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人類起源的flash!
http://flash.cdream.net/flash/swfcai2/27983.htm
從古猿到人的過渡
古人類學家認為在距今七八百萬年以前,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古猿才開始向不同的方向進化,這個過程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的。
在新生代的第三紀新生代的第三紀是指距今七千萬年到二三百萬年前的地質年代。②新生代的第四紀是指距今
二三百萬年前之後的地質年代。,世界范圍的造山運動很活躍,相繼出現了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等,在東非還出現了長達8 000公里的斷裂谷。由於這樣大規模的地殼運動,致使世界氣候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紀②,氣候變化加劇,出現了一系列的冰川期。在地形和氣候巨大變化的影響下,原先一些連綿不斷的森林逐漸變得稀疏,林中空地不斷擴大,最終被稀樹草原所取代。這時,生活在這里的一些古猿逐漸由樹棲生活轉到地面上生活,最終進化成人類;而留在森林中的那部分古猿則進化成了類人猿。
人類的祖先來到空曠的地面上生活後,逐漸能夠使用樹枝和石塊等來防禦猛獸,或挖掘根莖等來食用。在這個過程中,古猿逐步由四肢行走轉變為兩足直立行走。這一轉變不僅增強了人類祖先的生存能力,也使他們的身體結構發生了一系列適應性變化,如身體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長、骨盆變短增寬、脊柱從弓狀變為S形等。此外,兩足直立行走還使人類祖先的前肢從用來行走和支持身體中解放出來,為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腦的進一步發展和增大創造了條件。兩足直立行走的重要意義,使人類學家把是否具備這一條件作為人和猿分界的重要標准。
人類的祖先在使用天然工具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製造工具。早期人類製造的工具都是石器。這些石器常常與動物的遺骸和人為弄碎的骨頭一起被發現,由此古人類學家推斷,石器的出現與早期人類的狩獵和肉食行為密切相關。
在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過程中,人類祖先的大腦越來越發達,並逐漸產生了語言,形成了人類社會。
三、人類的發展
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地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大多殘缺不全,往往只有零碎的頭骨、頜骨、牙齒和股骨,而且化石的最早年代也不過在四百多萬年前。盡管如此,經過古人類學家的努力,已經弄清了人類進化的大致過程。這個過程通常分為四個階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
南方古猿
1924年,在南非的湯恩發現了一個古猿幼兒的頭骨化石,鑒定後定名為南方古猿。隨後,古人類學家在非洲,特別是在斷裂谷的東部,發現了數以百計的南方古猿化石。通過對這些化石的研究得知,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20萬~100萬年前,能直立行走,是最早階段的原始人類。除直立行走以外,南方古猿的其他性狀大都像猿,如他們的腦容量很小,在450~530 mL之間,與現代類人猿的腦容量(平均為415 mL)差不多。
能人
自1960年起,古人類學家在非洲陸續發現了與南方古猿特徵相近的古人類化石,定名為能人。能人生活在距今200萬~175萬年前。與南方古猿相比,他們的顱骨壁變薄,腦容量增大,平均為680 mL左右。與能人化石同時發現的還有石器,這說明能人已經能夠製造工具了。
直立人
直立人生活在距今200萬~20萬年以前,他們的化石在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地區都有發現,較著名的有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直立人(簡稱爪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直立人(簡稱北京人)等。其中,以北京人的化石材料最豐富,研究得最全面。
北京人的腦容量明顯增大,成人的平均腦容量多達1 088 mL,四肢骨在長度、形狀等方面與現代人的基本相同,這表明他們直立行走的姿態與現代人相同,並且上、下肢已經有了明顯的分工。但是,北京人仍有很多原始性狀,如前額後傾、眉嵴粗壯、下頜骨無頦等(正因為直立人有許多類似猿的性狀,所以他們也被稱為猿人)。
在北京人的遺址中,發現有大量的石器,這些石器功能各異、加工精細,證明直立人製造工具的能力比能人大大提高了。除此之外,在他們住過的山洞裡還發現了很厚的灰燼層,裡面有燒過的骨頭、石塊和朴樹籽等,這說明北京人已經會用火了。火不僅可以用來取暖和驅趕野獸,還可以用來燒熟食物,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和吸收,這促進了人類祖先體質的發展,特別是為腦的發育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智人
智人包括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20萬~1萬年前,比直立人更接近現代人。他們不僅完全直立,而且腦容量已經達到了現代人的大小(平均為1 360 mL),這標志著他們的智力發展到了更高水平。因此,古人類學家把他們與現代人歸為同一個種,即智人種。
早期的智人生活在距今20萬~5萬年前,如德國的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我國廣東的馬壩人,以及山西的丁村人等。這個時期的智人還帶有一些原始性狀,拿尼人來說,眉嵴仍比較粗壯,並且頭蓋骨向後傾斜,頜骨向前突出。但是,他們製造的工具比直立人製造的更為先進,除石器外還有骨器。從生活遺跡來看,他們不僅會使用天然火,而且會人工取火。
晚期的智人出現在距今5萬~1萬年前,他們的化石在各個大陸都有發現,如法國的克羅馬農人、我國的山頂洞人等。這個時期的智人與現代人十分接近。例如,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發現的山頂洞人,不僅腦顱增大,下頦明顯,而且還具有黃種人的一些特徵。晚期智人不僅能製造精細的石器和骨器,還會製造長矛、標槍,用以狩獵、捕魚。他們的狩獵能力也大為提高,會利用地形和設置陷阱來捕捉大的野獸。此外,他們會用大獸皮等修建簡單的房屋,用骨針縫制衣物,還創造出了原始的藝術。在他們住過的地方,常常能夠發現繪畫、雕刻和裝飾品,繪畫的內容多與狩獵活動有關。在這個時期,不同的人種已經開始分化和形成,並逐步分布到世界各地。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在體質特徵和文化遺物上都有明顯的差異,充分反映出人類進化的四個階段。目前,這種劃分方法已得到大多數古人類學家的認可。
四、人類起源的新說法
(一)海猿說
1960年,英國的人類學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人類的祖先不是生活在陸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中。也就是說,人類進化史中,存在著幾百萬年的水生海猿階段。哈代提出:地質史表明,800萬~400萬年前,在非洲的東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區被海水淹沒,迫使部分古猿下海生活,進化為海猿。幾百萬年後,海水退卻,已適應水中生活的海猿重返陸地。它們是人類的祖先。
海猿說指出:人的許多生理特徵在別的陸生靈長類動物身上都沒有,而在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動物身上卻存在。
其證據是:(1)所有的靈長類動物身體體表都長有濃密的皮毛,惟有人和水獸一樣,皮膚裸露光滑,沒有體毛。(2)靈長類動物都沒有皮下脂肪,而人類卻有皮下脂肪,這一點,明顯不同於別的靈長類動物,而與水獸相似。(3)人類淚腺分泌淚液以及排出鹽分的生理現象,也是水獸所具有的特徵。這在靈長類動物中是絕無僅有的。(4)人類所具有的性行為以及出汗等生理現象,也是靈長類所沒有而與水中生物相似。(5)人類在控制體內鹽分平衡的生理機制上同陸生哺乳動物大相徑庭,而與海獸極其相似。(6)人在潛水時,體內會產生一種稱為「潛水反應」的現象:肌肉收縮,全身動脈血管血流量減少,呼吸暫停,心跳也變得緩慢。此時,飽含氧氣的血液不再輸入到皮膚組織、骨肌和其他器官,而全部集中到維持生命最重要的機體中心大腦和心臟,使它們的細胞得以在幾十分鍾的時間內不致死亡。這種現象與海豹等水生動物的潛水反應十分相似。(7)婦女在水中分娩沒有痛苦,而嬰兒喜歡水,並有游泳的本能,這都說明人類與水的關系非同尋常。
海猿說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也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不同的看法。(1)古猿在下海的400萬年裡,獲得了一些適合於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特徵,重返陸地後,為了適應陸地生活,也應該丟掉這些適合於海水生活而不適合於陸地生活的特證,如人類不能對體內所需食鹽進行精確控制等,為什麼在返回大陸的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沒有丟失?(2)400萬年的化石缺環,海猿說仍沒有很好的解釋。在海洋生活就沒有化石可找了嗎?我們現在不也發現大量的海中生物化石嗎?(3)根據分子人類學研究所得的結論,人和猿開始分化的時間是距今500萬~400萬年前,這一點也不支持海猿說。
(二)海陸雙祖先復合說
人類有兩個祖先,一個是古猿,一個是海洋生物。這段400萬年化石空白較為合理的解釋是古猿與海洋生物發生了基因重組。於400萬年前產生了南方古猿,組合產生新種所需的時間很短,短到相對於地質時間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可以在十幾代到幾代的時間便可形成新種,從而可以說過渡階段的化石是沒有的。這樣既可以說明化石空白,也可以說明人類為什麼具有一些海洋生物的特性。至於是哪一種海洋生物,還沒有說明。
(三)外星人說
最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科學家馬萊斯認為:大約65萬年前,一些外星人來到地球,他們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科技知識,發現了地球環境很適應他們居住,但卻不堪忍受地心引力,於是這些外星人不得不放棄地球生活,並決定在地球上創造出一種新的適宜於地球生活的人種,同時又使他們能在地球上延續。他們選擇了地球上精力旺盛、智力較高的雌性猿人作為對象,設法使他們受孕。這便產生了我們人類的祖先。
馬萊斯的見解確能驚世駭俗,他舉出的證據是他對不久前在聖地亞哥發現的一具5萬年前的頭蓋骨的研究。他認為,那具頭蓋骨所代表的人種智力已遠超過今天人類的幾千倍。從而推測「他」就是古時來地球的外星人之一。他還指出另一個可能是外星人與地球猿人結合的證據,那就是安第斯山頂絕壁上人所共知的巨型圖案。馬萊斯說,那極有可能就是外星人與地球猿結合的真實描繪。
如果地球人真的起源於外星人,那麼發現於30萬年前、40萬年前乃至100萬~20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又當如何解釋?
無論是「海猿說」,「海陸雙祖先復合說」,還是「外星人說」,都在有力地向傳統的「從猿到人」的進化學說發出挑戰。但要形成公認的科學結論,還證據不足。科學的發展,研究在深入,人類將用自己的智慧,來解開自身的謎團。
五、關於未來人
(一)新人類——宇宙人乘風而來
在科幻影片中,明天的人類盡管生活在星際空間,但他們的體貌結構仍和我們相似。他們雙腳著地,在宇宙飛船中走來走去,日常生活和他們的「祖先」或者說和我們20世紀的地球人相差無幾。宇宙人真的就是這副模樣嗎?據航空與空間醫學專家加埃塔諾·羅通多教授講,我們的子孫在星際空間的生活不會很愜意,他們的身體將發生變化,他們必須學會在失重的情況下進行日常活動。因此,太空生活令人改變很大,一旦重返地球,就會面臨生存危機。
羅通多解釋說:「迄今為止所進行的太空探索活動表明,長期駐留在外空軌道,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變化,最終導致人發生根本轉變:產生了一個具有更高智慧的智人的亞種,或者叫宇宙智人。這種變化目前僅僅是一種假設,並且只是以目前所進行的太空活動的結果為依據。在數世紀內,經過數代之後,人類將會有所變化,而且這種變化還受到人類在地球上緩慢進化的自然規律的支配。」
宇宙人將面對的主要問題是失重。事實上,重力對我們的人體存在的方方面面起著制約作用:肌肉和器官的發展,平衡感和血液循環都離不開重力。
羅通多繼續說:「最重要和最明顯的變化將是體內液體的分布,大約2升的血液從腿部移向胸部和面部,因此面部將更圓,眼睛增大,這種臉型將趨向於亞洲人的臉型。眼睛和鼻孔變紅,面部靜脈擴張,就連脖子、手臂和手都會增大,由於不再為移動去克服重力作用,腿部肌肉將變得發育不全,有點兒像『母雞的爪子』。胸部更短,因為膈膜將上升,所以將變得更小的心臟也會沿水平方向移動。腹部不再豐滿,脊椎失去生理彎曲,椎間空隙增大,身高增加幾厘米。臀肌的凸出部分將消失,加上腿部肌肉萎縮,這將給女性帶來性別方面的心理壓力以及重新適應的問題,因為她們同男性的身體差異減小了。」不過,這位專家安慰道,「足以令女性感到欣慰的是皺紋將消失,肌肉組織將更加豐滿,尤其是乳房越來越高挺,不再出現靜脈曲張。」失重也會使骨骼脫鈣,即所謂的「太空骨質疏鬆症」,但是因跌倒造成骨折和外傷的頻率減少,這多少對骨骼的脆弱性有所彌補。
羅通多明確指出:「宇宙人在兩三天內,身體就會適應新的情況,通過尿來排出盡可能多的液體,調節多尿的垂體激素的功能將發生變化。至於血液的構成,紅血球和血紅蛋白的數量將減少產生所謂的『太空貧血症』。在宇宙人中,腎結石的發生率也趨於增高,這和排出體液以及排出鈣的數量關系密切。由於宇宙中存在的輻射增多,皮膚腫瘤將增加。細菌的感染將更加嚴重,因為在失重情況下,細菌更具進攻性,同時免疫系統效能將降低。」
(二)地球人和宇宙人
宇宙人為了在宇宙中生活,人體必須適應失重狀態,人體組織和器官的功能及面貌將發生重大變化。下面就是埃塔諾·羅通多教授對宇宙智人所做的描述。臉:變圓,亞洲型。眼:眼睛增大,結膜變紅。鼻孔:充血。前額和臉:靜脈擴張。皮膚:全身光滑豐滿。大腦:更大,血流量更多。脖子:更長更寬,頸靜脈擴張。胸:短而寬,女性乳房更加豐滿,老年婦女也不例外。心臟:更小,水平移位。脊椎:直線型,椎間空間增大,彎曲消失,身體增高約2厘米。臂和手:靜脈擴張。膈膜:上升。腹部:體積變小,胯和臀肌變小。腿:細小,肌肉發育不良,血流量減少。骨骼器官:輕微脫鈣。血液:紅血球量減少。
2、找一個說人類起源的視頻
當然是bbc的與遠古人同行了,經典的片子,從最初的人類講到現代人,整個的進化鏈很全面的。
youku上有的,可以搜索下,下面是我給你搜的
http://so.youku.com/search_video/q_%E4%B8%8E%E8%BF%9C%E5%8F%A4%E4%BA%BA%E5%90%8C%E8%A1%8C
3、有一個視頻,好像是追溯人類起源的,裡面提到了古埃及人,說什麼我是誰,是外國的。有誰知道這部片的名字
可能是紀錄片《人類:我們的故事》
4、關於人類起源的傳說,短點的
自人類走向文明以來,全球科學界對生命和人類起源的說法爭論不休,至今還沒有一種理論具有絕對的說服力。人類起源問題是科學界研究的一大難題,因為人類起源所涉及的科目很廣,它與天文學、物理學、地理學、化學、微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海洋生物學、哲學、邏輯學、唯物論、進化論、考古學和地質學等很多學科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到目前為止,科學界較為接受的達爾文進化論,在實踐中基本得到證實,但有很多方面還存在著難以解答的問題,如單細胞的由來、動植物的起源、人類的起源以及生命帶等。
人類起源問題的研究目前在世界上涉及的科目很多,都是圍繞著生命起源,各自站在本學科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而本論文是從宇宙的宏觀上、從物質的運動上、從進化的角度上、從人類的實踐上,綜合分析生命起源之迷。因為生命不單純是地球的生命,而且是宇宙的生命。過去研究生命和人類起源的科學家,大多數是站在地球的角度來研究生物的起源。人們應該明白,地球是太陽系其中的一顆行星,太陽系裡所有的行星都是受太陽控制的,因而,地球是與整個太陽系的物質運動變化有著直接的聯系。同時,目前地球上大部分生物物種已經經歷了漫長的進化過程,有些甚至上百萬年的進化史,各類物種已經增加了各種各樣的有機物質。如今,我們在地球上能看到的生物,都是在優勝劣汰中生存能力特強的佼佼者,都是各類物種經過不斷進化的悠久歷程所形成階段性的生態體現。過去的研究,由於部門分得太散,把圍繞研究生命起源的相關聯系以不同的專業分隔開來,這樣,處於局限性而無法尋找出生命起源的明朗性說法,我們只有創新才會有突破,才會有新創造。這是我們每位研究生命和人類科學工作者的共同使命。
物質到底是以怎樣的形式來表明自身的存在?存在就有它的作用性和合理性。如果物質是靜止的,那麼它們就不可能讓我們所認識,也沒有人類的本身。物質是運動的,而且物質的運動一定有它的物理性原理。從理論上說,任何物質的運動都是有始有終以及有它的作用和目的的,物質的運動都應該有它的動力源或啟動器,物質運動的動力源就是物質的能量。那麼,能量是如何產生和轉換的?有機物質如何向無機物質轉換,而無機物質又如何向有機物質轉換來實現能量的再生?這就是本人經二十年來研究的中心內容。本論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基本闡明了生命奧秘及人類的起源,能給人們研究生命起源提供一個新的探索平台,提供一些新的思維、新的觀點,讓人類重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宇宙。如果能起到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這就達到本人的願望了。
5、據說有個最近有很新穎的短視頻APP叫小印象
微視是一個短視頻APP,可以製作和瀏覽短視頻
而且每看幾個短視頻,在右上角還可以領一個紅包
另外裡面還可以視頻跟拍,一鍵出片,還有一些小游戲可以玩
6、找一些雲南衛視《自然密碼》里講人類起源的視頻,是真人表演的!
是雲南衛視《經典人文地理》播出的地址 是http://tv.sohu.com/20070911/n252097222.shtml
還有其他的你可以看看下面的網站http://video.baidu.com/v?word=%B9%C5%D4%B3%BD%F8%BB%AF&ct=301989888&rn=20&pn=0&db=0&s=0&ty=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