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名將高宋卿
我爺爺,正直的一位軍人
2、求助啦,新聞專業考研
上外 新聞學 情況
新聞學碩士點成立於1998年,是上外最早被批準的復合型碩士點之一。2010年該碩士點與傳播學一起獲得了新聞傳播學一級碩士點。目前該碩士點的設有四個研究方向:全球傳播、多語種全球新聞、新媒體與國際輿情、英語新聞業務。
碩士點隸屬新聞傳播學院。學院的核心專業國際新聞專業始於1983年,是全國最早的國際新聞專業之一,也是上外第一個設立的復合型專業。經過近30多年的發展,該專業已成為上外最熱門的學科之一。
新聞學碩士點擁有一支長期從事國際新聞傳播、英語新聞業務和新媒體與國際輿情研究的隊伍。碩士點的導師均擁有博士學位、海外留學經歷,在國際新聞理論、國際傳播、英語新聞業務、新媒體研究、國際輿情等領域的研究中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該碩士點秉承「精英化、國際化」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探索國際新聞傳播理論與國際新聞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和研究融合之路,培養既熟練掌握外語、又精通國際新聞業務的復合型新聞人才。碩士點主要為國內外報刊、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網路媒體等新聞單位提供高端國際傳播專門人才(包括駐外記者),培養的學生能獨立運用外國語從事國際新聞采訪、寫作、編輯及翻譯以及與國際新聞與傳播相關的研究工作。
自2014年起,新聞學碩士點進一步拓展國際新聞業務研究,從英語新聞業務研究擴展為多語種全球新聞業務研究,從非英語語種的本科專業招收多語種全球新聞碩士。該方向目前已包括法、德、俄、日、西班牙、阿拉伯語、波斯語等多語種的國際新聞碩士培養。
過去近30年中,該碩士點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優秀畢業生。如現任新華社副社長周樹生和CCTV英語節目主持人楊銳;CCTV-5總監江和平、《中國日報》副總編曲瑩璞等。
►院系及專業
新聞傳播學院:050301 新聞學
►招生對象——新聞學:
1、大學本科或研究生學歷
2、同等學力本科結業生(需在國家一級中文核心學術期刊(CSSCI)上發表兩篇及以上與報考專業相近或相關的學術論文。且復試須加試兩門課)人員。
3、同等學力高職高專學歷,需要取得學歷後滿 2 年(且需在國家一級中文核心學術期刊(CSSCI)上發表兩篇及以上與報考專業相近或相關的學術論文。且復試須加試兩門課)人員。
►培養目標
熟練掌握新聞傳播技能與方法的高層次專門人才。能夠把握現代新聞傳播職業理念,恪守新聞傳播職業道德。熟練掌握新聞學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熟練的業務能力和較強的理論研究能力,能從事新聞學實務和新聞學教學、科研工作。
3、北京電影學院視聽新媒體創作考研考研參考書有哪些?
北京電影學院視聽新媒體創作考研的參研書有哪些?這個你可以去北京學院的那個圖書館去進行咨詢,經查詢就有。
4、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發展規劃書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培養目標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現代化建設需要, 具備本專業的文化藝術修養,對中西方媒體藝術有較全面的認識;能將科技與藝術相結合,增強媒體藝術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能在各種傳統媒體機構、黨政機關或企事業單位從事記者、編輯、編導、策劃、攝像(影)、製作、網路與新媒體技術開發等傳播技術類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網路傳播概論、互聯網新聞實務、網頁設計、網站策劃、網站跟蹤、vb、flash、電子商務概論等;在學專業課程之前會學習,傳播學、新聞學、廣告、公共關系等課程。
就業前景和方向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就業前景很好,畢業生社會需求大,就業面廣,可在各類門戶網站、傳媒商業網站、黨政部門網站、企事業網站等從事信息採集、撰寫、編輯等工作,也能從事與新媒體相關的網站策劃、網路推廣以及網站建設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廣播電台、電視台從事記者、編輯、以及各類節目的策劃、編導、節目製作等工作;還可以在平面媒體、網路媒體行業從事商業開發、活動創意、媒體策劃等工作;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稿寫作、視頻節目策劃、編導、製作工作和整合營銷、媒體公關等工作。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就業走向介紹
1、從事新聞出版行業書刊、雜志、報紙的數字化出版與傳播工作
2、.從事媒介傳播公司的媒體內容管理、策劃、受眾與媒介策略分析工作
3、.從事新媒體、網路與電子商務企業信息的採集、組織與印製工作
4、.從事政府機構、大中型企業的媒體策劃與傳播工作
5、.從事媒介教育與科研機構的新媒體研究工作
專業點評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重在人才的創新性、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可塑性,新媒體本身就意味著該專業設置就是一個開放的學科體系,融合了現代傳播的最新成果,緊跟時代、社會發展步伐,及時開創新的理論。
開設網路與新媒體專業院校(部分)
湖南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河北傳媒學院、廣西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合肥師范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四川師范大學、黑龍江工程學院、西北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誕生背景
1、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傳統媒介的生存格局,傳統媒體逐漸向新媒體方向轉型,新媒體人才成為媒介機構的「搶手貨」。
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媒體的生產方式和生存形態,報紙逐漸向網路版、手機版轉型,甚至出現了「報紙消亡」的趨勢,廣播、電視也不再固守在傳統的頻率和頻道內,而是開創了網路廣播、網路電視。新聞節目的編排和製作已經完全進入了網路時代,由媒體技術帶動的新媒體的發展已經滲透到媒介的每一根神經,網路逐漸成為採集、傳播和消費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融合傳統媒體的先進成分同時用現代傳播技術推動的新媒體已經成為信息時代新聞傳播的發展方向和傳播哲學,新媒體人才成為媒介機構的時代新寵。
2、新媒體傳播人才是信息時代各級機關的緊缺人才,市場缺口很大。
信息也是生產力,信息傳播是任何機關維持正常運轉,建構政府形象、擴大自身知名度,拓展業務范圍的關鍵策略。原有的宣傳部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信息傳播的需要,宣傳部靠原有的瞞、騙、堵、壓不僅沒有封鎖信息,相反影響了本單位的社會形象。但是現有的宣傳、公關機關大多是停留在傳統媒體的觀念里,缺少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技術的新媒體人才。由於高校專業設置與經濟發展、市場變化的不同步,導致了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滯後。現在開設新媒體專業是根據人才市場結構調整的明智之舉。
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各種所有制企業的發展,特別是跨國公司的深入推動,綜合信息的准確、快速、全面傳播在公司中的經濟價值體現得日益突出,對綜合信息人才的需求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新媒體人才已成為公司企業的「生產要素」,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廣告和宣傳,而是涉及到對公司產品、服務、消費人群的組織結構、社會環境等綜合要素的考量,利用現代傳播技術,調查、分析、研究,為公司的未來提出科學規劃已成為公司企業競爭的「無形資產」。
4、高等學校傳統的新聞傳播學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社會發展的新需求,調整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培養模式已是大勢所趨。
中國的新聞傳播學教育起步較晚,培養方式參差不齊,跟風、模仿、粗放型的多,創新、有特色、集約型的少,導致了我國新聞傳播學人才人培養模式和格局的嚴重失衡,特別是一些中等規模高校「組裝型」的培養模式,導致了新聞傳播人才的「拔苗助長」式生產,在滿足當時新聞傳播人才需求的同時也為新聞傳播學人才的深入發展埋下了隱患。如何調整和整合原有新聞傳播專業的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使學校培養的新聞傳播學人才能夠適應和滿足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已經成為高校能否順利轉型的關鍵,新聞傳播學是這種變化最為顯著的學科之一。新媒體傳播學,盡管在大的方向上依然屬於新聞傳播學的范疇,但是其學科設置的主要框架、培養人才的方式、課程包含的新技術成分,與以往相比卻大相徑庭。新媒體傳播專業重在人才的創新性、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可塑性,新媒體本身就意味著該專業設置就是一個開放的學科體系,融合了現代傳播的最新成果,緊跟時代、社會發展步伐,及時開創新的理論。
5、北京電影學院視聽傳媒學院視聽新媒體創作考研參考書有哪些?
視聽傳媒學院和咱們昨天給同學們分析的攝影學院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之前的報考人數門可羅雀,到一年又一年的報考人數的增加,視聽傳媒學院已經逐步奠定了在北電中的地位。
今天咱們聊聊視聽傳媒學院從一開始招生便一直有的視聽新媒體創作,雖然去年由於新開了冬奧會項目視聽節目製作,大大稀釋了視聽新媒體的招生情況,但其實二者在學習上面區別並不是很大。
畢竟,導師還是這些,方向也還是這些。下面咱們來分析一下視聽新媒體的相關考試情況。
考試科目分析
科目
①思想政治理論
②英語二或日語或俄語
③藝術基礎理論
④視聽新媒體創作
下面,咱們先說說參考書,然後跟大家講講考試范圍。
參考書目
經典必看書目
視聽新媒體導論 郭小平 北京大學出版社
這套教材是聯合全國幾所大學的資深學者編寫而成,內容囊括了融合新聞、數字媒體相關理論到視聽媒體實踐操練層面等系列內容。這本書是我國第一本專門針對廣播電視的新媒體教材。
互聯網思維模式下的新媒體 梁小昆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是北京電影學院視聽傳媒學院梁小昆老師的一本著作。 這本書共有六章。 分別是從互聯網、互聯網視角下的新媒體、互聯網下的新媒體平台、電影與新媒體、新媒體影像、網路電影等內容。
傳播學教程 郭慶光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這本教材運用國內外傳播學研究的新成果,結合新媒介技術的發展,闡釋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現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論的系統性,對現代信息社會中的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網路傳播、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等領域中的許多理論和現實課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從而勾勒出傳播學的基本理論體系和框架。
新媒體概論 匡文波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匡文波老師的《新媒體概論》對新媒體的理論與技術進行了全面的最新研究,主要探討了新媒體的特點、理論模型、類型,網民特徵,新媒體的宏觀管理、微觀經營,手機媒體等。
輔助書目
新媒體藝術 宮林 清華大學出版社
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路視聽節目管理司 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
新媒體概論 石磊 中國傳媒大學
新媒體藝術概論 劉旭光 河北美術出版社
新媒體導論 彭蘭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聞學概論 李良榮 復旦大學出版社
6、想考傳播學的研究生,請問都有哪些學校不錯競爭還不是那麼激烈啊
院校推薦
暨南大學
推薦理由:地處廣州,中國新聞業最活躍的區域,近水樓台先得月;實力強勁,博士點授權單位,學術力量雄厚。
院校小記:
由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提供的《中國研究生教育評價報告(2006~2007)》公布了中國研究生教育一級學科評估排名,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位列13,為重點優勢學科單位。雖然暨大的名氣沒有同城的中山大學響亮,可是暨大早在1986年就成為我國第三批新聞學碩士學位授予點之一,2001年又獲准建立傳播學碩士學位授予點,同年升格為新聞與傳播學院。2003年,暨南大學新聞學成為廣東省高校名牌專業與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重點學科,兩年之後成功申報新聞學博士點,成為廣東省唯一的新聞學博士點。
回望歷史,暨南大學作為中國最早成立新聞學專業的5所高校之一,20世紀50年代曾經盛極一時,與北京的人大、上海的復旦有中國新聞學「金三角」之美譽。暨大新聞學集中體現了南方新聞界務實的特色。暨南大學的名師很多,中國第一位留學法國8年之久的傳播學博士陳衛星就首先在這里收徒講學;黃匡宇教授提出了電視新聞「聲象雙主體論」,並首次從符號學角度對電視新聞學理論進行立體建構。2002年復旦大學首席教授童兵先生來暨大講座時,曾將暨大新聞專業提高到與復旦、人大齊名的程度來褒揚。暨南大學新聞學為廣東乃至東南亞的傳媒界輸送了大量的優秀畢業生,如《南方日報》總編輯楊興鋒即畢業於暨大的新聞學專業。
報考難度:
2007年暨大新聞學共有336人報考,最終錄取50人,其中包括9名推免生,錄取分數線為367分,其中單科線為55分和90分,上線人數92人;傳播學共有221人報考,最終錄取26人,其中6人是推免生,錄取分數線為363分,單科線為55分和90分,上線人數52人。跨考咨詢師建議:相比傳播學,暨大新聞學專業報考熱度更高些,但錄取人數也更多。暨大新聞傳播學的錄取分數線不低,這可能和同城的中山大學沒有新聞傳播學碩士點有關,想考暨大新聞學的考生需早做准備。
古都學老——西北大學
推薦理由:辦學歷史相對較長,人文底蘊深厚,在西北地區有一定影響。
院校小記:
西北大學是西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其新聞傳播教育已有30多年的歷史,為陝西乃至全國培養了眾多新聞與文化傳播專門人才。1972年西北大學就開設了新聞課程,2000年獲批設立新聞學碩士授權點,西北地區最早一批科班出身的新聞人大多出自西北大學。當前全國業界許多單位的重要崗位上,均有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畢業生的身影。如新聞學權威期刊《新聞與傳播研究》副總編張滿麗、新華社河南分社副總編劉雅鳴、陝西《三秦都市報》總編朱冰堯、《陝西工人報》總編劉鵬等。
西北大學新聞學的特色和優勢是,對新聞學基本原理、新聞事業經營管理、新聞文化學、新聞媒介批評、新聞采訪與寫作、報紙編輯、廣播電視新聞、新聞攝影等方面進行廣泛研究。最近,西北大學在廣告學方面的影響日益擴大,這和學術帶頭人楊立川先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2006年10月,國內廣告教育最高級別的學術盛會——全國廣告教育研究會第5屆學術年會在西北大學舉行,這進一步提高了西北大學在廣告界的知名度。
報考難度:
西北大學是首批列入全國重點大學名錄的高校,是西安唯一的綜合性大學。西北大學2007年的錄取線遵循國家劃線B類地區的標准,即:總分345分,公共課53分,專業課80分。跨考咨詢師建議:考生只有通過國家規定的錄取分數才能參加復試,復試內容每年都有一定的變化,需及時關注學校發布的相關信息。
隴西明月——蘭州大學
推薦理由:西北地區唯一的教育部直屬綜合性重點大學;培養出了水均益等傳媒界人才,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
院校小記:
蘭州大學這座西北學術重鎮,在新聞學方面也有著不平凡的過去。蘭大的新聞學曾經紅火一時,培養了大批人才,不少畢業生分配到新華社系統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中央級新聞單位,在全國新聞院系可比性排名中位居第四。在西部各省、市、自治區新聞單位和地縣的新聞單位中,蘭大新聞系的大批畢業生常年工作在艱苦環境中,青藏高原、戈壁沙漠、衛星發射基地均有他們的身影。
蘭大新聞系系主任段京肅教授長期致力於新聞傳播基礎理論研究,1999年被確定為甘肅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副主任李文副教授致力於陝甘寧邊區新聞事業及西北新聞事業研究,1998年當選中國新聞史學會理事;楊魁副教授長期從事應用傳播和傳播心理學的研究,在公共關系學領域的研究頗受全國同行關注,現任蘭州大學現代咨詢策劃研究所所長;王天定副教授對新聞傳播道德與法規頗有研究;王作人副教授在基礎寫作和報告文學創作與研究方面有較大影響,曾獲全國報告文學創作大獎。
蘭州大學新聞系專家重點研究的陝甘寧邊區新聞事業史,填補了中國新聞聯播事業史研究的空白,豐富了我國的新聞理論。蘭大新聞系的科學研究注意緊密結合西北地區實際,在邊遠地區新聞事業發展規律方面作了認真研究。
報考難度:
蘭州大學新聞學2007年共有232人報考,錄取29人;傳播學有237人報考,錄取 32人。2006年新聞學有266人報考,錄取30人;傳播學247人報考,錄取31人。跨考咨詢師建議:和東部學校相比,報考熱度明顯低於其他重點大學,近兩年報考錄取狀況基本持平,變化不大。
天府學宮——四川大學
推薦理由:西南地區唯一的新聞學博士點授權單位,在西部有廣泛影響;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龍頭地區,已被劃為經濟開放區,發展潛力巨大。
院校小記:
提起四川大學的人文學科,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宗教學,其次是中文。仔細看以下相關介紹: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位及新聞學博士點研究領域包括: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與傳媒、文化批評、文學人類學、佛教語言文學、廣播影視文藝學,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研究內容還是偏向中文,所以報考川大新聞學研究生的考生需要有較好的文學功底。
四川大學新聞學名師匯聚。新聞傳播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歐陽宏生,是全國首屆「十佳」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1996年開始作為高級理論專家客座中央電視台,從事了一系列課題研究;蔡尚偉教授是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是大型電視系列片《毛澤東在四川》、《巴蜀四帥》、《鄧小平與四川》的主攝像、發起人、策劃人,製作過百餘部(集)電視專題片;吳建教授在新聞攝影、廣告學、新聞傳播教育、媒介發展等方面作出了開拓性的努力,構建了較有特色的新聞攝影和廣告學的基本理論體系。
報考難度:
四川大學新聞學2007年的復試分數線為345分,單科成績為55分和83分;2006年的復試分數線為350分,單科成績為56分和84分。總體來說在全國重點大學中競爭激烈程度處於中游。2007年新聞學報名人數為286人,錄取人數為45人,其中8名為推免生;傳播學報名人數為313人,錄取人數為51人,其中9名為推免生。2006年新聞學報名人數為281人,錄取44人,其中7人為推免生;傳播學報名人數為329人,錄取60人,其中9名為推免生。跨考咨詢師建議:這個報錄比雖然低於東部的綜合性重點大學,但在西部地區卻是最高的。
華北精英——河北大學
推薦理由:臨近京畿,有一定的地緣優勢;學術方向新穎,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院校小記:
如果說新聞學的傳統強校以豐厚的學術底蘊吸引青年學子,那麼,一些地方大學則開辟了專業研究與實際結合、與時代結合的新道路。河北大學新聞學雖然在全國名氣不大,但在本省卻是一塊金字招牌。河北日報報業集團為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青年教師和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了實習基地,雙方共同發起成立「河北省媒介發展研究所」,建設本省傳媒業科研基地,針對傳媒業發展和傳媒人才培養中的問題開展科研攻關。
河北大學新聞學方向齊全,近幾年關於媒介經濟的研究受到廣泛關注。河北大學媒介經濟研究所所長曹鵬,曾經是經濟日報社《中國書畫》總編輯,現在擔任碩士生導師,致力於媒介經濟學與報刊市場營銷研究,是國內媒介理論界權威的學者之一,也是少壯派報業實幹家。河北大學新聞學著力打造開放的平台,每個學期都會請北京的知名教授來校專門為研究生開講座。
河北大學位於保定,距離北京僅「一步之遙」,所以更多的人把這里當作研究、修煉的場所,以期畢業後到北京大展身手。例如,中央電視台的導演崔艷1995年從河北大學新聞系畢業四年後又回到母校攻讀新聞學研究生,隨後順利地進入中央電視台從事導演工作。
報考難度:
河北大學新聞學遵循國家劃線標准。復試時初試成績為500分,占總成績權重的70%;復試總成績為300分,復試成績占總成績權重的30%,其中外語筆試佔100分,專業考核筆試佔100分,專業面試及實踐環節佔70分,外語聽力、口語測試佔30分。跨考咨詢師建議:初試成績占的比重很大,考生在初試時的排名很重要。
華東新秀——安徽大學
推薦理由:為國家「211工程」建設重點綜合性大學,地處華東,與江蘇、上海、浙江臨近,但報考熱度遠小於這些地區。
院校小記: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前身是安徽大學中文系新聞本科班,新聞學碩士點研究方向有新聞傳播理論、新聞業務。算起來全國辦學歷史超過20年的新聞系並不太多,安徽大學新聞教育在改革開放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網上公示的2007年度國家精品課程入選名單上,由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芮必峰教授主持、姜紅、呂萌、蔣含平、劉勇等老師主講的《新聞學概論》課程名列其中。2003年安徽大學與安徽日報報業集團簽署協議,共建新聞傳播學院。與此相配合,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在安徽日報及其所屬的子報刊及網站建立了自己的實習基地。其實,安徽大學新聞學院不僅在本地有著絕對優勢,其影響已經波及全國。北大方正在全國僅捐助了5家高校建立實驗中心,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便是其中之一。
安徽大學新聞學的名師中,院長芮必峰教授是代表。新聞系系主任蔣含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新聞史,1997年參與復旦大學寧樹藩教授主持的中華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地區比較新聞史」研究。
報考難度:
安徽大學執行國家B類劃線標准。新聞學的錄取線,2007年為345分,單科為53分和80分;2006年為345分,單科為55分和83分。
盛世潛龍——上海大學
推薦理由:地處上海,文化產業發達;上海唯一市屬綜合性大學,上海市重點建設,本地資源豐富。
院校小記:
上海大學是上海市直屬的「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成立於1995年4月7日,是上海大學的特色學院之一,新聞傳播系建院伊始就有。2001年獲傳播學碩士培養資格,2003年獲新聞學碩士培養資格。如今,上海大學在新聞傳播學基礎理論、傳媒經濟與文化產業、國際傳播、文化傳播、廣告理論與實務等領域都形成了自己的學術特色。
上海大學的新聞傳播學一直被復旦的光環遮掩,不過上海大學的名師也很多。張詠華曾擔任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學專業碩士點負責人,1995年作為國家公派美國富布賴特基金高級訪問學者到美國南加州大學從事大眾傳播社會學研究一年,其研究方向與國際問題聯系密切;戴元光現為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副院長,上海大學傳媒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是傳播學理論、傳播學研究方法、傳播社會學、文化傳播等;吳信訓是上海大學傳媒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是傳媒經濟研究、廣播電視新聞研究、廣播影視與新媒體研究。
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走的是務實路線,前不久由學院畢業生導演、學院自主製作的影片《上海公園》,作為2007年度國家正式出產的400餘部電影之一,開創了上海大學的歷史先河。隨後,「當代中國影視批評現狀的批評」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大學召開,上海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大學影視與傳媒產業研究基地」也設在這里。在中國的電影之都,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正走出一條與實際相結合的新路。
報考難度:
2007年國家劃定的復試線為350分,單科為55分和83分,而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劃定線為357分,單科也為55分和83分。由此可見,雖為上海地區的綜合性大學,但是上海大學的新聞傳播學分數並不是很高。2007年招生總人數為45人,跨考咨詢師建議:招生規模在上海開設新聞傳播碩士點的高校中排名第一,競爭相對較小,性價比高,考生不妨考慮報考。
珞珈風光——武漢大學
推薦理由:中部地區最有威望的綜合性大學;新聞傳播學研究方向多元化,與國際新聞學研究接軌程度高。
院校小記: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前身是1983年組建的原武漢大學新聞系。20多年來,它一直以努力培養和造就高素質、高層次、創造型、復合型的新聞與傳播學人才為辦學宗旨,武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活躍在全國各地。
「新聞傳播實務與媒體發展研究」是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設立最早、師資力量最強的一個研究方向;比較新聞學與跨文化傳播研究方向圍繞如何建立國際新聞傳播新秩序這一重大問題,探討中西新聞傳播業與新聞傳播觀念演變的軌跡,集合了一支高學歷、年輕化並有海外學習經歷的學術隊伍;「新聞傳播發展史」是新聞與傳播學院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知名新聞學者何微先生是本方向的開創者,在國內率先提出了整體的新聞歷史觀;傳播理論研究方向,主要關注傳播學理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以及西方傳播學理論的發展趨勢,強調運用定量的方法對媒介效果進行研究;廣告傳播方向是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興的又一重要研究方向,《20世紀廣告傳播理論研究》是我國第一部研究廣告理論的專著,也是珞珈廣告學派的標志性著作。
武漢大學名師薈萃:羅以澄是新聞業務方面的重量級人物,現在是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院長;單波是中外新聞比較研究的學科帶頭人,其論著和論文的引用率比較高,石義彬在傳播理論,張金海在廣告理論,李敬一在傳播史方面都有突出表現。
報考難度:
2007年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錄取分數只有349分,看似不高,但是專業成績卻要求兩科最低分都是100分。2007年武漢大學新聞學報考人數528人,錄取103人;傳播學報考692人,錄取109人。2006年新聞學報考463人,錄取87人;傳播學686人,錄取121人。跨考咨詢師建議:相比東部地區高校10:1的比例,武大的傳播學的錄取情況頗為樂觀。
海天攬勝——廈門大學
推薦理由:歷史悠久的新聞學教育;東部實力雄厚的綜合性大學。
院校小記:
廈門大學新聞教育歷史悠久,1922 年至 1926 年,廈門大學就有了自己早期的新聞學教育,開創了中國人自己辦新聞教育的歷史。 1983 年,廈門大學成立新聞傳播系,在中國率先以「傳播」冠名,集中體現了廈大新聞傳播人「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廈門大學在廣告學、華夏傳播研究、傳播史研究等領域享有極高的學術聲譽,尤其是廣告教育,走在全國的前列,素有「中國廣告黃埔」之稱。
廈門大學的新聞傳播學在對台問題和廣告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老師也都是這方面的專家。張銘清教授是現任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對台和對外宣傳,近年來提出「一國兩制新聞學」,參與中國政府關於台灣問題的兩個白皮書等重要文獻的組織撰寫工作;趙振祥教授是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理論、新聞業務、東南亞華文傳媒,是菲律賓《世界日報》特約評論員;許清茂教授是閩台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傳播史、中國廣告史、台灣傳媒研究;陳培愛教授1983 年參與創建中國大陸高校中首創的廣告學專業,主持並完成 10 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與各類社科研究課題,在廣告學方面頗有建樹。
學院的教學行政大樓毗鄰海景,風景絕佳,內設有收藏豐富的資料室。廈門大學是中國最早培養新聞研究生的大學之一。早在 1983 年,廈門大學就開始招收新聞學碩士研究生了。 1994 年,廈門大學正式設立新聞學碩士點。 2002 年,又增設傳播學碩士點。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學發展中心 2004 年的評估中,廈門大學的新聞傳播學在全國排名第 5 位,標志著廈門大學新聞傳播研究生教育已經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報考難度:
2007年廈門大學新聞學報考人數達288人,錄取28人;傳播學798人,錄取58人。可見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的魅力吸引了大批來報考的同學。跨考咨詢師建議:廈門大學2007年錄取的最低分數為新聞學340分,傳播學343分,雖然看似不高,但接近十選一的淘汰率也讓許多人掂量再三。
院校信息
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研招(博/碩/專業學位) 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研招(一志願全公費) 考研名師暑假復習方案:政治必考60年大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