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eb2.0時代:報紙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挑戰
摘要4-5Abstract5-6第一章 緒論6-11 1.1 問題的提出6 1.2 研究思路與框架6-7 1.3 研究方法7-8 1.4 文獻綜述8-11第二章 Web2.0時代:報紙的生態環境變化11-17 2.1 數字技術與新媒體促進了媒介生態環境的變化11-13 2.2 報紙的發行、廣告、受眾的變化13-15 2.3 廣告商的投放行為變化15-17第三章 Web2.0時代:報紙如何應對新媒體挑戰17-25 3.1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18-22 3.1.1 媒介融合下促進數字化報紙時代19-20 3.1.2 媒介融合下組織互動性信息傳播20-21 3.1.3 媒介融合下擴展渠道的多樣化21-22 3.2 報紙的"全媒體"轉型研究22-25 3.2.1 報紙的全媒體平台構建23 3.2.2 報紙的全媒體品牌延伸23-24 3.2.3 報紙要開發3G與平板電腦(Tablet PC)的應用軟體24-25第四章 案例研究25-37 4.1 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The Daily》25-30 4.2 韓國:《朝鮮日報》、《中央日報》、《東亞日報》30-37第五章 小結:淺析未來報紙的趨勢37-38注釋38-41參考文獻41-46
2、怎樣應對新媒體挑戰,人民日報社長有話說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發展迅猛,迅速崛起,這無疑對傳統媒體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巨大的沖擊。有資料顯示,新的信息傳播媒介受眾在日益增多,而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讀者卻日益減少,其中尤以報紙為甚。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傳統媒體該何去何從?是悲觀失望向新媒體繳械投降,還是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應對新媒體的挑戰呢?面對這樣的問題,筆者認為,新媒體盡管來勢兇猛,對傳統媒體的生存和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但是,這並不意味傳統媒體已經一無是處、完全喪失了應對新媒體挑戰的任何優勢。傳統媒體在未來若干年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在當今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態勢下,傳統媒體不應該一蹶不振,而應該振奮精神,發揮自身的優勢,挖掘潛力,積極應對新媒體的挑戰。
積極應對新媒體的挑戰,就要發揮好傳統媒體的傳統優勢。在新媒體洶涌發展的時代,傳統媒體最核心的優勢之一是內容生產。生產優質內容就是傳統媒體克敵制勝的法寶和關鍵。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優勢主要體現在傳統媒體所刊發或播出的內容一是原創性強,二是權威性強。就拿原創性來說,新媒體的原創性就不及傳統媒體。據權威資料證實,雖然新媒體的崛起擠佔了傳統媒體的市場,但是大量的原創性首發報道仍來自於傳統媒體。
3、人民日報在新媒體面臨的挑戰
人民日報是一家權威刊物,他的觀點和評價都是客觀公正的,是傳統媒體的領軍企業,面對新媒體,人民日報有屬於自己的應對措施,比如,電子版閱讀,而且,人民日報廣泛而強大的閱讀群體足夠支持他面對革新。
4、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挑戰
媒介的「新」與「老」縱觀歷史,人類傳播媒體一直在演變。每次當一個新的想法和願望變成現實時,人們都會認為「我們已經擁有了相當先進的傳播媒體」了。然而,過不了多久,曾經革命性的發明又被新的革命性發明所顛覆,人們就會把昨天還認為是先進的傳播媒介打上「傳統」的烙印。廣播相對於報紙,是新媒體;電視相對於廣播,是新媒體;雜志廣告、戶外廣告、空中廣告、直郵廣告等等,可以說,如今你看得到的任何習以為常的廣告形式,它們在歷史上都曾經是填補空白的發明創造,在青春燦爛後被質疑或取代。
5、如何看待報紙媒體所面對的新媒體挑戰
報紙媒體在新媒體出現後,被附上了 種傳統媒體的稱號。什麼是傳統?傳統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新生事物頂替了,卻又不能沒有的東西。新媒體的出現,搶站了傳統媒體的陣線,但又不能全面取而代之。傳統媒體在沿襲傳統的特色中,需要跟緊時代的潮流,發掘新的商機,不然就會真的成為歷史
6、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挑戰
首先確定的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是必然趨勢。一方面是政策上的推動,眾所周知,近年來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導致紙媒倒閉,人才流失。於是國家從戰略上希望並要求傳統媒體及時轉變,繼續主導輿論。另一方面,面對媒介環境的變化和用戶閱讀、觀看習慣的改變,傳統媒體也必須自我革命進行媒體融合。
實際上,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是很大沖擊,但傳統媒體在原創新聞、新聞可信度和權威性上又遠遠超過了新媒體,通過兩者之間的融合,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狀態。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只是增加了新渠道、平台、產品,而是人被改變,需求與消費行為發生重大變化,傳媒的競爭邏輯隨之演變。」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陸小華表示。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君超則提出,傳統媒體,特別是報業在進行轉型時,不能片面強調「互聯網思維」,而是應確立「融合思維」,開發「融合新聞」,這才是真正吸收新媒體優勢的關鍵,而新媒體則應吸收傳統媒體「嚴謹性思維」,更好保證內容質量。
另外,媒體融合需新技術支撐。大數據分析,精準推送……新技術的出現對媒體發展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新媒體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先進技術體系支撐,可以說,新技術是支撐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
拿電視台傳統的新聞采編來講,往往受限於設備、空間、時間的制約,一場新聞采編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使用爆新聞移動采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新聞采編所有問題,碎片化時間創作文稿、手機高清拍攝素材(照片、視頻)、手機編輯製作新聞、手機發起直播,隨時隨地上傳和審核,提高新聞采編效率。目前,這種產品已經應用於湖北、河南、遼寧等電視台。
同時,要做到全渠道發布,實現內容信息的統一策劃、採集、加工、編輯、發布,並綜合運用圖文、圖表、音視頻等形式,實現內容產品從可讀到可視,從而滿足多終端,多體驗。
除了強調技術領域的支撐,有業內人士還認為,媒體融合還可以將各個傳媒產業的產品相互嵌入,變成富有多種傳媒思想的新型輿論新聞。這種新聞更能引起公眾共鳴,傳播效率和質量也會提升。同時,以資本為紐帶實施融合體內各媒體的戰略媒合作也是一種業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