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財經新媒體深度報道

財經新媒體深度報道

發布時間:2020-09-08 12:07:11

1、新媒體環境下深度報道的現狀研究 英文怎麼說

新媒體環境下深度報道的現狀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eep reporting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2、我國的主流財經媒體有哪幾家?

1、環球財經網。專門負責財經生活頻道節目製作等相關事務,是國內一線的財經新聞及金融信息提供商,在國內各大城市擁有眾多記者編輯,深圳環球財經傳媒有限公司向世界各地的個人和組織提供財經新聞,商業和金融信息。深圳環球財經傳媒有限公司旗下電視欄目包括國內具有很高影響力的的一些品牌,如《中國股市》、《中國股市報道》、《經濟生活報道》和《資本密碼》等。

2、鳳凰財經。節目精選當天最矚目的時事議題,內容涵蓋財經以及不同界別的重要新聞,並廣邀各方專家、財經名人、網路紅人等進行連線點評,提供獨到精闢的見解。另外亦會就重要議題進行民調,向觀眾提供全方位的新聞視覺,率先把握時局帶來的機遇。 

3、《財經界》雜志於1983年創刊,為大型財經月刊,研究范圍覆蓋40個產業,是國家信息中心主辦的國家級財經類期刊,屬於國家一級B類期刊。是國家經濟信息系統指定刊物,中央、國務院政策研究機構、國家發改委、國務院信息辦、全國計劃會議、各地方主管經濟計劃工作的領導特送刊物。

4、21世紀經濟報道。它以分析國際形勢、透視中國經濟、觀察行業動態、引導良性發展為目的,即時有效地反映世界經濟格局及變化,跟蹤報道中國企業界的動態與發展。

5、網易財經。包括全球財經資訊、股市熱點直播、獨家內參「易決策」、牛人在線直播等功能模塊。股民可在投資中更輕松的獲取財經資訊、選擇熱門牛股,此外還有牛人老師在線講解大盤,保持實時獲取重要資訊的同時也大大的降低投資風險。

(2)財經新媒體深度報道擴展資料:

當前形勢下主流媒體如何轉型發展:

1、依託政府支持,走穩融合發展之路。在此背景下,財經媒體在轉型過程中,立足自身造血功能,依託自身對經濟形勢、財政政策把握等方面的優勢,抓住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等良好時機,尋求機制上的突破和資金上的扶持,是非常必要的途徑。在這一點上,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2、發揮資源整合優勢,創新經營管理方式。媒體行業和互聯網科技公司、資本公司跨界合作,共同打造品牌化新型媒體平台已經成為發展潮流。作為社會公共關系中的媒介,媒體具有天然的資源整合的優勢。而對於擁有多渠道終端的融媒體來說,經營模式也更加多元。如今,傳統報刊已成功開發了IP領域、數字出版、在線教育、新媒體、游戲娛樂、影視文化、大數據等新業態,實現平台間的價值增值。

3、重視人才培養,構建多元人才隊伍。從財經類媒體融合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培養具備專業財經知識、能夠深耕垂直領域和掌握新媒體技術及運營機制的人才。對於財經類媒體而言,傳統媒體在表達方式及傳播渠道上,應向新媒體轉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易財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環球財經網

3、最好的財經新媒體有哪些?

目前國內比較知名度、影響力比較大的主流財經網我個人認為,應該包括:新浪財經網易財經環球財經網中國證券網和訊網財經新聞網財經界鳳凰財經國際財經網環球金融網金融界中國影響力網中國金融網等等,以上一般被認為是國內財經主流網站,比較專業,比較權威。希望對朋友們有幫助。

4、哪個經濟新聞網站比較客觀快速?

財新網、經濟觀察網和路透社的消息都比較客觀快速。


1、財新網

財新網定位於原創財經新媒體,7天24小時輸出原創內容,為中國政界、學界和產業界精英提供每日經濟活動必需的財經資訊及基礎金融信息服務。

財經新聞資訊必讀網站,有機整合資訊、觀點、多媒體、互動等信息時代形態豐富的資訊產品,以客觀、專業的視角,7天24小時輸出高品質的原創內容,為中國政界、金融界、產業界、學界等社會精英提供每日必需的高品質財經新聞、資訊、評論,以及基礎金融信息服務。

2、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網 是《經濟觀察報》旗下的商業資訊電子平台,擁有專業的采編力量,為您提供及時、便捷、專業、理智冷靜的財經信息。經濟觀察網的界面風格清新簡潔,欄目架構清晰合理,新聞更新及時,評論獨到尖銳,並擁有深邃且具洞察力的名家專欄。


3、路透中文網


為中文讀者提供世界熱點地區經濟新聞,突發事件報道,宏觀經濟報道,深度分析,觀點評論和生活時尚資訊

路透中文網是湯森路透集團專為大中華地區推出的全中文網站,以全球化視野,多媒體格式向中國商務人士及個人投資者提供在線綜合財經信息、深度報道和全球金融市場資訊服務。「湯森路透」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和數據提供商。路透中文網為中文讀者提供世界熱點地區經濟新聞,突發事件報道,宏觀經濟報道,深度分析,觀點評論和生活時尚資訊。


補充——權威資料:

1、2010年12月,財新網被《新周刊》2010網路生活價值榜評為「年度最有價值網站(傳統媒體)」。


2、路透通訊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體新聞通訊社,提供各類新聞和金融數據,在128個國家運行。路透提供新聞報導給報刊、電視台等各式媒體,並向來以迅速、准確享譽國際。


3、資料來源:新華網 http://www.xinhuanet.com

5、2017網媒公信力哪家網媒信任度最高?

2017網媒公信力報告:鳳凰新聞影響力、用戶信任度居前

2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已更名為「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網路輿情研究中心發布了《2017年中國網路媒體公信力調查報告》(下稱報告)。報告從用戶信任度、社會責任感、覆蓋率、影響力和媒體滿意度五個維度出發,對2017年中國主流綜合性網路媒體的公信力進行了調查與評估。

報告發布方稱,在中國網路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網路媒體已迎來平台、技術、內容、資本和人才競相迸發的新高峰,但依然面臨著部分新聞媒體內容真實性不足、可信度與嚴肅性缺失等新的矛盾。

報告認為,界面作為在用戶信任度、社會責任感、影響力方面均上榜的唯一原創商業新聞媒體,得益於優質的新聞質量備受用戶好評和傳播手段的不斷創新。

界面是中國領先的財經新媒體集團,以新聞為核心,布局35個內容頻道,提供專業有趣、以商業為主的新聞資訊,短時間內成長為中國中產階級喜愛的商業新聞客戶端,根據第三方專業資訊機構艾瑞集團數據,界面在2017年商業資訊獨立設備數排名第一。除了精品商業新聞,同時擁有摩爾金融、FIKA菲卡等獨立App產品。這里已經成為了一家圍繞城市中產階級用戶,以商業新聞生產為核心業務,涉及投資、購物、社交服務的綜合財經新媒體集團。

界面憑借其專業的采編隊伍和主流媒體的扎實資源以及在一些較具社會關注度的熱點事件中以獨家新聞、深度報道和新穎角度獲得較高評價。

報告顯示,界面在中國代表性新聞客戶端的社會責任感得分排名中排名第四;在中國代表性新聞客戶端的用戶信任得分中排名第五;在中國代表性新聞客戶端影響力得分排名中排名第九。

和界面新聞同屬於上海報業集團旗下新媒體改革的產品澎湃新聞,也在此次調查報告中獲得了較好的評價。澎湃新聞在中國代表性新聞客戶端的用戶信任得分排名中排名第二,與人民日報和騰訊新聞一起共同位列網民信任度度最高的信息獲取平台。

此外,研究通過對網路媒體的用戶信任度、覆蓋率、影響力等的對比之後發現,信息污染等問題仍然存在,「虛假新聞」、「標題黨」、「植入廣告」、「新聞炒作」和「三俗信息」是最受網民反感的五大類傳播形態,用戶對網路媒體的嚴肅性、可信度與權威性的滿意度不樂觀,對中國網路媒體環境的整體滿意度不高。

因此,網路媒體一定要警惕虛假新聞、「三俗新聞」和新聞反轉現象,提高網路新聞的質量(明確新聞信源、新信息密度較高、事實性信息完整)。而在這些方面,界面的措施一直很有效,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認真審核信息、深度挖掘新聞;以生產優質原創資訊為主,同時採用多渠道分發等方式增強影響力;在保證新聞質量的前提下兼顧導向性,樹立自身的權威性。

6、上游財經有什麼特色?

「上游財經」新聞客戶端由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旗下重慶晨報和重慶商報強強聯手共同打造,這是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深化改革、媒體融合的又一創新之舉,也標志著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在專業的財經新媒體領域邁出重要一步。依託重慶日報報業集團資源優勢和聚合能力,「上游財經「新聞客戶端將致力於生產優質的商業、財經、思想類內容,成為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陣容的新成員。

7、第一財經網站報道新聞的內容和特點?

第一財經是中國領先的原創財經內容來源,每天生產與發布超過 2,000條財經資訊、視頻、數據報告與深度分析報道,不間斷播報中國與全球交易市場信息,並對重大財經事件進行現場直播。

第一財經還通過版權交易、內容授權、官方合作等方式,向中國與全球主要的媒體平台和金融機構分發文字與視頻內容,建立起全媒體、跨平台、國際化的財經媒體生態,實時影響中國和全球 數千萬專業人士對經濟與市場的預期。

此外,第一財經亦提供媒體廣告策劃與傳播、論壇會議、投資者教育、市場與行業研究、以及針對企業的高端內容定製和創意設計等服務。

第一財經隸屬於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SMG),始終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具公信力和全球影響力的新型數字化財經媒體和信息服務集團。

8、紙媒深度報道為什麼不行了

因為在報社做新媒體,近一年來我看了些互聯網方面的書,終於對此前一直思索的問題——移動互聯時代紙媒的深度報道為何突然不行了,有了一些認識。

幾年前,深度報道還曾一度被視為紙媒對抗網媒的最重要武器之一。與喧囂淺薄的網媒內容相比,大氣莊重的深度報道看起來確實器宇軒昂,似乎有甩網媒幾條街的潛質。不承想,移動互聯網來勢洶洶,深度報道反而率先成了「氣候變化」下的「生態難民」,要麼乏人問津,要麼處境尷尬,很多以深度報道為生的部門甚至被裁撤。

2015年遭遇「大拆遷」的紙媒深度部可真不少,中國青年報、南方都市報、京華時報、華商報等都裁撤了深度部門。據傳,華商報深度新聞部的解散會上還有人掩面哭泣。

雖然南都撤銷「深度周刊」後恢復了深度版,中國青年報也於2016年初恢復了深度調查部,但從整個深度報道領域來看,隨著從業精英的紛紛出走,優質內容產出嚴重下滑,紙媒深度報道的輝煌時期已經消逝。

除了財新傳媒、新京報等少數幾家紙媒在深度報道上表現搶眼外,門戶網站等新媒體平台搶走了不少風頭。騰訊的「棱鏡」和「探針」、網易的「路標」、新浪的「新知」、搜狐的「新聞當事人」等欄目近年來在深度報道上屢有驚艷表現。澎湃等新媒體平台更是頻頻出擊,已成為國內深度報道的生力軍。

為什麼紙媒的深度報道不行了?除了政策空間收縮及生產成本較高外,還有沒有其他原因?

現在大多數紙媒的深度報道已經淪落到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地步,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上。南都的官方微信負責人就表示,深度報道是南都的強項,獨家、原創的深度報道,也是南都官方微信希望推送給用戶的,「但是嘗試多次,閱讀數還是那麼凄涼。每次看到那麼優秀的一篇深度報道,閱讀數還不如一個葷段子,心裡都在滴血」。我在紙媒做過8年深度報道,目前負責中國青年報的官方微信,對此也深有同感。

究竟是深度報道本身質量下降,還是新媒體平台不適合深度報道的傳播?在我看來,後者是主要原因。

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成為用戶獲取新聞的重要通道。騰訊企鵝智庫2015年11月發布的報告顯示,47%的受訪者認為社交平台在個人獲取新聞的渠道中扮演重要角色。

很多人都知道六度分隔理論(平均而言,你和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之間所間隔的人是六人),但不一定知道《大連接》一書中的「三度影響力」理論:第一度是我們的朋友,第二度是我們的朋友的朋友,第三度是我們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三度影響力」適用於態度、情緒和行為的傳播,比如「每一個快樂的朋友,讓你也快樂的概率大約增加9%;每一個不快樂的朋友,讓你快樂的概率減少7%」,等等。「三度影響力」理論可以解釋人們為何很少在微信上分享深度報道乃至嚴肅新聞,因為這些內容往往不能帶來「快樂」的情緒。社交媒體更適合傳播輕悅化的內容。

「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內容,從而能最終控制文化」,這是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里寫過的。他說,作為媒介,印刷品和電視本身並沒有思想,然而作為工具,它們對於文字與圖像的不同偏好,決定了不同文化的發展。這就像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里提出的問題:「如果印刷機存在,這世上是否還可能有《伊利亞特》?」

移動互聯網會選擇哪些內容呢?在這個時代,閱讀的時空障礙不斷被打破,閱讀的儀式感也逐漸喪失殆盡,這就使得內容生產者需要生產在任何環境下都適合閱讀的內容,再加上移動終端屏幕有限,導致不易於閱讀的內容難以廣泛傳播。這正應了美國傳播學家梅羅維茨的預測:媒介的長遠發展趨勢是內容越來越簡單。

所以,社交媒體排斥深度難懂的長文章,根本原因還在於這種媒介形式決定了內容的方向。梅羅維茨還說:「電子信息資源的增加不會使我們返回到印刷媒介的分隔系統,因為幾乎每個人都可能輕易地接觸任何資源。新的亞群體可能會出現,但是他們的差異、穩定性和可識別性都較低。」深度報道的讀者,就是隨著內容的極大繁榮而流失,因為,「人們必須去主動尋找印刷信息,但電子信息會主動出來接觸人們」。

9、國內哪家媒體的深度報道做得最好?

21世紀傳媒系: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商業評論,理財周報。
21的三本刊物各有千秋。主報重視重大財經,金融,政經,產經事件的挖掘,能夠采訪到高層。商評重視對新穎題材的挖掘,前段時間有個關於blackwater創始人的深度稿;理財重視上市公司和VC,也能拿到獨家的料。

財新雜志;
胡舒立老師的團隊,幾本雜志能就一個選題出連續的深度報道,參見動車系列。

財經雜志,風韻猶存,在選題方面絕對的敏銳,深度不必擔心,樹大根深有照應。

排名不分先後。

10、如何做好新媒體廣告策劃

關於新媒體的界定: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紙、廣播、電視、雜志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新媒體策劃社會環境:
目前,閱讀類電子刊物已經被消費者廣泛的接受與認同。基於無線移動市場的行業運用,閱讀類應用站在整個無線移動領域市場的第四位。作為在閱讀行業第一應用 軟體VIVA暢讀而言,不僅囊括傳統廣告模式,如全屏靜/動態廣告、深度報道軟性植入,更採用符合讀者閱讀習慣的互動性廣告模式,如視頻播放、創新消費者 互動類廣告等。
據國內市場調研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移動互聯網網民數量預計將達到4.51億,IN-APP閱讀類客戶端佔有無線營銷市場的8000萬讀 者,而VIVA無線新媒體佔到了所有領域的55%以上,達到了4600萬以上的讀者。如此龐大的受眾群體如果讓廣告主在移動終端領域大面積曝光,將會讓廣告主的有效傳播大放異彩。
新媒體策劃打造個性商品:
個性化商品是未來重要趨勢之一,大量製造的產品並不會消失,但企業需要設法在產品服務的創造及傳遞過程中,賦予更多的個人體驗、讓消費者可參與創造過程,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時代勝出。
新媒體狂潮的到來,我們已經見證到許多舊有的商業模式飽受沖擊,甚至搖搖欲墜,如可以藉由不斷進步的網路技術,搭配與顧客進行協同活動來提供服務、強大資料庫與分析工具的協助,將可以開創出更加多元豐富的個性化商品服務。

與財經新媒體深度報道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