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運營是做什麼
一、你屬於那種類型的新媒體運營?
新媒體運營是互聯網發展帶來的職位,但身邊越來越多的傳統公司也增設了這個崗位。想弄清楚發展前景,不如先看看新媒體運營分別在傳統公司和互聯網公司都有哪些特點。
傳統公司特點
①通常一個人就是一整個部門,事實的背後是公司不會對這個職位投入很多資源。
②職責大多定義成:吸粉,追熱點,求關注,求曝光。
③通常要求有big idea,文筆優美,最好是個信手拈來的段子手。
④曾經有個HR很嚴肅的糾正我:新媒體就是「微博,微信!」
⑤把公眾號變成「硬到沒朋友」的廣告位。
寫到這里,突然聽到傳統公司的人說:「我們不是這樣子的呀,這個黑鍋我們不背」。簡要說明一下,這個劃分只是以整體趨勢偏向來說明,並無絕對。當然也有存在想轉型互聯網的傳統公司,在新媒體方面的表現直接秒殺某些到處刷數據騙人的互聯網公司。
互聯網公司特點
①職位有所屬部門,一般是運營部,不是獨立個體。
②微博、微信只是新媒體渠道的一個分支。
③公司對崗位投入更多人力,財力資源。
④績效考核不僅局限於曝光,還有留存,轉化,活躍粉絲等等。
從崗位特點看出,新媒體運營在互聯網公司的工作范圍更廣,范圍廣就說明要會的多,會的多就意味著更有價值。
2、有沒有新媒體代運營的外包公司?
到目前為止,因為新媒體的特殊性和產品以及公司相關文化的粘合度過高,在國內的話,目前還沒有非常成名的或者知名的外包公司。新媒體代運營的過程中,實際上有很多設計的因素,導致外包公司無法直觀的去操作後,直觀的去收取相關的費用。
費用問題是整個運營過程中最大的核心。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人可以向你保證,新媒體在運營的過程中能給你帶來多大的曝光和流量,刷的流量花的包裝除外,但這種肯定不是一般公司或者能夠接受的一切答案。
目前新媒體運營還沒有形成一個職業。就目前而言,整個新媒體運營或創作相關的團隊以及個人,都沒有一個精準的職業定位,或者一個協會來管理這個相關的問題。到目前為止,現在的新媒體都,服務於電子商務下面。
效果展現的問題。就新媒體運營人而言,或者說通過新媒體還是自媒體的傳播過程中,沒有辦法去保證你的效果到底能達到怎麼樣,,即使你的效果達到了,但不一定能夠實現你想要的結果和目的,也就是說它的目的和效果無法通過常規的手段去約束和約定。
新媒體運營的難度比較高。新媒體運營的過程中需要考慮你所將要運營或推廣的產品,還有公司的文化是否能夠結合在一起,需要一個對內和對外都需要有足夠了解和初步經驗的人,才能將你家的產品與新媒體和自媒體運營過程中的方方面面結合在一起。
新媒體運營人的素質要求比較全面。無論是新媒體創作人,還是自媒體運營人,都要求他們有強烈的網感和對事物的獵奇心。除了對產品非常了解以外,還要懂得非常之多的雜學,卻要將這些東西逐步逐步地放入到你要運營和要滲透的一些新媒體當中。,由此可見,新媒體運營人比較難找,很難找到合適的人跟隨著你,並持續的付出相關的文化和價值觀。這是找人難和資源對接的一個核心要義。
3、創業公司的新媒體運營應該怎麼做
新媒體是一個很大的范疇,並不是簡單的發發微博微信,不只是想「我要搞什麼內容」,而要多想想「我的受眾想要看什麼內容」,涉及到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數據、心理博弈、熱點借勢、大號資源利用、媒介合作、話題引爆,承載著這個時代的更多公關、廣告的職能。
像杜蕾斯這樣的新媒體運營典範,其杜蕾斯微博運營有超過10人的創意團隊,背後是一整套早已形成文化、系統和坐標系的企業品牌文化,在此基礎上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來進行新媒體口徑設計,這就如同UI設計一樣,永遠是一套有理可循的邏輯,而非運營編輯拍腦袋、想怎麼抽獎、怎麼講段子、怎麼逮熱點來搞紅賬號。
成功的新媒體文案案例,你會發現,成功把握用戶受眾心理的那些產品,無非切中的就是人的一些最基礎的情感,感動、憤怒、貪欲等等。如果你的基礎打好了,文案、熱點把控、煽動力、執行力、人脈、資源都有了。在新媒體何愁不能呼風喚雨?
那麼,什麼樣的新媒體編輯才是我們需要的:
第一,新媒體運營必須是要具備「網感」。這就要求,能夠抓熱點,熟悉數據分析,信息搜集等等能力。無論是純媒體,還是企業的新媒體,對趨勢的把握都是關鍵,更關鍵的是,要在眾多趨勢中,堅持自己的取向,而不是所有趨勢都追逐,有些趨勢會破壞你的價值觀。
第二,整合。新媒體編輯,整合素材、資源的能力要強。整合素材,很簡單,資料那麼多,哪些是真是假?有時候你得到的就是幾句話而已,就是別人給你的一個小爆料,你要發展成一篇文章,就要有從素材中發覺關聯的能力,跟偵探差不多,多篇報道的意思串聯起來之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價值。就好像調戲電商曾寫過的《雙十一已成賭場》,只是簡單的素材整合,但閱讀高達3萬。
第三,文采。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找到發生的結構和場景,他的存在是有邏輯的,他的發生是有走向的,文采是為這些內在的邏輯服務的,不能只看文章的文字特別。
新媒體運營編輯的出路到底在哪裡?拆解開來其實是兩個問題:一是做新媒體運營的這段經歷的價值在哪兒,二是可以往哪個方向轉。整理了知乎上@白崎給出的想法和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下:
從一個互聯網從業者的角度來解讀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時,我看到的是「產品經理思維」與「產品運營思維」。
當我們來談一個合格的新媒體運營的時候,我們在談什麼?
1.理解產品
一切不離產品,脫離產品的運營等於0。很多做新媒體運營的同學喜歡發段子,發雞湯,這樣數據會很好看,轉發很多評論也很真實,但沒有人談你的產品這件事就毫無意義。
新媒體運營的第一點在於理解產品,到什麼程度?熟悉產品的歷史及每一個功能點,理解用戶的使用場景,知道產品最吸引用戶的點在哪兒,能快速定位並解決用戶提出的所有問題,甚至對產品本身有自己的思考,這一切都建立在對產品的理解上。
2.了解用戶
你還在相信網上的95後特徵數據報告嗎?OUT了吧,有沒有想過這些數據的來源是哪兒?對用戶的理解,建立在長期接觸用戶,和用戶打成一片,解決用戶問題的基礎上。
新媒體運營人員每天面對的微博粉絲、微信聽眾都是用戶,他們的喜怒哀樂、喜好與特徵,是通過細心觀察與反復驗證,印入腦子里的。試圖通過看幾篇網上流傳的數據報告了解用戶,是最不靠譜的,我會告訴你我曾經一晚上拍腦袋編出來的數據被多家主流媒體當新聞報道過嗎?
3.懂傳播
現在微博上怎樣最吸粉,微信上用哪種方式能夠引爆朋友圈,大家都在做的H5頁面有什麼訣竅能夠讓粉絲願意擴散。形式一直在變,但方法論卻沒有變過,那就是傳播的邏輯,引爆點、傳播節點、傳播形式三個要素。
所以新媒體運營人員要想的絕對不是出路在哪兒,而是你在這個崗位做過了什麼,重點是在產品、用戶、傳播三個維度上做到多大程度,這就是新媒體運營這份工作經歷的價值點,轉崗只是一個時間與流程上的問題。
梳理完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價值,我們來看出路在哪兒:
產品線:
做新媒體運營的第一點是對自家產品有足夠的理解,而做產品都是相通的,做安全產品的產品經理換去做瀏覽器同樣也能成功,因為他懂的是產品,而不僅僅是安全產品。
懂產品,本質上是對用戶需求與用戶場景的理解,長期和用戶在一起,接地氣,知道普通用戶最需要什麼,最喜歡什麼,至少你懂社交產品的用戶的特**,不然怎麼能在微博微信兩大社交平台上工作呢?
把平常對新浪微博的吐槽轉化成你的產品優化方案吧。至於寫需求文檔、用Axure畫產品原型圖,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東西,有人教就能很快學會。更何況做過H5游戲設計吧?這難道不是你的產品經驗?
運營/市場線:
新媒體運營,運營的是新媒體渠道。產品運營,運營的是產品。如果把新媒體賬號當成一個產品呢?你既是產品經理,也是產品運營。對於產品運營線來說,很多時候新媒體都是重要的承載體。
首先不得不說很多公司的活動運營都還是需要在新媒體上執行落地,對於產品內無用戶沉澱的公司,新媒體就是進行用戶運營的外部渠道,比如小米公司的用戶運營渠道矩陣——微博、微信、社區、米聊。
說起來都是很簡單的話,做起來需要仔細去琢磨。市場線我就不多贅述,在很多公司里新媒體運營屬於市場公關體系的,所以應該清楚市場線平常是做什麼工作,轉換的只是渠道載體而已。
看似是講了互聯網行業的兩個崗位方向,其實是兩套思維方式,放在其他行業也同樣適用。
4、做新媒體運營,要怎樣建立自己的素材庫?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新媒體運營建立自己的素材庫真的是很方重要,我也是個新媒體運營的人員,自己創立了無稅便利店這個自媒體,因為要經常更新文章和話題,這里我經常用到這幾個方法和你分享下,1.先將素材的種類分清楚:文案,圖片,視頻,GIF,排版方式 2.手機一些能否獲取這些資源的網站或者第三方平台,一般我會在微信公眾平台和微博中尋找那些樂意分享這些資源的大神,3.在寫每一篇問章的時候都將這些渠道利用,堅持下去必然會出精品,4.以後每次需要新的素材就按照以上方式進行分類歸納,定期刪除過期的,定期增加新穎的。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5、如何搭建新媒體團隊?
<
6、企業新媒體推廣運營到底怎麼搞
第一、了解本行業本企業需求(品牌、產品和消費者)是什麼?
社會化媒體營銷也只是企業為了完成市場或者公關的一個工具而已,任何營銷的前提都是要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什麼?需要什麼?這裡麵包括我們的產品定位、調性,我們的消費者在哪裡?消費者喜好和偏好?競爭對手怎麼樣?目前網路現狀如何?只有對這些足夠了解,然後決定用什麼社會化媒體平台,制定整體社會化媒體構架戰略和戰術。當然你還需要了解自身企業目前現狀以及能投入多大的人力和物力以及財力。
第二、了解社會化媒體平台(平台特點以及人群特點)優勢?
了解了自身產品和定位後,就要找到適合我們需要的社會化媒體平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社會化媒體平台要了解以及非常熟練,包括對每個平台的數據使用情況,人群特點,使用習慣等足夠的了解。社會化媒體主流平台主要有:微博、微信、SNS、豆瓣、播客、視頻、陌陌等等。使用方式主要有:軟文,短文,留言板,照片分享,播客,評論,轉發,投票等形式。比如:企業產品是商務包,那我們就考慮對商務包需求的人在哪裡?是選擇新浪微博還是騰訊微博我們就要考慮了。
第三、制定社會化媒體戰略(社會化媒體營銷如何去完成想要到達的目的)
社會化媒體運營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和戰略,要求跟品牌定位、市場方向、企業文化等吻合,才能達到真正的社會化營銷目的。這也是決定社會化媒體效果成敗最主要的環節,它是確保最後效果呈現的根基。首先制定戰略要明確我們階段性的目的,比方說是為了促進銷售還是增加目前網路的聲量提高品牌知名度還是公關。還有要明確階段的目標,比如粉絲達到多少?點擊率多少?以及促進咨詢或者銷售達成是多少?還有明確我們採取社會化媒體平台構架,微博微信,論壇等體系搭建以及投入的預算以及時間比例?當然為了社會化媒體營銷的效果我們還需要投入相應的資源(比如微博大號協助擴散、論壇版主資源等)。還有就是我們階段的主題方向是什麼?整體策略筆者認為是把相應資源配合內容在合適的節點進行分解執行。
第四、施行:制定戰術方案(確保社會化媒體營銷的具體運營能完成) 戰略明晰了,就要曉得戰術方案了。戰術筆者認為就是完全執行層面了,在相應的平台比如廣告買賣網上把合適的內容運用相應的資源進行擴散和傳播,同時做好相應的客戶服務以及公關具體事務了。執行更多的是細節以及團隊的執行力: 比如微博每天發多少條?什麼時間發?論壇發帖發什麼板塊?什麼時間發人氣最旺?我們圍繞主題策劃的周期性活動和話題分別是什麼?客戶關系互動話術是什麼?相應平台的主題和背景設計VI是什麼?文案的表述應該如何來展現?論壇軟文的標題如何來擬定?等等,這些執行過程中的問題都需要我們來細化和分解。只有把執行不折不扣的去完成才能保證整個社會化媒體運營的效果和最後結果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