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短篇新媒體

短篇新媒體

發布時間:2020-09-13 07:01:22

1、普通一點的新媒體小說能掙多少錢?

看是在哪個平台寫,我現在寫文是在湯圓創作,已經有簽約,大概是按照每月更新字數計算全勤獎金,十萬字左右短篇的話有完本福利以及全勤獎再加打賞或者徵文獎勵之類在幾百元反正一千元左右沒到一千,福利還可以對於新手來說比較推薦。

2、11歲小姑娘,30萬夢想這個短片要表達什麼?

呵呵,你也是在關注的嗎???這個呀講述的是一個11歲的小女孩自己的故事,她做了這個視頻短片,是為了幫助爸爸媽媽分擔貸款的壓力,自己做了一個Flash短片參加金鵬獎新媒體短片大賽的,因為她想能拿到30萬的獎金,最佳短片獎。我去看過那個Flash,坦白講,那個短片的製作不會是最頂尖最好的,但是,我深深被她那一份真誠所感動,一個11歲的小女孩,能有這樣的心境。

3、概括微電影是什麼樣的視頻短片

概念微電影是指專門運用在各種新媒體平台(各種具有視頻功能的手持移動設備,如3G手機,手機電視等,具有無線移動功能的筆記本電腦和其它移動視頻接收設備)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的、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製作體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專業製作商製作或者委託製作、有專業或業余導演和藝人或草根群眾參與、以產生話題為目的、適合廣告植入、具有某種連續性和後開發潛力)的「微(超短)時」(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製作(1-7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4、微電影:是短篇電影還是長篇廣告?

微電影的特徵是微縮時間長度、製作成本、團隊規模的迷你影片,針對新媒體平台量身打造的內容形態,讓觀眾隨時隨地可透過網路或智能型行動裝置收視。《廣告導報》總編輯、資深製作人凌平認為,微電影意味著品質比當年的網路短片更為高級、精良,在拍攝手法、要求、水準上與電影趨近,「簡而言之,微電影就是微型電影。」 業內人士稱,要拍一部微電影並不容易,一個完整又好的故事通常需要鋪陳許多,站在電影業角度,難度在於故事的精簡;站在廣告業角度,難度在於品牌的延伸。微電影引人入勝的關鍵,就是故事性的敘述模式,內容包羅萬象,從專業到搞笑都可以成為微電影的迷人素材。只要故事內容有話題性,都有機會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的收看人口。更重要的是,「在提供吸引人內容的同時,必須能和觀眾互動,提供『娛樂、知識或信息』,進一步促使觀眾透過社群媒體觀看、傳播、分享,增加曝光率。」 盡管業內人士普遍把「電影化」當成微電影的重要指標,但對於許多「趁熱打鐵」一頭扎進市場的試水者而言,「微電影」不過是一塊「看上去很美」的金字招牌。例如《超級本來了》雖然力求營造「碟中諜」的氣質,但全片僅僅搬弄了幾個場景和小橋段,同時,廣告商英特爾的「超極本」產品充斥畫面,引來不少網友炮轟:這不是微電影,這只是徹頭徹尾的英特爾長篇廣告!不光《超級本來了》,由羅志祥、楊丞琳主演的系列微電影《再一次心跳》的浪漫氛圍雖然頗受歡迎,但片中頻繁出現的某飲料和某旅遊廣告也招來不少質疑。一位網友在微博上揶揄:「快去看!羅志祥無時無刻不在賣廣告,真搞笑。」《再一次心跳》的境遇反映了微電影行業與生俱來的「原罪」從誕生之日起,微電影便與商業廣告息息相關。種種跡象,讓人不由感嘆,究竟是短篇電影還是長篇廣告? 近幾年,隨著國內網路環境的整體提升和視頻網站、3G網路的發展,中國網路視頻用戶已發展到4億規模,視頻網站急需海量的視頻內容,而傳統影視劇版權價格直線飛漲,成本低廉、製作周期短、題材和市場均適合網民觀看的短片成為視頻網站的新寵。視頻網站如飢似渴的內容需求,遭遇廣告商們越來越猛的「砸錢」動力,兩者一拍即合,一批品牌宣傳性強的微電影應運而生,良莠不齊的作品充斥著受眾的視線。 微電影與廣告的結合,是國內外數字直效營銷領域最盛行的操作手法。與其砸下上億元的電視廣告預算,卻不知是否達到效果,不如針對微電影的收看人口做精準營銷。微電影由於社群網路傳播的特性,在短時間之內就能夠引入大量的眼球數。透過平實的畫面、動人的情節,將置入性營銷的味道淡化再淡化,不僅讓觀眾不會有被強迫宣傳的負面形象,還能夠達到精準營銷的目的。

5、微電影和短片的區別是什麼?

①微電影和電影短片都有相同字眼「電影」與類似字眼「微」和「短片」,從字面和主謂關繫上便可以分析出:微電影是微小的電影,說明微電影是擁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的視頻,是創作者經歷了策劃再到製作成片而完成的微小電影,與傳統大電影相比只是小了,並沒有缺少任何重要環節,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電影短片是指電影中截取的小短片,它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也沒有創作環節可言,它指代的是從完整的影片中截取的部分內容。

②微電影是電影創作者的全新創作方式,它也許沒有大電影的恢宏手筆,但它同樣擁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擁有鮮明的主題,微電影相比較大電影有它不可多得的傳播優勢以及「特殊使命」,它是一個完整的影片存在形式;
③電影短片往往是因為影片的時長而產生的限制,在電影早期創作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無法支撐電影創作者表達較為完整完善的影片故事內容,影片往往以短片的形式出現,電影短片是一些電影愛好者的獨特創作方式,但是在現在,電影短片應該被賦予新的含義,電影短片內容可以被用來宣傳它的主體電影,也可以用來表示電影愛好者對原片的新理解而進行的再創作(重新剪輯),從影片中截取的片段內容用來表示電影短片更有利於區別它的含義。(阿偉啊As)

6、微電影和微視頻有啥區別?

微電影和微視頻區別:時長不同、播放平台不同、盈利方式不同、審查不同

1、微視頻與微電影的時長不同。

微視頻的微其中有一個意思就是小,也就是短,微視頻的時長有5分鍾左右的,有20分鍾左右的,基本不超過30分鍾,而微電影常規90到120分鍾。

2、微視頻與微電影播放平台不同。

微電影一般會先在院線上映,而微視頻則一般在網路傳播。

3、微視頻與微電影的盈利方式不同。

微視頻以投資或者是廣告為主,或者是視頻網站自製,甚至微視頻可能只是因為興趣而製作,無任何利益。

4、微視頻與微電影的審查不同。

微視頻不需要廣電審查,視頻網站自審通過就可以。

7、新媒體時代的具體定義,簡短的

新媒體,應該是指Internet和手機普及後,尤其是近兩年來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後的時代。博客、微博、即時通訊、交友網站等信息交互手段,使信息發布與交互變得異常簡單,每個人都是信息時代的主人,都有發言權和評判權,而且,很有可能成為媒體的焦點。而不像以前那樣,普通個體只能作為被動的受眾。

8、網路媒體短文中,有趣的現象指的是什麼

答案一:
沒有摘取
所謂皇冠上的明珠是指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即:任意一個不小於6的自然數都能表示成2個素數之和
陳景潤證明到:任意一個不小於6的自然數都能表示成p1+p2*p3的形式
其中,p1,p2,p3都是素數
雖然只差一步,但其中的距離如鴻溝,人類目前為止還不能解決,陳景潤是目前離哥德巴赫猜想證明最近的人
答案二:
1742年6月7日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一個命題即: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1966年我國數學家陳景潤證明了「任何充分大的偶數都是一個質數與一個自然數之和,而後者僅僅是兩個質數的乘積」通常簡稱為(1+2).而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就是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指的是他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答案三:
哥德巴赫曾提出這樣一個命題即:任何一個大於6的偶數均可表示兩個奇因素之和,任何一個大於9的奇數都可以表示成3個奇因素之和.這個命題也叫千古之謎「1+1「.我國青年數學家陳景潤證明了「1+2」,他的證明方法被譽為「陳氏定理」,陳景潤本人也被人稱為「推動了群山的發展」,更獲得了飛人博爾特的稱號.冠上的明陳景潤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指的是他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其實這句話之前還有一句.曾經陳景潤的老師說過:「數學是科學的王後,數論是王後上的王冠,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王冠上的明珠」.
答案四:
陳景潤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指的是他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具體內容:哥德巴赫提出了『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他一生也沒證明出來,之後,哥德巴赫帶著一生的遺憾也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 而陳景潤卻用一次次數學計算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把哥德巴赫猜想原來的「1+1」改變成「2+1」,2+1是正確的)
答案五:
應該是數論皇冠上的明珠,也可稱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俗稱(1+1),即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的和.1966年,我國陳景潤證明1+2,這是目前對於哥德巴赫猜想最好的結果,雖然離1+1隻有一步之遙,但這一步難於上青天.

與短篇新媒體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