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剛聽說華僑城西部集團舉辦的「光斑—OCT成都新媒體藝術展」開始了,請問在哪裡可以看?還能看嗎?
「光斑—OCT成都新媒體藝術展」在成都華僑城歡樂里開展的,離成都歡樂谷很近,這一次的展覽是從2019年10月17日起將持續至2020年3月。這期間你都可以去看。你應該17號去看的,那天很熱鬧~。
「光斑—OCT成都新媒體藝術展」是華僑城西部集團聯合深圳市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OCAT)主辦的,展覽主要以「光」為主題,將多種形態的新媒體藝術作品嵌入戶外公共空間,探討「光」作為媒介的未知性。
建議你可以去看看,挺好看的,旁邊就是歡樂谷,還可以串串門!~~
2、2014年世界以及國內比較著名的藝術展都有哪些?越多越好
2016中國·杭州「中和雅正,風流在茲」繪畫作品提名展(全國徵稿)
Exhibition Core Spirit 展覽主題
中華民族有幾千年「雅」文化傳統,追求中和之美,雅正之趣,落實到個人就是「中和雅正」精神的內化,以此成就風流蘊藉的生命境界。然而,自近代以來,我們長期受西方「進步論」影響,過於關注「時代性」,忽視「民族精神」,把根本拋棄,自我矮化、異化,以至於我們失去了文化之魂,就更不用說話語權了。
南朝畫論家謝赫早就有言:「跡有巧拙,藝無古今。」就是說,藝術只有好壞之分,而無時代之別。藝術本來無需強調時代,所謂「現代」、「當代」藝術多是標新立異、奇技淫巧。藝術應有標准,應有雅俗、美醜、高低之分。好的藝術,有超越時代的永恆價值。我們以為在全球化背景中,應當凸顯中國「中和雅正」繪畫所具有的永恆價值。
我們需要讓這種」中和雅正」的文化底蘊在中國繪畫中集聚、壯大、生發,如果身為藝術家的你也執著於中國的雅文化,倡導「中和雅正」的中國藝術精神,別猶豫, 加入我們的行列!
2016中國·杭州「中和雅正,風流在茲」繪畫作品提名展,期待你的正能量。
Curator 策展人 | 河清(著名評論家,浙江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兼課教授)
Academic Committee 學術委員會 | (按姓氏筆畫排序)
Pascal Bonafoux(法國第八大學藝術史系教授)
林 木 (四川大學教授)
林海鍾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胡壽榮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洪惠鎮 (廈門大學教授)
韓 璐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Exhibition Theme 展覽主題 | 「中和雅正,風流在茲」
Opening 開幕式 | 2016年11月
Organization 主辦機構 | 藝術紀元
Address 展覽地址 |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Schele 日程安排 |
第一階段:作品徵集及評審
徵集:2016年10月10日—2016年11月10日
評審:2016年11月11日—2016年11月15日
通知:2016年11月15日24時前
第二階段:交流階段
作品徵集啟動後,適時邀請藝術學界大家,圍繞「中和雅正」學術主題,交流、研討。
第三階段:展覽階段
開展:2016年11月底(杭州,藝術紀元)
巡展:2016年12月起(國內一線城市,場館待定)
Author Profit 作者待遇 |
「中和雅正」提名獎:30名
本次評選的提名獎獲獎者將由主辦方頒發專屬證書,直接獲得本次展參展資格,獲獎作品還將在「藝術紀元」電子雜志及其他合作的藝術媒體平台宣傳推廣;納入「」藝術紀元「」推廣計劃和優先簽約權。
作品徵集
Range 徵集范圍 | 專業從事繪畫創作者:不限國籍、年齡,職業;鼓勵青年藝術家積極參與;Requirements 作品要求 |畫心不超過1m×1m。題材不限。投稿作品不得違反國家法律和危害社會倫理道德。
Submission Methods 投稿方式 |
⑴投稿文件內容及要求:
A.藝術家基本信息(word,含簡介、獲獎及參展情況、藝術評論或個人創作理念、住址、聯絡方式等)B.藝術家照片(jpg,高清,小於5M)
C.作品圖片,每位藝術家投稿作品不超過5件(jpg,高清,小於5M)。
註:作品圖片的文件名應含如下內容:作品名稱、材質、尺寸、創作年代、聲明底價。
⑵投稿程序:
投稿前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和雅正繪畫提名展(微信號:art-century)」,及時了解本展的最新動態。按上文要求整理投稿文件→將整理好的文件打包壓縮→發送郵件至本次」中和雅正,風流在茲」藝術展投稿專用郵箱:[email protected]→評選結果會由工作人員另行通知。
如有疑問請致電:15824410318 15868897041。
Closing date 投稿截止日期 | 自通知發布之日起至2016年11月10日24時前。
重要聲明
1.參展作品需為2013年(含)之後創作,一律為作者原創作品且不曾在任何公共媒體和出版物上發表或在其他展會上展出,嚴禁使用高仿、抄襲、復制自己作品參展!否則造成任何法律糾紛或責任,作者自負,取消其參展資格。
2.所投稿件須完整且符合本展要求才被視為有效。如有問題,組委會將回函或致電通知,要求投稿人進行修正;
3.評選結果將由組委會在相關媒體公布,請投稿者關注投稿微信群或「藝術紀元」公眾號,同時也將以郵件、電話等方式通知獲獎者,請投稿者在此期間注意查收郵件,保證手機暢通,如因無法主動聯繫到獲獎者導致的一切後果由其自負。
4.投稿作品需聲明底價。關於底價:
A.作為參考評獎標准之一。在藝術水準相當的投稿作品中,優先選擇聲明底價低者獲獎以最大程度進行宣傳推廣;
B.在展覽活動過程中達成作品交易時,聲明底價即為作者所得,聲明底價以投稿人過往的機構收藏價為基準,酌情定價。
5.凡送作品參評、參展作者,應視為已確認並遵守徵稿啟事的各項規定。最終解釋權歸展會組委會所有。Media Partner 合作媒體 |
美術報、雅昌藝術網、搜狐、網易、藝評網、今日頭條、《精英匯》雜志、張雄藝術網等。
Contact Information 組委會聯系方式 |
電話:15824410318 15868897041
3、求著名的新媒體藝術作品,圖片及簡介或評價。
顧群業的新媒體藝術作品《鏡像》,創作於2009年,2011年在濟南園博園國際會展中心展出於「中澳新媒體藝術對話展」。2013年11月16日-12月16日在天津美術館展出於「零界——首屆中國裝置藝術雙年展」。
是「鏡像效應」還是「相由心生」?在鏡子前面走過,觀眾的影像就會映射在鏡中,同時會有感應裝置捕捉到觀眾的動作,引發鏡中影像揮舞十字架。藝術家通過這件作品反思鏡像與心相、真實與虛幻、正義與邪惡等一系列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鏡像》也是對人性的映射。
4、新媒體藝術設計是什麼?
就是有關網路媒體方面的..同一個專業每個學校的培養方向都會有區別國美的新媒體是繪畫方向的
有寫學校是網路媒體的,也叫第四媒體.其實我們美術專業很多都只是名字叫很好聽
專業上的課程都差不多
5、各位幫我解答一下,新媒體藝術的未來展望
不確定性正是新媒體藝術的魅力所在
數字藝術中國總策劃、中國數字藝術協會副會長 王泊喬
新媒體藝術是對主流藝術的一種顛覆和反叛,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全世界曾經主流的藝術形式已是過去的事了,傳統的藝術空間在未來也將會「消解」。新媒體的發展及與人們的互動性達到了任何藝術形式無法達到的程度,這是一個全新的顛覆和革新層面。目前有規模、有實力的藏家和機構已經開始收藏新媒體藝術,新媒體藝術作品目前很少出現在拍賣場,基本都在畫廊和博覽會中進行銷售,這些作品在市場上的交易量有限,價格在目前也較低。
新媒體藝術一直處於邊緣,不被主流藝術界重視,新媒體藝術長期以來是以當代藝術的分支而存在,對於當代藝術毋庸置疑是具有實驗性和挑戰性的。利用新媒體去呈現人們生活中的種種境況,其意義的產生存在於事件的脈絡還有與觀賞者的互動中。新媒體藝術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新的美學向度,從這個角度來看,創作者可以運用新媒體技術通過多維度的空間來表現其觀念,更可以調動參與者的多感官。
新媒體藝術作品的收藏還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這種不確定性正是新媒體藝術的魅力所在。德國、美國、荷蘭、奧地利等國家都已建立了相對成熟的媒體藝術博物館。事實上,新媒體藝術從一開始就不是孤立的存在,與建築、表演、商業、公共空間、科技等都有非常多的交集和聯系,而且目前市場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6、位幫我解答一下,新媒體藝術的未來展望
不確定性正是新媒體藝術的魅力所在
數字藝術中國總策劃、中國數字藝術協會副會長 王泊喬
新媒體藝術是對主流藝術的一種顛覆和反叛,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全世界曾經主流的藝術形式已是過去的事了,傳統的藝術空間在未來也將會「消解」。新媒體的發展及與人們的互動性達到了任何藝術形式無法達到的程度,這是一個全新的顛覆和革新層面。目前有規模、有實力的藏家和機構已經開始收藏新媒體藝術,新媒體藝術作品目前很少出現在拍賣場,基本都在畫廊和博覽會中進行銷售,這些作品在市場上的交易量有限,價格在目前也較低。
新媒體藝術一直處於邊緣,不被主流藝術界重視,新媒體藝術長期以來是以當代藝術的分支而存在,對於當代藝術毋庸置疑是具有實驗性和挑戰性的。利用新媒體去呈現人們生活中的種種境況,其意義的產生存在於事件的脈絡還有與觀賞者的互動中。新媒體藝術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新的美學向度,從這個角度來看,創作者可以運用新媒體技術通過多維度的空間來表現其觀念,更可以調動參與者的多感官。
新媒體藝術作品的收藏還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這種不確定性正是新媒體藝術的魅力所在。德國、美國、荷蘭、奧地利等國家都已建立了相對成熟的媒體藝術博物館。事實上,新媒體藝術從一開始就不是孤立的存在,與建築、表演、商業、公共空間、科技等都有非常多的交集和聯系,而且目前市場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7、新媒體藝術是什麼?有哪些知名的作品
顧群業的新媒體藝術作品《鏡像》,創作於2009年,2011年在濟南園博園國際會展中心展出於「中澳新媒體藝術對話展」。2013年11月16日-12月16日在天津美術館展出於「零界——首屆中國裝置藝術雙年展」。
是「鏡像效應」還是「相由心生」?在鏡子前面走過,觀眾的影像就會映射在鏡中,同時會有感應裝置捕捉到觀眾的動作,引發鏡中影像揮舞十字架。藝術家通過這件作品反思鏡像與心相、真實與虛幻、正義與邪惡等一系列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鏡像》也是對人性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