,此次疫情過後,中國車企或許會迎來一次購車小高峰。
回想 2003 年的「非典」時期,我們也曾經面對蕭瑟的市場。「非典」過後,中國車市卻迅速迎來蓬勃發展期。所以,我們不必在此時焦慮未來的發展。當前的首要任務,還是集八方之力、贏下「戰疫」。
另外,我們不應該被眼前一時的灰暗蒙蔽,而是堅定「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決心。大國崛起、國潮湧動、國貨自強,中國的向上力量才覺醒不久,我們需要堅持戰略方向、保持戰略定力,繼續奮進!
中國的經濟大趨勢向好、中國的科技實現全球領先、中國製造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日趨重?要的地位……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也是我們堅信「明天會更好」的理由。
合理復工 做好防控——他救更要自救
回到疫情未穩的當前,所有中國企業面臨的問題,一方面是響應國家號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則是要在困境中盡力實現正常運轉。疫情雖然已經爆發,但終究不會是常態,國家的正常運轉,還是要依靠每一個企業的正常運轉來支撐。
「復工」日期已近,相信很多企業已經將「員工的健康和安全」擺在短期戰略的第一位,畢竟員工才是企業發展的根基。
我們可能沒有足夠的能力,甄別每一個「新冠肺炎」的病例。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合理安排工作方式、及時對工作環境進行消毒、為員工做好後勤保障,讓企業在盡可能安全、衛生的前提下運轉。
每當一家企業順利、安全復工,我們的國家就會增添一分活力。國家擺脫了疫情的侵擾,中國企業才能迎來更好的發展環境。
萬眾一心、共渡難關,其實就是我們的「自救」。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