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十萬閱讀在新媒體算什麼水平

十萬閱讀在新媒體算什麼水平

發布時間:2020-09-13 18:20:25

1、公眾號,最好的文章只有100多閱讀量,這算什麼水平

這情況,先看你有多少粉絲,你要說有幾萬的粉絲,閱讀就這點,說明你的粉絲有點貓膩。幾千的粉就可以接受。

2、為什麼現在閱讀量成了大家判斷一個賬號優劣的標准?

自媒體現在很多都靠流量,靠吸引粉絲注意和關注。

有人覺得,如果做自媒體沒有10萬粉絲不算大號,如果做不出+閱讀算失敗。

很多自媒體用粉絲量和閱讀量作KPI考核。

小全8,看到各平台自媒體賬號都在追求數字好看,這樣好不好?

基於微信公眾號的自媒體賬號,如果進入的早,10萬粉絲好似並不困難。

但是如果後期進入的想10萬粉絲都非常難。

當然娛樂八卦、兩性情感、社會動態、搞笑視頻等除外。

現在,閱讀量成為大家判斷一個賬號優劣的標准。

今天,我們來談談大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邏輯。

1.閱讀量多真的很好看。

不管是在企業做新媒體,還是自己做自媒體,閱讀量成為自己一個炫耀的資本。

小全8,認為閱讀量的確可以反應文章受歡迎程度,但並不能直接反應出文章質量,比如說標題黨就是最好的證明了。

有了好看的閱讀量,變現好像容易的多,也有不少人願意買單。

當然最終是不是這樣,大家玩自媒體的人,內行的人大家心裡都有數。

如果做自媒體,既沒有10萬粉絲,也做不了10萬+閱讀咋辦?哪自媒體就不做了?小全8,覺得看賬號本身價值。

1000粉絲理論相信大家都清楚,其實最根本的還是垂直細分領域和自帶流量。

而垂直細分領域本身受眾面相對較小,自帶流量雖然少但精準。

2.閱讀量多就是錢。

時至今日,超過八九成的自媒體靠廣告收入,這里的廣告包括平台補貼、自營廣告、平台廣告、還有各種軟文。

平台補貼、平台廣告、自營廣告等都是靠流量說話,玩過網站的朋友都知道那單價真低。

現如今自媒體的廣告雖然看起來不錯,其實也差不多。

至於靠軟文收入,這主要和自媒體相關性、自媒體品牌影響力,當然和閱讀量也有關系。

文/小全8。告訴你從0開始玩轉網路營銷

3、年薪十萬,屬於什麼水平?

看你生活在哪裡?這里有沒有其他大的開銷?家裡的成員怎樣?比如說我們家的話,有兩個小孩子,一個初三,一個小學五年級,各種興趣班,補課費,出去游學等等,基本的開銷一年十萬肯定是要的。所以如果給我年薪十萬的話我用都不夠用。那如果到了50歲,小孩子都已經長大了,那麼年薪有十萬非常不錯了

4、網路小說幾十萬萬的閱讀量是怎麼來的?

親這個是點擊量呢 點一次 也就是說你不看 就想看看簡介這也算閱讀量的 這種一般其實都是刷的 為了增加人氣 望採納 謝謝 順便問一下 什麼小說啊

5、閱讀量經常大幾萬的都有哪些新媒體平台?

給你先看個真實例子,電腦報新媒體於8月6日推送了一篇名為《逃離公眾號?開玩笑!你逃給我看啊!》的頭條文章,極短的時間內閱讀量就突破兩萬大關,而轉發率更是超過了600多次。

6、新媒體學習門檻高嗎?

一點建議,不管多麼喜歡,或者多麼想做,都希望你能管理好自己的預期。
三、轉行成本有多高,你考慮清楚了嗎?
假如我現在是某個服裝線下門店的銷售,那我轉行做金融行業的新媒體,難么?難。轉行做新媒體是個籠統的說法,而給我發薪水的新媒體崗位,肯定設立在某個具體領域,甚至只依託於某一個產品的運營與銷售上。
這個時候,如果做不到一往無前殺進行業,那就抽三天時間想想,勝任這份工作需要花費多少時間、精力、財力。一天想清楚一點,就挺好,如果能列出來,寫在紙上,更好。
除了上述有工作經歷的,還有一種就是像我這種,畢業第一份工作就是新媒體編輯——白紙一張入行。聽起來不錯,充滿無限可能性而且不存在轉行成本。
但實際上,這註定就是弱勢,即使投入再多時間、精力來打磨自己的實操技術,充其量只是新媒體這個工具用得熟練,是「術」的層面;而公司要的是你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對產品價值的熟知、對用戶需求的感知,這些都是「道」的層面,需要花大量的時間積累。
相較於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選擇哪個行業進入更為關鍵。做服裝還是做金融?慎重選擇,量力而行;一旦決定,也就不要反反復復,紮根到行業里去。
四、轉行做新媒體後,有沒有偏離你的職業規劃?
通常在一個職業上深耕細作,方向大概兩種:一、專業崗。成為自己所在領域的專家,本質上算是個靠手藝過活兒。二、管理崗。在專業崗的基礎上,不斷強化領導力,最終成為管理層。
那你呢?以後想做什麼?想通過這份工作獲得什麼?是想精通某一項技能,還是目標成為管理者,前者對專業能力要求高,後者更要求綜合能力。
五、想清楚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在我工作半年的時候,有家公司月薪 10K 挖我,我幾乎沒有猶豫就拒絕了,雖然當時我的工資是 4K。
為什麼?心虛。
去了之後,我能幹什麼?我牛逼在哪兒?是我文案寫得好,還是排版做得漂亮,亦或是選題對用戶口味?我能獨擋一面嗎?
這么一想,心裡很是惶恐。因為突然發現自己沒有一項不可替代的能力。好像什麼都會做一點,懂一點,但是哪一塊的積累都不足以達到行業頂尖水平。
總得來說,花架子多,底子不實。
所以,我們要想清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自己最擅長什麼,我們要將全部的注意力都用到自身的成長上來,即使換個「木桶」,我們也是那塊最長的木板。
六、你能做到隨時隨地進入工作狀態嗎?
為什麼叫「新媒體運營」,關鍵就在於,你要保持一顆時刻對用戶敏感的心,或者隨時隨地進入工作狀態。所以,一個避不開的話題,就是加班,這個加班不是公司需要,而是你必須拿出大量的時間精力,進行完成職業能力上的積累。
坦白講,做了一年,幾乎每天都是工程師給我微笑說再見。
自從負責公司公眾號以來,最大的感觸之一就是——時間不夠用。這一點貫穿於找選題、排版、起標題、配圖到保存發送的整個操作過程。
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積累不夠。
改變的方法也無他,只能靠時間去填補經驗和認知上的不足。
別人每天工作 8 個小時,你可能額外需要 4 小時用在想選題、回答用戶提問、評論讀者留言。這還不算私下給自己充電的讀書時間。
七、是不是必須文筆好才能幹?
真正文筆好的,特別愛寫字兒的,應該去當作家。
對於新媒體運營來說,把字兒寫對,語句通順,用戶看得懂,就夠了。寫得多了,文字功力也會日漸深厚。
真正支撐新媒體在百萬千萬用戶面前風生水起的,不是討喜的文字和搞笑的動圖,而是內容背後的用戶需求和商業邏輯。
這就要求,你知道你接下來要進的公司是賣啥的,是賣燈泡還是賣保險,是賣產品還是賣服務。
你得清楚老闆的需求,其他部門的壓力,抓緊時間摸清楚新媒體部門在公司整個流程中處於什麼環節,扮演什麼角色。
說到底,這是商業理解能力,運營一個微信公眾號,本質上也是在運營一家公司。
八、每天都要接受用戶的考核
曾經在快工作滿一年的時候,寫過一篇 7500 字干貨心得,開篇提了一句:我認為新媒體是個很光明的行業……
這個光明除了對整個新媒體行業充滿信心,更是對這份工作本身的現實描繪。
每一篇推送的稿子,其背後的數據都是即時可見的,閱讀量、轉發量、收藏量、轉化率。
每次推送結束後,所有數據和內容本身,都會赤裸裸的擺在那裡,接受用戶的評價、老闆的挑剔、同事的建議以及同行的攀比。
這句話的重點是每次。
特別是日更的同行,幾乎每天都飽受著閱讀量的摧殘,不是說老闆萬事以閱讀量來衡量 KPI,而是你一偷懶,內容質量的下降就會非常明顯,這個藏不住。
也許會有人想到刷刷閱讀量、用戶什麼的,但是用戶和老闆又不傻,內容的好壞,怎麼可能讀不出來?
千萬別傻呵呵的以為自己比用戶聰明。我很克制地輸出內容,也是怕這個,擔心自己積累的太少,所謂的見識可能特別淺薄。
再者說,刷閱讀量這種作弊的事兒,你的競爭對手看得最清楚,他們巴不得抓住你把柄。競爭對手比你更在意你的數據。
為什麼老闆經常和我強調:新媒體這行很鍛煉人。
因為你得要臉,所以每一步都扛著壓力,老老實實地往前走。
九、新媒體是個大概念,你要做哪一類?
不是做哪一個行業,而是做哪一種類型,我簡單梳理一下,大致分成兩大類,供參考:

7、讀新媒體專業有什麼要求嗎?要學多久?

新媒體專業就讀要求:

【1】思想品德好,身體健康,無特殊病種和傳染性疾病、無違法犯罪記錄。

【2】男生身高155厘米以上,女生身高150厘米以上

【3】新生一律憑畢業證或中考准考證、中考成績單報名交費。入學後,參加學校入學考試,成績合格。

 【4】新媒體專業,學籍3年

8、閱讀量10萬+算啥

有10萬多人閱讀

9、你是如何創造出一遍10w+閱讀量的公眾號文章的?

人們的心理是人們會收藏他們認為有用的東西。為什麼干貨得不到轉載?對我有用但對朋友圈的大多數不一定喜歡。有的時候人們不需要節操,人們也不想轉載他們認為好的干貨,好的東西會得到粉絲的認同,有趣的簡單的才能得到轉載。我寫過類似的雞湯文,傳播率最廣,是很容易上10w+的。

與十萬閱讀在新媒體算什麼水平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