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浙江新聞獎新媒體獎

浙江新聞獎新媒體獎

發布時間:2020-09-07 14:51:23

1、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獎金額是多少?

500000

2、作為新媒體專業學生怎樣獲得中國新聞獎?

作為新媒體專業學生想要獲得中國新聞獎。第一是扎實自己的專業知識,第二一定要去實踐,第三,一定要有自己的關注點,而且走進民生,有話題,有文筆。

3、中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有哪些?

1、中國新聞獎,創辦於1990年,是中國記協主辦的全國綜合性年度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也是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常設的全國性新聞獎。

2、范長江新聞獎,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和「范長江新聞獎「基金會聯合舉辦,是中國記協主辦的全國中青年記者的優秀成果最高榮譽獎,也是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常設的全國性新聞獎。

3、韜奮新聞獎,創辦於1993年,是中國記協和中國韜奮基金會聯合舉辦的獎勵我國新聞編輯及通聯、校對、資料等新聞工作者優秀成果的最高榮譽獎,也是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常設的全國性新聞獎。

(3)浙江新聞獎新媒體獎擴展資料

中國新聞獎評選標准-總標准:

1.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貫徹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落實"三貼近"要求,社會效果好。

2.內容真實,新聞性強,時效性強,主題鮮明,富於創新,語言文字生動,製作精良,感染力強,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3.倡導短新聞,在同等條件下,短小精煉的作品優先。

4、新聞類的職稱(記者、編輯)如何評?

新聞類的職稱(記者、編輯)申報條件
第十條 學歷資歷條件
(一)高級記者、高級編輯
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取得主任記者、主任編輯資格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5年。
(二)主任記者、主任編輯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獲得博士學位後,取得記者、編輯資格並從事本專業工作滿2年。
2、獲得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後,取得記者、編輯資格並從事本專業工作滿5年。
(三)記者、編輯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獲得研究生學歷或第二學士學位後,取得助理記者、
助理編輯資格並從事本專業工作滿3年。
2、獲得大學本科或專科學歷後,取得助理記者、助理編
輯資格並從事本專業工作滿4年。
(四)助理記者、助理編輯
參加工作後,獲得大學專科學歷,從事本專業工作滿3年。
(五)全日制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直接認定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
1、獲得博士學位;或獲得碩士學位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3年;或獲得大學本科學歷,工作後取得碩士學位滿1年,累計從事本專業工作滿3年,可直接認定記者、編輯資格。
2、獲得大學本科學歷後,1年見習期滿;或獲得大學專科學歷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3年,可直接認定助理記者、助理編輯資格。
第十一條 外語(古漢語)、計算機、繼續教育條件
(一)按照規定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的職稱外語(或省統一組織的古漢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取得合格證,或符合免試條件。
(二)按照規定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取得專業技術人員
繼續教育證書。
第五章 能力業績條件
第十二條 高級記者、高級編輯條件
申報高級記者、高級編輯資格,除具備本標准條件第七、八、九、十、十一條外,還要具備下列三項條件:
(一)能力條件
1、具有廣博的新聞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掌握本專業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在某一方面有深入研究和明顯專長,能夠解決采編工作中重大疑難問題,在全省新聞界有較高知名度。
2、主持過5次以上重大題材、重大活動、重大典型報道,或組織策劃過5個以上重要專欄、專版、專題節目,並取得突出的創新成果。
3、每年采寫的稿件不少於80篇,或編審的稿件不少於400篇,或采寫、編審的稿件合計不少於300篇,其中,被本單位評為好稿的不少於20篇(在新聞性期刊工作的,任期內采寫、編審的稿件合計不少於300篇)。
4、每年在中央主要新聞媒體(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電台、中央電視台,下同)刊播正面宣傳報道安徽的稿件不少於3篇(每篇不少於500字,或時長不少於20秒,下同),其中,專職從事向中央主要新聞媒體供稿的,每年不少於30篇。
(二)業績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獲省級以上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或享受省級以上政府特殊津貼;或入選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或入選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六個一批」雙百人才培養工程。
2、獲中國新聞獎二等以上獎1項,或三等以上獎2項;或獲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二等以上獎1項,或三等以上獎2項;或獲省級好新聞一等獎3項。
(三)論文著作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出版本專業或相近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譯著),1部(若系合著則本人撰寫不少於10萬字,下同)。
2、在公開發行的國家級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不少於3篇(每篇不少於2500字,下同)。
3、在公開發行的省級以上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不少於4篇(其中國家級不少於1篇)。
第十三條 高級記者、高級編輯破格條件。
破格申報高級記者、高級編輯資格,除符合本標准條件第七、八、九條和第十二條第(一)款外,還要具備下列兩項條件:
(一)業績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或享受國務
院特殊津貼。
2、獲長江韜奮獎(正式獎);或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1項,或二等以上獎2項,或三等以上獎3項;或獲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一等獎1項,或二等以上獎2項,或三等以上獎3項;或獲中國新聞獎三等以上獎1項和省級好新聞一等獎2項。
3、在新聞采編工作中有重大創新成果,在省內外產生重大社會影響,並經省新聞職稱改革領導小組鑒定認可。
(二)論文著作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出版本專業或相近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譯著)2部。
2、在公開發行的國家級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不少於4篇。
3、在公開發行的省級以上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不少於6篇(其中國家級不少於3篇)。
第十四條 主任記者、主任編輯條件
申報主任記者、主任編輯資格,除具備本標准條件第
七、八、九、十、十一條外,還要具備下列三項條件:
(一)能力條件
1、具有較豐富的新聞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對新聞專業的某一方面有研究和專長,能夠解決采編工作中的復雜疑難問題,在省內新聞界有一定知名度。
2、主持過3次以上重大題材、重大活動、重大典型報道,或組織策劃過3個以上重要專欄、專版、專題節目,並取得較豐富的創新成果。
3、每年采寫的稿件不少於120篇,或編審的稿件不少於300篇,或采寫、編審的稿件合計不少於250篇,其中,被本單位評為好稿的不少於10篇(在新聞性期刊工作的,任期內采寫、編審的稿件合計不少於250篇)。
4、每年在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刊播正面宣傳報道安徽的稿件不少於1篇,其中,專職從事向中央主要新聞媒體供稿工作的,每年不少於20篇。
(二)業績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獲市級以上青年拔尖人才稱號。
2、獲中國新聞獎三等以上獎l項;或獲省級好新聞一等獎1項,或二等以上獎2項。
(三)論文著作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l、出版本專業或相近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譯著)1部。
2、在公開發行的省級以上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不少於3篇。
第十五條 主任記者、主任編輯破格條件
破格申報主任記者、主任編輯資格,除符合本標准條件第七、八、九條和第十四條第(一)款外,還要具備下列兩項條件:
(一)業績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獲省級以上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或享受省級以上政府特殊津貼;或入選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或入選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六個一批」雙百人才培養工程。
2、獲中國新聞獎二等以上獎1項,或三等以上獎2項;或獲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二等以上獎1項,或三等以上獎2項;或獲省級好新聞、一等獎2項。
3、在新聞采編工作中有較大創新成果,產生較大社會影響,並經省新聞職稱改革領導小組鑒定認可。
(二)論文著作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出版本專業或相近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譯著)1部。
2、在公開發行的國家級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不少於2篇。
3、在公開發行的省級以上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不少於3篇(其中國家級不少於1篇)。
第十六條 記者、編輯條件
申報記者、編輯資格除具備本標准條七、八、九、十、十一條外,還要具備下列三項條件:
(一)能力條件
1、具有較系統的新聞專業理論知識和一定的新聞采編實踐經驗,能夠較好地采編各種體裁的新聞稿件。
2、參與過5次以上重大題材、重大活動、重大典型的報道或5個以上重要專欄、專版、專題節目的策劃,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3、每年采寫的稿件不少於120篇,或編發的稿件不少於200篇,或采寫、編發的稿件合計不少於150篇,其中,被本單位評為好稿的不少於5篇(在新聞性期刊工作的,任期內采寫、編發的稿件合計不少於200篇)。
(二)業績條件
獲省級好新聞二等以上獎1項,或三等以上獎2項。
(三)論文著作條件
在公開發行的省級以上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1篇。
第十七條 記者、編輯破格條件
破格申報記者、編輯資格,除符合本標准條件第七、八、
九條和第十六條第(一)款外,還要具備下列兩項條件:
(一)業績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獲市級以上青年拔尖人才稱號;或獲省級好新聞一
等獎1項,或二等以上獎2項,或三等以上獎3項。
2、在新聞采編工作中有創新成果,產生一定社會影響;
並經市級以上新聞職稱改革領導小組鑒定認可。
(二)論文著作條件
在公開發行的省級以上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不少於3篇(在縣級新聞單位工作的不少於2篇)。
第十八條 助理記者、助理編輯條件
申報助理記者、助理編輯資格,除具備本標准條件第七、八、九、十、十一條外,還要具備下列兩項條件:
(一)能力業績條件
系統學習過新聞基礎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基本掌握
采訪、編輯等專業技能,有一定的寫作水平,並取得一定的
工作業績。
(二)論文著作條件
在市級以上正式出版發行的報刊上發表過有一定見解
的新聞專業論文或采編札記。

5、什麼樣的作品能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面對每天層出不窮的新聞事件,什麼是主流媒體應該追求的新聞價值?如何准確判斷新近發生的事件是否為「大事」?好的新聞評論的標準是什麼?什麼樣的報道能夠感人肺腑?輿論監督類報道如何獲得更好的社會效果?
今天,我們請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評委、江蘇省記協主席周世康,結合獲獎作品案例,跟您聊一聊什麼樣的新聞作品能在評選中脫穎而出。
中國新聞獎是經中央批准設立的全國新聞作品最高獎,代表的是新聞媒體的最高業務水準,評選的是深度新聞、嚴肅新聞、精品新聞。在媒體融合發展、自媒體異軍突起的今天,主流媒體新聞人要追求有速度的深度報道,可讀可看可聽、情理交融的嚴肅報道,逼真再現新聞事實的精品報道。
報道當下,報道前沿,報道能預見新趨勢的事實
有遠見的新聞是社會之需,也是媒體的立身之基。我們正處於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新聞媒體要重視的是孕育未來趨勢、代表時代走向的新聞事件,更多地擔當起瞭望者的責任。
本屆獲得一等獎的浙江電視台電視評論《「電商」與「店商」誰能爭鋒?》就是這類報道的代表。
2014年,杭州四家大型實體百貨接連倒閉,與此同時,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卻風生水起。「電商」與「店商」何以爭鋒?爭鋒的實質是什麼?發展的趨勢是什麼?它給當下的啟示又是什麼?記者帶著這些疑問和思考深入萬達等大型實體百貨與阿里巴巴等大型電商企業進行采訪,並利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召開的契機,采訪到了國內外眾多互聯網大咖,同時還深入企業、市場、農村,探尋電商為浙江經濟帶來的深刻變化。評論最後的結論是,互聯網經濟發展是未來大方向,「電商」「店商」一面爭鋒,一面將走向融合。後來形勢的發展,證明該報道思想敏銳,立論正確。今年9月份媒體報道了萬達與蘇寧雲商的合作,蘇寧雲商進入萬達廣場,線上與線下聯成一體、共同打拚。這說明浙江台的評論對趨勢揭示得准確。
全面客觀,選材典型精準,表達力求創新
對於可預見的重大新聞,媒體可以提前策劃,組織報道。但面對那些不可能預測到的突發事件,如何准確把握新聞價值、增強報道的影響力?
這次獲一等獎的新華社《「呼格案再審」系列報道》能給人啟發。從2005年起,新華社記者就關注並追蹤該案的進展。2014年,在得知內蒙古法院將啟動重審時,新華社就將其作為重大新聞事件對待。因為,啟動重審的時間在十八屆四中全會閉幕不久,對該案的重審是在進一步推進依法治國和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大背景下進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同時,該案重審是錯案必糾、正義必到、法治必勝的典型樣本,對維護法律尊嚴和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而且,呼格案是社會長期關注的案件,公眾關切,輿情聚焦,已在歷史上留下了印痕。重審啟動,媒體有責任呈現完整的新聞記錄。
這組報道有三大特點。一是時效快。新華社記者較早掌握了再審信息,提前對新聞當事人進行了采訪,並做了充分的外圍采訪,待到法院宣布重審信息時,記者在第一時間發出了報道。二是重要內容獨家呈現,具有權威性。記者采訪了多名與此案相關聯的業內人士,並且捕捉到了多個獨家的現場畫面。尤其是對多個不實信息進行了及時辟謠,給社會印象深刻,體現了新華社權威發布作用。三是采訪扎實,細節感人。這組稿件描述的現場情景交融,場面、人物細節刻畫生動,同時追根溯源,梳理再審難點和昭雪因素,筆觸細膩、震撼人心,富有人文情懷。
以報道引領社會、警醒社會、影響社會為價值追求
這次湖南電視台系列報道《絕對忠誠》高票獲得一等獎。報道講述了28位人民科學家「現代版」精忠報國的感人故事。報道組在確定人物選題時,提出了三條標准:一要是常年在艱苦環境中忘我奉獻的人,二要是承擔著國家重要使命的人,三要是很少為人知曉的人。按照這三條標准最終確定的報道主人公是:堅守沙漠、冰山、海洋、田野和森林的生態守護神,堅守邊遠基地的航天、能源、太空的軍事專家,因為他們像「釘子」一樣釘在祖國的海角天涯,像「赤子」一樣信仰著科學救國。《絕對忠誠》感動了億萬觀眾和網友,節目視頻在網路社區閱讀量超過3億人次。人民日報連發四篇評論員文章為「人民科學家」點贊。這組報道告訴我們:這些在攸關國家前途命運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國之棟梁,是社會標桿式的新聞人物,他們的理念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流媒體必須關注並且濃墨重彩地突出報道。
評論是媒體的靈魂。新聞評論不能僅是表態、宣示,要有直抵本質的能力,對話公眾的能力,凝聚共識的能力和引領輿論的能力。這次有篇觀點新銳的好評論,是黑龍江電台的《「藏糧於土」箭在弦上》,獲一等獎。2014年,中國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但評論尖銳指出,在增長背後,各地耕地總面積、高質量耕地和人均耕地面積逐年下降,中國農業遠未擺脫粗放式生產模式,高增產背後是資源的高消耗。評論通過糧食產量增與優質土地減的強烈反差,指出國家糧食安全生產正遭受嚴重威脅,呼籲國家盡快調整戰略,由「囤糧於倉」轉型為「藏糧於土」。整篇評論分析透徹,論證有力,立意深遠,使人警醒。
以情感為基調,做出溫暖的、閃耀人性光輝的報道
在當前醫患關系緊張、醫患矛盾升級的社會背景下,北京電視台專題《無影燈下的生死博弈》,真實記錄了發生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手術室里的故事。報道既感人至深又立意深遠:揭示了寶貴的生命十分脆弱,刻畫了醫務工作者珍視生命、救死扶傷的精神以及醫學的困境。更深一層的是,以往的醫療報道通常關注病人如何獲救,但這個節目卻罕見地報道了病人去世後的感人故事。這一報道從中央到群眾反映都很好,被評為一等獎。
這個欄目製作團隊里有5名「媽媽」記者,孩子都不滿一歲。這些媽媽們跟隨整個團隊在醫院24小時蹲點,整整一個月,拍攝總素材時長高達3000分鍾,編輯比高達100:1。在做這期節目時,記者真正做到與患者家屬生命相連,不眠不休地在手術室門口陪伴家屬渡過了生命中最艱難的48小時,蠃得了患者和醫生的高度信任,因此才有了這則感人肺腑的報道。
有鋒芒,劍指危害社會的惡行,批評影響發展的歪風
上海廣播電視台的電視專題《食品工廠的「黑洞」》,揭露了上海福喜公司長期使用過期原料製作食品。節目播出後,上海食葯監、公安等部門立即成立聯合專案組,在全國范圍內徹查有關問題食品的流向。今年4月,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表決通過,全國人大法工委此前表示,福喜事件對《食品安全法》的修訂很有啟發。一個輿論監督類節目為什麼獲得這么好的社會效果?其中有兩點值得借鑒。一是選題。食品安全始終是百姓關注的熱點話題,食品安全監管是中國政府近幾年著力推進的改革領域,《食品工廠的「黑洞」》正擊中群眾與政府共同的聚焦點。二是專題調查縝密,敘述客觀。在調查過程中,記者嚴格遵守了新聞界公認的隱蔽式采訪規范,以嚴謹客觀的態度,忠實記錄下觀察到的事物,沒有進行誘導式的采訪。報道敘述語言平實,客觀公正,所列舉的新聞事實都有相關證據進行交叉驗證,用事實說話,沒有刻意渲染。
這類內容的好作品還有不少,如武漢廣播電視台的《電視問政?問作風》,內蒙古電視台的《住在涵洞為討薪》,江西日報的《項目審批「長征」698天 泰豪動漫變「動慢」》等,都是值得一看一讀的佳作

6、特朗普自評2017"假新聞獎",哪些媒體上榜了?

1月18日報道 新媒稱,美國總統特朗普17日晚在推特上公布了他評選的「假新聞」獎,《紐約時報回》名列榜答首,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獲獎」次數最多。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月18日報道,特朗普此前稱,他將此獎項頒給「最腐敗、最具偏見的主流媒體」。

報道稱,「假新聞獎」獲獎者全名單被公布在一個共和黨網站上。組委會公布的「獲獎宣言」稱:「2017年,我們見到了無數偏見、不公正的媒體報道,甚至是『假新聞』。研究表明,超過90%的對總統特朗普的報道都是負面的。」

《紐約時報》記者克魯格曼聲稱,在特朗普獲得歷史性勝利之後,美國經濟將永遠不會復甦。美國廣播公司(ABC)記者羅斯的錯誤報道致使美國股市一夜間大跌。羅斯報道稱,特朗普在2016年大選間下令讓國家安全顧問弗林與俄羅斯官員接觸。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錯誤報道稱,前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會對特朗普的說法提出異議,特朗普被告知自己沒有受到調查。

7、請問新聞界有什麼獎 ?最高獎是什麼?

美國(或者說是全球)的新聞界的最高獎項,是普利策獎。
在國內的中國新聞獎、范長江新聞獎、韜奮新聞獎、百佳新聞工作者獎,
都屬於中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

8、中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有哪些

中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由中國記者協會主辦)1.中國新聞獎(全國綜合性的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2.范長江新聞獎(優秀中青年記者獎,三年一次)3.韜奮新聞獎(優秀編輯獎,二年一次)4.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主辦單位: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

與浙江新聞獎新媒體獎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