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首屆兩岸新媒體大陸行深圳

首屆兩岸新媒體大陸行深圳

發布時間:2020-09-09 09:30:25

1、兩岸一家親怎麼和平共處?

作為海峽兩岸最大的民間交流盛會,第十屆海峽論壇5日在福建廈門拉開帷幕。

從2009年創辦至今,十年來,海峽論壇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面向青年、面向基層,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特色鮮明。

十年來,海峽論壇每年都吸引上萬名兩岸基層民眾和各界人士參加。大家共敘親情鄉情,共謀民生福祉,共圓復興之夢,極大地促進了兩岸同胞的情感交融和心靈契合。

面向基層,共敘親情鄉情

「海峽論壇是專門為兩岸民眾開展交流、增進了解、加強合作而打造的新平台,面向兩岸基層民眾,強調平等參與互動。論壇規模之宏大、內容之豐富、代表性之廣泛前所未有,可以稱之為兩岸交往史上的一個創舉。」第一屆海峽論壇上傳遞的這番理念,令大陸新娘盧月香印象深刻,她把這段話寫進了論壇十年徵文里。

「一道海峽連兩岸,進進出出一家人。」盧月香說,「從前我們帶著姐妹一起參會,後來姐妹們帶著家人一起參會。在論壇上我們探討婦女發展與中華文化,探討如何在兩岸社區治理中貢獻更多『她力量』。」

海峽論壇「海納百川」,台灣同胞不分黨派、行業、地域、老幼,都可以參與到兩岸大交流的進程中來。第一屆海峽論壇涉及經貿、旅遊、教育、農業等20多個界別和行業;第二屆海峽論壇在此基礎上又增加10個交流界別;第四屆海峽論壇第一次把兩岸不同民間信仰的宮廟代表匯聚到一起,第一次舉辦兩岸婚姻家庭論壇;第五屆海峽論壇舉辦兩岸公益論壇、閩台同名村鎮續緣之旅等活動;第九屆海峽論壇恰逢兩岸開啟民間交流30周年,高秉涵等兩岸交流親歷者聚焦台海變遷,暢談心路歷程。

「海峽論壇的一大特色是廣泛性,兩岸各行各業的人士都來參加,無論是探討文創旅遊,還是交流基層發展經驗,大家都能實現良好互動。」中國國民黨青年工作總會副總會長吳雨霖說,海峽論壇是民意匯聚的盛會,繼續增進交流合作是兩岸民眾共同的期待。

面向青年,共啟活力熱力

「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這是台灣屏東縣青年創業協會理事長曾維廣在第六屆海峽論壇大會上的發言。

第六屆海峽論壇最為亮眼的兩個特色,是向基層紮根和更加註重青年交流。新增的三項活動之一就是首屆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當年熱詞。

藉助第六屆海峽論壇,藉助大陸「雙創」浪潮,曾維廣改變了人生軌跡。瞅准大陸消費升級的商機,當年底他在廈門創辦台式餐飲品牌,後來又搭建服務平台,幫助更多台灣品牌進入大陸市場。

「大陸經濟水平提升很快,我在大陸交了很多朋友,大家互通信息,攜手奮進。」曾維廣說,這些「共同記憶」有助於兩岸青年增進「心靈契合」。

青年已成為海峽論壇上當之無愧的主角。第七屆海峽論壇在「關注青年、服務基層」的主題下,出台實施一批促進閩台交流合作的「政策紅包」;第八屆海峽論壇新增「樂業兩岸,創享未來」青創先鋒匯、台灣專業人才對接等活動,助力台灣青年在閩就業創業;第九屆海峽論壇新增金點子創意大賽、新青年新世代第七期領袖特訓營等,青春熱力十足,努力貼近青年、服務青年。

在5日舉辦的第十屆海峽論壇·第十六屆海峽青年論壇上,生於1985年的台胞曾子芸告訴記者,父親來大陸13年,從事農業循環經濟,自己來大陸也已2年,希望能夠接班。「台灣年輕人需要把心胸進一步打開,走出來,在大陸找到更大的舞台。」

重在落實,共謀民生福祉

「截至目前,海峽論壇共發布了138條對台惠民政策措施,兩岸各領域各行業簽訂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取得了豐碩成果。」福建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海峽論壇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鍾志剛說,海峽論壇已成為兩岸民間交流合作參與機構最多、活動規模最大、涉及范圍最廣、民間色彩最濃的海峽兩岸交流盛會,為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發揮了積極而獨特的作用。

海峽論壇給兩岸大合作、大發展提供了嶄新平台。第一屆海峽論壇公布了兩岸直航和「大三通」等八項惠台措施,兩岸經貿關系迎來加速發展期;第二屆海峽論壇上,民航局推出促進海西與兩岸航空運輸發展的七條新舉措,「降票價」讓台胞們歡欣鼓舞;第三屆海峽論壇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海峽西岸經濟區規劃正式頒布、兩岸簽訂ECFA起步實施的大背景下舉行,公布的惠台措施涉及旅遊、航空、出入境、海西和平潭規劃等;第七屆海峽論壇上,大陸宣布對台胞往來大陸免予簽注,實行卡式台胞證,台胞「說走就走」的願望成為現實……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2月,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組部等29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第十屆海峽論壇將把推動這些措施在福建全面落地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各活動主承辦單位將在族譜對接、社區共建、鄉鎮對接、科技交流、人才引進、項目投資等行業領域,達成對口簽約合作協議,促進論壇各項交流活動向合作成果轉化,讓台灣民眾有更強獲得感。

「這么多政策頒布、落地,堅定了我們在大陸發展的信心。」全國台企聯副會長、17創聯盟加速器執行長林子凱說,很多朋友向他咨詢相關政策信息,大家都想來這里尋找共同打拚的夥伴,「因為這里有屬於台灣年輕人的未來」。

2、兩岸記者為何認為大陸互聯網企業發展日新月異?

23日下午,「海峽兩岸記者特區行」聯合採訪團參訪深圳騰訊公司,他們在感受互聯網產業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體會到改革開放為深圳經濟特區注入的強大動力。

騰訊成立於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國服務用戶最多的互聯網企業之一。20年來,騰訊始終處在深圳這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從5個人的一個小企業,發展到現在的4萬多名員工,市值突破5000億美元,成為了深圳經濟特區發展的見證者。而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現代化大都市,去年GDP突破2.2萬億,也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

作為互聯網技術的代表,騰訊的發展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數以億計網民的溝通方式和生活習慣,它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巨大的便捷溝通平台,在人們生活中實踐著各種生活功能、社會服務功能及商務應用功能;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創造著更廣闊的互聯網應用前景。

「之前對騰訊的了解都是在電腦上或者媒體中,今天通過親身的感受,了解到它作為互聯網大企業領先的地方,確實帶給我很大的沖擊。」台灣觀察雜志編輯主任李中邦表示,大陸互聯網企業發展迅猛,已經超越台灣很多,希望以後台灣在這方面多與大陸合作,跟上時代的步伐。

談到對深圳的印象,李中邦的第一感覺是「綠」。「這里的綠化讓我印象深刻,人民生活在這里很快樂」,李中邦說:「我希望台灣同胞有機會多到深圳走走看看,看到改革開放的成就,看到大陸的發展變化。通過了解這座城市,使自己對大陸的了解更深刻、更真實。」

3、第十屆海峽論壇在哪裡舉行?

作為海峽兩岸最大的民間交流盛會,第十屆海峽論壇5日在福建廈門拉開帷幕。

從2009年創辦至今,十年來,海峽論壇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面向青年、面向基層,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特色鮮明。

十年來,海峽論壇每年都吸引上萬名兩岸基層民眾和各界人士參加。大家共敘親情鄉情,共謀民生福祉,共圓復興之夢,極大地促進了兩岸同胞的情感交融和心靈契合。

面向基層 共敘親情鄉情「海峽論壇是專門為兩岸民眾開展交流、增進了解、加強合作而打造的新平台,面向兩岸基層民眾,強調平等參與互動。論壇規模之宏大、內容之豐富、代表性之廣泛前所未有,可以稱之為兩岸交往史上的一個創舉。」第一屆海峽論壇上傳遞的這番理念,令大陸新娘盧月香印象深刻,她把這段話寫進了論壇十年徵文里。「一道海峽連兩岸,進進出出一家人。」盧月香說,「從前我們帶著姐妹一起參會,後來姐妹們帶著家人一起參會。在論壇上我們探討婦女發展與中華文化,探討如何在兩岸社區治理中貢獻更多"她力量"。」

海峽論壇「海納百川」,台灣同胞不分黨派、行業、地域、老幼,都可以參與到兩岸大交流的進程中來。第一屆海峽論壇涉及經貿、旅遊、教育、農業等20多個界別和行業;第二屆海峽論壇在此基礎上又增加10個交流界別;第四屆海峽論壇第一次把兩岸不同民間信仰的宮廟代表匯聚到一起,第一次舉辦兩岸婚姻家庭論壇;第五屆海峽論壇舉辦兩岸公益論壇、閩台同名村鎮續緣之旅等活動;第九屆海峽論壇恰逢兩岸開啟民間交流30周年,高秉涵等兩岸交流親歷者聚焦台海變遷,暢談心路歷程。「海峽論壇的一大特色是廣泛性,兩岸各行各業的人士都來參加,無論是探討文創旅遊,還是交流基層發展經驗,大家都能實現良好互動。」中國國民黨青年工作總會副總會長吳雨霖說,海峽論壇是民意匯聚的盛會,繼續增進交流合作是兩岸民眾共同的期待。

面向青年 共啟活力熱力「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這是台灣屏東縣青年創業協會理事長曾維廣在第六屆海峽論壇大會上的發言。

第六屆海峽論壇最為亮眼的兩個特色,是向基層紮根和更加註重青年交流。新增的三項活動之一就是首屆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當年熱詞。

藉助第六屆海峽論壇,藉助大陸「雙創」浪潮,曾維廣改變了人生軌跡。瞅准大陸消費升級的商機,當年底他在廈門創辦台式餐飲品牌,後來又搭建服務平台,幫助更多台灣品牌進入大陸市場。「大陸經濟水平提升很快,我在大陸交了很多朋友,大家互通信息,攜手奮進。」曾維廣說,這些「共同記憶」有助於兩岸青年增進「心靈契合」。

青年已成為海峽論壇上當之無愧的主角。第七屆海峽論壇在「關注青年、服務基層」的主題下,出台實施一批促進閩台交流合作的「政策紅包」;第八屆海峽論壇新增「樂業兩岸,創享未來」青創先鋒匯、台灣專業人才對接等活動,助力台灣青年在閩就業創業;第九屆海峽論壇新增金點子創意大賽、新青年新世代第七期領袖特訓營等,青春熱力十足,努力貼近青年、服務青年。

在5日舉辦的第十屆海峽論壇·第十六屆海峽青年論壇上,生於1985年的台胞曾子芸說,父親來大陸13年,從事農業循環經濟,自己來大陸也已2年,希望能夠接班。「台灣年輕人需要把心胸進一步打開,走出來,在大陸找到更大的舞台。」

重在落實 共謀民生福祉「截至目前,海峽論壇共發布了138條對台惠民政策措施,兩岸各領域各行業簽訂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取得了豐碩成果。」福建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海峽論壇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鍾志剛說,海峽論壇已成為兩岸民間交流合作參與機構最多、活動規模最大、涉及范圍最廣、民間色彩最濃的海峽兩岸交流盛會,為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發揮了積極而獨特的作用。

海峽論壇給兩岸大合作、大發展提供了嶄新平台。第一屆海峽論壇公布了兩岸直航和「大三通」等八項惠台措施,兩岸經貿關系迎來加速發展期;第二屆海峽論壇上,民航局推出促進海西與兩岸航空運輸發展的七條新舉措,「降票價」讓台胞們歡欣鼓舞;第三屆海峽論壇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海峽西岸經濟區規劃正式頒布、兩岸簽訂ECFA起步實施的大背景下舉行,公布的惠台措施涉及旅遊、航空、出入境、海西和平潭規劃等;第七屆海峽論壇上,大陸宣布對台胞往來大陸免予簽注,實行卡式台胞證,台胞「說走就走」的願望成為現實……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2月,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組部等29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第十屆海峽論壇將把推動這些措施在福建全面落地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各活動主承辦單位將在族譜對接、社區共建、鄉鎮對接、科技交流、人才引進、項目投資等行業領域,達成對口簽約合作協議,促進論壇各項交流活動向合作成果轉化,讓台灣民眾有更強獲得感。

「這么多政策頒布、落地,堅定了我們在大陸發展的信心。」全國台企聯副會長、17創聯盟加速器執行長林子凱說,很多朋友向他咨詢相關政策信息,大家都想來這里尋找共同打拚的夥伴,「因為這里有屬於台灣年輕人的未來」。

4、分析大陸東西兩岸洋流分別的規律

大陸東西兩岸洋流分布的規律流向:指低(緯)為寒流、指高(緯)為暖流。

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1.中低緯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反氣旋型大洋環流,北半球順時針流動,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域,形成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大洋環流。
3.南極大陸外圍,在南緯40°~60°附近海域終年受西風影響,形成橫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風漂流,其性質為寒流。
4.北印度洋,形成「夏順(時針)冬逆(時針)」的季風洋流,這主要與該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風,冬季刮東北季風有關。

5、兩岸青年學子科技交流團去的是台灣還是內地小木蟲

看新聞報道,都是到大陸來的。

關於兩岸青年交流的幾點思考
時間:2015-03-16 13:38

對於兩岸青年的交流,總書記提出「要多想些辦法、多創造些條件,讓兩岸青年多來往、多交流。」由於親歷過幾次兩岸青年的座談,也與北京高校中關心兩岸青年交流的台灣學生多有探討,因此,筆者對於兩岸青少年未來應如何加強了解,積極參與到兩岸和平中來有以下幾點思考。
1、首先要加強交流的廣度與深度。讓沒來過大陸的台灣學生、年輕人,尤其是中南部的青少年,讓他們有機會來大陸進參訪、了解真實的大陸。畢竟相互了解是解決問題的前提與基礎。總書記於5月4日發表的有關兩岸關系未來發展的重要講話中特別是希望給予台灣青年、台灣中南部、中小企業和中下層民眾更多的關懷。此外,還可通過支教等形式使兩岸青年深入到台灣基層、大陸邊遠地區加深了解。
2、創新兩岸青少年交流的形式。兩岸青少年對新媒體很感興趣,可以利用一些新媒體手段或科技手段、社交軟體,增強彼此互動與了解,讓那些沒有來過大陸的台灣青年及時獲得大陸各方面發展的真實情況與最新動態,才可能使其逐漸擯棄原有的所謂大陸臟、亂、差的老舊印象。
3、鼓勵、資助兩岸青年的合作,包括到對方所在單位合作研究項目,共同創業等。對台灣青年人而言,台灣是一個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兩千三百萬人口的社會,市場相對狹小,鼓勵他們到大陸就業、創業,可以開創出別一番自己的天地。同樣,大陸青年也可針對自己的特長,到台灣一闖天下。可以肯定的是,兩岸青年的交流合作一定是雙贏的效果。近期阿里巴巴的總裁馬雲到台灣,特別提到將提供100億基金給台灣的青年去創業,這對台灣普通青年人來說是一大利好。實際上,台灣很多青年人已在淘寶上開店,與大陸青年共同創造出網購電商的新時代。
李總理指出「期待兩岸同胞能不斷增進了解互信,密切骨肉親情,拉近心理距離,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貢獻力量。」青年是兩岸未來的希望。只有兩岸青年盡可能多的相互交流,才能增強「兩岸一家親」認同感。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需要兩岸青年積極投身於兩岸交流大潮中。

6、首屆海峽兩岸四地藝術節

首屆海峽兩岸四地青少年藝術節組委會
組字第01號
藝術節活動時間表
各分賽區組委會:
現將首屆海峽兩岸四地青少年藝術節總決賽確定的時間和內容安排轉發,請大家按照確定後的時間安排做統一宣傳,收到後請簽字回復組委會.
2月6日: 全天報到,選手入住
17:30—20:30 供應晚餐
20:30後由選手自行解決
20:00 召開領隊會議
2月7日: 上午:開幕式,集體合影,專家授課(聲樂,鋼琴,古箏,民樂,舞蹈,西洋樂,書畫)
下午:13:00 各項比賽
19:30—22:00 文藝交流晚會
2月8日: 全天比賽
19:30—22:00 文藝交流晚會
2月9日:上午:比賽
下午:13:00 頒獎晚會節目綵排
晚上:19:30 頒獎晚會
晚會結束後召開領隊會議,發放獎杯,證書.
2月10日:早餐後至中午12點之前,全體人員撤離
備注:
1,專家授課:由著名藝術家擔任主講.
2,藝術交流匯演:由評委團評出優秀表演節目,現場頒發證書.
3,交流節目:由各賽區推薦產生,要求於2月6日報到時遞交組委會,逾期不待.
4,頒獎晚會節目:由大賽評委推介的榮獲金獎的節目和各分賽區以光碟推介由組委會導演組確定的節目組成(要求所報節目在元月25日前交到組委會).
5,組委會供應餐飲時間:早餐(6:30—8:30) 午餐(11:00—13:30)
晚餐(17:30—20:00),統一夥食由2月6日晚餐開始.
6,請各賽區主任提前一天到達北京,以便提前做好選手入住接待工作,食宿由組委會負責.
7,根據情況需要可增加19:00—22:30的比賽.
首屆海峽兩岸四地青少年藝術節組委會
2006年11月8日

7、兩岸「三通」的歷程回顧

在海上通航方面,自1988年起,台灣商船間接繞道運輸兩岸間的貿易貨物,大陸方面給予台灣船舶優惠待遇,陸續批准台灣船公司在大陸設立獨資及合營公司、航運代表處。1997年,福州、廈門至高雄間的海上試點直航啟動,結束了兩岸48年來商船不能直接通航的歷史。次年,兩岸定期集裝箱班輪航線開通,運輸兩岸貨物的船舶經第三地換單不換船航行兩岸港口。2001年,金門、馬祖與福建沿海地區的海上客、貨運航線開通。
在空中通航方面,1989年起,兩岸民航業界陸續開辦了「一票到底」「行李直掛」等合作業務。2003年起,兩岸空中通航不斷取得突破,從台灣航空公司單方執行「春節包機」到兩岸航空公司雙向、對飛執行「春節包機」,從航機須經停港澳到只須繞經香港飛行情報區,從「春節包機」到「節日包機」「周末包機」。
在通商方面,台商不斷深耕大陸市場,大陸連續多年穩居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同期,大陸累計批准台資項目超過7.6萬個,實際使用台資逾464億美元。
但是,由於過去台灣當局的限制和阻撓,兩岸「三通」長期處於間接、單向、局部的狀態。特別是,大陸人員赴台活動及投資受到種種限制。

8、很想了解下,為什麼內地人不能自由行去台灣?是兩岸那邊限制?

陸客自由行 最快清明上路
更新日期:2010/12/22 02:30 記者呂雪彗、康彰榮/台北報導
工商時報【記者呂雪彗、康彰榮/台北報導】

據悉,台旅會與海旅會在11月底就陸客自由行已有高度共識,雙方同意以清明節為時點開放,不限商務客,一般旅客均可自由行,而且可能不限人數。雙方並同意,以大陸2個城市為自由行客源試點,我方主張上海、北京,但陸方提出福州、廣州、深圳3選2,近期將再磋商。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昨日表示,我方提出希望明年元宵節前實施,至少要在明年6月之前。不過,陸方表示,「元宵節前太趕,但不會到6月底」。

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則表示,大陸地區非常廣大,沒辦法一次全面開放自由行,即使過去開放大陸旅客到台灣來,一開始也是團進團出,並由少部分城市先開始實施,採取「試點試行」,因此在自由行部分,一開始也會以「試點試行」的方式進行。

此外據了解,吳揆返國後若同意陸委會匯整跨部會意見,不分階段不限對象,實施自由行,小兩會會在年底前或明年元旦後,繼續磋商執行細節,也有可能小三通的陸客自由行,將比本島自由行優先開放。

據悉,陸委會日前就吳揆所交議交通部規劃陸客自由行案召開跨部會議研商,各部會反對陸客自由行限制對象,認為交通部以大陸企業規劃為第一階段開放對象並不妥,主張一步到位。

此外,對開放大陸一般旅客來台自由行是否有必要訂定300~500人限制人數,據透露,相關部會並未堅持需訂人數上限,很可能對人數限制大幅松綁。

在開放時間點上,雙方同意,以4月初的清明節為努力規劃目標,而小三通開放陸客自由行,兩岸也有高度共識,不排除若配套完整,可望較本島優先開放。

至於開放方式,雙方同意初期采試點放行方式執行,雙方在上海、北京、天津、廣東、福建、重慶等近10個一線大城市進行討論,我方主張以民眾出國觀光最成熟,且脫逃率最低的上海與北京優先開放;不過,大陸提出的卻是沿海的福州、深圳、廣州3擇2,但陸方表示可以再談。

與首屆兩岸新媒體大陸行深圳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