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武大新聞學新媒體研究實力

武大新聞學新媒體研究實力

發布時間:2020-09-13 23:15:16

1、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考研難不難

以前是傳說中的性價比最高的新聞院校,現在難度也在增加了。
不過只要你努力,還是比較容易的,因為暨大的題相對比較不靈活,書上或者導師的論文里會有提到。
暨大三跨(跨省跨校跨專業)考生狠多,我的理解是因為本科畢業足以在南方混好了。至於畢業一年,有不少同學都是辭職來考的。
說到專業怎樣,毫不客氣的說,雖然只在全國排第六,但絕對是南方一霸!
導師有范以錦,董天策,林如鵬,薛國林等等……牌子都狠響!
=====
update:我是09級的,新聞學研究方向有:新聞業務與傳媒經濟;新聞傳播理論;新聞傳播史;新聞業務;廣電新聞;媒介經營管理
傳播研究方向有:大眾傳播與媒介批評;公共關系和危機傳播;廣告策劃和品牌傳播;網路與新媒體;國際傳播與華文傳播
沒有你說的那個專業啊
要不你把具體的研究方向說一下我幫你問下

2、武漢大學和河北大學的新聞傳播專業 選哪個學校更好些?有些糾結 不知該報哪個學校的研究生?

這兩所學校毫無可比性啊,武大是985+211,新聞傳播學的實力全國排名穩居前五。河北大學新聞傳播也很厲害,現在也有了博士授予權,但是學校整體實力和資源差距太大,如果為了以後有個比較不錯的工作,還是去考武大吧。
至於難度,可想而之武大會難一些,但並不代表河北大學就好考。我要是你,就堅持報武大,每年招那麼多人呢,怕什麼。

3、新聞傳播學就業前景好嗎

新聞傳播學專業一直是經久不衰的報考熱門。據教育部公布的本專科專業就業狀況顯示,傳播學專業就業率≥90%;畢業生規模約在1千人次至2千人次。
這個專業是20世紀中葉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逐漸形成的新興學科,它與信息科學一文一理,覆蓋了從信息傳播內容到信息傳播技術的完整體系,構成了當今信息社會的主旋律,特別是令世人矚目的大眾傳播領域,形成了以傳播理論為基礎,以電子信息技術為傳播平台,平面媒體、廣播影視媒體、網路媒體相互促進的專業學科群。
目前新聞傳播學專業就業前景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傳統媒體、新媒體策劃、行業編輯。傳統紙質媒體、廣播電視媒體和期刊是我國傳媒市場的中流砥柱,他們依然是新聞潮流的主角,也是新聞傳播專業研究生的。除報紙外,廣播電視台也是新聞傳播專業考研學生未來的就業,而且據數據統計,我國廣播電視從業人員數量的年增長率約為4%,就是說每年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
我們這里所說的新媒體是相對傳統媒體而言的,主要是指網路媒體、移動媒體及廣告公司。作為朝陽產業,新媒體行業更需要市場高手來策劃有效消費,因此媒介經營管理方面的人才尤其緊缺。由於沒有傳統路徑制約,網路媒體更傾向於「企業化運作」。目前,網路媒體產業的發展遵循「創意產業」的規律,廣告經營人才也很適合投身網路媒體。以媒介研究公司公司為例,它需要我們在讀研期間,有跟隨研究傳播學研究方法、受眾分析等領域的導師參加一些科研項目,並能掌握各種定性、定量的媒介研究方法。總的來說,這幾類公司,必須要求學生有前期實習的經歷。
相比傳統媒體具有較高素養的編輯、記者,有些人群雖然從事的是新聞事業編輯職業,也許並不需要很專業的新聞調查研究能,如網路編輯、影視節目製作公司高級編導、線下刊物編輯、企業刊物編輯、記者等,但他們同樣需要具備簡單新聞傳播知識,上述行業也為新聞傳播專業碩士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做一名網路編輯,首先要有扎實的文字功底;其次要熟知新聞的相關知識,對網路上出現的新聞、信息、趨勢要有足夠的敏感度;還要能熟練使用DreamWaver、Flash等網頁製作軟體和一些編輯發布軟體等。如果有較強的新聞敏感性和新聞寫作能力,熟悉電視節目製作流程和電視表現手法,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文字功底,這類新聞學專業畢業的研究生就業前景非常廣泛。

4、武大的新聞學研究生怎麼樣?

武漢大學是211和985工程國家重點建設大學,其新聞學研究生很好的。
武漢大學是中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同時是「111計劃」、「珠峰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和「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等重點建設的中國頂尖名牌大學,是與法國高校聯系最緊密、合作最廣泛的中國高校,是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國最傑出的大學」之一。
截至2015年9月,武漢大學在校各類學生總計57886人,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43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二級學科250個,博士後流動站32個;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共覆蓋了29個二級學科,另有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個。設有三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

5、新聞傳播學考研好考嗎

好不好考只有相對的,王牌院校的王牌專業肯定不好考。比如說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這些學校的新聞傳播都是屬於王牌院校王牌專業。 

如果你是本專業的你肯定了解這個專業,要求你的知識面廣泛,理論知識扎實。現在的新傳融合了廣播電視,新聞攝影,網路傳播以及新媒體於一體。難度肯定還是有的。 

這邊正好有篇新聞專業的高分學姐復習經驗,裡面有詳細的專業復習方法,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你可以靜下心來仔細看看。

人大新聞考研高分學姐經驗分享(考研二戰復習忠告和建議)

一、一個二戰考研的故事

我的考研成績:政治72,英語79,專業一121,專業二112,總分384分。取得這個結果固然欣喜,但是也會想起自己二戰考研的心酸。

我第yi次考人大時,初試成績351分,以一分之差,無緣復試。我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發現並不是因為我不夠努力。整整八個月的復習時間,我幾乎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晚上十點半回宿舍。我沒有做到每天第yi 個進自習室,但是我幾乎做到了最後一個離開自習室,門衛大爺都記住了我。我每天都去學習,周末也不捨得休息。所以,對於自己的付出,我問心無愧。但是我為什麼失敗了呢?

考研是一件不確定性很大的事情,並不是只有努力這一個因素。本科學校教學水平、學習的基本功、當年的報名情況、考研現場的發揮、是否換了出題人、還有一點運氣成分……這些不確定性因素都可能導致一個沒有考上的結果。但是這些因素之中,只有自身的努力是可控因素,其他都是無力改變的事情。我非常喜歡這樣一句話:「改變你能改變的,接納你不能改變的,用智慧區分二者的不同。」所以,我們不能過多考慮那些不可控因素,應該努力把自身努力這個因素z大化,才能盡量少犯錯,才能離成功更近一步。

我對人大新聞的嚮往並沒有因為考研失利而擊碎,痛定思痛之後我選擇了再來一年。二戰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原因有三。一是壓力更大,我一直受到「二戰再考不上怎麼辦」這個問題的困擾,我承受著家長的期待,我失去了曾經並肩作戰的夥伴,我失去了很多熱情洋溢的鼓勵。二是不能接觸新鮮事物的空虛。一旦選擇了二戰,就要立刻投入到考研備考狀態之中,又要開始早起佔座、晚睡背書、三點一線的生活,又要拿出英語真題做它一遍又一遍。與考研無關的事情,都會慢慢與我隔絕,考研的世界剩下的便只是英語、政治、專業課。三是看熟悉的東西卻沒有更深層理解的失落與自責。由於是二戰,看的書都是看過的書,做的題都是做過的題,本以為會看出一些新意,有更多感悟,但是實際上新東西很少很少,我們在做的只是重復過去一年做的事,回顧那些曾經背過又忘記的知識。所以,我真心不建議任何人二戰,浪費的時間很多,而且結果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可是這個世界又是這樣殘酷,如果不考研就永遠無法改變自己的學歷水平,就會一直被心儀的工作拒之門外,就會在內心留下遺憾不知多久才能釋然。所以任何選擇,都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內心呼喚的那個聲音,就是指引你前進的方向。

二、兩年奮戰積累的經驗

1、內心要足夠堅定

考研是一條比較辛苦的路,既然選擇了就不要被各種困難所嚇倒,更不要被一些傳聞所迷惑。人大的報錄比是多少?今年保研人數又增加了!是不是有招生黑幕啊?不要被這些問題所干擾,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在考研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不接觸這些信息,但是我希望你能夠心如止水,不要去抱怨命運的不公,也不要去害怕前方的困難,只要堅持走下去,不拋棄不放棄,每個人都是勝利者。

2、復習要趁早

對於考名校的小夥伴,尤其是本科出身與名校差距非常大的同學,或者是跨考的同學,我認為早點開始復習是有必要的。這個提前並不是建議你從大二就開始復習,而是希望你能把復習時間設定在8-10個月。因為人大的參考書有接近30本,第yi遍看書就要花費2個月。二輪邊看書邊做筆記的時間大概是3個月,還要余出2個月時間背誦和做真題。這樣加起來正好8個月。每個人會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很多任務實際執行起來是會打折扣的,所以准備時間充裕能夠讓自己復習地有條不紊,但是時間緊迫就很可能落得復習不完的局面。最崩潰的莫過於,「我後天就要考試了,現在還沒開始怎麼復習,你的筆記能發一份電子版的給我嗎?我打錢給你。」

3、沒有最努力只有更努力

有些同學喜歡聽「復習一個月考上XX校」「英語閱讀的猜題技巧」「幫你ya題」這類的分享,彷彿他人的成功可以輕易復制一般。我不否定有輕易成功的例子,他們自有他們成功的理由,但是我想說他人的輕易成功並不是你偷懶的理由。與其聽這些經驗,不如踏踏實實地做一套題,背一個名詞解釋,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比你you秀的人此刻正在努力。所以,我始終願意相信天道酬勤,也希望通過自己辛勤的付出換來一個問心無愧。如果你實在對復習不自信,可以聽聽天道考研網校的課,我二戰時一個研友報的,然後分享給我聽了一部分課,講的還是有些用處的。

三、具體復習方法

A、 新聞學:

陳力丹老師的《新聞理論十講》是入門書籍,通俗易懂,妙趣橫生,把一本理論性的書寫成這樣真的是太不容易了。這本書雖然基礎但是卻非常重要,我兩年一共看了7遍。每年從這本書出的題都會超過20分。

楊保軍老師的《新聞理論教程》是補充書目,也要認真看,把《十講》裡面沒有提到的內容補充到筆記中,才能算準備得比較quan面。

另外,新聞學是應用性很強的科目,一定要多關注熱點,多看老師的論文。在看得時候不要看熱鬧,而要看到一個熱點事件便思考一下這個可以用什麼理論來回答,多關注老師論文中的新研究,畢竟課本的內容遠遠趕不上現實環境變化之速度。

B、 傳播學:

我認為傳播學是相對難度大的一門學科,郭慶光的《傳播學教程》、陳力丹的《傳播學綱要》、劉海龍的《範式與流派》都要看。以前學界主要研究經驗學派,考試也主要考經驗學派,但是近些年學界加大了對批判學派和技術控制學派的研究,相應的考試重點也在向這兩個學派傾斜。一本《傳播學教程》打遍天下無di手的時代早就一去不返了,所以大家要加強對批判學派和技術控制學派的學習,有備才能無患。

C、 中新史:

中新史的學習有兩點:一是要形成一個框架,按照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先記住有哪幾個時間段,再記住每個時間階段中有哪些重要的事情發生。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一定不能錯,形成一個框架有助於我們的背誦。

二是站在歷史觀的角度思考每個新聞事件的意義。所謂歷史觀,通俗地說,就是指人們對歷史發展進程的總的觀點或看法。在中國近代救亡圖存的大背景下,我們應該從革命史觀的角度理解新聞史實。通俗一點講,我們聊報刊史的時候,很重要的是在聊,這份報紙對革命有沒有幫助。

D、 外新史:

我認為外新史的復習是所有科目中最簡單的,大國的復習(英美法俄)要全面,小國的內容只記重點的報紙、通訊社和新聞事件,特別偏的內容不會考。外新史在考試中所佔比重比較小,大家在復習的時候注意分清輕重緩急,背過重點內容便可以應付考試了。

說到背誦我想說幾句,我們所有人都會經歷背完就忘的郁悶狀態,請大家不要懷疑自己的記憶能力。第yi遍背誦的時候很痛苦,但是不能因為痛苦就放棄,第二遍背誦的時候自然就快了,所謂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中新史和外新史的知識點多而且瑣碎,很容易產生厭惡情緒,但是這部分內容也是思考力度比較小的,你只需要使勁背就夠了。要相信,多背幾遍肯定會背過的。

E. 傳媒經濟學:

喻國明老師的《傳媒經濟學教程》為主,近一兩年喻國明老師的論文為輔。雖然喻國明老師即將離開人大,但是《傳媒經濟學教程》並不是他一個人寫得,其他老師還在人大,所以這本書不能排除在書單之外。傳媒經濟學相對而言應用性比較強,所以傳媒領域的熱點要多多關注。考試的時候純理論的內容很少,多數是與熱點結合的問題,這部分需要你廣泛的積累和自己獨到的見解。如果自己沒有獨到的見解怎麼辦?那就是要多看傳媒經濟領域的新論文,把大牛老師的觀點變成自己的觀點,把大牛學者的話內化於心,再結合一些答題技巧,便可以應對這部分的考察。

公共課,英語多做真題,政治多做選擇題練習以及背一些大題。

考人大新聞對我而言是一條艱難的路,途中的心酸都已經成為往事,經歷過的每一件事都成了人生的財富。希望我們都能心懷夢想,並為之努力奮斗,越是艱難的路,越值得挑戰不是嗎?你的勇氣與堅韌一定會換來一道不一樣的風景,你的付出與努力也一定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感悟。願執著地追逐夢想的人都能迎來夢想實現那一刻的熱淚盈眶。朋友們,加油。

6、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師資力量怎麼樣?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61人(含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教授22人(含博導18人)、副教授20人、講師9人、特聘副研究員5人,聘期制講師2人;博士後3人;90%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以及在國外或境外學習、訪問、交流、講學經歷。此外,學院還聘請了50多位海內外知名的新聞傳播學者和業界人士擔任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
學院現有全日制學生1500多人,其中本科生700多人,碩士、博士研究生700多人。
在科學研究方面,學院已形成了理論研究與關注現實並服務國家新聞傳播發展戰略相結合的科研思路,開創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研究領域:「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與跨文化傳播、傳媒智能化背景下中國傳媒和廣告產業競爭力研究、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媒體新聞傳播創新研究、互聯網傳播形態與中國傳播能力建設、互聯網傳播形態與中西部社會治理。擁有一個「十五」「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新聞傳播與中國社會文化發展),一個「十一五」「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社會轉型與中國大眾媒介改革),一個國家「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新聞傳播與媒介化社會創新基地),1個CSSCI收錄源刊(《新聞與傳播評論》)。

7、網路新聞及新媒體方向的研究生,哪個大學好一些?

中國傳媒大學不錯,可以參考!

8、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怎麼樣?謝謝!

好是好,關鍵是要能進得去。

9、新媒體哪個學校這個專業最好

清華很靠譜?北郵網傳怎樣?大多數學校現在都是文科類的新聞 即使有網傳和新媒體研究方向也不見得對媒介自身屬性和國家媒介宏觀政策的研究有多到位人大的喻國明的某些研究似乎還沾點邊兒如果真有像尼葛洛龐帝那樣在MIT建立媒體實驗室進行研究 還差不多我很想知道 國內哪所高校或者研究機構在這方面有真正的嘗試

與武大新聞學新媒體研究實力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