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華社對外部新媒體室

新華社對外部新媒體室

發布時間:2020-09-04 17:28:25

1、2017年新華社對外部中文崗招聘理論考試前三名沒進實習名單是怎麼回事

這種招聘一般都是公開招考的,勞動者可以直接去現場咨詢下裡面的工作人員,或者打人事部門電話了解詳情。

2、新華社內部結構圖是什麼樣?

內設機構:辦公廳
· 國內新聞編輯部
· 對外新聞編輯部
· 參考新聞編輯部
· 總經理室
· 人事局
· 計劃財務管理局
· 機關事務管理局
· 監察局 · 總編輯室
· 國際新聞編輯部
· 新聞攝影編輯部
· 體育新聞編輯部
· 通信技術局
· 外事局
· 離退休幹部工作局
· 機關黨委
直屬事業單位: 暸嘹望周刊社
· 新華每日電訊社
· 新華出版社
· 教育培訓中心
· 音像新聞編輯部
· 現代快報社
· 經濟參考報社
· 半月談雜志社
· 新聞信息中心
· 網路中心
· 新聞研究所
直屬企業:· 中國證券報社
· 中國圖片社
· 中國新聞發展公司
· 新華音像中心
· 上海證券報社
· 新華印刷廠
· 中國新聞發展深圳公司
· 天津博美置業有限公司
派駐機構:中紀委駐新華社紀檢組
派出機構:·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
· 新華社駐各省自治區分社
· 新華社駐國(境)外分支機構

3、新華社新媒體中心采訪部副主任什麼級別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采訪部副主任是副處級。

4、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社之類媒體的區別是什麼?

新華社、廣電、人民日報屬於三權分立但一套班子的宣傳系統,都在中宣部下面。新華社主管新聞出口,各大地級黨屬媒體(包括電視、電台、報紙及各地有大眾發行刊號的雜志等)內大部分關於新聞端出口的,均受新華社統管或供稿。最為具象的操作例子是,各台新聞節目及新聞中心每天關於國家級新聞,以及地區大型新聞均需要從新華社內部新聞聯網資料庫中自選題,再編輯成節目新聞稿播出,地區新聞可由地區台自由發揮。另外,除新聞類內容出口統管外,綜藝娛樂及生活類、音樂類節目原則上不屬其管理體系,受廣電總局管理為主。廣電同時也管電影(已合並)與互聯網傳播內容的意識形態把關工作,通常廣播電視電影三大主流媒體提到的相關批文多是由廣電蓋發。目前還多了個網路播出平台(與現實中的電視電台概念相通)機構內容製作與傳播資質批文,不是普通人能拿下的。在互聯網方面,目前像愛奇藝等是屬於央廣集團下面的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所有外,還有如優酷和騰訊等大型視頻平台暫且是屬於民營的,但都是有內容製作與傳播資格批文的,主要也是和電視電台及報紙一樣,靠各類內容產生影響力價值收廣告費作為主力生存模式。但日後會否取消民營平台傳播資質批文發放,還是通過國有資產並購,不得而知。按國內對傳播平台的嚴控與不開放慣例,全黨屬化操作經營一點不為奇。國際方面,由於不願從市場化向政治化妥協而退出中國市場的已經有谷哥、雅胡等國際化平台,搜狐與新浪更是早就被擠到網路傳播非主流角落,正在逐漸淡出公眾視線。同時,很多國際化傳播平台也是沒能進入中國傳播的,如Youtube和ins以及Twitter 等,關卡還是廣電及相關部門這里,政治安全問題。人民日報早期主要是北京地區的公眾報刊與各地黨員內部傳閱報刊,內容走向以黨政事務與黨屬機關、央國企情況通報為主,也有各地級黨員生活、特殊事件等黨務內容傳播,主導思想還是機關型報刊。三者對比,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都是典型政治化高於市場化需求的,行業內政治地位比較高,至於普通百姓也是十分尊重其嚴肅與權威性的,但與市場化必須的「喜歡」和「需要」等受眾需求還是有一定差異的。畢竟嚴肅及害怕是屬於政治管理的必須條件,但又剛好是市場化進程的絆腳石,沒有多少人願意天天接受教育以及與嚴肅、政治的內容為伴的,除非是從政人員。廣電屬於半市場化,主管區域或相關內容、人員供應鏈內有娛樂圈、電影圈、音樂圈、製作公司等,所以會比較靠向市場化。但近年的走勢多少有點被中宣重新分配資源及設立互相制衡的味道。人民日報開始涉足網路娛樂及交流平台,一來開拓紙媒新綠洲,二來拿下了不少網路創收,看人民日報北京總部9樓的新媒體戰略中心,便可以知道其將來的野心。另外,根據目前人明日報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大比例控制一些過氣藝人或與未有任何個人知名度及品牌作品的新藝人合作的做法,多少還有點想培養自家藝人的意思。對比過往的人民日報給人的印象,現今的它確實有點早年央視起步時的感覺,用了很多軍隊文工團或歌舞團的成員,作為力捧藝人的模式,微博被收兵應該是遲早的事。而廣電倒是有點被削權的感覺,可能與原本電視電台這塊「肥豬肉」經營情況下滑相關吧。新華社還是統管所有媒體的新聞出口,以及目前網路上所有國家新聞傳播源的一把手關。近年新華社在互聯網上頻頻收兵,各種記者聯盟、培養記者特種兵等口號層出不窮,除了下令各大商業平台(如微信)清理了很多原本影響力比較強勢但有涉嫌題材不夠正的自媒體外(被清理大多是原本屬於系統內的公眾人物或記者、編輯的個人媒體,大部分是有個人經濟收益的,坊間稱為「X」族),還拿下了很多認證了的民間公眾號。目前的新華社和人民日報一聲令下,幾乎可以一夜之間讓互聯網出現同一個信息源,或許是贊揚某個事件,又或許是評擊某個國外敏感人物,能力與權力都讓人十分敬仰。再發展下去,估計影響力與權力比廣電的電視、電台及電影還要強勢。這應該是中宣部平衡下面三權分立的一次戰略布局。它們之間既合作也競爭,就像不同部門,但頂頭上司其實是一樣的。純個人立場分析,不代表任何政務權威機構或商業立場觀點,只供參考,希望幫到你就業選擇。

5、新華社對外部英文采編好嗎

國家一級報社的待遇會很差嗎?新華社是正部級單位,待遇和國家部委一個級別。

6、新華社對外部英文采編是做什麼的?

針對外國新聞的

7、新華社對外部英文名稱是什麼?

Overseas department in Xinhua News Agency.

Overseas department: 海外部

8、路透社,美聯社,新華社在對同一個事件在報道上有什麼不同

唯一的不同新華社的報道需通過政審或就是黨~政直接擬好讓你報道!

9、新華社對外部特稿社主任什麼級別

對外部是新華社一級部門,也是歷史最悠久的核心新聞采編部們,一般發布對外媒渠道的稿件。新華社是正部級單位,對外部就是廳級單位,特稿部應是對外部下設一個科室,主任對應正處或副處級別。

10、在新華社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新華社的歷史概況之類的就不說了,那些新華網上都有。目前新華社是國務院直屬的正部級事業單位,當然因為算是我黨一手創辦的,所以級別稍微能比其他國務院直屬的部委高一些,與中南海和中宣部聯系得都比較緊密。新華社社長是正部級。因此在新華社最小的領導級別就是副處,相比地方,如果想當官的話,優勢在於起點比較高,但是新華社職工很多,目前總社就有三四千人,因此競爭也比較激烈。

具體部門和職位

看了一下新華社的招聘計劃,2012年的招聘基本涵蓋了新華社總社的各個部門。根據我的感受,如果按照部門分的話,采編部門(國內部、國際部、對外部、參編部、體育部、中國證券報、信息編輯部、新華網、參考消息、半月談、瞭望)要好於管理職能部門(如辦公廳、技術局等,包括營銷部門)。如果按照職位來分的話,個人認為記者最好,其次是編輯、營銷人員、技術人員和基層管理人員。

新華社記者的地位很高,特別是在地方,很多市委書記、市長都怕新華社記者三分,但是記者的工作比較累,經常需要出差,而且按照目前的考核辦法,記者的待遇與其發稿量直接掛鉤,因此記者也是很累的,不過我個人非常想成為新華社記者。

新華社編輯的工作跟一般報紙期刊不太一樣,因為是發新聞稿件,所以沒有報紙編輯那麼大的靈活性,基本是對記者發回稿件的簡單編輯,因此個人認為編輯工作比較無聊,但是好處在於比較輕松,如在國際部當編輯,基本上是上六個白班再加六個夜班就可以了,一個月其他時間都可以休息,而且工資也不比別人少。

營銷在新華社剛開展沒有幾年,因此營銷人員在新華社的地位不高,而且目前的營銷體系基本保持著官僚機構的模樣,與那種大公司的營銷相去甚遠。

收入和待遇

目前新華社經過幾年的改革後,各個部門的收入已經基本持平,國內部和參考消息略高於其他部門,不過據說也要調整為和其他部門一樣。但是從工資的性價比來看,記者或多或少的會有一些灰色收入,不過主要是有資歷的記者,年輕記者下去采訪充其量是帶點土特產之類的。編輯因為一個月大概可以休息半個月,所以收入也算高了。目前營銷人員工作比較忙,與其他公司相比,待遇只能算是中下水平。

具體到每個人的待遇水平,目前新華社的職工目前大概有三種編制,第一種是事業編制,基本工資收入是按照國家有關事業單位職工收入標准走的,每兩年提一級,有住房公積金,沒有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而是有退休金、公費醫療,事業編制也基本不存在失業問題;第二種是企業編制,需要跟社裡簽合同,三險一金都有,收入水平和事業編制也基本沒有區別;第三種是合同工,就和高校畢業生無關了。

以我本人為例,我是05年人大畢業的碩士,收入基本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碩士畢業大約是595一個月,有工作經歷,每兩年提一級;各種補貼:補貼的種類繁多,不過估計十年提高過標准了,比如我每個月房屋補貼只有70,這部分加起來大約也就幾百塊錢;工資外收入:收入的主要部分是工資外收入,包括獎金之類的,這部分收入基本是按照級別發的,也是每兩年提一級。

所有這些加在一起,目前我每個月工資卡里能拿到3100塊錢,扣304塊錢公積金,原來事業編制的每個月還有500塊錢房補,現在可能提高到了700,但是這部分錢只能一年一取。另外到年終,各個部門還要根據考核辦法有一筆年終獎,目前聽說最多的有1萬八,我們基本是1萬3、4左右,這些就是新華社的基本待遇。

其他待遇

很多人都認為新華社的待遇肯定特別好,其實並不是那樣。2003年以前到新華社的都有福利房分,但是從2003年以後就沒有了,社裡也不為新進人員提供宿舍,需要自己租房子住。在新華社食堂吃飯是要花錢的,和學校食堂差不多,自己用飯卡存錢,曾經提過要改為免費午餐,但是一直沒有實現。待遇也就是這些了,再有其他的,像孩子入學等問題,新華社都有自己對口的中小學。不過這就離我們比較遠了。

與新華社對外部新媒體室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