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媒體里h5指的是什麼
HTML5是Web中核心語言HTML的規范,用戶使用任何手段進行網頁瀏覽時看到的內容原本都是HTML格式的,在瀏覽器中通過一些技術處理將其轉換成為了可識別的信息。
H5這個詞,來自」HTML5」, 所謂「HTML5」, 是指「HTML"的第5個版本,而"HTML」, 則是指描述網頁的標准語言。
幾乎所有在線的應用類網站,本質上都是一個"H5」。H5頁面簡單的說就是利用html5製作出來的頁面,利用圖片、文字、動畫、音樂等方式融合在一起來表達某種藝術效果或者推廣效果。
(1)兩會報道新媒體的應用h5擴展資料
新特性
HTML5將Web帶入一個成熟的應用平台,在這個平台上,視頻、音頻、圖像、動畫以及與設備的交互都進行了規范。
1、智能表單
表單是實現用戶與頁面後台交互主要組成部分,HTML5在表單的設計上功能更加強大。input類型和屬性的多樣性大大地增強了HTML可表達的表單形式。
再加上新增加的一些表單標簽,使得原本需要JavaScript來實現的控制項,可以直接使用HTML5的表單來實現;一些如內容提示、焦點處理、數據驗證等功能,也可以通過THML5的智能表單屬性標簽來完成。
2、繪圖畫布
HTML5的canvas元索可以實現畫布功能,該元索通過自帶的API結合使用JavaScript腳本語言在網頁上繪制圖形和處理,擁有實現繪制線條、弧線以及矩形,用樣式和顏色填充區域,書寫樣式化文本,以及添加圖像的方法,且使用JavaScript可以控制其每一個像素。
HTML5的canvas元索使得瀏覽器無需Flash或Silverlight等插件就能直接顯示圖形或動畫圖像。
3、多媒體
HTML5最大特色之一就是支持音頻視頻,在通過增加了<audio>、<video>兩個標簽來實現對多媒體中的音頻、視頻使用的支持,只要在Web網頁中嵌入這兩個標簽,而無需第三方插件(如Flash)就可以實現音視頻的播放功能。
HTML5對音頻、視頻文件的支持使得瀏覽器擺脫了對插件的依賴,加快了頁面的載入速度,擴展了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空間。
4、地理定位
現今移動網路備受青睞,用戶對實時定位的應用越來,要求也越來越高。HTML5通過引入Geolocation的API可以通過GPS或網路信息實現用戶的定位功能,定位更加准確、靈活。
通過HTML5進行定位,除了可以定位自己的位置,還可以在他人對你開放信息的情況下獲得他人的定位信息。
5、數據存儲
HTML5較之傳統的數據存儲有自已的存儲方式,允許在客戶端實現較大規模的數據存儲。為了滿足不同的需求,HTML5支持DOM Storage和Web SQL Database 兩種存儲機制。
其中,DOM Storage 適用於具有key/value對的基本本地存儲;而WebSQLDatabase是適用於關系型資料庫的存儲方式,開發者可以使用SQL語法對這些數據進行查詢、插入等操作。
6、多線程
HTML5利用Web Worker將Web應用程序從原來的單線程業界中解放出來,通過創建一個Web Worker對象就可以實現多線程操作。JavaScript創建的Web程序處理事務都是在單線程中執行,響應時間較長,而當JavaScript過於復雜時,還有可能出現死鎖的局面。
HTML5新增加了一個WebWorkerAPI,用戶可以創建多個在後台的線程,將耗費較長時間的處理交給後檯面不影響用戶界面和響應速度,這些處理不會因用戶交互而運行中斷。使用後台線程不能訪問頁面和窗口對象,但後台線程可以和貞面之間進行數據交互。
2、什麼是h5的雙手機端應用的開發
移動前端開發可分為:
1、手機網頁開發。這部分跟web前端開發差別不大,使用的技術都是html+css+js。區別為手機瀏覽器是webkit的天下,pc端是IE的天下。手機網頁可以理解成pc網頁的縮小版加一些觸摸特性。因為是在瀏覽器中進行的網頁開發,所有最終代碼具有跨系統平台的特性。
2、app前端開發。使用的技術也是html+css+js,但它需要基於PhoneGap等開發平台調用手機核心功能介面(包括地理定位,加速器,聯系人,聲音和振動等)模擬native app,這部分跟web前端開發完全不同。最終代碼發布要分別編譯成各系統平台的app。
3、手機上有哪些優秀的新聞APP
看新聞是很多人的愛好,曾經人們習慣在早上邊吃早餐邊看報,隨著時代的發展,報紙使用率不如從前,人們開始用手機查看新聞,今天軟體帝就為大家介紹幾個看新聞的APP:
1.央視新聞
央視新聞app由官方權威出品提供豐富的新聞資訊直播、點播、預告、搜索、和分享服務,24小時滾動更新,讓你隨時隨地獲取新聞資訊,是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官方客戶端,APEC會議獨家報道! 豐富的新聞資訊直播、點播、預告、搜索、和分享服務,24小時滾動更新,讓你隨時隨地獲取新聞資訊。
2.騰訊新聞
騰訊新聞手機版是一款手機資訊閱讀軟體,通過騰訊新聞手機版可以看到騰訊網12個頻道的內容,第一時間收到要聞推薦,並且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頻道定製。它是騰訊公司為用戶精心打造的一款擁有7x24小時全方位新聞報道的新聞產品,為用戶提供高效、優質的資訊服務。
3.鳳凰新聞
鳳凰新聞客戶端是鳳凰新媒體傾力打造的移動新聞閱讀產品,它延續了"鳳凰系"獨特的新聞理念和別具一格的新聞視角,整合了眾多專業媒體機構生產的內容、用戶生成的內容、以及自身生產的專業內容,提供含圖文、音頻、視頻的全方位綜合新聞資訊、深度報道、觀點評論、財經產品、互動應用、分享社區、在線網頁游戲等全媒體內容形態,匯集全球資訊、視頻、財經、娛樂、體育、時尚、汽車、房產、科技、游戲、佛教等頻道熱點頭條新聞,滿足主流人群瀏覽、表達、交流、分享、娛樂、理財等多元化與個性化的訴求。
4.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app是中國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 創刊於1948年6月15日, 人民日報為中國第一大報,是中國最具權威性、最有影響力的全國性報紙。報紙及時准確、鮮明生動地宣傳黨中央精神和中國政府最新政策。
5.新浪新聞
新浪新聞app由新浪官方出品,通過新浪新聞手機版可第一時間獲取全球新聞資訊,國內國外要聞,精彩的體育賽事報道,金融財經動向,影視娛樂事件,還有獨家微博「微」新聞,精彩隨你看,新聞、星座、笑話一個都不少。
軟體帝為您解答,如有幫助希望點贊!!!
4、如何更好地運用新媒體開展宣傳工作
近年來,以網路、移動新媒體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沖擊著人們接觸和選擇傳媒的方式,進而沖擊著主流媒體正面宣傳的生態環境。在社會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基層幹部宣傳如何遵循新聞傳播規律,提高典型宣傳的實效性,這已成為新聞媒體必須面對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的整合傳播優勢。基層幹部宣傳通過單媒體、單平台、單落點形成不了強大的輿論聲勢,媒介融合和整合宣傳是提高宣傳效果的發展方向。首先要實現多媒體的報道融合,其次典型宣傳在表現形式上也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同時要熟練應用移動媒體等新型平台。二要重視新媒體的雙向互動功能。媒體需更加重視與網友的互動,傳播正能量,首先要消除宣傳主體與網民的隔閡,善於用平等的眼光和客觀的態度去宣傳基層幹部;其次要把網友變成自我教育的主體。三要注重挖掘提煉幹部典型細節,增強感染力。在新媒體時代,基層幹部的宣傳報道要提升影響力、增強吸引力,就要挖掘展現那些最能打動人的細節,使幹部形象更加豐滿、真實、可信,才能拉近基層幹部和網民的距離。四要注重營造良性輿論生態與宣傳典型雙向推動。加強對基層幹部典型宣傳與加大「正能量」的聚合和傳播是一致的,應重視網友言論,整合網上正能量;重視輿論環境,雙向給力推動典型宣傳。
5、如何運用新媒體來增強宣傳效果?
近年來,以網路、移動新媒體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沖擊著人們接觸和選擇傳媒的方式,進而沖擊著主流媒體正面宣傳的生態環境。在社會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基層幹部宣傳如何遵循新聞傳播規律,提高典型宣傳的實效性,這已成為新聞媒體必須面對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的整合傳播優勢。基層幹部宣傳通過單媒體、單平台、單落點形成不了強大的輿論聲勢,媒介融合和整合宣傳是提高宣傳效果的發展方向。首先要實現多媒體的報道融合,其次典型宣傳在表現形式上也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同時要熟練應用移動媒體等新型平台。二要重視新媒體的雙向互動功能。媒體需更加重視與網友的互動,傳播正能量,首先要消除宣傳主體與網民的隔閡,善於用平等的眼光和客觀的態度去宣傳基層幹部;其次要把網友變成自我教育的主體。三要注重挖掘提煉幹部典型細節,增強感染力。在新媒體時代,基層幹部的宣傳報道要提升影響力、增強吸引力,就要挖掘展現那些最能打動人的細節,使幹部形象更加豐滿、真實、可信,才能拉近基層幹部和網民的距離。四要注重營造良性輿論生態與宣傳典型雙向推動。加強對基層幹部典型宣傳與加大「正能量」的聚合和傳播是一致的,應重視網友言論,整合網上正能量;重視輿論環境,雙向給力推動典型宣傳。
6、兩會媒體用了哪些新媒體進行報道
光明可視他們的神器比較新,是應用的紅雲的互聯網可視雲技術,不需要衛星,就靠4G網路來實現手機互動直播的。
7、如何運用新媒體創新傳統媒體的報道?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發起一個名為"昨天你讀報紙了嗎"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報紙讀者的平均年齡超過了45歲,30歲以下的報紙讀者不到10%,而50%以上的讀者超過了65歲。
傳統媒介受眾老齡化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早在2004年,一項針對北京市場進行的調查顯示,北京綜合性報紙讀者的平均年齡已超過41歲,報紙讀者老齡化趨勢開始加速。但皮尤這次調查的另一層含義——報紙讀者年齡結構不合理,可能比老齡化的問題更突出。在層出不窮的新媒體面前,如何贏得年輕讀者,是關系傳統媒介生死存亡的問題。
年輕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是互聯網
,打通傳統媒體和互聯網也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利用網路,既可以延續傳統媒體的風格和品牌,又可以吸引青年讀者的注意,實現新聞內容的多次傳播。因此,圍繞著互聯網進行創新、融合、轉型,成為很多傳統媒體高舉的大旗。
在過去,報紙就是報紙,電視就是電視,很少聽說有報紙轉型做電視這種事情。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媒介的界限。今天,無論規模大小、實力強弱、口碑高低,傳統媒體紛紛進行媒介融合的實踐,從開網站開始,論壇、博客、微博、微信……基本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沒落下,新媒體迅速崛起,傳統媒體居功至偉。
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形式和內容是統一的,換句話說,媒介本身就是信息的一部分。電視之所以區別於報紙,在於其並非將報紙上的內容轉述一遍,更不是簡單地將文字音像化、視頻化,而是通過它獨特的製作和表現形式,創新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將報紙所代表思考型的精英傳播拓展到普及型娛樂型的大眾傳播。反觀今天正在積極進軍新媒體的傳統媒體,更多是看重了互聯網這一介質,更在意信息渠道的拓展,更注重內容形式的創新,而常常忽略了新媒體背後隱藏的一些重要變化。
傳統媒體進軍新媒體,不是簡單的長話短說、老話新說,把新聞轉換成音視頻或濃縮成140字,而是要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創新報道的內容和形式,利用新的思維拓展新聞寫作的內涵和外延;是通過新媒體跳出自己的媒介限制,吸引更多的讀者,創造更大的價值。更進一步說,媒介融合是為了生產更多嚴謹、客觀、豐富的新聞產品,引領社會主流價值和判斷,而不是追隨互聯網消解新聞,娛樂社會熱點。
如何運用新媒體創新傳統媒體的報道?去年《紐約時報》在媒體界引起不小影響的特稿《雪崩》是一次積極的嘗試。這組報道16位滑雪者在美國卡斯卡德山遭遇雪崩慘劇的特稿,並非簡單將文字、圖片、視頻拼湊在一起的"報網融合",而是充分融匯了文字、圖片、視頻、動漫和互動式圖形等新媒體形式,通過流暢的連接和敘事,將事故發生的背景、過程、後續處理及每個當事人的故事娓娓道來。同時,傳統的報紙還出了5疊報道,並很快推出了以文字為主的"電子書",之後在周末版《紐約時報》還推出了特別報道。這組報道既創新了新聞報道的形式,用現代化的技術引起了年輕讀者的關注,也為報紙贏得了聲譽和讀者,成為傳統媒體利用新媒體強化報道的範例。
新媒體之新,不僅是內容之新、形式之新,更是觀念之新。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不僅是把報紙的內容搬到網路、平板電腦和手機上,而是應聚合多種信息元素、綜合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介技術的平台搭建,向受眾提供最現場化、最易理解、最易獲取的新媒體化產品。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媒體要吸引更多年輕讀者,在媒介融合之外還有不短的路要走。(呂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