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政務新媒體有何新變化 發布快?針對性更強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傳播模式的變化。事實上,新媒體對傳統媒體最大的變革在於傳播方式的改變。區別如下:
1、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及新環境下的悖論。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是「傳者——內容、渠道——受眾」的經典模式。在這個模式里,傳者是清晰、居於控制者地位的,內容由傳者生產;而受眾是被動的,是基於統計學的、大量的、相對統一的,模糊的、難以辨認的群體。
2、在工業社會,大眾媒介的興起,使得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現在的新環境下,面對新媒體的發展,傳統媒體的模式產生了悖論:為了在信息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囊括更多的受眾,媒體只能加大內容和渠道的投入;而越發增多的內容和渠道反而使得信息越來越難以影響受眾,信息價值降低,成為冗餘的信息。基於工業社會價值觀的傳播模式必將有不可以自身解決的悖論。在中國,傳者很少消失或減少,信息正處於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
3、新媒體的傳播模式與特點。與傳統媒體的傳者中心不同,新媒體傳播模式下,傳者逐漸隱去身份,成為一個平台。大量的組織、圈層形成一個個內容聚集地,在這個聚集地里,受眾自己生產內容。受眾在一個個圈子內交往,可以不通過傳者,直接傳播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傳者要贏得受眾,必須要成為受眾生產內容的編輯者。
2、2016 年優秀的營銷案例和廣告案例有哪些
答復:富有創意的營銷有哪些?
1、做慈善事業創意營銷策劃,
2、做新聞采訪事件創意營銷策劃,
3、做個人DIY創意營銷策劃,
4、做婚慶公司創意營銷策劃,
5、做電視購物創意營銷策劃,
6、做網路電子商務創意營銷策劃,
7、做手機APP電子商務創意營銷策劃,
8、做郵政公司創意營銷策劃,
9、做游戲卡網游公司創意營銷策劃,
10、做戶外廣告牌創意營銷策劃。
答復:如何利用新媒介傳播產品營銷?
首先,在營銷過程中講究品牌效應和傳播效應,能夠以媒體的(名人講堂、新聞事件、電視購物、明星代言)的形式以傳播傳達方式和訊息,讓營銷推廣手段迅速達到攀升,以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信譽度。
其次,在營銷過程中讓用戶和顧客進行體驗其產品的試用價值,以優質的服務更能夠提升產品的品質保障,集消費、娛樂、休閑、購物為整體的營銷渠道產業鏈,以人性化管理模式,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體驗的方式。
再次,在營銷推廣過程中講究品牌專區調研和策劃,以客觀反映營銷手段的必要性,以新產品進入市場的生命周期性,以集中挖掘客戶的資源共享,和市場營銷整合資源的綜合效益,以體現高端化產品營銷的優化和合理配置,以體現新概念營銷的時尚潮流前瞻,和多元化市場營銷的發展必然趨勢。
最後,利用新媒體傳播營銷方式,以不斷積累和借鑒市場投資的豐富經驗,以不斷對營銷的創新組合的方式改進方案和措施,以不斷謀求新型產業的發展歷史機遇,和新型市場催生新業務和新業態的發展趨勢,以全心全力打造新媒體營銷的致高點,以行業規模樹立市場的新標桿。
謝謝!
3、2016新媒體門戶大會有什麼獎
有如下源獎項:
中國新媒體門戶龍頭獎、中國新媒體門戶最具創新行業門戶 、中國新媒體門戶最具影響力行業門戶、中國新媒體門戶最具突出貢獻行業門戶、中國新媒體門戶最具品牌價值行業門戶、中國新媒體門戶上升最快行業門戶、中國新媒體門戶百強等重要獎項。
4、2016年新媒體有哪些變局,2017年新媒體er又會迎來什麼轉變
我對新媒體格局的一些看法:
1、2016年新媒體最大的黑馬就是今日頭條了,騰訊百度UC(阿里)趕緊跟上,雖然晚了一步;
2、2017年今日頭條依然可能會成為行業第一,因為今日頭條以資訊為主業,其他的大公司大了,體系多了,就不容易做好一件事情了。
3、還有其他的一些平台也想做好,如搜狐、網易,一點資訊,應該都有機會,但是不會排在前面去,在流量和各方面。
最後,這波熱潮和硝煙,在2017年底或者2018年就會分出生死了。
5、2016年媒體融合將呈現怎樣圖景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融合發展從六個方面融合:
做強傳統媒體,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隊伍綜合素質,打牢融合發展根基。
增強政策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
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
分別介紹:
(一)做強傳統媒體,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雖然新媒體發展迅猛,但從宣傳的實際情況看,傳統媒體不可能被新媒體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傳統媒體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形成品牌優勢,以達到引領帶動新媒體發展,促使傳統媒體影響力輻射新媒體的目的。
一是變革觀念,強化互聯網思維,學會運用網路技術手段改造傳統媒體,不斷適應新媒體平等交流、互動傳播的特點,樹立用戶觀念,改變過去媒體單向傳播、用戶被動接受的方式,更加註重用戶體驗。
二是傳統媒體要適應全媒體時代用戶參與熱情高漲的輿情特點,深入掌握重大新聞事件的各種輿論傾向,拓寬視角,擴大自身輿論引導的影響力,做大做強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從而提高新媒體在用戶心中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二)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加快觀念轉變,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動作為,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一環。
首
先,宣傳部門要以積極主動、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新媒體。加強對新媒體的正確引導不僅是一項重大的研究課題,也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務,各級宣傳部門應
該高度重視,要通過教育培訓引導幹部科學認識和正確對待新媒體,促使幹部通過親身體驗了解互聯網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方式,加強網路輿論引導,凝聚社會共
識,不斷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傳統媒體要轉換思維,促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各級報紙、電台和電視台要善於學習和借鑒
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的經驗,從本地實際出發,制定長期規劃,逐步實現媒介深度融合的發展目標。傳統媒體要善於分析和運用互聯網模式,不斷提升新媒體的影響
力,通過融合發展創品牌、出精品、促發展。
第一,各級新聞媒體要加快網站建設,整合媒體資源,彌補傳統媒體內容不易保存、檢索不便等缺點,不斷推動媒介內容向網路延伸。
第
二,加強內容建設。一是堅持內容為王,發揮專業采編優勢和信息資源優勢,以權威報道滿足用戶信息需求,以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作用;二是適應新媒體傳播特
點,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在傳播中搶佔先機;三是塑造融合新聞,在「全」「深」「廣」上狠下工夫,以傳統媒體的內容為核心,通過跨
媒體聯動推助優勢互補,通過專題策劃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新聞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題血肉豐滿,更富感染力和滲透力。
第三,立足大數據運
用,創新采編流程。各級新聞媒體應致力於建立統一指揮調度、高效整合採編資源、融合運用多媒體技術、適應多介質新聞生產的新型多功能一體化采編平台,實現
新聞一次採集、新聞產品多種生成。加快建立松原市媒體數據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輻射縣區的基礎性海量信息資源池,集數據存儲、整合、備份為一體,實現數據
共享。
第四,要重視在服務和互動上出特色。優化信息服務,強化用戶理念,注重分析用戶特點,准確把握用戶個性化需求,以用戶為中心明確網站
定位,將政策宣傳與用戶需求有機結合,提高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新媒體的「快」和「准」,在即時視頻播報上求實效。與時俱進,把握媒體發展脈搏,積
極主動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賬號,有條件時打造24小時不間斷的信息發布平台,不斷擴大新媒體影響力。
第五,凸顯個性促發展,打造新媒體品牌效應。各級媒體要在網頁設計、圖文製作、內容安排等方面做足「特色」文章,彰顯媒體氣質,增強競爭力。
最
後,增強用戶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進一步加大各級新聞網站宣傳力度,通過開展網上投票和有獎問答等形式,引導用戶積極參與互動、發表評論,不斷提
高網站活躍度。只有既滿足用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又提高用戶的參與和貢獻,才能促使網站贏得良好口碑,從而聚集人氣,不斷提高廣大用戶對本地網站的關注
度。
(三)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需要以
互聯網思維為導向,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不斷加大技術投入。一是積極利用新技術,充分發揮4G等新一代網路的技術優勢,提高信息傳輸效率,發展網路視聽服
務,將優質內容推送到互聯網電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屏幕多終端,推動社交平台與新聞傳播平台對接,廣泛吸引用戶,不斷提升影響力;二是不斷探索新應
用,發展移動客戶端、手機網站和手機報等應用,借力微博、微信等傳播平台,建設公共賬號,搶占輿論高地,進一步擴大覆蓋面;三是加強信息傳播技術應用研
發,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和互動化趨勢,努力實現媒體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
(四)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隊伍綜合素質,打牢發展根基
推
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復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養,通過業務培訓和參觀學習,提高編采人員綜合素質,盡快建立一支集采、
編、攝、播於一體,並且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傳播科技手段的多媒體記者隊伍;二是要大力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適當提高技
術人員的工資待遇,為新媒體的發展儲備人才力量;三是重構新聞采編生產流程,升級采編系統,建立統一指揮調度的多媒體采編平台,加大新興媒體內容生產、技
術研發、資本運作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優化人才結構、統一調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提升業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探索媒體融
合條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徑。
(五)增強政策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
利
用好新技術,推進新媒體產業化發展,不僅需要廣大運營商和主流媒體發揮好主體作用,也需要各有關部門主動跟進、積極參與,以實際行動支持新媒體的健康發
展。市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適時出台支持媒體融合發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地方網站,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要不斷拓寬新媒體發展的資金渠道,提高新聞采編人員和技術人員待遇,完善技術設備,吸引人才主動投身新媒體建設。一是加大政府資金扶持,為新媒體平穩有序
發展提供充足保障;二是新媒體要通過提高點擊率吸引廣告商,加大新媒體廣告的投放比例。要改變以往集中轟炸式的廣告宣傳與投放模式,轉而建立在實證數據采
集分析基礎上的精準投放。與傳統的廣告更注重內容、創意、覆蓋面相比,新媒體廣告更看重效果、渠道、目標用戶到達率。通過廣告贊助等形式籌集資金,是當前
維持新媒體運營的主要渠道。
(六)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始終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把正確導向貫穿到融合發展的各個環節。要完善媒體管理制度,出台相關
政策法規,認真研究新媒體管理的科學方法,嚴格規范傳播行為,加快實現管理方式上的創新。一是加大網路監管支持力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互聯網管理納入各
部門年度考核指標,將網路知識作為公務員培訓的必修內容。同時,以政府購買的形式,提高薪酬待遇,吸引專業人才參與互聯網管理,擴大網評員隊伍,營造積極
向上的網路環境。二是改進網路輿情監測系統。通過公開監看、數據分析、技術偵察等多種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時掌握網路狀態,獲取網路情報信息。
6、新媒體營銷的用戶特點
根據艾瑞網 2016 年 6
月發布的「2016年中國網路新媒體用戶研究報告簡版」來看,超過半數的新媒體用戶依賴社交媒體來獲取信息,同時超過半數的用戶傾向於利用手機新聞客戶端而不是傳統的報紙、廣播等形式來獲取新聞資訊。也就是說,新媒體時代下的用戶傾向於通過社交媒體來獲取信息,並且從 PC 端更加轉向移動端。因此,做新媒體營銷,要分析你的用戶,知道他們有什麼需求,了解他們的使用習慣、閱讀習慣是什麼,再建立「用戶畫像」,根據「用戶畫像」選擇恰當的傳播矩陣進行內容的傳播。
他們的特徵普遍表現為:
1.熱衷快餐信息
2.互動意識強
3.時間段分明
4.地域表現明顯
7、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的報告亮點
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
報告原文:2015年,我們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持續推動結構性改革。當前發展中總量問題與結構性問題並存,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做減法,又做加法,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使供給和需求協同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2016年GDP預期增長6.5%—7%
報告原文: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回穩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
經濟增長預期目標6.5%—7%,考慮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考慮了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於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穩增長主要是為了保就業、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擬安排財政赤字2.18萬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
報告原文: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2.1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600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4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7800億元。安排地方專項債券4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我國財政赤字率和政府負債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相對較低,這樣的安排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安全的。
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報告原文: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實施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措施,完善股權期權稅收優惠政策和分紅獎勵辦法,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創新。大力弘揚創新文化,厚植創新沃土,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充分激發企業家精神,調動全社會創業創新積極性,匯聚成推動發展的磅礴力量。
扶貧脫貧是硬任務,各級政府已經立下軍令狀
報告原文:要實施脫貧攻堅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其中易地搬遷脫貧200萬人以上,繼續推進貧困農戶危房改造。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增長43.4%。在貧困縣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堅持精準扶貧脫貧,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產業,支持就業創業。解決好通路、通水、通電、通網路等問題,增強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發展能力。國家各項惠民政策和民生項目,要向貧困地區傾斜。深入開展定點扶貧、東西協作扶貧,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扶貧脫貧是硬任務,各級政府已經立下軍令狀,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
報告原文:要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向縱深發展。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效能。繼續大力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注重解決放權不同步、不協調、不到位問題,對下放的審批事項,要讓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
讓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掙錢顧家兩不誤
報告原文: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讓他們掙錢顧家兩不誤要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
要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城鎮落戶條件,建立健全「人地錢」掛鉤政策。擴大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范圍。居住證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要加快覆蓋未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使他們依法享有居住地義務教育、就業、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發展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容納更多的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讓他們掙錢顧家兩不誤。
為政之道,民生為本。我們要念之再三,銘之肺腑,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報告原文:要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為政之道,民生為本。我們要念之再三,銘之肺腑,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財政收入增長雖放緩,但該給群眾辦的實事一件也不能少。
「十二五」期間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12%以上
報告原文: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過去五年,結構調整取得標志性進展。服務業成為第一大產業,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加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消費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鎮。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8.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12%以上。
我們要持之以恆,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
報告原文:要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
今後五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23%、15%、18%,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特別是治理大氣霧霾取得明顯進展,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超過80%。我們要持之以恆,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
打造中國製造金字品牌
報告原文:要擴大國際產能合作。堅持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市場化運作,實施一批重大示範項目。落實和完善財稅金融支持政策,設立人民幣海外合作基金,用好雙邊產能合作基金。推動裝備、技術、標准、服務走出去,打造中國製造金字品牌。
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
報告原文:要堅持依法履職,把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充分發揮傳統媒體、新興媒體作用,利用好網路平台,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使群眾了解政府做什麼、怎麼做。各級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整肅慵政懶政怠政,決不允許占著位子不幹事
報告原文:要堅持勤勉履職,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政府工作人員要恪盡職守、夙夜在公,主動作為、善謀勇為。深入踐行「三嚴三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加強作風和能力建設,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公務員隊伍。健全並嚴格執行工作責任制,確保各項政策和任務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健全督查問責機制,堅決整肅慵政懶政怠政行為,決不允許占著位子不幹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讓廣大幹部願幹事、敢幹事、能幹成事。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輝煌成就,就是廣大幹部群眾干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