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做好新聞宣傳工作
當前,如何堅持以中共中央[2005]5號文件精神為指導,進一步加大新聞宣傳工作力度,努力為各級組織參政議政服務,並為廣大成員認真履行職責提供輿論導向和精神動力,這是需要認真研究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民主黨派的新聞宣傳工作是統一戰線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圍繞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在中共有關宣傳工作的方針、政策指導下,認真落實團結、穩定、鼓勁和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統一宣傳口徑,嚴格宣傳紀律,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
做好民建的新聞宣傳工作,要充分發揮密切聯系經濟界的特點,切實加強與統戰宣傳部門和社會新聞媒體的聯系,及時溝通多黨合作宣傳工作的情況,重點宣傳民建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活動和重要議案、提案的情況,及時報道各級組織的重要會議和服務社會的重大活動,積極反映為改革、發展、穩定做出貢獻的先進事跡和典型人物,做到貼近中心會務、貼近會員、貼近生活,確保新聞宣傳工作的成效。
在工作實踐中,我們有「兩點」認識:一是特色工作要重點宣傳。每年的「兩會」是民主黨派成員向社會反映參政議政工作成果的最具有特色的新聞熱點,做好「兩會」的新聞宣傳工作至關重要。各級宣傳部門,只有及時與新聞媒體保持聯絡、及時溝通、傳遞信息,才能在各級人大、政協會上參政議政的活動,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力。二是日常活動要經常宣傳。圍繞年度中心工作,及時做好新聞宣傳工作,也非常重要。各級宣傳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增強捕捉新聞熱點的敏銳性,認真撰寫新聞稿件,及時把有關情況報送各級主流新聞媒體,同時,廣泛開展會內宣傳,只有通過各種宣傳途徑、渠道,做好日常活動的宣傳工作,才能達到鼓舞人、激勵人的目的。
目前,做好新聞宣傳工作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1.社會新聞宣傳工作處於被動地位。中共中央統戰部、宣傳部、對外宣傳辦公室[2003]49號《關於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宣傳的意見》已下發兩年多了,各地在貫徹落實上發展不平衡,力度不夠大,使民主黨派的社會宣傳工作處於被動地位。如:在《人民政協報》「統戰新聞」版上和《團結報》上的稿件錄用比較難;在省級黨報和省級電視台上的報道也比較難。
2.宣傳隊伍的業務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省各市級組織負責宣傳工作的人員少、頭緒多、壓力大,加上業務培訓工作的不到位,使各地宣傳工作差距比較大。對此,如何加強宣傳隊伍人員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加強工作責任心,提高捕捉新聞熱點的敏銳性,熟悉掌握新聞稿件編寫的技巧性等等,顯得更加重要。
3.宣傳工作的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當前,我省各地新聞宣傳工作發展不平衡,會議性報道比較多,先進人物報道比較少,特色宣傳報道處於一般。特別是新聞宣傳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務於參政議政工作,如何把我會參政議政的工作更快更好地宣傳出去,擴大民建在社會上的影響力。目前需要認真研究解決省市機關之間、機關處室之間工作互動機制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新聞宣傳工作的表彰激勵機制。
針對目前現狀,我們提出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中共《關於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宣傳的意見》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民建中央關於進一步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的意見》精神,圍繞「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突出抓好宣傳參政為民、宣揚先進人物的新聞報道,努力完善工作機制,不斷擴大宣傳途徑,積極創新宣傳形式,把新聞宣傳工作搞得既生動活潑,又富有親和力,爭取把我會的新聞宣傳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具體的工作措施主要有以下五點:
1.建立工作互動機制。今年,我會將探索建立以省市組織宣傳職能部門為抓手、基層支部為單元、骨幹會員為基礎的宣傳工作互動機制。主要是做好三個層面的工作:省、市委機關宣傳部門,加強聯系與交流,做好宣傳工作的籌劃、組織、協調、落實,達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動的目的。市級機關職能部門和基層支部宣傳委員,加強聯絡與溝通,積極抓好宣傳工作的落實,達到上下協調、工作聯動的目的。機關、基層支部宣傳委員,要充分調動骨幹會員的積極性,發揮他們在第一線的基礎作用,動員他們積極參與新聞稿件、社情民意的撰寫工作。通過逐步建立省、市、支部宣傳工作的互動機制,努力形成由機關、基層、骨幹會員組成的宣傳工作網路。
2.加強專業隊伍培訓。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的關鍵在於人,首先要建立健全一支政治素質好、理論功底強、業務水平高的通訊員隊伍,人員主要由機關幹部和熱心會務工作者組成;其次要健全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並不定期地進行培訓,加強新聞理論、新聞知識的學習與研究,培養良好的新聞敏感性,及時提供新聞線索,努力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水平。今年5月上旬,我們利用召開《江蘇民建》創刊10周年暨100期筆會的契機,進行了宣傳工作骨幹人員的培訓,邀請民建中央宣傳部、民建中央信息中心、《人民政協報》社、《民訊》編輯部的有關同志,進行以會代訓,一方面著力提高我省宣傳隊伍撰寫新聞稿件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加強中央、省、市組織宣傳部門的工作聯系,為進一步做好新聞宣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完善表彰激勵制度。為了進一步做好新聞宣傳工作,我會對各省轄市委、省直工委的新聞宣傳工作,實行了量化考核,修訂了評比表彰辦法,完善了激勵制度,改進了工作方法,並對各地新聞宣傳工作實行量化考核的情況,每年兩次在常委會上進行通報,有效地促進各地新聞宣傳工作的落實。目前在我省已逐步形成良性互動競爭態勢,推動著各市組織新聞宣傳工作的良好發展。
4.擴大會外宣傳途徑。根據《民建中央關於加強聯絡工作的意見》精神,加強與新聞媒體的聯絡,及時向新聞單位通報我會工作的進展情況、重要舉措、調研成果、重大活動和消息等,開展與新聞單位的聯誼活動,努力構建比較通暢的新聞宣傳途徑和領域,充分利用報刊、廣播和電視等大眾傳媒具有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的特點,重點抓好在《人民政協報》、《團結報》、《新華日報》、《江蘇政協》、《摯友》等媒體的投稿工作,及時向我省廣播電台、電視台等提供重要的新聞線索,努力做好多層次、全方位的新聞報道工作。
5.創新新聞宣傳形式。就是要做好民建聯系經濟界人士的特色宣傳報道工作,對民建界別各級政協委員就有關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問題所提出的提案,要進行系列化的宣傳報道;對民建企業界成員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的系列活動,要進行經常性的宣傳報道;對各級組織加強自身建設開展的系列主題活動,也要進行系列宣傳報道,並要在原來文字、圖片等靜態宣傳的基礎上,逐步採用DVD光碟等動態宣傳,努力把新聞宣傳工作做得更加具有時代的特色。
總之,要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真正做到電台里有聲音,電視里有圖像,報刊上有文章,網路上有信息。我們認為:一是要有各級組織的正確領導,二是要有新聞媒體的大力支持,三是要有各級宣傳部門及骨幹會員的共同努力,特別是負責宣傳工作的同志,要加強責任心,增強敏銳性,把握規律性,提高主動性,爭做宣傳工作的有心人,做有成績的人,不斷開創我會新聞宣傳工作的新局面。
2、如何發揮新媒體作用做好宣傳思想工作
1、從上到下樹立「必用、敢用、善用」理念。利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思想工作,需要開放包容的心態,要清醒地意識到新媒體時代社會化傳播模式變化,新的傳播格局給傳統的宣傳思想工作格局帶來沖擊。從領導幹部到普通黨員幹部,都該放下身段,以「必用」的信念、「敢用」的勇氣、「善用」的智慧來應對新媒體的挑戰。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發聲的時代,要鼓勵、支持、引導宣傳思想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由「被動應對」向「主動出擊」轉變,在眾聲喧嘩中發出更有分量的聲音。
2、大膽啟用年輕幹部,用新人管新媒體。我國網民總數中,10—39歲的青少年佔80%以上。據推算,未來3—5年,我國新媒體應用人才缺口60—80萬。要結合宣傳思想工作的實際要求和新媒體特質,大膽啟用一批政治素質過硬、綜合素質高、網路技術全面的年輕幹部,投入到新媒體應用工作中,挖掘、培養具備良好素養的宣傳幹部,提升宣傳思想工作的影響力。對年輕幹部,要給舞台、給資源、給政策、給激勵,打通職業上升通道,凝聚一批年輕化的宣傳思想工作者,使宣傳思想工作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3、遵循新媒體規律。新媒體已經形成一種不同於傳統媒體的話語力量,利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思想工作,必須遵循新媒體的語言規律和運作規律,主動加強內容策劃,轉變話語體系,培養新的文風和作風。要更用心地踐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豐富話語內涵和表達形式,提升綜合傳播能力。要更及時地在新的語境下與網民受眾良性互動,在重大問題面前不失語、不迴避,在主題活動中重參與、重互動,用正能量占據網路空間。
4、構建社會化合作平台,打造「網上統一戰線」。新媒體在大眾傳播領域的滲透率不斷提高。利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思想工作,要實現跨媒體合作,發揮不同平台的不同作用,在內容、渠道、受眾、效果上實現互補,實現核心價值傳播效益最大化。宣傳思想部門要尊重市場規律,主動建立體制內外各類新媒體資源的對話和交流機制,構建社會化合作大平台。同時,注重挖掘、培養、聯合網路世界中的達人,建立線下定期聯絡機制,通過聯誼會等形式壯大網路隊伍,在重大時政任務、重點輿情引導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不斷豐富宣傳思想工作的力量源泉。
與此同時,提高針對性是宣傳工作應對多元價值觀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宣傳思想工作的對象在年齡、文化程度、性格、職位、環境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別,不能採用「一刀切」的方式。要針對每個人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區分層次性,使宣傳思想工作有序推進。分層思想是針對性工作的延伸。倡導互動性,讓宣傳思想工作在融合中滲透。每項政策的出台都要認真充分聽取職工意見,讓職工樂於接受,進而轉化為職工的自覺行動。核心是通過現場宣傳和黨建活動等載體,暢通信息渠道。加強形勢教育、主題教育,增強時效性,防止紙上談兵、流於形式。在宣傳的方法和時機上必須重視時效性,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並結合日常的教育,做好形勢教育和主題教育的結合。從培育文化的角度,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總之,要注重對形勢和幹部隊伍思想的調查和把握,從以人為本的角度,最大限度發揮現代技術優勢,合理利用各種載體,突出與時俱進的理念和方法,全方位提高宣傳思想工作的創新性。
3、如何運用新媒體來增強宣傳效果?
近年來,以網路、移動新媒體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沖擊著人們接觸和選擇傳媒的方式,進而沖擊著主流媒體正面宣傳的生態環境。在社會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基層幹部宣傳如何遵循新聞傳播規律,提高典型宣傳的實效性,這已成為新聞媒體必須面對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的整合傳播優勢。基層幹部宣傳通過單媒體、單平台、單落點形成不了強大的輿論聲勢,媒介融合和整合宣傳是提高宣傳效果的發展方向。首先要實現多媒體的報道融合,其次典型宣傳在表現形式上也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同時要熟練應用移動媒體等新型平台。二要重視新媒體的雙向互動功能。媒體需更加重視與網友的互動,傳播正能量,首先要消除宣傳主體與網民的隔閡,善於用平等的眼光和客觀的態度去宣傳基層幹部;其次要把網友變成自我教育的主體。三要注重挖掘提煉幹部典型細節,增強感染力。在新媒體時代,基層幹部的宣傳報道要提升影響力、增強吸引力,就要挖掘展現那些最能打動人的細節,使幹部形象更加豐滿、真實、可信,才能拉近基層幹部和網民的距離。四要注重營造良性輿論生態與宣傳典型雙向推動。加強對基層幹部典型宣傳與加大「正能量」的聚合和傳播是一致的,應重視網友言論,整合網上正能量;重視輿論環境,雙向給力推動典型宣傳。
4、如何更好地運用新媒體開展宣傳工作
近年來,以網路、移動新媒體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沖擊著人們接觸和選擇傳媒的方式,進而沖擊著主流媒體正面宣傳的生態環境。在社會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基層幹部宣傳如何遵循新聞傳播規律,提高典型宣傳的實效性,這已成為新聞媒體必須面對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的整合傳播優勢。基層幹部宣傳通過單媒體、單平台、單落點形成不了強大的輿論聲勢,媒介融合和整合宣傳是提高宣傳效果的發展方向。首先要實現多媒體的報道融合,其次典型宣傳在表現形式上也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同時要熟練應用移動媒體等新型平台。二要重視新媒體的雙向互動功能。媒體需更加重視與網友的互動,傳播正能量,首先要消除宣傳主體與網民的隔閡,善於用平等的眼光和客觀的態度去宣傳基層幹部;其次要把網友變成自我教育的主體。三要注重挖掘提煉幹部典型細節,增強感染力。在新媒體時代,基層幹部的宣傳報道要提升影響力、增強吸引力,就要挖掘展現那些最能打動人的細節,使幹部形象更加豐滿、真實、可信,才能拉近基層幹部和網民的距離。四要注重營造良性輿論生態與宣傳典型雙向推動。加強對基層幹部典型宣傳與加大「正能量」的聚合和傳播是一致的,應重視網友言論,整合網上正能量;重視輿論環境,雙向給力推動典型宣傳。
5、如何運用新媒體開展宣傳工作
微信平台作為信息宣傳界的後起之秀,憑借著時效性強、覆蓋面廣、內容豐富、便捷迅速等四大特點,越來越受到大眾百姓的廣泛關注。做好微信宣傳,既能較好地宣傳工作成效,也可以提升社會美譽度,可謂是一舉兩得。如何做好新媒體微信宣傳,實現檢驗檢疫工作成效的擴大效應,我覺得應該從四舉措加以考慮。
高度重視,學習與積累相結合。對於新媒體來說則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平台。媒體雖「新」,但宣傳依「舊」。依然需要一個知識的積累過程。領導高度重視宣傳工作,主動帶頭撰寫政研、專報、信息,並發揮全局同志特別是年輕人參與信息宣傳工作的主動性、能動性;在工作中時刻留意並收集內網和各大媒體上信息摘要,分門別類匯總梳理,從中提煉出可用題材以備選用。
深入業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新媒體信息宣傳員,首先應該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然後運用於實踐。對工作來說,理論來源於平日里的業務學習實踐,只有持之以恆,才能夠不斷積累,不斷增強。微信宣傳不只是花拳綉腿、紙上談兵,內容雖有詼諧、調侃之處,但落腳點也是對成效做法的宣傳,所以在編輯的同時,也要對監管流程、法律法規做重點掌握了解。
勤於動手,思考與行動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的目的是為了有更好的新媒體作品,剛開始做得不好是正常的,只要多思考、肯動手,練得多了製作水平就會與日俱增,自然能信手拈來,這才是「務實」。一年裡出品的每一篇新媒體稿件都是經領導、同志們和編輯的多次反復修改,提煉而成。相關人員在平日工作里能夠解放思想、發散思維、積極思考,將頭腦中閃現的靈感火花及時整理記錄,為日後題材的選取提供充實的樣品庫。
加強交流,自學與互學相結合。一花獨放不足奇,萬紫千紅才是春。微信編輯除了編輯技巧外最重要的就是靈感的激發,編輯技巧可以通過網上各種論壇、講座以及文案加以學習提高。但是靈感則大不相同,不是簡單機械的按圖索驥。如果不注重交流,只是一味地閉門造車,容易導致思維僵化,拿出的作品沒新意,做出的微信沒創意。只有加強交流,向兄弟單位拜師學藝、汲取靈感、互通有無、互幫互助、才能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6、如何運用新媒體做好教育新聞宣傳及教育輿情監測
摘 要:教育輿情和教育宣傳是一個比較特殊和敏感的話題。有關教育模式,教育公平,教育收費,農村教育……這些方面網路輿情給我們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我們研究了一些輿情的發展脈絡和元素,分析了新聞媒體、網民和意見領袖等方面在輿情發展中的作用,總結了一些比較重要的路徑,本文主要從網路傳播的基本規律,如何在新媒體時代適應輿論場,如何把互聯網也作為我們的利器,化害為利等幾方面入手,以他山之石來做好我們的宣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