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媒體平台跟其他平台有什麼區別?
1,百度百家百家號
優勢:一般來說,百家百家的文章審核通過率較高,並且百度排名還不錯。賬號不太容易被凍結,文末可以帶文本鏈接和個人聯系方式。還有一點比較好的是,可以獲取文章廣告點擊收入。劣勢:百度百家文章閱讀量比較低,很多作者文章的閱讀量不超過10,甚至部分文章零閱讀。另外使用百度百家發文章有一點極為不方便,圖片無法直接復制,需要一張張的上傳插入圖片。這對於自媒體人寶貴的時間來說是一種嚴重的浪費。
2,今日頭條頭條號
優勢:超高的人氣,單篇文章閱讀量甚至能達到幾十萬。文章通過率相對較高。劣勢:在搜索引擎中收錄並不及時並且排名不是很高。
3,鳳凰自媒體
優勢:鳳凰網自媒體平台開通的時間不算太早,鳳凰網2015年一月份才正式運營自媒體,正因為如此,暫時鳳凰網自媒體作者不是很多,文章容易被推薦。劣勢:審核難度高,開通賬號需要極高的條件
4,搜狐自媒體
優勢:搜狐自媒體最大的有時是極高的審核通過率和文章可以帶錨文本鏈接,並且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比較好。劣勢:搜狐自媒體的文章閱讀量算不上太高,當然是高於百度百家的,但是遠遠低於今日頭條
5,A5專欄和chinaz專欄
優勢:A5和站長之家發布文章最大的優勢是迅速被收錄到百度新聞源新聞里,並且被轉載的次數很大,能帶來很多外鏈。劣勢:受眾主要集中在站長和科技這一塊,移動端發力還不夠,勉強成為自媒體平台。站長之家新規則審核標准嚴格,賬號容易被凍結。
6,一點資訊
優勢:一點資訊的優勢是文章閱讀數量較高,低於今日頭條,但是高於其他自媒體平台。劣勢:文末不能帶上網址,不能帶來外鏈。用戶數量和影響力沒有今日頭條大。在搜索引擎面前表現一般,文章很少能排到搜索引擎前列。
7,微信公眾號
優勢:受眾量很高,受眾都是移動客戶端並且多數是新生代,極大的發展潛力。可以結合公眾號功能開通各種業務,並不局限於自媒體本身,可以展開商業運作。現在的微信朋友圈有個人動態、微信電商的、招聘、互動等用處,當然微信公眾號平台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及時和讀者進行在線溝通了。劣勢:一天只能發布一篇文章,並且相對於其他自媒體平台,算是封閉在一個圈子裡面。原創保護的不夠好,文章抄襲嚴重。
2、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區別有哪些
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區別有:
自媒體就是屬於你自己的媒體。你可以開通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以及其他平台,並在這些平台上分享你的觀點、內容。不需要透過任何機構就直接面向訂閱你的粉絲受眾,這就是」自媒體」。所以如果今天你是個人運營公眾號、頭條號、微博或是其他平台,那麼你當然就是在運營自媒體。
自媒體與新媒體的區別
其實」新媒體」的觀念也很簡單,就是相對於」傳統煤體」之外的宣傳
傳統媒體指的自然就是電視、廣播、報刊、戶外廣告等,也就是說除了這些之外的傳播方式,我們都可以把他稱之為新媒體。
而通常個人開通的」自媒體」,都是在」新媒體」的范疇裡面。所以你可以理解為,你開通的公眾號、頭條號既是」自(己的)媒體」也是」新媒體(區別於傳統媒體)」。
那是不是所有的新媒體都是自媒體呢?這就不一定了!
新媒體指的是區別於傳統媒體的新型傳播方式,除了自媒體之外,他也可以是企業的官方媒體,或是我們剛剛說到的門戶網站以及科技雜志等。
自媒體與新媒體的運營思路:通常自媒體的運營思路,更偏向於輸出」個人品牌價值」,並圍繞著個人打造的媒體。打造個人品牌能夠快速的與粉絲拉近距離,運營好的話背後的商業價值相當龐大。
因為巨大的商業價值,現在許多的自媒體已經從個人轉向團隊作戰、公司化運營,即便如此這些自媒體的核心仍然是放在自媒體個人的」個人人格魅力」上。
如果你的新媒體主要是用來傳播新聞以及行業資訊的話,那就比較偏向於雜志的運營。通常打造的是」企業品牌」,與打造」個人品牌」的運營方式有所出入。但為了與粉絲之間拉近距離,通常這些新媒體也會將自己的內容進行」人格化」,與粉絲對話。
3、新媒體運營和公眾平台運營的區別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
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而公眾平台運營,新媒體其中的一個部分。
4、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很多情況下,自媒體都通過新媒體來實現,但兩者是沒有什麼關聯性的,具體區別如下:
新媒體,就是新的媒體。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傳統媒體有:電視、雜志、報紙、廣播。目前,新媒體一般指網路媒介,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短視頻、直播等都屬於新媒體。未來,也會有新的新媒體,而目前的網路媒體也可能像現在的傳統媒體一樣淪為傳統媒體。有說法是現在的PC端已經淪為傳統媒體,手機端是新媒體。所謂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所以新媒體具有時效性、相對性和變化性。
自媒體,就是屬於自己的媒體。相對於大眾媒體而言。大眾媒體就是公共媒體。你運營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直播等平台,並在這些平台上分享你的觀點、內容,這就是自媒體。
新媒體是數字媒體,自媒體是個人媒體,兩者沒有從屬關系,沒有包含關系。
一般說,自媒體平台,新媒體運營。很多情況下,自媒體都通過新媒體來實現。
5、什麼是政務新媒體 如何開展政務新媒體
1.政務新媒體矩陣建設提速 協調一致共同發聲
在高新技術的有力支撐下,政務新媒體矩陣建設明顯提速,通過新媒體矩陣中各單位的聯動發聲、相互監督,能夠有效擴大信息張力,提高政府「網路問政」的工作效率,增強信息監管力度,促進政務新媒體健康運轉。建立政務新媒體矩陣,一是要以提高各直屬單位開通政務新媒體賬號的覆蓋度為基礎,為發揮矩陣作用提供組織保證;二是要健全政務新媒體管理制度規范和考核評價機制,通過制度約束和必要的技術手段,保證政務新媒體聯動有效,監管有力。
2.「雙微」融合對接推進政務新媒體綜合發展
微博是淺社交、泛傳播、弱關系的平台,微信是深社交、精傳播、強關系的平台,根據微博、微信的自身特點,二者相互協作、互為補充的模式將成為政務新媒體發展的新趨勢。特別是政務微信平台可通過二次開發方式疊加整合各類應用,能夠實現行政辦事等便民服務功能,以政務微博為發布平台,政務微信為應用平台,政府網站、政務APP相互促進,更加豐富政務新媒體功能作用。
3.平台整合能力提升「政務O2O」時代開啟
一方面,通過政務新媒體整合信息發布資源,有利於及時准確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群眾關切,營造有利的輿論環境;另一方面,通過線上線下相互促進,有利於密切政府部門與網民關系,擴大政務新媒體自身的群眾基礎,樹立政府良好形象,更好地推動區域經濟、文化協調發展。
6、新媒體與自媒體到底有什麼區別???
一、什麼是新媒體
所謂的新媒體就是相對於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等)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概念比較寬泛,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等終端,為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二、什麼是自媒體
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等網路平台。
自媒體的技術是互聯網時代必不可少的技術。互聯網+最重要的就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上缺的不是產品,而是銷產品的人。如果你要把自己的產品在互聯網上銷售,就必須用到營銷這種技術,可以給你的產品帶來大量的精準流量。我聯合互聯網上的一些網路營銷大牛,組建了這個群,前面是1 5 3中間是六 五 九,後面是 九 三 4,把他們串聯起來就可以了。如果不是想學習最前沿的網路營銷,不要加。不是真心想進步的,不要加。如果你希望玩轉互聯網+,成為營銷大神,那麼歡迎。
三、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區別
1、被動與主動:同樣依賴網路Web2.0的支持,自媒體幾乎完成了新媒體能完成的所有任務。用戶由被動地接收互聯網信息向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發展,從而更加人性化。
2、自主權:自媒體與同樣以網路為依存的新媒體相比,它擁有了更大的話語空間與自主權,使用者可以自由的構建自己的社交網路等。自媒體成為了草根平民大眾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最佳場所。所以從中文的字面意思來講,自媒體的"自"還可以理解成"自由度"較之過去的"新媒體"有了明顯的改善。
另外,有人會問 自媒體屬於新媒體嗎 ?小編覺得自媒體繼承了新媒體的傳播特點,是對新媒體的升華,也在新媒體的范疇之內。
7、政務新媒體有何新變化,內容針對性更強了嗎
政務新媒體,有何新變化
發布熱點資訊、披露突發事件處置調查進展、傳遞黨政重要決策……近年來,政務新媒體在政務公開中日益成為重要渠道。
2016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全面推進各級行政機關政務公開工作。8月,國辦下發《關於在政務公開工作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11月,國辦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在三文件密集出台背景下,2016年,政務新媒體發展如何?
發布速度
輿情回應有提速,僵屍賬號也不少
記者從新浪微博了解到,截至2016年12月31日,新浪微博平台認證的政務微博已達到164522個,實現了級別、地區、部門的全覆蓋。
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分析顯示,2016年1月—11月的600多起輿情案例中,政府回應率達到87%,有57%以上的事件政府首次響應在事發24小時之內,有73%的事件政府部門首次回應在48小時之內(含24小時)。其中,41%的事件通過政務新媒體作出回應(右圖)。
《意見》指出,加強突發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發布,要快速反應、及時發聲,根據處置進展動態發布信息。《通知》指出,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最遲應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其他政務輿情應在48小時內予以回應。《實施細則》進一步提出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最遲要在5小時內發布權威信息,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並根據工作進展情況,持續發布信息。
但記者也發現,在一些地方,政務新媒體仍然存在更新太慢、自說自話、敷衍了事的情況。記者隨機搜索西南某省各州市微信公眾號,發現頭條文章閱讀量常停留在三位數,「僵屍微博」例行發布的每條閱讀、轉發量都在十位數甚至個位數。
內容力度
互動服務有改善,水平參差不齊
說得不充分,群眾看不明白;說得不恰當,又會引起新的風波。在人民網主辦的2016年政務輿情回應座談會上,有專家提到,回應輿情不僅在於速度,更在於有效、有針對性。
怎樣提升回應的針對性?三文件分別給出了路徑。在發布內容的形式上,《意見》提出,「注重運用數字化、圖表圖解、音頻視頻等方式」「通過新聞發布、政策吹風、接受訪談、發表文章等方式做好解讀」。《通知》指出,回應內容應圍繞輿論關注的焦點、熱點和關鍵問題,實事求是、言之有據、有的放矢,避免自說自話,力求表達准確、親切、自然。《實施細則》則更具體地指出,「多舉實例,多講故事」。
2016年上海出台老年綜合津貼制度,當天「上海發布」在政策發布時還提供了圖片解讀。上海市政府辦公廳上海發布辦公室主任丁利民介紹,這條微信公眾號文章的當日閱讀量達到140多萬。隨後「上海發布」繼續跟進新敬老卡換領時間、換領條件、換領程序等,微信閱讀量也達50萬。
但也有一些賬號因爆出雷博雷語而令人側目。比如,雲南某地州一政務微博以「公主」自稱,稱面對「鄉下的農民,趕緊溜回辦公室」,令輿論嘩然;陝西某縣公安局官微面對網友質疑警車私用,卻回復「家裡人又違法了吧?找公安的茬」。盡管這些微博最終都向網友道了歉,但帶來的不良影響短期仍然難以消除。
可見,政務新媒體整體水平仍參差不齊,提高水平仍然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管理機制
投入有差別,管理還需更科學
政務新媒體「量」「質」參差不齊,背後是投入與重視上的差異。記者調查發現,西南某省一些市縣至今沒開通政務新媒體,主要原因是「當地主要領導不同意開」;而開通後長期不更新的「僵屍賬號」,是因為「有的只為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有的是真缺人手。」當地一位宣傳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開通後沒人過問、沒人考核,自然就放著了。」有位官員向記者「吐槽」,有縣市居然讓個人主辦的自媒體承擔起政務新聞發布工作。
「上海發布」負責人認為,解決技術、創意難題,歸根究底還得靠人。「我們團隊成員以內容生產、運營為主,多是傳統媒體人、公務員,很少有技術人才。但隨著新媒體發展,現在對技術拓展的要求越來越高。」該負責人說。
「枝江發布」是湖北省枝江市的官方政務微信公號,長年穩居湖北省政務微信周排行前十、多次拿過第一。他們通過整合政府網站、廣電等平台的人員,融合發展新媒體,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才問題。「枝江發布」負責人姚紅介紹,為了長遠發展,他們正在加強培訓,提高把關能力。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認為,對於政務新媒體的運營者來說,不僅有編制問題,還有職級認定和上升通道問題。「有平台無運營」「有人員無編制」「有人力無能力」「代發布無保障」……種種問題折射出政務新媒體需要整體設計。
對此,在人員培訓上,《意見》要求「力爭3年內將全國從事政務公開工作人員輪訓一遍」。《實施細則》指出,「推進網站集約化建設,將沒有人力、財力保障的基層網站遷移到上級政府網站技術平台統一運營或向安全可控雲服務平台遷移」。
政務新媒體水平在未來要再上新台階,期待進一步努力。
8、國家主管部門核準的政務新媒體平台有哪些
第七條 政務新媒體應當在國家主管部門核準的平台上設立並開展應用。注冊的新媒體賬號名稱應當簡明扼要、嚴謹規范,並與本地、本單位名稱和工作...
9、主流新媒體平台有哪些
1.主流新媒體平台有微博,微信公眾號,QQ,博客和論壇,還有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搜狐自媒體等等。還有未來移動端的閱讀。
2.新媒體就是網路媒體,戶外媒體,手機媒體,微博,博客這一類區別於傳統媒體的媒介,他們的主要特點是交互性強,就是互動性好,並且信息發布門檻。
10、如何區分自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紙、廣播、電視、雜志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較之於傳統媒體,新媒體自然有它自己的特點。新媒體並非新興或者新型的媒體的統稱,新媒體應該有其相對准確的概念。新型的媒體或者新興的媒體都是交互網路電視。
新媒體
新媒體,是比較狹義的概念,而且這種概念不能滿足新媒體發展的需求,更不利於行業的交流溝通。故而,歌風傳媒經過對媒體的研究、大量市場數據分析,以及縱觀業內對新媒體認識看法,結合消費者的觀點,總結出新媒體相對准確的定義。此定義,在一定調研基礎上得出,非強加概念,希望供業內人士交流,等待市場的考驗。同時聲明此概念並非一刀切式的界定,希望這個概念能促進行業深層次交流同時帶動行業新發展,此概念也隨著這個行業的發展變化而發展進步。
自媒體
自媒體指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 在自媒體時代,各種不同的聲音來自四面八方,「主流媒體」的聲音逐漸變弱,人們不再接受被一個「統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每一個人都在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 自媒體有別於由專業媒體機構主導的信息傳播,它是由普通大眾主導的信息傳播活動,由傳統的「點到面」的傳播,轉化為「點到點」的一種對等的傳播概念。
發展狀況
互聯網和移動增值作為新媒體最重要的兩個領域,在2007年得到了快速發展。2007年互聯網市場規模超過400億元,並保持超過40%的年均增長速度,各新媒體節細分市場如網路游戲、B2B、網路教育、搜索引擎是當前盈利的主流,佔59%的市場比例。
2007年移動增值市場規模達到733億元,同比增長23%。2006年移動互聯網規模不到70億元,2007年達到11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0%,市場格局也發生變化,騰訊、三訊門戶和空中網佔領先地位。
此外,在發展迅速的新媒體市場中,還有一類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2007年這塊市場規模達到41.8億元,同比增長91%。
2007年,新媒體產業快速發展,廣闊的市場與日漸凸顯的影響力,吸引資本大規模流入,營銷價值加強,國際化競爭加劇,整體產業向縱深挺進。
區別
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報紙、雜志、廣播、電視。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 自媒體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而產生的。自媒體包括但不限於個人微博、個人日誌、個人主頁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託管平台是美國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國的Qzone和Weibo。 首先,自媒體繼承了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同樣依賴網路Web2.0的支持,自媒體幾乎完成了新媒體能完成的所有任務。(web2.0則更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製造者。) 其次,自媒體獨自發揚了自有的特點。自媒體擁有了更大的話語空間與自主權,使用者可以自由的構建自己的社交網路等。自媒體成為了草根平民大眾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最佳場所。所以從中文的字面意思來講,自媒體的"自"還可以理解成"自由度"較之過去的"新媒體"有了明顯的改善。
自媒體指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 在自媒體時代,各種不同的聲音來自四面八方,「主流媒體」的聲音逐漸變弱,人們不再接受被一個「統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每一個人都在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
聲明:本站部分新聞及文章轉載自互聯網,供讀者交流和學習,若有涉及作者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以 便更正、刪除或按規定辦理。感謝所有提供資訊的網站,歡迎各類媒體與我們進行文章共享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