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的矽谷除了北京中關村還有哪裡?
還有慧谷
玉泉慧谷,是清華科技園分園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的典型,它是清華科技園品牌管理輸出模式的首創。玉泉慧谷的成功,開啟了清華科技園打造科技園界「希爾頓」的品牌之路。玉泉慧谷,也是四季青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型,它一方面實現了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產業提升,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也解決了當地農民就業,提升了當地農民的素質,是高科技、高文化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諧結合的典型。園區的領導們要在這個模式基礎上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國際新媒體基地。
創新合作模式:清華科技園牽手玉泉慧谷
2004年5月8日,四季青鎮與清華科技園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玉泉慧谷更名為清華科技園·玉泉慧谷,成為清華科技園在北京的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分園,為玉泉慧谷的發展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在海淀區四季青鎮玉泉農工商公司黨總支書記兼總經理張泉看來,玉泉慧谷與清華科技園牽手既是巧合也是必然。一個偶然的聚會,一次無意間的談話,促成了基層農村與高科技園區的跨世紀合作,「當時我們正好坐在一起聊起來這個事,發現越聊想法越接近,這樣就開始實施和運作了。現在看來是一個英明的決策。」
在2002年前後,鄉鎮企業在政策、成本等方面的一系列優勢基本上都喪失了,四季青鎮要發展,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嚴峻現實。當時四季青鎮黨委和政府強行啟動了玉泉慧谷這一個項目,籍此來調整四季青鎮的產業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資金可以借過來,但是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無處可借,從來沒有搞過科技園的農村最缺少的也就是這些東西,正當玉泉慧谷遇到發展瓶頸時,清華科技園適時出現了,讓玉泉慧谷的發展方向頓時明朗起來。
玉泉慧谷和清華科技園的合作於是水到渠成,玉泉慧谷出土地、出房子、出勞動力,清華科技園出品牌、出理念、出管理模式,這樣清華科技園·玉泉慧谷的內涵和理念就不斷豐富起來。清華科技園的領導層很了解自身的優勢,對清華科技園與玉泉慧谷合作後的優勢互補有很強的意識:「清華科技園有清華大學的品牌、人才和資源,有政府的關注度。可能鎮政府在這些方面還是缺乏的,但是它有土地、房子和勞力,但這只是勞力。通過玉泉慧谷與清華科技園的結合,高端和低端的優勢互補,勞力就變成人才,土地和房子也就構成了科技園,成為企業服務的平台。」
這次成功牽手,也牽出了一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清華科技園入駐玉泉慧谷,最顯而易見的效益是帶動了玉泉慧谷的招商,促進了當地經濟結構的快速提升,同時為解決當地農民就業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並在思想、文化、經濟意識等方面對四季青鎮產生了深遠影響。清華科技園也從中探索出品牌管理輸出的分園建設模式。清華科技園要打造科技園界的「希爾頓」,玉泉慧谷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創新發展方向:聯手打造國際新媒體基地
2005年9月8日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管委會正式將「國際新媒體基地」授予清華科技園。9月29日,清華科技園·玉泉慧谷建園一周年之際,國際新媒體基地正式落戶清華科技園·玉泉慧谷。
一個農村轉變而來的科技園如何能夠承接國際新媒體這么一個高端的高科技產業?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北京華清科建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秦君很自信地告訴記者:「有清華科技園的品牌和理念,有四季青鎮黨領導的意識和思想,加上我們整個團隊的努力和奮斗,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新媒體基地指日可待。」
一開始,清華科技園·玉泉慧谷並沒有明確的園區產業發展方向,招商並沒有很強的針對性。隨著北京奧林匹克轉播公司、北京聯合網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具備相當實力的文化傳媒企業的入駐,園區領導團隊的思路進一步拓寬,管理模式更加成熟,清華科技園·玉泉慧谷開始逐步確立自己多媒體產業特色園區的定位。秦君認為「我們首先要實現玉泉慧谷一定的入駐率,但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眼前的利益而固步自封,這一點四季青鎮的領導與我們的理念是一致的,我們可以有比較大的自主權來調整這個定位和每一步的實施,選擇經過我們市場細分以後的客戶,讓我們能夠按照清華科技園的理念和模式來管理玉泉慧谷。」張泉書記的眼界也非一般人能比,他多次告訴記者:「只要是為園區的長遠發展,如何進行定位,是定位為新媒體,還是定位為創意產業,還是定位為什麼,只要有利於長遠發展,我們可以犧牲部分的眼前利益。」
清華科技園領導與四季青鎮領導之間一貫的默契與信任,讓園區領導很快做出決策:對玉泉慧谷的定位進行調整,把新媒體產業確定為主導產業,並且在招商過程中有引導性地選擇新媒體產業企業,形成了一定的集聚規模。到2005年9月時,園區內新媒體類型的企業佔到了企業總數的30%,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聚集。因此,當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管委會將「國際新媒體基地」授予清華科技園時,玉泉慧谷很自然成為承接這個牌匾的最好選擇。清華科技園的領導們直到現在還對當時的決定津津樂道:「這個專業性的牌子放在玉泉慧谷這邊非常合適,從物理空間上和入園企業的科技理念上,包括清華科技園當時想在它的附近做一個專業園的期望,國際新媒體基地這個牌子放在我們這里便於它的資源輸出,這很直接。同時清華科技園·玉泉慧谷也有這樣的條件。」
清華科技園對玉泉慧谷寄予厚望,他們的目標是把清華科技園·玉泉慧谷打造成海淀區獨具特色的創意產業專業園區。從確定園區定位開始,清華科技園·玉泉慧谷整個團隊就齊心協力把清華科技園·玉泉慧谷發展成把高科技、高文化相結合為核心競爭力的數字創意產業策源地。以專業性孵化器和孵化器集團為核心打造國際化、生態型的國際新媒體基地,引領產業界在新一輪全球化浪潮中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新媒體基地。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清華科技園·玉泉慧谷已經初步形成了文化傳媒類企業聚集的態勢,成為孕育新媒體文化人才的搖籃。說起園區內創意產業,秦君很是看好:「從前期的自發聚集到後來的主動引導,現在我們新媒體類的企業有10多家,其中有5家是鑽石類的企業。這些新媒體的企業主要涉及的行業是IPTV(網路電視)、手機電視、多媒體的非線性編輯、數字信號的轉播、移動設備的存儲、列車多媒體,我們未來還會圍繞這些新媒體類的企業開展新媒體類的人才培訓,還有影視後期製作這方面的。這些企業至少有三家計劃2008年、2009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我預期到2009年的時候,至少有三家企業會在納斯達克上市。」
趕著國際新媒體基地創意產業大發展這么好的勢頭,清華科技園·玉泉慧谷二期也即將興建,一期二期建下來一共將近20萬平米。秦君自豪地告訴記者:「園區一定要形成規模,一個好的園區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規模是不成氣侯的,它無法形成產業聚集,也無法實施發展的長期戰略,清華科技園·玉泉慧谷二期給園區進一步發展、產業聚集提供了很好的空間環境,並迅速聚集大量的人才和相關企業。估計這二期58000平方米很快會招滿的。」對於把清華科技園·玉泉慧谷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國際新媒體基地,清華科技園的領導和四季青鎮政府都很看好。百度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2、中科之星(北京)新媒體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科之星(北京)新媒體技術有限公司是集互聯網技術、新媒體、金融服務於一體,創新互聯網金融運營模式。
法定代表人:孫俐麗
成立時間:2011-09-06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5280100002632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東路1號院3號樓-1層-101-139
3、誰介紹下融科望京產業中心?據說是北京最牛的寫字樓?
融科望京產業中心位於望京核心區,北京第二CBD,即阜通西大街和阜安路交匯口,區域內部路網四通八達,相互貫通。區域外圍貫通京密路、機場高速路、東北三環、東北四環、北五環路以及京承高速路。13、14、15號線軌道交通,形成立體交通網,實現短時間直達亞奧商圈、三元橋國門商圈、燕莎商圈和麗都商圈等。
第二CBD,政府「十二五規劃」發展方向,大批跨國企業和國際商業巨頭在此「著陸」。世界500強16家落戶望京,戴姆勒賓士、卡特彼勒、 ABB、摩托羅拉、索愛、西門子、松下、微軟、朗訊科技、北電網路、雀巢等搶先進駐。亞洲最大社區——望京,向兼具商業、商務的全功能區域發展。
周邊商業繁華,適應各階層辦公需求。餐飲業態豐富:商務宴請有俏江南、蕉葉、唐宮海鮮等;中檔餐飲有海底撈、漢拿山等;員工工作餐有吉野家、麥當勞、肯德基等。目前,繁榮的商業氛圍已成為望京最顯著的特色,華聯商場、家樂福、華堂商場、新世界百貨、嘉茂購物中心、華彩國際商業中心等一大批商業的快速進駐,不僅為區域內居民提供了便利,也吸引著區域外的置業者、投資者。
融科望京產業中心為北京罕見的「板式」寫字樓產品,部分單元內更是能夠實現只有板式住宅才能實現的「南北通透」。整棟建築由A、B座兩棟組成,佔地面積14928平米,建築面積93558平米。項目平層面積約為1500平米左右,平層只有三戶,十分適合中等規模的國際化企業平層總部辦公需求。建築高度79.9米,地上22層,地下3層。7米高豪華精裝大堂,國際品牌高速電梯,智能寬頻,先進的商業辦公空間配置,多功能智能辦公系統,全面滿足商務之便,營造出一個現代化高品質高效率的舒適辦公環境。1萬平方米集中綠地,綠化率30.1%,園林式辦公由美國SWA事務所傾情打造。
融科望京產業中心,由聯想控股旗下融科智地榮譽出品。融科智地專注於住宅開發和物業持有與經營,年銷售額超過100億。持有300多萬平米土地儲備和多處優質物業。成功開發融科資訊中心及聯想(深圳)研發中心、聯想工業園區、聯想電腦大廈、神州數碼大廈、搜狐新媒體大廈、暢游大廈、融科橄欖城、融科香雪蘭溪等多個項目。其中位於北京中關村的融科資訊中心,租金榮膺中關村高端寫字樓前列。十年物業持有卓越業績,出租率始終保持90%以上,其中國際企業佔80%,世界500強企業達到10家之多,成為中國矽谷地標性寫字樓。中關村之後,融科智地再次強勢出擊,搶駐「第二CBD」望京商務區核心,一流品牌、頂級團隊,創領望京寫字樓新紀元。
4、新媒體的商業化關鍵有哪些點
新媒體的商業關鍵主要有以下特點:
首先澄清一個觀點:做媒體並不容易
到了自媒體時代,彷彿只要拿的起筆來,能寫下幾個字,或者形象地認為更簡單,按一下按鈕,拍個圖片之類的,上傳就是了。其實,這里是遠遠不夠的。媒體的核心價值,在於內容所蘊含和傳達的價值。這個是需要付出相當多的心血進行提煉凝結的。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糊弄的。一篇文章,可以由於歷練足夠,僅僅表現為一種快餐文化,但是一個媒體本質上卻難以容忍僅僅是快餐文化。文化的東西,總是希望沉澱的。特色、品牌,深入人心……等等。
媒體是一個奇怪的行業?根源就在於價值的不對等。盡管最近國家新聞總局提高了文字的價值,但是諸多付出心血的,仍難看見。即使一篇雄文,也可以很輕易就被歸為一坨狗屎一類。而長期以來媒體人士收入橫向比較偏低,參差不齊,也加大了這個群體的模糊性,隨著社會地位的缺失,其實社會文化也會跟著很受傷害。一個神聖的東西,以至於成為一個淪落的東西,這個現象構築了社會新的深層困境。
甚至四大門戶之一的網易門戶部一直都留不住人就是一個明證。在高收入不斷拉大,其實媒體人,尤其是大公司的門戶部,甚至一些主要頻道主編才達到幾十萬的年薪,且一般無期權,整個行業的狀況就可想而知。至少安於現狀,已經不是這個時代進取應有的特徵。
其次:要有核心價值
媒體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是內容。比如業內的,獨家的,最先的新聞內容等等,還須進行長期的,獨特的,差異化的追求。
作為一個媒體,內容始終是第一位的。區別於產品企業,他的價值在於服務。媒體的這種服務來自於真正價值的有效傳遞。有料的內容,是其成為媒體的前提和典型特徵。也只有有了內容,才會真正聚集起一批人士。
新媒體的崛起,最大的作用就是消弭了媒體的單一性。至少部分消耗了傳統媒體高高在上,所打造的冰冷衙門形象。正式從深宮後院走向接頭、民間。這一變化,導致了社會新型的,系列的、總體的連綿不斷的互動的價值產生。
第三:新媒體基礎,形成一個穩固的影響群體
活動是打通線上線下的關鍵所在。但是筆者熟悉好幾個做活動圈子的團體,最後創始人似乎都不約而同地遭遇了瓶頸。很多活動,看起來很好,卻難說就是剛需,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許多參與者就忽略或者被迫取消了。活動不可能成為媒體營收的常規性動作。最多作為輔助。免費的活動圈扯的精力又過多……活動中贊助、展台、門票三大塊,是一把雙刃劍,實現並不那麼容易。
新媒體,在其他平台無比強大,同時自身廣告又不成熟的時候,非常脆弱,簡直不堪一擊。業界曾經流行評價,沒有硬廣的媒體,是末流的。現在,新媒體遍地涌現,最前列的尚且硬廣不行,軟廣又遭人唾棄。進退兩難。
實際上,新媒體要先活下去。首先,通過各種方式,去吸引一個龐大的作者群,至關重要。這一點,可以通過友情、人脈形成,不足用報酬彌補。盡量爭取到第一流的作者,消弭掉同行競爭的壓力;通過高報酬預防作者輕易改行;還要學會不斷培養新人。之後,需要形成自己的讀者群,最好學會利用國家、政府等等各種公共平台推廣,占據一個山頭,占據一定高度,圈下自己一塊地盤。
此外,這個影響群體,應是開放的,不斷有人進來,不斷有人出去。如果基數達到一定數額,且總體保持上升的趨勢,新媒體基礎就形成了。
第四:平台的關鍵,促成強買點和強賣點
京東、淘寶、蘇寧易購等等電商沖擊之下,傳統的IT網站如中關村在線、太平洋電腦網、小熊在線、泡泡網等等都遭遇了滑鐵盧,還有更多的都自行了斷消失了。
事實上,新媒體,作為一個具有個性氣質的媒體,在互動驅動的強黏合下,相對還易於打造出一個真正的平台。如進行到這個時候,呈現出不可忽略其價值商業化的一個關鍵點,促成強買點和強賣點交易。
以上由濰坊李金風為你解答
5、萬元seo有新媒體教程嗎
新媒體是網路迭代的產物,金融行業追捧的領域之一,具備了高爆發 高市場 高薪酬 大輻射的優勢,缺點自然也會很明顯 就是任何環節的消耗都隨著時間在流逝 。 據中關村產業園的一些眾創夥伴回饋 , 這新媒體的迭代速度瞬息萬變 能夠把控 或者左右局面 並開拓出屬於自己的領域才是該領域的新貴,在新媒體行業認識了許多幕後英雄,其中有一位就在萬元,seo ,最近在和我一同挖掘市場新痛點 ,至於他是否開課 就得你自己去問了
6、北京風行在線技術有限公司的發展歷史
自2005年9月成立起,風行先後獲得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支持,Cisco、SUN的技術專家,清華、北大的知名學者和網路營銷精英構建了風行一流的團隊,創建了一套良好的軟體管理流程和質量保證體系;2006年7月,推出全球首款邊下邊看的P2P 點播軟體;2007年9月,風行全面推廣基於FSP協議(風行點播私有協議)超級點播技術,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影視點播平台;2008年7月,風行推出全球首個基於P2P客戶端的影視SNS社區;2008年8月,風行正式獲得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08年9月,風行試運營行業領先的視頻廣告,因其展現力更加豐富,沖擊力更強,風行稱之為「互聯網上的電視廣告」;2009年1月1日,風行正式推出創新型視頻廣告產品——風行AdVideo。
風行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並獲得中關村留學生創業基金支持。風行擁有的核心技術包括:NAT穿透技術、P2P分布式管理技術、P2P 流量優化技術、伺服器負載平衡技術等,並擁有多項專利技術成果。
風行憑借在高清影視點播領域的專注,致力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影視點播體驗和服務,秉承「Create in China」的理念,上線全球首個垂直影視SNS,推出創新的網路視頻廣告風行AdVideo(又稱「互聯網上的電視廣告」),得到國內外的權威媒體和機構的普遍關注。
曾獲《財經時報》2006年中國首屆web2.0十大創新品牌、《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度最具成長潛力獎、中國國際私募股權投資論壇2008中國最具投資價值企業30強、《商務周刊》2008年度快速成長企業50強、《互聯網周刊》2008年度最佳網路視頻公司、《廣告導報》第三屆中國廣告風雲榜「2007-2008年度中國廣告業10大最具成長力公司」、以及在PCHOME2008年度傑出產品評選中獲得「2008年最佳網路電視類軟體」、CBSi(中國)和中關村在線舉辦的「中國軟體崛起峰會」上獲得「最佳用戶體驗獎」等榮譽。
繼2007年被國際著名投資風向雜志《Red Herring》(紅鯡魚)評選為「2007最具潛力科技創投公司亞洲百強」,並與國內40餘家精選企業一起受邀參評「《華爾街日報》亞洲創新獎」後,風行再獲殊榮,當選2008年《紅鯡魚》全球100強,風行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獲得《紅鯡魚》全球100強的視頻企業。
2009年6月,風行同可口可樂、微軟、GOOGLE、騰訊、賓士等20家跨國及本土企業獲得「信心2009——快樂競爭力公司TOP20」,風行是唯一一家新媒體公司!
7、旗艦的女主角梅杏兒飾演者何苗
★電影作品: 電影《快樂老家》(飾女主角 春歌/1998年) 1999年獲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女演員「最佳新人獎」 電影《春天的熱土》(飾女主角 楊陽/2004年) 電影《情去情來》(飾女主角 於曉欣/2005年) 新媒體電影作品:《我把初吻獻給誰》——《口紅》(飾方弈/2006年) ★電視作品(主演): 《往事如歌》(飾肖雲/1999年) 《情感世家》(飾徐滔滔/1999年) 《希望的季節》(飾李玉/中美合拍/1999年) 《危險真情》(飾肖麗麗 /1999年) 《中關村風雲》 (飾凌雲/2000年) 《西廂傳奇》(飾飛天/2000年) 《天地作證》(飾文婷/2001年)女二 《永不回頭》 (飾黃豆豆/2001年)女二 《情義兩重天》(飾顧絲絲/2002年)女二 《無鹽女》(飾金如蘭/2002年)女二 《傻王闖天下》(飾愛兒/2003年)女一 《我是農民》(飾韋一風/2004年)女一 《反串》(飾馬蘭兒 /2004年)女二 《雲南往事》(飾刀公主 /2005年)女一 《上書房》(飾慧茹 /2005年)女一 《海天之戀》(飾謝冰冰/2006年)女一 《重症病房》(飾楊麗/2006年)女一 《旗艦》(飾梅杏兒/2006~2007年)
8、泡泡網 、中關村在線、IT168等幾個網路媒體,在那個媒體上做廣告效果會好些?
首選中關村在線,其次泡泡網,再其次it168.(it168能別投,就先別投)。以前我有個客戶,是一國外知名電腦it廠的副總,他們廣告投放的時候,中關村在線是沒問題的,廣告位是按年包的。it168就不行了,他們之間還差點打官司(因為作弊)。泡泡網是李想創辦的,這么多年,沒聽說有什麼太負面的,後勁也很足。所以這么推薦。另外,前段時間,泡泡網和it168被外資收購了,兩家雖獨立,但是有所整合,具體情況不太清楚。建議中關村在線,泡泡網。其他的小熊在線還不錯,另外還可以考慮門戶的it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