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上海報業集團新媒體項目公測何力攜界面歸來

上海報業集團新媒體項目公測何力攜界面歸來

發布時間:2020-09-12 15:46:01

1、上海報業集團是國企嗎

上海報業集團應該是國家事業單位,不是國有企業。

由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和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整合重組的上海報業集團總計擁有20多份報刊,包括了《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ShanghaiDaily》、《新聞晨報》等8份日報、《申江服務導報》、《報刊文摘》等10多份周報和《支部生活》《新聞記者》等7份月刊,擁有2家出版社,10傢具有新聞登載資質的網站,18個APP應用,50多個微信公眾帳號。

2、上海觀察卡怎麼用

上海報業集團推出首個新媒體產品

今天,數字閱讀產品「上海觀察」上線試運行。

「上海觀察」是上海報業集團成立後推出的首個新媒體閱讀產品,由解放日報社出品。用戶可通過手機下載客戶端或電腦登錄網站看到它。同名微博、微信也已同步推出。

作為市委機關報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新嘗試,「上海觀察」立足目標定位,重視深度閱讀,將圍繞上海發展的重大話題,為黨政幹部、城市利益相關者以及一切關註上海發展的境內外人士,重點提供有價值的分析和評論。為此,「上海觀察」已匯集了一支由資深媒體人士、各級智庫專家、各界知名人物等組成的專欄作者隊伍。

讀者可任意瀏覽網站首頁,以及客戶端中的免費內容。如想閱讀更多精品文章,可通過指定方式購買會員卡。

3、上海報業集團怎麼樣?

簡介: 解放日報報業集團與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已整合重組,並更名為上海報業集團。

4、如何評價澎湃新聞

澎湃的出現,被視為是傳統媒體的華麗一擊。「一出生就風華正茂」,澎湃承載的不僅僅是上海報業集團的新媒體之夢,更是不少媒體人翹首企盼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以說,澎湃的未來走向,就是傳統媒體轉型的前進方向。

上海報業集團投入三四億人民幣,打造澎湃這支至少幾百人的新媒體團隊,旗下有網站、App、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四個主要發布渠道,擁有45個欄目(tag),每天生產至少十幾萬字的內容(主要是原創,也有不少組稿),預計未來各個數字還會膨脹。

作為擁有官方新聞采寫牌照的媒體,澎湃唯獨沒有落地紙媒,很大程度節約了成本,將資金更集中於采訪策劃等內容生產當中。作為澎湃的老大哥,東方早報則負責澎湃在報紙上的宣傳,確保線上線下都有覆蓋。

線上自然不用說,澎湃正式上線的發刊詞《我心澎湃如昨》,引發爭議一片;接連推出周元跟、yu剛等重磅打老虎的稿子,也確立了澎湃無人能比的尺度地位,使得各大門戶網站如飢似渴地轉載;更驚人的是,澎湃在微博上也獲得了多家法院的另類「推薦」,紛紛表示要對澎湃獨家推出的報道進行調查;微信上有兄弟賬號如飯局閱讀等大力推薦。

線下的推廣主要是由東早負責。這家上海第一的市場化報紙,影響力不容小覷。澎湃正式上線後,東早的頭版即是「我心澎湃如昨」的標語,雖然兩者之間是平行關系,但東早的推介力度還是非常給力的。相比東方早報,上報集團另一家都市報,新聞晨報在頭版發了一條簡訊,也算盡到同門之仁了。

以非常快的速度,澎湃就這樣橫空出世了,不僅僅是各大媒體的報道、朋友圈瘋狂轉發,在知乎這樣的問答網站上,也罕見地出現了關於一款新聞產品的大討論。不得不說,邱兵的第一手,非常漂亮。

那麼,澎湃能拯救傳統媒體嗎?

這里的回答是:澎湃無法拯救傳統媒體,但它可以作為一款試水之作,探尋紙媒轉型的方向。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另一家轉型比較成功的媒體——財新。作為胡舒立執掌的新銳財經媒體,財新網的影響甚至遠遠超過《財新·新世紀周刊》這本刊物了。因為財新的獨家資源尺度和超強策劃能力,逐漸走向「時政新聞霸主「的道路,泡麵的紅與黑五組報道、谷俊shan案就充分說明了財新的強大實力在國內媒體首屈一指。

澎湃的橫空出世,也具備財新的財力物力,甚至比財新更有互聯網的基因。而財新的重點依然是財經新聞,服務於更專門的人群,而澎湃則面向所有人。雖然兩者格調都比較高。

澎湃一直沿著時政新聞的路線走,未來的前景將是無可限量的。因為在中國做時政新聞有多難,從各種禁令、撤稿就能看出來,這是個雷區。如果澎湃能繼續獲得官方的許可和特殊資源,澎湃就能活得很好;如果空間越來越小,澎湃就會淪為下一個門戶網站。只不過,澎湃的廣告收入遠遠比不上各大門戶。

除了內容,澎湃的新媒體形式,也可以成為傳統媒體的榜樣。澎湃App是個亮點,獨特的字體和界面,以及追問、問答等創新,已經獲得了許多人的認可。清新脫俗有品味,讓受眾拜託了一般新聞客戶端的刻板形象,頗有新鮮感。放眼望去,南都、新京報等頂尖媒體的手機App,都做得不盡如人意。

網站自然不必多說,讓人驚嘆的更新速度和篇幅,非一般媒體所能企及,這也是大手筆的結果。微博、微信雖然中規中矩,但也獨具一格,並不隨大流。

執掌過上海最具銳氣報紙的邱兵,講過一個又一個文藝的愛情故事後,終於把澎湃推向公眾。這個銳氣十足的新媒體產品,讓一眾傳統媒體黯然失色,關鍵不在於內容優劣,而在於生產模式和傳播模式,澎湃正在嘗試。

不論你看好或看壞,澎湃都在那裡。它的未來,不成功便成仁,要麼帶領一眾媒體大轉型,要麼消失離去引發傳統媒體的深刻反思。拭目以待,把澎湃當做一個先行者,就是對它最好的期待。

5、了解膨拜新聞為那單位主辦?

屬於上海報業集團,是一家於2014年6月上線的中國新聞門戶網站,也是東方早報的一項新媒體計劃。多發表該網站記者撰寫的原創新聞文章,並為其他網站所轉載。

6、解放牛網是上海報業集團旗下的嗎?

解放牛網是解放日報集團下屬企業,不是上海報業集團的。上海報業是由文匯新民組成的

7、彭湃新聞主辦單位是誰

主辦單位就是上海報業集團(直屬上海市委宣傳部)
經過十年樹立的東方早報品牌,在轉型路上開始脫胎換骨,這是她為自己的新媒體取的新名字。同屬上海報業集團,跟何力的「界面」類似,這是一個極具膽色的項目——澎湃新聞網。「澎湃新聞",口號是"專注時政與思想的互聯網平台"。澎湃會有網頁、Wap、APP客戶端等一系列新媒體平台。已經做出的比較有影響力的微信公共賬號,如一號專案、輿論場、知道分子等。
內測階段
2014年6月10日中午,有媒體報道東方早報新媒體項目「澎湃新聞」已經低調上線。東方早報新媒體項目負責人王國培否認了上線的說法,他向搜狐傳媒證實,「澎湃新聞」還處在測試階段,只做了域名切換。而且「已經切換一陣子了」,但是要上線「還要一陣子」。澎湃新聞的網站確實內測痕跡嚴重,比如網頁上方的通欄廣告顯然只是個樣子,而下方的廣告位乾脆直接用「廣告」字眼顯示與此同時,如果我們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輸入「澎湃新聞」,還查不到這一網頁。 搜狐傳媒查詢發現,澎湃paper的微博名稱也已經改成「澎湃新聞」,上面僅僅發布了一條微博。此外,搜狗微信搜索也發現了與澎湃新聞頭像和名稱一樣的微信,但微信中沒有進一步的內容發布,僅僅在功能介紹中標明:「澎湃新聞的用戶進行溝通與互動的地方」。據悉,澎湃新聞在人員配備上非常強大,未來這個項目團隊大概會達到近400人,在外國相繼也會配備屬於澎湃的攝影師。在搜狐傳媒參加的一次活動中,王國培稱,澎湃創辦初期的商業壓力不是很大,因為初期已經有大約三四個億元的投入。對於初期三四億元的資金預算來源,王國培表示一部分來自政府,還有一部分來自財團,而成本花費主要方面是在全國主要城市鋪設自己的記者(這部分記者其實也要服務於東方早報)。最終新媒體項目澎湃成行的話,"大約需要三四百人的樣子,所以現在非常缺人。

8、上海報業集團的形象標識

2014年10月27日,在上海報業集團成立一周年之際,上海報業集團推出其視覺形象標志,寓意上海報業整合資源、聚力融合。在發布儀式上,來自上報集團新聞采編、生產經營一線的員工代表共同開啟集團LOGO的使用。
上海報業集團LOGO為一個由報紙折疊演繹而成的六邊形標志,標志鏤空的上半部分是一個M字造型(M為「媒體」英文單詞Media首字母),下半部分是一個U字造型(U為「聯合」英文單詞United首字母)。報紙折邊相圍、字母緊密相連,預示著集團整合上海報業力量,進軍互聯網輿論新陣地。LOGO簡約穩重,富有現代感,易於宣傳辨識。
上海報業集團於2013年10月28日由原解放日報報業集團與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整合組建成立,是上海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加快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打造「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強大傳播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的重要舉措。上海報業集團優化報業機構,突出報紙特色,發力新媒體平台。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等主要報紙相繼改版,「上海觀察」、「澎湃新聞」、「界面」等新媒體項目相繼涌現。

與上海報業集團新媒體項目公測何力攜界面歸來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