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台灣信息流主宰行業

台灣信息流主宰行業

發布時間:2020-09-10 17:56:09

1、掌握移動流量入口的騰訊會主宰O2O領域嗎

企鵝又燒錢了,這不得不讓人為之注目。6月27日,中國互聯網三巨頭BAT中的一員——騰訊宣布以7.36億美元收購中國分類信息平台58同城19.9%的股份。這是今年繼投資滴滴打車、華南城、大眾點評、四維圖新、京東、樂居之後,土豪騰訊又一次闊綽出手。從中,我們不難察覺到騰訊投資背後的目標:O2O。

阿倫丁阿倫丁
本專題策劃/製作者
這次騰訊將58同城納入了它的O2O勢力版圖,通過整合58同城豐富的線下資源,將自身巨大的流量導入分類信息領域進一步變現。一方面實現了對其他巨頭在O2O領域又一個環節的卡位,另一方面在流量變現的同時增強移動入口的粘性。

騰訊半年來為O2O頻頻出手

今年BAT中的騰訊和阿里繼續上演資本大戰,雙方你來我往地拚命燒錢投資。就騰訊而言,這已經是今年在O2O領域的第七次投資。年初3000萬美元增持滴滴打車後,騰訊立刻打響O2O戰役,提供滴滴打車巨額補貼挑起打車APP大戰,其目的是為了推廣O2O的核心環節——移動支付。

隨後騰訊又投資了華南城、四維圖新。前者在將為騰訊提供線下購物場景,推動微信支付擴張的同時,還利用自身綜合商貿、倉儲物流等優勢資源與騰訊共同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電子商務平台。而後者在高德被阿里巴巴全資收購後對騰訊來說有著更直接的戰略防禦意義,其所具有的擁有甲級地圖測繪牌照將完善騰訊地圖的數據,為騰訊O2O戰略提供基礎的位置信息服務。

騰訊上半年對外投資的一個小高峰發生在對大眾點評的投資。餐飲行業是O2O的一大領域,巨頭們不會缺席在這一領域的角力。騰訊此前嘗試通過內部團隊運營QQ美食進軍O2O領域,結果毫無起色。後來確定由微信來承載O2O業務,將任務交給戴志康領導的微生活團隊,結果磕磕碰碰後最終不得不選擇投資外部垂直領域的龍頭來實現其目標。包括收購F團和投資高朋團購合並起來的QQ團購業務,一並交由大眾點評運營。可以說,騰訊O2O戰略的一大塊都交給大眾點評承擔。

2、台灣少數民族風情

台灣和大陸一樣,端午節最有氣氛、最為熱鬧的是劃龍舟。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節這天都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劃龍舟原是民間祭祀水神的一種儀式,目的是為了消災祈福,後來附會到屈原的故事,說是百姓撐船尋找屈原。龍舟需要經過"開光"儀式才可下水,"開光"就是在五月初一請地方首長拜祭水神,並提筆在龍舟的龍眼上點晴。初五龍舟下水前,人們敲鑼打鼓,抬著龍舟走向河岸,沿途民眾燒香禮拜,鳴放鞭炮。經過一番巡行,龍舟便下水比賽。競賽開始,只見龍舟上的選手在咚咚的鼓聲中,以劃一的動作奮力往前劃。河道終點處,中央插有錦標,哪一隊最先奪得錦標即為勝者,勝負往往只在一瞬間。動人心弦的比賽,吸引著許多民眾在岸邊一邊盡情觀賞,一邊為選手加油。在古代許多傳統活動漸漸式微之後,龍舟競渡成了端午節最有群眾性和代表性的節日活動。
在台灣過端午節,還有一個富有神奇色彩的習俗,就是取"午時水"。
據說當年鄭成功佔領台灣時,部隊開到大甲鐵砧山,急需食水,卻找不到水源,鄭成功便插劍入地,祈求泉水涌現,拔劍後果然山泉噴涌。由於當時正是端午節午時,此水便被稱為"午時水"。從此,"午時水"聲名遠播。每年端午節午時,台灣都有許許多多民眾求取"午時水",以保平安。
台灣端午節最有趣的活動是"立雞蛋"比賽。那就是在端午節正午12點正,誰能很快將一隻雞蛋立起來,誰就會有好運。據報道,在去年基隆舉辦的一次"立雞蛋"比賽中,參加比賽的千名市民有602人獲得好運。
台灣過端午節時,許多住家門口都掛菖蒲、艾草和貼鍾馗畫像,成人飲雄黃酒,小孩子佩香包,這些據說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
"艾虎懸門日,龍舟競渡時,屈原遺恨在,千古楚人思。"端午節和中華民族的其它傳統節日習俗,不但浸淫大陸,而且深入台灣的每個角落,不是什麼人搞的"去中國化"可以去掉的
高山族的托球舞
台灣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麗的民族服飾,齊集在"日月潭"邊,在銀輝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戲。
相傳古代,大清溪邊有對青年夫婦,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花姐,靠捕魚度日。一天,太陽和月亮突然都不見了,天昏地暗,禾苗枯萎,花果不長,蟲鳥哭泣。大尖和水花決定要把太陽和月亮找回來。他倆在白發老婆婆指點下,用金斧砍死了深潭中吞食太陽的公龍;又用金剪刀殺死了吞食月亮的母龍。他們還拿了大棕櫚樹枝,把太陽和月亮托上天空。為了征服惡龍,他們永遠守在潭邊,變成了大尖和水花兩座大山。這個大潭,人們就稱它為"日月潭"。
所以,每逢中秋,高山族同胞想念大尖和水花夫婦的獻身精神,都要到日月潭邊來模仿他們夫婦托太陽、月亮的綵球,不讓綵球落地,以求一年的日月昌明,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台灣民間婚禮
中國古代婚禮為「六禮」,台灣合並為「四禮」,都是從閩南傳承過去的。今天,台灣民間還保留這種風俗,並有獨特的習俗慣例。
新娘出嫁當天,要穿白布短衫白布裙貼身衣,以表示貞潔。腹部掛肚袋,袋內裝放鉛錢(「鉛」與「緣」閩南話同音,取意姻緣)、糖(甜蜜意)、五穀、豬心(意夫婦同心)等物品。此外,要穿男家送來的盤頭裘裙,頭插鐵彩金箭以為驅邪。迎娶方式,禮俗繁雜。新轎有兩種,一種是新郎不必到女家親迎,由媒人領新娘轎到女家迎娶,稱「單頂娶」;另一種是男家備女婿轎、新娘轎雙座,新郎親自到女家親迎,稱「雙頂娶」。
迎親隊伍行列是有規矩的,走在最前面是由一人拖著竹蓑(青竹帶根梢竹枝),俗謂「透腳青」,表示新娘嫁到夫家後,合家康健的吉意。接著是媒人轎、舅爺轎(新娘之弟)(轎外系一盞紅布宮燈,稱舅仔燈)叔爺轎(新郎弟弟)、嫁妝(視貧富而定),連後是新娘轎(又稱??仔轎),跟著是子孫桶、鼓吹。新娘花轎停靠男家門口,待擇定的吉時,方由新郎出迎。由男家小孩棒柑桔兩粒,以示夫婦圓滿吉祥。這時,新郎用扇子打三下新娘轎頂,用腳「??轎門」三次。新娘才把鎖匙托媒人交付新郎,以示見於天。新郎拉著攜在新娘手上的紅綢布到新娘房。在婚禮過程中,有許多念四句吉祥話。象挑子孫桶的挑夫,把子孫桶挑進新娘房,念到「子孫桶」、過門檻、夫妻家和,萬事成。」「子孫桶,掃八房,百年偕老,心和同。」挑者由此會得到小紅包。開新娘轎時,轎夫念四句:「今要轎門兩旁開,金銀財寶做一堆,新娘新婿入房內,生子生孫進秀才。」他也會得一個小紅包。
客人吃喜酒,由父母雙全,兒子多的友人先動用筷於,念喜旬:「食雞,才會起家(興家);食就魚,生於好育飼。食鹿,全家壽福祿。食豬肚,子孫大地步(有出色)。食肉圓,萬事圓。食魚頷腮,快做老爺。食魚尾叉,快做幹家。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食紅棗,年年好。」隨後,鬧新娘。以上許多「念四句」,除了表示祝賀意,均有期望新婚之家吉樣的常規色彩。
祭祀(一)
台灣原住民認為宇宙和大地是由無數超自然的、無形的"靈"支配著。各地區原住民關於"靈"的觀念不盡一致,如北部的原住民相信凡生物皆有靈,但人的靈始有神力;南部的原住民則認為萬物皆有靈,故有人鬼及其他諸神。他們都認為人靈有生靈與死靈之別,死靈才具有神力。布農人、曹族人除了靈魂觀念以外,並有創造神和司理神的觀念,不過這二者尚未達到人格化的程度。排灣人、魯凱人、卑南人和阿美人已有多神觀念,排灣人有雕刻的神像,是神人格化的具體表現,但他們關於神靈與靈魂的觀念是經常混淆的。
原住民把人的"靈魂"分為生靈和死靈兩種。人生存時靈魂存在於身體的各部分,靈魂脫離肉體,人便得病,靈魂完全脫離肉體,人便死亡。他們認為打噴嚏是靈魂脫出的現象,故普遍忌打噴嚏。在他們看來,睡眠是暫時的死亡,而患病則是生靈一時被惡神所奪,尚可爭取恢復,一旦恢復不了便是死亡。死靈有善惡之分。生前積善或有功者,其靈順利進入天府、靈界,而橫死者的惡靈則到處游盪,沒有歸宿,不能進入天府、靈界,只好彷惶徘徊於人間,作祟生人。阿美人認為生人體內有魂和魄,人死後魂升入天空,變為祖靈;魄則化為泥土而消失;如因急病、自殺、他殺、橫死等惡死的魂,則徘徊於死所附近,作祟生人。泰雅人觀念中只有一個靈魂,叫"烏道哈"。曹人阿里山群落,認為靈留在村落,魄一律可入靈界,一般人的靈魂將化為人、狗、百足蛇、鳥等。所以原住民都認為靈在靈界內仍過著家庭生活,那裡是極樂世界,距離現世路途遙遠,但靈能自由與現世來往,如果現世的人備有酒肉祭祀,其靈即至。
除靈魂外,原住民已產生有神的觀念。他們認為有主宰人生吉凶禍福的神,所以需要祭祀、祈禱。神也分為善惡兩種,善神是守護與賜福之神,是祭祀與祈禱的對象,如天神、地神、山神、河神和其他自然神等;惡神則是疾病與災禍之神,是禳祓詛咒的對象。
原住民信仰的神靈,有創造宇宙的主神、自然神、精靈妖怪等幾種。創造宇宙主神是宇宙的創造者和主宰人類吉凶禍福之神,如布農人的"利加寧",曹人的"哈冒",都是創造宇宙的最高主神。自然神是以廣大自然物和自然現象為對象之神,如日月、星辰、山川、風雲、雷電等,被認為具有偉大力量,可主宰人類禍福安危。原住民又常把自然神與司理神混淆合一,如認為山神就是狩獵神,河神就是漁澤之神等。司理神是掌管某一事務的神,阿美人、卑南人信這種神,已有人格化和系統化的傾向。司理神也有善惡之分,如山神、水神、風神、雨神、穀神、獵神、家宅之神等為善神;疫神、瘴神等為惡神。精靈崇拜是萬物有靈的具體表現,原住民的精靈觀念,大都屬於泛神崇拜,又稱精靈崇拜,即認為宇宙之中,到處都充滿精靈。精靈的產生是由於恐懼,尤其是死亡,因為原始的生活環境充滿了危險,部族中很多人都不能隨自然凋謝而走完人生的旅程。
這類精靈的屬類,依各族的觀念不同而有深淺。素雅人、賽夏人、雅美人只有死亡的靈魂觀念而無精靈崇拜;曹人與布農人則為創世紀神與靈魂觀念相混合;排灣人、卑南人與阿美人則有泛神崇拜的傾向,由於已將精靈人格化,所以排灣人有祖先與精靈的雕像。妖怪則是惡神的一種,排灣人、卑南人與阿美人認為有專使人得病或死亡的妖怪,具有怪異的形狀和性格。但各族常將鬼魂與精靈兩者的定義混淆不清。例如豐收祭的對象為祖靈,同時也是泛靈或物神。他們的祖靈是總括,而非對某一祖先個人的崇拜。
原住民信仰的神多是無形的,只部分有神位或神座。如泰雅人祭祀祖靈時,僅發出大聲,招降在天之祖靈。他們雖也有借某物為祖靈之寄託,或設置特殊建築物作為祖靈臨時憑依、坐鎮之處的表現,但這些物或建築本身並非神靈。加賽夏人有家傳之蜂巢,置於小藤籠內懸掛於樑柱上,作為祖靈寄託之物。曹人四社群落有卵形小貝,是祖先從本島原住地分出時,分給各社的象徵物,他們將卵形小貝置於小壺內,上面蓋上石塊,在屋內挖洞藏起來,每年以酒肉祭祖一次,他們認為這個小貝寓有祖靈。曹人阿里山群落在村社的入口處種植赤榕,作為祖靈臨時的住處。中部阿美人在屋內繪有粗略的祖先肖像。排灣人、魯凱人則有象徵祖靈的人體雕刻。在魯凱人、卑南人村社頭目家門前榕樹邊雕刻有祖先之人形木像或石牌,以為祭祀時祖靈降臨於此樹,祭祖即以榕樹旁的神牌為對象。南部排灣人在恆春一帶,僅僅立一塊未雕刻的石頭在榕樹旁作為神牌。
占卜在台灣原住民諸族中,也是重要行為,出草、狩獵、祭祀;婚姻、建屋、開墾、都要佔卜以問凶吉。依各族不同,而有各種占卜方法。占卜的方法有鳥占、石占、夢卜、水占、竹占、草占、瓢占等。
原住民用以作鳥占的鳥一般是艷頭鳥(原住民語稱為"西西里",屬燕雀目知目鳥科),以其方位和數量、鳴聲長短、緩急、聲調。回聲等來判斷吉凶。各族群用來占卜的鳥不盡相同,但一般都具有體態靈巧、鳴聲富於節奏變化等特徵,被賦予傳達神旨,溝通人神的特殊本領。吉凶徵兆的判斷標准因族群部落而異,約定俗成。例如,布農人認為占卜鳥的鳴叫位置左吉右凶,飛向自左而右吉,自右而左凶;排灣人認為占卜鳥從右向左飛,謂之"擋路",為凶兆,相反為吉兆等等。鳥占要格守禁忌,謹言慎行,否則失靈,鳥占通常與夢占並用。
石占是布農人盛行的古老占卜術,主要用於裁決盜竊案犯。占卜人取圓石置於刀尖、瓶口緣或葫蘆嘴上,連唱三遍被懷疑者的名字,祈神賜知,如圓石始終不動,即神意裁定的案犯。石占須格守禁忌,謹言慎行,否則失靈。
祭祀(二)
夢卜相當流行,原住民普遍崇奉祖靈,舉凡日常生活和重大行為前要以夢卜祖先神意,預測吉凶。夢兆被視為祖靈對行為、結果、吉凶安危的暗諭和兆示。夢兆常作為現實生活現象的反映,而吉凶的判斷則約定俗成。卜重大集體行動之吉凶,以負一定責任的人的夢為占卜的依據。一般根據夢的內容判斷吉凶。例如,布農人出獵前夢占,凡夢見陽具、觸摸女陰、與女人同寢、吃飯、喝酒。殺敵、遇見背小米者並得其饋贈等,皆為吉兆;如夢見遭劫、妻子出走、與人搏鬥未占上風等,皆為凶兆。排灣人夢見水淹、殺豬、日落、破陶壺、人送木箱等,為死兆;夢見性交、日出、火槍、貝珠、分娩、人送陶壺等為吉兆。夢占的方式有集體與個人兩種,前者指參與行動的成員於會所或營地宿夜行夢,翌日晨各自呈報夢兆,得吉兆者可參與其事,得凶兆者則無權參與;也有由部落年齡群體的頭目、祭司或巫師等主夢而決定團體行動的。在判斷夢境時,也有反夢,即將夢的內容作相反的解釋,例如夢到自己和親人死亡,認為是長壽吉兆;如夢到飽食,認為是腹痛凶兆等。夢占要恰守禁忌,謹言慎行,否則失靈。夢占通常與烏占結合使用。
水佔在賽夏人地區很盛行,多用於尋找遺物,或遇有疑難或疾病,則行水占。水占以碗盛水,投草一支,在碗中立細竹枝管一根,禱告後,湊耳朵細聽竹管"傾訴",據說會聽到精靈給其指示,可以判斷吉凶。失竊東西時,用竹管一支,一端含在口中,另一端浸在水裡,吸些水,然後用力向空中猛吹,視噴出的水所指方向,來判斷失物所在方向。竹佔在卑南和阿美兩族地區很普遍,如遇家人連續死亡,多行竹占以決定應否要請巫醫來做法事。卜具取自法定竹林中的青竹。采竹前夢占,格守禁忌,不與妻子同房,不食動物及河魚等。竹長約1至2尺,首尾一端有節一端無節,剖開製成竹板,或鋸成若干竹片,奉以酒、糕等家品,塗牛血禳祓,即具有降兆曉示的法力。卜前,念咒語祈求神靈或祖靈解疑,爾後將竹節置於人上灸烤,據竹節所呈裂痕判斷凶吉;或將無節的一端切細、削薄,在一邊鑿一個三角洞,念咒語後用力折斷,據斷口形狀與裂紋決斷的吉凶,來判斷疾病輕重和應施的除災法術。
草占流行於阿美人中部地區,占卜前先到野外尋找茅草之東向者,請巫師前往斬代特歸使用。占卜時由巫師持茅草一端對准口際,呼神之名,然後請問災祟的原因和疑難事由。然後撫摸茅莖,謂如符合所說者,茅莖可以伸長觸口作答。
布農行瓢佔法,在瓢壺上放一圓石,由石的固定與否以判凶吉。
原住民在占卜和祭祀時,使用的法器有箱、木壺、木缸和瓢壺等。占卜法器箱大多用木製,也有用竹篾編成。木製法器箱系用整塊木料,挖空中心,成為一方箱,無蓋。箱外正面刻畫人頭紋或蛇紋,有時在箱的兩側和背面也雕刻花紋。最精緻的法器箱還在木箱表面嵌入貝殼或瓷鈕,並塗上紅、黑兩種顏色。排灣人占卜道具箱以女巫所用者為多,箱內儲藏小刀、豬骨、豬脂、相思樹葉、珠子等物。女巫作法時,取出這些東西家把神靈、念咒。不過,箱內所裝事物各地也有不同。
在原住民中,有專門替人意咒祈禱、驅除邪祟、醫治疾病並接受酬禮的巫師。他們依神為業,介於神與人之間,經常每社有數人至十餘人,以阿美人為多,市農人、素雅人較少(每社僅有一二人)。北部的原住民巫師多為女性,一般認為女巫的法術較男巫為高明,她們多為世襲。南部的原住民雖有不少男巫,仍以女巫居多數,但無男女巫法術能力分高低的觀念,不分男女均需學習巫術後始能取得巫師資格。布農人的女巫也較多,曹族人則以男巫為多。巫師的社會地位極高,受到人們敬畏。對巫師的酬謝禮物,一般為豬、雞、穀物、食物、布或其他物品,行咒時的祭祀供品,一般也都歸巫師。布農人與阿美人還有宴請巫師的習慣。 原住民認為一切吉凶禍福是精靈所致,精靈有善惡之分,祭祀以善靈為對象,巫術以惡靈為對象,依靠巫術可以解除惡靈的作祟;也有用巫術求助善靈保佑,來驅除、鎮壓以至安慰惡靈的。巫術可以分為普通巫術和特殊巫術兩大類,普通巫術人人可以作,特殊巫術只有巫師通過學習後才能施行。行使巫術要使用一定的法物、咒法和咒語,最普遍使用的法物是茅葉、菖蒲根、竹、獸骨等,有時也用油、豬肉、飯、糕等來作法。
原住民的主要巫術有宣托、壓勝、禳祓、黑術等。
宣托是將祈求的目的告訴神,求神給予指示。例如泰雅人以二寸許兩根竹箸,插於腳趾之間,再在竹箸尖端置小竹管,若固定在竹管上端,則表示所問的答案是肯定的,若跌落則是否定。又如卑南族女巫在作法時,以頭發、竹或草、酒陳列於地上,搖振銅鈴,然後根據鈴聲來判定神意。
壓勝是克制和驅除疾病的普通方法,在普通巫術中作法很多。例如外出時,以菖蒲根掛胸前,或在夜間行路時塗爐灰在額上,以求平安。又如用茅葉拂觸病人身體若干次,認為可以治病;或以菖蒲根、芽葉擦患處後丟掉,以期治癒患處;或以線將病人與豬、雞相連,意在使疾病移到豬、雞的身上,然後將豬、雞殺掉,使疾病消失。
禳祓普遍用於一般性的災禍。例如賽夏族在淫雨中,有祈晴的禳祓祭;布農族遇有人橫死者,則請來巫師行禳祓祭;阿美族北部地區在遇疾病流行時,要請社裡巫師參加禳祓。各地原住民發現路斃橫死者,一定要請巫師進行禳祓,以驅除崇穢。此外,泰雅人產兒十天至二十天時,要由產婦抱嬰兒到室外見天日,行禳祓,以保障嬰兒以後出門,不受惡靈侵擾。
台灣原住民中還有害人的黑巫術,專門咒人害病或死亡。據泰雅人傳說,古代巫師秘密養有一種名叫"浩奈"的魔鳥,人如見到這種魔鳥,會立即死亡。巫師往往受人僱傭,放魔鳥害人。布農族傳說過去有行黑巫術的咒師,他們屈指念被害人的名字,手持竹片念咒,暗地放竹片在仇人腹中,使其生病而死。也有手持火把和生薑念咒,其意乃使火入仇人身內發燒,生薑使其痛苦,等等。這些黑巫術現已滅絕,不再行使。高山各族群的祭祀儀式普通可分為定期的歲時祭祀與臨時祭祀兩類。定期的歲時祭祀以農業祭為主,狩獵祭、河川祭、祖靈祭和別的特殊祭儀次之。祭祀的對象和儀式各有特點,一般是以公開的集體方式進行。臨時祭祀只在有特殊事故或發生災禍時舉行,祭祀的對象和儀式大多是固定的,也大多以公開集體方式進行,只有少數是私祭性質的

3、現在的什麼行業的前景好啊。。。

雖說360行,行行出狀元,但是,2016年,最好的行業是什麼?根據人才招聘情況來看,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人才稀缺。
電子商務的發展觸動了每一個人的心,尤其是年輕人,他們都想躍躍欲試,想踏進這個行業,可是電子商務發展前景究竟如何,下面為您詳細說一下。
電子商務作為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產業,有「朝陽產業、綠色產業」之稱,具有「三高」、「三新」的特點。「三高」即高人力資本含量、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價值;「三新」是指新技術、新業態、新方式。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是對電子商務核心價值鏈的概括。電子商務產業具有市場全球化、交易連續化、成本低廉化、資源集約化等優勢。
縱觀全球電子商務市場,各地區發展並不平衡,呈現出美國、歐盟、亞洲「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國是世界最早發展電子商務的國家,同時也是電子商務發展最為成熟的國家,一直引領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全球電子商務的成熟發達地區。歐盟電子商務的發展起步較美國晚,但發展速度快,成為全球電子商務較為領先的地區。亞洲作為電子商務發展的新秀,市場潛力較大,但是近年的發展速度和所佔份額並不理想,是全球電子商務的持續發展地區。
全球B2B電子商務交易一直占據主導地位,2002年至今,呈現持續高速增長態勢,2007年全球B2B交易額達到8.3萬億美元,預計在未來幾年將保持40%以上的增長率。
總體來看,全球電子商務發展呈高速增長態勢。隨著全球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動力持續增強。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呈現典型的塊狀經濟特徵,東南沿海屬於較為發達地區,北部和中部屬於快速發展地區,西部則相對落後。
電子商務的發展成為一個社會的主流,讓企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成為新一代的社會主宰者,電子商務應運而生

4、類似都市極品最強主宰的小說,類似無敵流,不聖母,有人追的的小說

有呀,你看有合胃口沒
《棄神》
《陰陽帝宰》
《撿個神位當神仙》
《風流相師》
《封天大帝》
《痞子兵王俏總裁》
《重生之逆天兵皇》

5、什麼行業主宰著當今時代經濟命脈?

金融資本
jīnróng zīběn
[financial capital] 由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溶合或混合形成的資本
圖書《金融資本》
[編輯本段]版權信息
作 者: (德)希法亭 著,曾令先,胡天壽 譯
出 版 社: 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7-1
字 數: 440000
頁 數: 374
開 本: 16開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6696105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經濟 >> 經濟學理論
定價:¥48.00
[編輯本段]編輯推薦
《金融資本》是希法亭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在這本書中,他強調並深入分析了馬克思曾預言過但是沒有能夠詳細分析的現象,特別是以托拉斯和卡特爾為形式的壟斷現象。他按照辯證法的觀點,把資本區分為三個階段:高利貸資本、銀行資本、金融資本。他分析了金融資本的形成過程,並把它定義為「由銀行支配而由工業家運用的資本」。 該書為科學的帝國主義理論奠定了初步基礎,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告訴你如何用乘法,而不是加法進行財富積累的權威讀本。
金融資本給資本籠罩了一層神秘面紗,它使人很難看到資本的本質。從形式上看,金融資本是在獨立的運動,其實,金融資本也是資本的一種反映形式。在資本的運動過程中,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分道揚鑣,對此我們必須加以分析和研究。隨著資本主義財富的增長,金融資本在資本主義全部資本中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如果不認識金融資本的運動規律,就不可能認識現代資本主義。——魯道夫·希法亭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金融資本》是作者最具影響的代表作,作者對馬克思以後的世界經濟發展作了一個全面的、科學的分析,因而在當時的理論界被當做《資本論》的第四卷而大受歡迎。希法亭把資本分為了三個階段:高利貸資本、銀行資本、金融資本。他分析了金融資本的形成過程,並把它定義為「由銀行支配而由工業家運用的資本」。評論家認為,這是「一部論述資本和金融的第一流著作」。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魯道夫·希法亭,1877年8月10日生於維也納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中學畢業後,進入維也納大學學習醫學,並於1901年獲得了博士學位。希法亭對經濟學有濃厚興趣,尤其對金融資本有深入研究,在考茨基主編的《新時代》上發表了一系列經濟學著作,被認為是第二國際的權威理論家,也是奧地利馬克思主義流派的重要人物之一。
[編輯本段]目錄
原序
導讀
一、本書的體例
二、馬克思的貨幣理論和馬克思時代以後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
三、希法亭的新觀點
四、《金融資本》的特殊價值及當今金融資本突飛猛進的發展
第一篇 貨幣和信用
第一章 貨幣的產生
第二章 流通過程中的貨幣
第三章 信用貨幣
第四章 在產業資本中流通的貨幣
第五章 銀行和產業信用
第六章 利息率
第二篇 虛擬資本
第七章 股份公司
第八章 證券交易所
第九章 商品交易所
第十章 銀行資本與利潤
第三篇 金融資本和對自由競爭的限制
第十一章 利潤率的平均化
第十二章 卡特爾與托拉斯
第十三章 壟斷和商業
第十四章 資本主義的壟斷和銀行資本向金融資本的轉化
第十五章 資本主義壟斷的價格決定金融資本的歷史趨勢
第四篇 金融資本和危機
第十六章 危機的一般條件
第十七章 危機的原因
第十八章 經濟周期過程中的信用關系
第十九章 蕭條時期的貨幣資本和生產資本
第二十章 危機性質的變化卡特爾和危機
第五篇 論金融資本的經濟政策
第二十一章 商業政策的轉變
第二十二章 資本輸出和爭取經濟區的斗爭
第二十三章 金融資本和各個階級
第二十四章 圍繞勞動契約的斗爭
第二十五章 無產階級和帝國主義
[編輯本段]書摘
第一章 貨幣的產生
在交換過程中,如果某種商品畿夠證明自己具有使用價值並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那麼,這種商品也就可以成為滿足同樣條件的所有其它商品的交換價值,於是,這種商品便開始向貨幣轉化。這樣,商品便成為了貨幣,成為了所有其它商品的交換價值,成為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統一體。由於一切商品都通過使用價值的讓渡而轉化為貨幣,貨幣也就成為了所有其他商品的轉化形式,成為了乒斤有其他商晶向貨幣轉化的結果,成為了一般勞動時間的直接對象化,成為了個人勞動外化的產物。
理解為由全體社會成員自己決定和支配。
但是,缺乏統一組織機構的社會,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在這里,社會生產者被分解為相互分離的生產個體,他們的生產不再是社會的事務,而是表現為他們自己的私事,他們被社會的分工強制發展成為相互之間必須發生關系的私人所有者。但是,促使他們發生這種關系的活動,是生產產品的交換,因為,只有通過這種交換活動,才能使以私有制為主體的、以生產個體為單位的社會發生聯系。但是,產品交換只是社會聯系的中介,它只是理論經濟學的分析對象。因為,社會主義社會里也允許產品交換,不過,這種交換是社會有意識地統一了分配標准之後的交換,可以這樣說,這種交換是對社會分配的一種補充和完善,是服從於社會主觀情緒的一種私人活動,因此,它不會成為經濟學的分析對象。它在經濟學理論中所產生的作用,就像在幼兒園中,洛德和福里基兩個孩子相互交換玩具一樣,這種交換與他們的父親在商店裡購買玩具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因為,用錢購買玩具這種交換,是社會交換活動總和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只有通過這種交換,社會才能實現生產共同體,只有通過這樣的交換活動,被社會分工和私有制分化瓦解了的社會才能聯結為一個整體。
如果馬克思在某個地方說:在交換關系中,上衣在內部的交換要比在外部的交換具有更多的意義。那麼,我們也可以這樣說:交換關系在一個有一定聯系的社會內部要比在另一種社會內部具有更多的意義。因為,只有在必須通過交換才能產生社會聯系的地方,即在私有制和社會分工使每一個人相互分離而又彼此制約的社會里,交換才能具有社會統一的規定性,才能行使指揮社會生產的職能。在可以對社會生產進行自覺調節的共產主義社會,中央機關自覺地決定生產的對象、數量、地點和人員,在這個社會,所有的成員都必須貫徹執行中央的決定。總之,通過交換告訴商品生產者的道理,同社會當局必須將「自覺調節生產、決定勞動秩序」等道理告訴給社會成員是完全一樣的。理論經濟學的任務,就是去發現和認識這種交換的規律。由這種規律必然產生出商品生產過程中的社會生產調節,這就像在社會主義當局的法律、命令和規定中,必然產生出社會主義經濟不受干擾的運行過程一樣,不過,這種規律不是直接地規定人們在生產中的行動,而是以自然規律的方式通過「社會的自然性和必然性」來發揮作用。
因此,那些本來應該由獨立的手工業者或資本主義企業家來回答的問題,也必須通過產品交換來回答。例如,商品生產怎樣由簡單商品生產向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發展?商品的交換關系是怎樣產生及其變化的?我們認為,在不同的社會形態中,交換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比如說,交換在社會主義社會和在以商品生產為目的的社會就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商品生產為目的的社會,交換在質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在交換過程中商品的量的關系。在商品生產過程中,交換的基礎是支配交換的比例關系,即體現在交換產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在共產主義社會,交換的基礎則表現為主觀意志的相同。在這里,交換只是一種偶然現象,它既不能成為理論經濟學的考察對象,也不能進行理論分析。由於交換總是表現為物與物之間的量的關系,因此,長期以來,人們很少察覺到這種區別。
社會產品必須進行變換,正是這種變換,使交換活動變成了社會物質變換的中介。盡管那些個別的或分散的交換活動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只要它能使社會的產品交換成為可能,只要它能促進社會的生產和再生產,這種交換活動就能長期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生產是進行交換活動的前提條件,只有通過交換活動,個人才能同社會發生聯系,並在整個社會的生產結果即社會的分配中獲取其中的一個份額。
交換活動與整個社會生產的關系,使個別交換和分散交換沖破了偶然性和主觀性的羈絆,變成了一種符合社會客觀規律的事物,並成為社會物質變換的條件,於是,交換活動具有了必然性。因為,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只有通過交換活動才能存在,而社會也必須通過經濟上的交換才能成為社會,也只有在這種社會,交換活動才能成為一種特殊的分析對象。
那麼,在這種社會,作為社會物質變換中介的交換活動又具有什麼樣的性質呢?在這種社會的交換活動中,貨物已經成為商品。所謂的商品,是指這樣一些物質,這些物質不再只是用於個人的需要,而是用於整個社會,它的蕭條和興旺也不再是由個人的需求決定,它的命運可能比奧德賽的命運更加變幻莫測。在這種社會,貨物之所以成為商品,是因為這些貨物的生產者,是作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相互對立並處於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貨物作為勞動產品,不僅具有自己的自然屬性,而且也成為了社會的事實。因此,我們應該去探索這個作為生產共同體即勞動共同體的社會的規律,現在,個別勞動已經成為這個生產共同體所支配的總勞動的一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勞動已經成為形成價值的勞動。
事實上,交換活動是可以進行分析的,因為,交換活動不光是為了滿足個人的需要,它在使個人需要變成一種工具的同時,把個人需要限制在社會需要的范圍內。相對社會需要而言,個人需要是前提條件,個人需要得不到滿足,社會需要就無從談起。但是,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交換不具有集體主義社會中那種滿足個人需要的職能,而是通過交換將個人需要納人社會生產的范圍,個人需要要想得到滿足,就必須參與交換。在這里,交換只是表現物與物之問量的關系,而在交換中所置換的量,則被看成是社會生產總量中的一部分。社會生產總量由社會製造產品所耗費的必要勞動時問決定,社會是用全部勞動力來製造產品的統一體,而從事生產勞動的個人,則是社會統一體中的器官。在交換中,如果商品的量同生產這些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量相等,那麼,商品就可以按照它們的價值進行交換。
如果商品交換的條件對所有社會成員都是相等的,如果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是自己生產資料的佔有者,並用這些生產資料製造出產品在市場上進行交換,那麼,這種交換就是價值平等的交換。但是,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大多數人的財產被剝奪,少數人壟斷佔有生產資料,這使交換的形態發生了變化。由於交換活動體現的是一種平等關系,所以,社會上的不平等在交換活動中則表現為平等,但這種平等不是價值的平等,而是生產價格的平等,勞動耗費的不平等被利潤率平等所掩蓋,這說明: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社會,資本是決定性因素,商品交換不再以等量勞動為條件,而是以等量資本為條件,商品不是按它們的價值出售,而是按它們的生產價格出售。
商品是物化了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交換活動中,這種勞動時間常用來表示物與物之間的等量關系。商品的價值,並不用具體的勞動時間來表示,也就是說,並不表示為8小時的勞動、l0小時的勞動或l2小時的勞動,而是用來表示另一種商品的一定量,即用來充當另一種商品的等價物。例如,20碼麻布=1件上衣,其中,1件上衣就是20碼麻布的等價物。這件上衣與20碼麻布之所以相等,是因為上衣與麻布都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物化,有了這樣的物化商品,所有商品都可以相互作為等價物。
商品的價值可以通過另一種商品來表現,這是由商品生產的性質所決定的。一個人的勞動產品要成為商品,這種勞動產品必須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而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商品交換關系和社會關系,必須通過交換活動才能產生。因為,只有在交換活動完成之後,生產者才能夠知道他的商品是否真正滿足了社會的需要,他花費的勞動時間是否真正體現了商品的價值。
商品生產者不需要什麼人以社會的名義對他的工作進行評價,商品生產者要證明自己是商品生產社會的合格成員,只需拿出他用於交換的商品,通過這些商品,他可以向社會證明他的能力。因為,社會是將自己的事務建立在物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人和集體意識的基礎上,因此,能夠證明商品生產者能力的,就是社會的交換活動。商品生產者只有在完成了交換活動後,才能證明他生產的產品是社會需要的產品,這樣,他才能重新開始生產。在交換活動中,為了讓一種商品能表現所有其他商品的價值,於是,一種特殊商品出現了,這種特殊商品就是貨幣。
在交換活動中,只有當產品互相交換後,商品生產者A和商品生產者8才能作為商品所有者與社會生產發生關系。事實上,當一件上衣同20碼麻布進行交換的時候,這種關系便成立了。如果商品生產已經社會化,那麼,裁縫的生產就必須通過交換來進行,這時,他不再是只同麻紡織者發生交換關系,他還要同更多的生產者發生交換關系。一件上衣可以同20碼麻布進行交換,也可以同5磅糖、10磅麵包進行交換,由於所有的商品生產者都將發生這樣的交換關系,從而產生了無數的交換冬式,在這些等式中,商品的價值是通過各種不同的商品來衡量,這給交換活動造成了極大的不方便,人們便開始固定地用某一種商品來衡量所有商品的價值。隨著這種商品越來越頻繁地被使用,最後,這種商品便成為衡量所有商品的一般價值尺度。
……

與台灣信息流主宰行業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