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媒體的特點與優勢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發展的幾個特點
一、新技術的出現,是推動媒體業發展的重大變革
與新發明和新科技的應用而開始的工業革命一樣,媒體業的革命同樣是伴隨著新的科技、新的技術的出現和應用,才發生重大的變革。簡單回顧一下,就會發現,造紙術、彩色印刷技術、商業輪轉機、廣播、電視、計算機、互聯網等等的發明和出現,每次都推動了媒體向前發展,加快了媒體革命的步伐。媒體由平面的黑白媒體向彩色立體厚重的媒體發展,向聲音媒體、聲頻視頻相結合媒體,向多媒體,向互動的網路多媒體發展。每一類型新媒體出現,它應用到讀者或者說是受眾並為廣大受眾所喜聞樂見所需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從廣播、到電視、到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就可以看出這樣的趨勢,而且這種趨勢還包含了一點,影響越來越廣。由於新技術的採用,網路可影響的范圍是全世界、電視主要是一個國家的、廣播是一個局部范圍的,而書報刊要依賴於自身印刷數量的多少。這是媒體業不斷發展和進步的一個根本性的因素:新科技和新技術的應用,並且全面應用的時間更短,影響的范圍更廣。但是與工業革命有個很大的不同,那是什麼呢?
二、媒體的變革,總是朝多樣化和豐富的方向發展
我們知道,兩次工業革命時期,每一次工業革命的出現,總是顛覆了以前的生產,改變了很多的生產方式,很多的落後的產品也被淘汰掉。舉一個近點的例子吧,呼機,也叫bb機,現在就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何物了,而在九十年代,它是多麼地流行啊。但媒體業的變革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每一次新媒體的出現,總是豐富了媒體業的內容,使媒體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和為人們所接受,是擴大了媒體產業的產業鏈,擴大了媒體產業的產業規模,而不是直接取代以往的媒體形式。我們可以看到,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路、新興的流媒體等等,都各自在自己的領域內發展,而且基本上還是呈現向上發展的趨勢。盡管可能由於新媒體的出現,使傳統媒體佔有的廣告份額在減少,但是隨著整個媒體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傳統媒體所佔有的絕對廣告總量還是每年在遞增,只是增速放緩。同時,我們還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要談到的第三點。
三、新舊媒體總是呈現競合的態勢
在媒體發展的歷程中,每當有新媒體出現,各種各樣的議論總會出現一致的話題:新的媒體會取代舊的媒體,舊媒體將退出歷史舞台。可是這么多年來,隨著技術的越來越進步,新媒體的越來越多,我們不僅沒看到傳統的媒體的消失,反而看到新的媒體更多地與傳統媒體的合作。他們是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舉個例子,電視的出現,曾經使平面媒體的從業人員感到人人自危,以為文字和影像結合的手段會使純粹文圖的平面媒體的末日出現,而事實證明,電視、包括衛星電視的發展只是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培養了更多的關心媒體的讀者,從而在另一方面促進了平面媒體的增長,並且促使新的紙媒如當時的各地的廣播電視報、聲屏報的出現和高速的發展,如《南方聲屏報》曾高達1000萬的發行量。網路的出現再一次使傳統媒體出現了狼來了的呼聲,但是事實再一次證明,互聯網媒體很多時候還是需要倚靠平面媒體提供內容。互聯網媒體有的時候也成為平面媒體擴大影響和傳播效果的一種手段。如美國的在線雜志《Nerve》在發展到了280萬訂戶後,許多在線讀者紛紛要求要看到一本下線的《Nerve》雜志,於是紙版的《Nerve》雜志在2005年4月出現,創刊號一下子就賣掉了5萬冊。而各種各樣的網路小說變著法的出版圖書,才會覺得被社會真正認可和獲得真正的收益,更是體現了這一點。因此,各類媒體的競合態勢,而不是互相取代至少在不短的一段時間內還會維持下去。還有一個使得這種競合態勢存在的原因是下面要談到的第四方面問題。
四、新媒體的出現呈現出更加壟斷和集中的特點
為什麼這么說呢?大家可以開動腦筋搜索一下記憶,你們能夠在腦海里出現的各種媒體的名稱。大家可能就會發現,平面媒體的數量比電視台多,電視台的數量比網站多,網站的數量比液晶電視廣告媒體多,媒體越新,數量越少越集中,尤其是涉及到高科技的應用的。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越新的媒體進入的門檻越高,大眾對新媒體的關注和信任度更集中,新媒體自身的競爭更加激烈,而不是跟舊媒體的競爭。網站剛開始興起的時候,有多少的網站出現,而現在剩下的耳熟能詳的也就這么幾家。液晶電視廣告的也就是分眾,估計今後也很難再有新的競爭對手了。因此,在進入門檻相對比較低的舊的媒體呢,進入的各方力量會比較多,競爭也會更加充分,整體的生命力會更強。
以上僅僅是從很皮毛的東西談一下對媒體業發展的一些看法,實際上,推動媒體發展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受眾的需求,是隨著新科技的應用而不斷壯大的受眾的需求,如果沒有這方面的需求,任何媒體都沒有發展的可能。這是另外的一個問題,在這里也就不多說了
2、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各有什麼優缺點?
傳統媒體:投入大、根基穩、老成、權威性高,但高高在上。收益穩定但平緩下降,互動性較差。
新媒體:分為公司行為和個人行為。若個人行為則投入較小,(需具備某項專長,形成價值效應)。很多公司在媒體上投入是很節約的,當然大公司捨得,可是他們也將在新媒體上的廣告投入比重加大很多。互動性較高、具有創意性和實效性,但權威性差,用戶忠誠度不高。這類媒體大多在積累一定粉絲後就忘記品牌建設,開始胡搞了。而成功的一群則藉助前期積累開始進入更高級別的事業規劃。新媒體時代之後,我認為是權威媒體會更加註重互動性,接地氣的傳播方式。而個人媒體具有一定粉絲後要更加依靠大公司背景傳播(產生權威性)。兩者媒體互相補取雙方的長處。權威走下神壇,草根渴望登基。暫時不贊成什麼時代的說法。學者還能編出什麼新詞?新新時代?現代派之後是後現代,後現代之後再來個超現實主義?只要所做的事業是跟著時代在走,管它什麼時代(不過又是一個新出的詞而已)。
3、在廣告傳播中,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隨著新的傳播技術和媒介的涌現,讀者的閱讀習慣和趨勢發生了質變,可以簡單歸納為:上個世紀50年代生人習慣看晚報、60年代生人習慣看都市報、70年代生人習慣上門戶網站、而80後和90後更習慣上開心網等SNS網站,至於00後的閱讀習慣現在還無從歸納。但是毫無疑問的是,伴隨著互聯網長大的新一代人其閱讀趨勢將發生更大的變化。目前,伴隨互聯網長大的新一代人數已經規模巨大,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數據,截至2009年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3.84億人,其中,10-19歲網民佔比為31.8%。如果再加上10歲以下的網民,到去年年底,中國未成年網民已超過1.26億人。
讀者的閱讀趨勢將會一直變化,變化是唯一不變的東西,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讀者的閱讀趨勢將可能發生如下變化。
首先,從單任務閱讀狀態到多任務閱讀狀態。隨著電腦等多任務工具的出現,多任務操作成為現實,在這種情況下,讀者更傾向於採取多任務的閱讀方式,即從以前的單一從事閱讀狀態到現在的工作、閱讀、溝通等多任務同時做的多任務工作狀態。而這將對報紙、廣播、電視等單一的閱讀狀態造成重大沖擊,同時可以實現多任務工作的網路媒體和移動媒體將逐步成為主流。
其次,從被動閱讀狀態到互動閱讀狀態。囿於技術的限制,傳統閱讀狀態大多是被動的,而藉助於新技術互動閱讀成為可能,讀者為了體現自身的價值和發表自身的觀點,更喜歡參與其中,更講求互動閱讀。
第三,從標准化信息到個性化和定製化信息。對於讀者來說,更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希望信息服務商為自己提供更能滿足自身要求的個性化和定製化的信息。在傳統媒體形式下,讀者和受眾得到的基本是標准化、統一化的信息,雖然報紙和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也通過厚報分疊化和多頻道化等手段提供一定程度的差異化產品,但是囿於版面和頻道資源以及成本的限制,其只能提供較為標准和統一化的信息。而新媒體由於成本的相對低廉、海量的空間和互動體驗,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分析每個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傾向,進而為每個讀者提供量身定做的個性化和定製化的信息,也更好地滿足了讀者的需求。
第四,更加重視閱讀體驗。隨著技術的進步,新媒體給用戶帶來了越來越好、越來越豐富的用戶體驗,讀者也更重視閱讀體驗。對Iphone和Ipad的熱捧就是最好的例證。
4、實例多方面比較傳統大眾傳媒與新一代網路媒體的優劣勢
自己開動腦經查閱資料,不要用這種方法應付作業
5、新媒體相較於傳統媒體有哪些優缺點
缺點
信息的選擇困難。信息量巨大,甄別困難,不確定信息多
2.對虛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處理非常棘手。由於信息發布者可以採用假名,並且網路信息發布商和論壇非常多,對這些信息的阻截不會有太大成效,對流言和惡語無法有效地直接制止。所以企業多採取在第一時間發布聲明的方式。
3.垃圾信息導致相關公共關系調研的效果大打折扣。某網站的改版調查中,有效回收只佔全部發放調查冊的35%左右,嚴重影響了形象調查。
4.安全危機時刻出現。
優勢
相較於而言,新媒體具有更快捷方便,給人更好的感官享受,更符合人們對現代化生活的要求的特點,但隨著各自的改革發展,現在是割據一方,各有所長。拿電視劇的播放形式來說,在代表-電視機上播放的,需要不斷收看廣告,等待更新時間較長,廣告質量較差,廣告播放費用成本較高,給觀眾的選擇比較單一。
而在新媒PPS等互聯網上播放時,觀眾可隨時選擇自己喜歡的電視,播放畫面進來也出現高清選擇,廣告時間較短,廣告內容,畫面質量較高,廣告播放成本投入較小。但是就音效和畫面質感以及播放的流暢性來說,電視播放媒體還是比較占優勢,互聯網播放媒體就受到網路連接,網路信號不穩定造成的播放不夠流暢,甚至不能播放的尷尬情況,同時網路的使用也涉及更多信息安全方面的隱患。互聯網環境復雜,給人多種選擇和方便快捷的同時也潛在很大的使用風險,隨時可能遭受病毒等惡意程序的影響,給觀眾帶來損失。
同時,因為互聯網的寄託形式-計算機或等,使用操作較電視機復雜。還受到觀眾(購買電視機和電視無線信號的價格平均低於電腦和寬頻或無線網路的價格)年齡,習慣等客觀因素的限制,造成兩者的觀眾基本盤,幾乎秋色平分。但電腦(筆記本),等互聯網的攜帶方便性是無可比擬的。
(5)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優劣勢擴展資料:
新媒體(New 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6、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區別
(1)市場的差異
傳統媒體目前是國家壟斷性的,而互聯網卻是沒有壟斷保護的,互聯網一產生,它就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2)受眾的差異
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而網路媒體是「受眾主導型」的。在網路媒體里,受眾有更大的選擇權。
(3)寫作的差異
網路新聞文稿關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網路標題的製作是大白話,直接了當,突出重點。
(4)內容的差異
傳統媒體分級管理,網路媒體的編輯職權相對大於傳統媒體的編輯。網站編輯的職權大,也要求他有更強的把關意識。
(5)版面差異
報紙有版面的規律,報紙版面的輕重、主次,標題的處理、版面區域的安排。網路媒體是以時間流分配信息的。沒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網路媒體還沒有形成像報紙一樣成熟的版面語言。
(6)采訪的差異
網路媒體基本是編輯為主,少量的采訪新聞,少量的原創。而傳統媒體是以自采為主。
新媒體的特徵
1、價值
就媒體本身意義而言,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的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這些綜合形成媒體的基本價值。這個載體本身具備其價值,加之所傳遞信息本身的價值,共同完成媒體存在的價值。這個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進步也具備一定受眾,但是媒體成本遠高於受眾所帶來的商業效益,亦不能形成媒體的有效價值。
2、原創性
新媒體之所以稱之為新,就新在這里。應該具備基本的原創性。這里的原創性,區別於一般意義上個人或個別團體單獨的原創性,應該一段特定的時間內時代所賦予的新的內容的創造,一種區別於前面時代所具備的內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種創新。更具備廣泛意義的創新。
比如,分眾傳媒就是一種新媒體,具備原創性,它之所以可以稱為原創是因為它把原有的媒體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間上,形式上是嫁接,理念上卻是原創。但是那時的聚眾或者當下更多家類似媒體,都是新媒體典範,他們或者是不謀而合或者是復制,這個原創是這個特定的時間內時代的原創,仍可稱其為具備原創性的一面。而這個原創是理念上創新的典範。
3、效應
效應是在一定環境下,因素和結果而形成的一種因果現象。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特定效應的特性。或者說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一種更新的效應的特性。新媒體必須具備影響特定時間內特定區內的人的視覺或聽覺反映的因素,從而導致產生相應的結果。
網路在90年代中期接入我國,屬於一種新型的信息載體,而且形成了巨大的效應,在特定區域特定時間內幾乎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這種效應必然產生特定的結果。由於這個效應的變化發展,不排除新媒體可以發展成為主流媒體的可能,也就是新媒體在一定的時機也可以脫離新媒體概念限制。所有的概念都是隨著發展而變化。
7、網路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的優勢
(1)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之間的邊界,消解社群之間、產業之間的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新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對信息的壟斷。新媒體以它的開放、它的無處不在和不受約束地表達,改變了傳媒的秩序,改變了全球人類的生活方式。
(2)新媒體為觀眾帶來了更為豐富的收視選擇和多元化的信息服務,具有交互性的特點,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在新媒體時代,個性化的收視需求不必要再順從群體收視選擇,觀眾可以根據媒介形態的不同,選擇自己所喜愛的節目內容。觀眾從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傳播者,在內容選擇方面擁有了更大地自主權,並能通過雙向互動和交流,直接影響電視台的節目選擇和編排。
(3)新媒體具有跨時空的特點。網路電視為傳統電視頻道和新興電視業務開辟了通達觀眾的新途徑;當數字電視和網路電視技術應用到手機電視、車載移動電視和樓宇電視等新型媒介形態中後,觀眾的收視行為再也不用限制於室內。新媒體打破了空間限制,幫助媒體和廣告商鎖定傳統電視難以把握的年輕人和高收入群體。
(4)新媒體還具有大眾傳播的「小眾化」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