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把紀錄片微紀錄片這些作品放在新媒體平台發揚光大?
首先應該做到在新媒體平台上的大力推廣,打開用戶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對其進行宣傳,鼓勵更多的普通網民通過比賽參與其中,望樓主採納。
2、新媒體環境下,紀錄片的創作哪些方面發生了改變
經典新聞傳播理論對推動人類傳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在新的傳播環境下,新聞傳播理論受到了挑戰。網路媒體的普及使傳播環境發生了裂變,一些適用於傳統媒體的理論在網路時代依然適用,但是也有不少理論不能適應新的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議程設置理論是傳播學效果研究的經典理論,本文探討議程設置理論在新的媒體環境下的變化。
議程設置理論概述
議程設置理論的基本思想最初來自於美國新聞工作者沃特·李普曼。早在20世紀20年代,李普曼就提出,大眾傳媒的報道活動是一種營造「擬態環境」的活動。「擬態環境」是指存在於我們頭腦中的關於世界的看法,與現實相比,這種看法總是不完整的,並且通常是不準確的。①這種「擬態環境」是由媒體設置而形成的。他認為,我們的行為是對這個「擬態環境」的反應,而並非對真實環境的反應,我們只能看見媒體所反映的現實,這成為議程設置理論的思想發端。1972年和1976年,美國傳播學者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在總統競選研究中,通過定量研究證實了這一理論假說,他們的研究標志著議程設置理論的誕生,為傳播效果研究開辟了新的視野。
隨後,有眾多傳播學者對此作了進一步研究,使這一理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我國學者郭慶光在其《傳播學教程》中對議程設置理論這樣表述: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播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②如今,在網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麥克盧漢所預言的「地球村」時代已經到來。網路中多元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權的泛化,使受眾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大大增強,使傳統媒體中議程設置理論的基礎被打破,新的傳播模式中議程設置理論發生了改變。
新的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的變化
隨著實證研究和理論探討的展開,「議程設置功能」的有關概念也不斷趨於細致化和明確化。議程設置理論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這是廣受關注的話題。在新的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主要在以下幾方面發生了變化或得到了修正。
受眾的地位改變,議題設置主體發生變化
傳統傳播過程中的受眾總是被動地接收媒體提供的新聞信息,無法同媒體進行平等的交流與對話,他們只能在媒體為之設置的議題中挑選和接收信息。而在新媒體時代,網路傳播釋放了受眾參與信息傳播的主動性,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來挑選新聞信息,或發表自己的看法。互聯網因其網路分布式傳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體的控制權,能實現傳者與受者的互動雙向交流,公眾和媒體成為議程設置的共同主體。
新媒體時代,議程設置主體也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首先,議程設置主體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其次,議程設置主體地位具有平等性,不同的議程設置主體間呈現互動交叉性。③這就是新聞傳播領域出現的「二重議程設置」現象,即在傳統的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之外又出現了 「網民議程設置」,使原先「沉默的大多數」不僅不再沉默,而且積極參與到社會議題的討論中來。
2.公眾的自我議程設置出現,個人議題更易轉化為公共議題
在新媒體時代,公眾議題是自我形成,而不是設置形成的。公眾議題形成的過程或方式也變得很簡單,那就是「互動」,公眾在互動中選擇哪些事情或議題是重要的。網路時代公眾自我議程設置功能的實現,是對「議程設置」理論內涵的補充和延伸。如果公眾自我設置議程引發社會普遍關注,那麼這一議程就會進入傳統媒體的議程范圍,在網路傳播中,某一網民自我設置議程如果能很快引起大量網民關注,也就會很快引起傳統媒體的關注。④傳統媒體關注後又會很快轉化為公共議題。總之,個人議題更加容易轉化為公共議題,網民成為許多議題的第一設置者,經過網民的激烈討論互動以及各大媒體的轉載和重新設計,最後上升為人人皆知的熱門議題。
3.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弱化,網路媒體增強了議程設置的時效性
網路媒體改變了網民的思維方式、信息接收方式,實現了從下向上的傳播,不僅可以放大一些重要新聞的影響力,也會弱化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有些議題可能是傳統媒體比較關注的問題,但如果網路媒體不予重視,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影響力就會弱化。
另一方面,網路媒體增強了議程設置的時效性。根據心理學中的「首因效應」,人們在接受外部信息時往往更相信第一次看到、聽到的情況。網路媒體的快捷性等優勢,使它可以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隨時隨地發布消息。比如,在溫州動車事故等突發事件發生後,等自媒體就同步直播事件的進展,在第一時間為公眾設置議題。因此,新聞時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媒體對公眾議程的設置能力。
4.媒體間的議程設置進一步發展
議程設置不僅存在於媒體與公眾、媒體與之間,同時,不同的媒體之間也存在著議程設置。在網路媒體出現以前,傳統媒體一直是公共議題的設置者,並且引導著公共輿論。然而,由於互聯網的低門檻、信息發布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強等特點,每一位網民都可以成為議程設置者。一旦網民設置的議題被廣泛關注和討論,該議題的重要性和顯著性就會大大提升,很快傳統媒體就會將這一網路議題引用過來,進行深入討論。凡是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大議題,都存在著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積極互動的現象。比如在2012年的寧波PX事件中,由於網民對這一問題的爭議以及意見領袖在上的助力,使該議題在網路上被迅速擴散和傳播,隨後傳統媒體相繼跟進報道,最終促成了事件的解決。另一方面,一些強勢媒體的報道也會對一些小媒體的報道產生影響,比如人民日報及中央電視台側重於報道哪些方面的新聞,各省、市媒體就會以此為導向來組織相關新聞報道。
結 語
互聯網的出現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強有力的沖擊和影響,也因此為議程設置理論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新媒體的出現也促使傳統的議程設置理論發生了變化。大眾媒體議程設置的功能沒有終結,但的確在弱化,而社會生活並未因此就失去了議程的設置,各種議題仍然在公眾中不斷地傳播著。正如麥庫姆斯所言:「不可否認,網際網路的確會帶來新聞媒介議程設置效果上的一些變化,但在目前看來,這些變化僅僅是某種程度上的變化,細節上的變化,而不是議程設置本質上的變化。」⑤
注釋:
①【美】麥庫姆斯著,郭鎮之 徐培喜譯:《議程設置:大眾媒介與輿論》,北京大學,2008年9月版,第24頁
②劉德傑:《網路傳播中的「議程設置」探析》,《新聞窗》,2009年第4期,第88頁
③徐春霞:《新媒體時代的議程設置「主體」分析》,《新聞窗》,2009年第6期,第77頁
④谷頻:《網路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軍事記者》,2004年第11期,第48頁
⑤董文娜:《網路時代議程設置理論的新變化》,《青年記者》,2010年2月下,第37頁
3、新媒體紀錄片普遍使用的是哪類無人機?
新媒體紀錄片普遍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大疆無人機。這種無人機可以實現遠程操控和攝錄一體。
4、【高分、求一個紀錄片名字】cctv9有個紀錄片是講一個關於腐壞的實驗的,叫什麼?
是《奇異的腐爛科學》
類型:自然 BBC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英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11年
片長:90分鍾
劇集簡介:人們對生命的定義大多始於出生,終於死亡。然而生命不是玦而是環,沒有開頭,沒有結束,只有永恆的循環。人們懼怕死亡、厭惡腐爛,殊不知沒有腐爛、沒有消亡,便沒有新生命的誕生。腐爛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力量,形形色色的分解者們在其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請與我們一起跟隨鏡頭,踏上自死來、往生去的奇異之旅吧。
5、新媒體紀錄片在拍攝上有什麼特點?
新媒體紀錄片在拍攝上比較真實,可靠及時,而且可信度非常的高,而且自由度也非常高
6、如果要做一個紀錄片,新媒體平台會怎麼把數據流轉換成現金流的?最好有具體案例以及分析。
如果想從事新媒體行業,我覺得還是使用企鵝號比較好,自媒體號目前的話應該企鵝號待遇最好(它有推廣活動),你隨便找個搜索引擎去搜索一些企鵝號,找到它的官網,按照提示去注冊就行了,有了企鵝賬號就可以通過廣告分成(流量主)基本條件要滿足才可以開啟.滿足條件後,可以看到自己的左側有個收益,點擊流量主,通過流量主,說明了你在平台上有收入了,達到開能流量主的標准就可以了。「收益的高低」,只要過了流量主後,收益是每天都會顯示的,
7、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廣播電視學紀錄片方向、新媒體策劃與製作 好考嗎?求具體分析!
1、這兩個方向屬於一個專業,初試復習的時候考的都是一樣的,報考人數相當,紀錄片更熱一小點
2、報考人數傳媒大學一向是不對外公開的
3、
四門課中參考書涉及最復雜的一科便是新聞學基礎,主要分為三部分:新聞史、新聞理論、新聞業務,各部分的參考書如下:
新聞史部分:
《中國新聞事業史教程》哈艷秋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外國新聞史教程》李磊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新聞理論部分:
《新聞理論》雷躍捷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新聞理論教程》何梓華高等教育出版社
《媒介批評》雷躍捷
新聞業務部分:
《現代新聞采訪學教程》(修訂二版) 梁一高 中國廣電
《新聞寫作教程》劉明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新聞編輯》譚雲明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新聞評論與電子媒介》王振業、李舒等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註:新聞業務部分,實際上就是采寫編評四部分,四本書工作量比較大,如果時間有限,可以考慮看《現代新聞業務基礎教程》王燦發,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綜合考試部分一般來說都看《文史要覽》,但這門課主要考記憶來復習,《文史要覽》這本書很厚,很多內容都是超出考綱的復習范圍的,全部都背下來並不現實,另外文史要覽覆蓋的是中外文化和中外歷史的內容,占綜合考試的75分,也就是一半,另外的75分是古文閱讀和政論文寫作還需要通過其他方式提高,因此不建議買這本書復習,效率比較低,可以找一些復習資料結合真題來准備。
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課的復習難點在新聞學基礎上,要重視了。
4、這是學術型,學碩
5、分數線一般是345-360,每年不等,英語要求不低於55
8、關於歷史的紀錄片哪個APP的多?
歷史的紀錄片很多的APP有嗶哩嗶哩、網易公開課、騰訊視頻、DOCO熱紀錄、央視影音等等
1、嗶哩嗶哩
嗶哩嗶哩(bilibili)現為國內領先的年輕人文化社區,該網站於2009年6月26日創建,被粉絲們親切的稱為「B站」, 根據數據公司QuestMobile發布的《移動互聯網 2017 年Q2 夏季報告》,B站位列24歲及以下年輕用戶偏愛的十大APP榜首。
同時,在百度發布的2016熱搜榜中,B站在00後十大新鮮關注APP中排名第一。 B站在2017年3月成立了『國創』(國產原創)專區,致力於國產原創動畫的推廣與生態維護。截止2018年4月,國產原創動畫播放量累計達到18億。
2、網易公開課
網易正式推出「全球名校視頻公開課項目」 ,首批1200集課程上線,其中有200多集配有中文字幕。用戶可以在線免費觀看來自於哈佛大學等世界級名校的公開課課程,可汗學院,TED等教育性組織的精彩視頻,內容涵蓋人文、社會、藝術、科學、金融等領域。
網易公開課,力求為愛學習的網友創造一個公開的免費課程平台,藉此向外界公開招聘兼職字幕翻譯。網易公開課翻譯平台目的是秉承互聯網精神:開放、平等、協作、分享,讓知識無國界!
3、騰訊視頻
騰訊視頻是在線視頻平台,擁有流行內容和專業的媒體運營能力 ,是聚合熱播影視、綜藝娛樂、體育賽事、新聞資訊等為一體的綜合視頻內容平台,並通過PC端、移動端及客廳產品等多種形態為用戶提供高清流暢的視頻娛樂體驗。
4、DOCO熱紀錄
DOCO熱紀錄(docochina)是國內首創紀錄片新媒體平台,集合上萬部紀錄片版權,以網站、智能移動終端、iptv等多元的呈現形式,實現紀錄片的在線播放、下載觀看以及資訊傳播
5、央視影音
CBox是一款通過網路收看中央電視台及全國幾十套地方電視台節目最權威的視頻客戶端。它的節目來源依託中國最大的網路電視台——中國網路電視台,海量節目隨您看,直播、點播隨您選。
(8)紀錄片的新媒體實驗擴展資料: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
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軍山》。
最早的一些鏡頭,包括清朝末年的社會風貌,歷史人物李鴻章等,是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紀錄片又可以分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
參考資料:
紀錄片 網路
9、實驗性紀錄片 有沒有官方的出處,最早是哪裡提出來的?
根據於省吾先生在《釋中國》一文的論證,「中國」一詞至遲出現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證據,是1963年在陝西雞賈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為古代的灑器,用青銅製成)上的銘文。銘文寫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遷告於上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後,就舉行了一個庄嚴的儀式報告上天:「我已經據有中國,自己統治了這些百姓。」)銘文的前面還提到「惟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稟武王禮」;可見是周成王時的紀錄。在《尚書》的《梓材》一篇中,也記載了周成王追述往事的話:「皇天既會中國民越厥疆於先王」。由於《尚書》中不少內容是出於後人的追記,又經過很多人的整理甚至篡改,往往被弄得真假參半。有了何尊銘文這件物證,《梓材》上的話就完全得到了證實。可見在周武王和他的兒子周成王時的確已經使用「中國」一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