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時代和智能時代

新媒體時代和智能時代

發布時間:2020-09-08 20:13:28

1、大數據時代和科技時代,人工智慧時代三者一樣嗎,存在哪些異同

大數據的運用已經很廣泛很貼近生活了,人工智慧還差不少吧,目前面向的范圍還比較少,估計還得要有幾年,現在應該屬於半步入門,科技時代看怎麼定義了,感覺第一次工業革命就可以說屬於科技時代了吧!

2、全媒體時代包括新媒體時代和傳統媒體么

"全媒體"是媒體界近來使用最頻繁的關鍵詞之一。所謂"全媒體",就是綜合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如文、圖、聲、光、電,來全方位、立體的展示傳播內容,同時通過文字、聲像、網路、通信等傳播手段來傳輸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 它的"全",不僅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路、電信、衛星通訊在內的各類傳播工具,涵蓋視、聽、形象、觸覺等人們接受資訊的全部感官,而且是針對受眾的不同需求、選擇最適合的媒體形式和管道、實現對受眾的全面覆蓋及最佳傳播效果。

3、新媒體時代人與信息環境的關系

一、傳統媒體急需的三種人才
最近一些年發生在新聞界的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傳統媒體的人才在向新媒體流動,要知道傳統媒體的很多人至今為止仍然是看不起新媒體的,因為看上去新媒體和舊媒體比較,它依然不像是媒體,或者說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媒體。但是,問題也許正在於此,新媒體為什麼非要像媒體?你也可以把它叫做新媒介,媒介和媒體的概念似乎正在被打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傳統媒體的許多人一直秉持著一種媒體思維,以媒體自居,以做媒體人為驕傲,在他們眼裡,新媒體終歸不是媒體,不是正規軍,是散兵游勇。
(一)優秀的內容提供者
(二)懂新媒體的人
(三)熟悉大數據和統計的人

二、傳統媒體的人才戰略

(一)能夠滿足新聞人的新聞理想
(二)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用人機制

4、現在是大數據時代還是人工智慧時代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都是這個時代的熱門領域,大數據之前要更火熱一點,而現在討論的比較多的則是人工智慧,看現在的熱門話題,新聞報道還有產業發展就知道了。但是人工智慧現在的技術還遠遠不夠,相對來說,實用型的機器人,如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更受歡迎,不僅市場在推動,國家政策也是相當利好的。

5、如何看待人工智慧?

今天,人工智慧已經對社會產生了深刻且廣泛的影響,反之,學者、大眾與媒體的觀點與態度對人工智慧的發展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2、在交通運輸、家務勞動、醫療保健、娛樂產業、雇傭工作環境、公共安全、低能耗社區和教育這八大社會領域,人工智慧已經開始逐步改變日常生活。2016年,Deepmind公司設計的人工智慧程序AlphaGo在圍棋領域挑戰頂級職業選手獲勝,並被披露該公司計劃使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在五年內學習處理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數據。
3、2017年,索菲亞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成為世界上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人工智慧領域中的里程碑事件,清晰預示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在證明技術進步的發展潮流不可阻擋的同時,也對現代社會發展和公民生活造成了廣泛影響。
4、人工智慧的應用將導致新的失業和再就業大潮。盡管這種情況尚未全面發生,但人們對此的焦慮情緒已經產生。根據蓋洛普2013—2016年度工作和教育調查,當前美國有34%的80年後出生一代感到因技術資源缺乏可能失去工作的焦慮。
5、人工智慧通過改變交流技術和媒介,通過社交網路、新型數據交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現代社會的人際交流方式。在北極星和ASM聯合撰寫的調查報告中,有接近甚至超過半數的受訪民眾表示,盡管每天都在使用社交網路媒體和手機應用,但並未意識到這些科技產品中人工智慧在暗中發揮作用。
6、人工智慧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社交習慣和溝通方式,已經成為新媒體時代不可逆轉的潮流。不僅如此,人工智慧在諸多領域取得比肩人類的成就,對人類文明的自我反思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7、在人工智慧時代,回答機器人倫理、法律問題,思考人類和機器人的界限問題,已經是一項急迫的文明使命。今年12月1日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發布新版人工智慧與倫理白皮書,意味著人工智慧技術、法律、倫理領域的深度研究和合作,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人類文明思考的重要方向。

6、大家是如何看待人工智慧時代的?

人工智慧帶給人類的改變將是全方位的,也是深刻的,人工智慧的發展也會助推整個社會的勞動力結構升級,進而帶動人才結構升級,所以要想在人工智慧時代跟上發展的步伐,就一定要不斷學習人工智慧方面的知識。

7、對人工智慧的看法?

1、在人工智慧迅猛發展的今天,如何看待人工智慧——助手,還是威脅?今天,人工智慧已經對社會產生了深刻且廣泛的影響,反之,學者、大眾與媒體的觀點與態度對人工智慧的發展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2、在交通運輸、家務勞動、醫療保健、娛樂產業、雇傭工作環境、公共安全、低能耗社區和教育這八大社會領域,人工智慧已經開始逐步改變日常生活。2016年,Deepmind公司設計的人工智慧程序AlphaGo在圍棋領域挑戰頂級職業選手獲勝,並被披露該公司計劃使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在五年內學習處理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數據。

3、2017年,索菲亞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成為世界上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人工智慧領域中的里程碑事件,清晰預示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在證明技術進步的發展潮流不可阻擋的同時,也對現代社會發展和公民生活造成了廣泛影響。

4、人工智慧的應用將導致新的失業和再就業大潮。盡管這種情況尚未全面發生,但人們對此的焦慮情緒已經產生。根據蓋洛普2013—2016年度工作和教育調查,當前美國有34%的80年後出生一代感到因技術資源缺乏可能失去工作的焦慮。

5、人工智慧通過改變交流技術和媒介,通過社交網路、新型數據交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現代社會的人際交流方式。在北極星和ASM聯合撰寫的調查報告中,有接近甚至超過半數的受訪民眾表示,盡管每天都在使用社交網路媒體和手機應用,但並未意識到這些科技產品中人工智慧在暗中發揮作用。

6、人工智慧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社交習慣和溝通方式,已經成為新媒體時代不可逆轉的潮流。不僅如此,人工智慧在諸多領域取得比肩人類的成就,對人類文明的自我反思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7、在人工智慧時代,回答機器人倫理、法律問題,思考人類和機器人的界限問題,已經是一項急迫的文明使命。今年12月1日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發布新版人工智慧與倫理白皮書,意味著人工智慧技術、法律、倫理領域的深度研究和合作,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人類文明思考的重要方向。

8、新媒體和多媒體有什麼不同?

一、性質不同

1、多媒體性質:多種媒體的綜合,一般包括文本,聲音和圖像等多種媒體形式。

2、新媒體性質: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路、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

二、特點不同

1、多媒體特點:

(1)集成性。可以多渠道獲取、存儲、組織和綜合信息。

(2)控制性。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為基礎,對多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並根據人們的需要以多種媒體形式顯示出來,同時作用於人們的多種感官。

(3)交互性。多媒體應用不同於傳統信息傳播媒體的主要特點之一。傳統的信息傳播媒介只能單向被動地傳遞信息,而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實現人們對信息的主動選擇和控制。

2、新媒體特點:

(1)媒體個性化突出。

由於技術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體幾乎都是大眾化的。然而,新媒體可以面向更細分的受眾,可以面向個人,個人可以通過新媒體定製自己需要的新聞。

也就是說,每個新媒體受眾所接收到的信息和內容的組合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這與傳統媒體受眾只能被動閱讀或觀看同一內容有很大不同。

(2)受眾選擇性增多。

從技術層面上講,在新媒體那裡,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充當信息發布者。用戶可以同時觀看電視節目和播放音樂,參與節目投票和檢索信息。這打破了只有新聞機構才能發布新聞的局限,充分滿足了信息消費者的細分需求。

與傳統媒體的「主導受眾型」不同,新媒體是「受眾主導型」。觀眾有更大的選擇,可以自由閱讀,可以放大信息。



(8)新媒體時代和智能時代擴展資料:

多媒體的應用領域涉及到廣告、藝術、教育、娛樂、工程、醫葯、商業、科研等行業。藉助多媒體網頁,商家可以將廣告變成有聲有畫的互動形式,吸引更多的用戶,同時為潛在的買家提供更多的產品信息。然而,下載時間長是使用多媒體製作廣告的主要缺點。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可以增加自主學習過程的互動性,而且可以吸引學生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視覺、聽覺和觸覺的反饋,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吸收。

9、新聞工作的職能在新媒體時代有哪些變化?

新聞工作者當下的三大困惑:
1.內容生產的獨立性困惑: 在社交媒體環境下,記者不再是獨立於受訪者和受眾的個體。他們有可能在受眾的期待下,產生參與事件的沖動。記者在新聞報道中難以保持中立性,甚至自己成為新聞事件的主角,參與、介入、影響新聞事件的發展進程。
2.媒介的管理者和生產者困惑: 在新媒體環境下記者的管理者和生產者身份開始合一,記者不僅關注內容生產還要關注內容推廣和受眾反饋,部分媒體也以量化考核指標作為記者的指揮棒。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記者為了更好的傳播效果討好受眾,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判斷。
3.移動平台的碎片化困惑: 由於其便捷性,移動平台已成為許多人獲取內容的第一來源。然而,移動媒體本身的碎片化、娛樂化特徵會影響內容的完整性,社交平台更有利於突發事件的告知和短評論,而不利於嚴肅、冷靜的思考。
三大矛盾:
1.快速與准確的矛盾 ,動搖著新聞記者獲取信息、發布信息的權威感,最終可能導致這種權威感帶來的對新聞職業應有的神聖感不復存在。
2.信息的量與質的矛盾 ,讓新聞記者感到傳播專業化受到空前擠壓,這種擠壓最終可能讓新聞記者感到關注度的喪失,由這種喪失帶來對新聞職業本身應有的傳播機制喪失信心。
3.信息題材的專與雜的矛盾 ,記者感到在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專攻某一領域的可能性不復存在,讓一人身兼采寫編播等數職,但專業水平沒有了,新聞稿件粗製濫造,新聞產品的質量下降,職業神聖感漸行漸遠。
對MJC和新聞學同學而言,這三個知識點太重要了,為什麼?因為最近幾年考新聞大題,大都是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理論、新聞實踐變遷。

這是比較專業性質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到你

感謝採納

與新媒體時代和智能時代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