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信息傳遞方式短視頻

信息傳遞方式短視頻

發布時間:2020-09-04 07:21:56

1、信息傳遞方式有多少種?

現代社會由於科技的飛速發展,信息傳遞的方式多種多樣,如電話、電報傳真、手機簡訊、電視、網路等等。古代信息傳遞的方式很少且慢,古代傳遞信息的方式如烽火、書信(一般是找人捎帶)、也有信鴿傳書,只有官府的文書有專人快馬傳遞。 1}在沒有文字的遠古時代,人們是怎樣傳遞信息的呢?那時除了刻一些簡單的符號外,結繩記事是很重要的一個辦法。如果是大事情,就打個大大的結;如果是小事情,就打小的結。不同數量的結也代表不同的意思。現代人已經無法考證這些結繩的含義了,只有一些少數民族仍在採用結繩的方式來記錄客觀活動。 {2}飛鴿傳書大家很熟悉,科學家們明確證明了鴿子具有磁性感知能力,所以辨別方向的能力比較高。古時的人們不懂這么多,但能利用鳥類本身會認回家之路的習性,訓練好後就可以把信件栓在鴿子的腿上傳遞信息了。不過鳥類畢竟是鳥類,這種傳遞的准確度有多高,實在無法考證。 {3}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發明的。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在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他就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後來果然脫險,於是後人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4}除了上述幾種方式外,鍾聲、鼓聲、鞭炮聲等也是古代信息傳遞比較常用的方法。戰爭時,鼓聲代表前進,鳴金錶示收兵;寺院里,鍾聲代表起床吃飯、重大事件的集合等等。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征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5]快馬傳書。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 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2、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1、電話,電話是通過雙向電信號傳輸語音的終端設備,可以撥打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

2、微信,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台,通過網路快速免費發送(使用少量網路流量)語音留言,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還可以使用基於共享流媒體內容的數據和內容該位置的社交插件是「搖動」,「漂移瓶」,「朋友圈」,「公共平台」,「語音記事本」和其他服務插件。

3,QQ,騰訊QQ支持在線聊天,視頻通話,點對點斷點恢復文件,共享文件,網路硬碟,自定義面板,QQ郵箱等多種功能,並可連接各種通訊終端。

4、短消息是用戶通過行動電話或其他電信終端直接發送或接收的文本或數字信息。用戶每次可以接收和發送簡訊的字元數為160個英文或數字字元,或70個中文字元。

5、寫信,然後通過信件去郵局購買郵票,粘貼在信封上,把信封放入郵箱,即可將信件寄出,郵遞員會將信件寄給對方。

3、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

遠古
口耳相傳或藉助器物
信息傳遞速度慢、不精確。
古代
靠驛差長途跋涉
信息傳遞速度慢、信息形式單一。
近代
依靠交通工具的郵政系統
信息傳遞速度相對快一些、距離遠相對就慢、且費用高。
現代
電報、電話
速度快、信息單一文字。
當代
計算機網路
傳遞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樣化,傳遞速度極快、不受地域阻隔

4、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古代信息傳遞的方式:
1.用候鳥,特別是鴿,雁等作傳輸工具
2.作內餡的方式,如藏在魚肚,餅類,包子等
3.以特殊聲音,如鍾聲,鼓聲,鞭炮聲等
4.以燈光,火光,如孔明燈.烽火台等
5.還有其他記號,擺設等,如誘敵的記號

現代信息傳遞的方式:
1.有線通訊傳輸,如電話,傳真,電報,電視等
2.無線通訊傳輸,如對講機,BP機(以淘汰),行動電話,收音機
3.數字通訊傳輸,最熟悉的,連網的電腦,數字電視
4.紙張通訊傳輸,如書信,報紙等

5、信息傳遞方式有哪些?

然而到了現代,人們的生活又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視,手機,電腦逐漸問世.人們傳遞信息的安全性大了.1993年,美國政府提議把全世界計算機聯網,改進人們傳信方法.這意見受到全世界的支持,聯網後,傳信方法可多了,發郵件,聊QQ,查資料,這樣的傳信方法既快又安全性大,給人帶來方便.

6、現代信息傳遞方式(20個)

1.信息管理的對象是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

(1)信息資源

它是信息生產者、信息、信息技術的有機體。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信息流向,實現信息的效用與價值。但是,信息並不都是資源,要使其成為資源並實現其效用和價值,就必須藉助「人」的智力和信息技術等手段。因此,「人」是控制信息資源、協調信息活動的主體,是主體要素,而信息的收集、存儲、傳遞、處理和利用等信息活動過程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沒有信息技術的強有力作用,要實現有效的信息管理是不可能的。由於信息活動本質上是為了生產、傳遞和利用信息資源,信息資源是信息活動的對象與結果之一。信息生產者、信息、信息技術三個要素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信息資源,是構成任何一個信息系統的基本要素,是信息管理的研究對象之一。

(2)信息活動

是指人類社會圍繞信息資源的形成、傳遞和利用而開展的管理活動與服務活動。信息資源的形成階段以信息的產生、記錄、收集、傳遞、存儲、處理等活動為特徵,目的是形成可以利用的信息資源。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階段以信息資源的傳遞、檢索、分析、選擇、吸收、評價、利用等活動為特徵,目的是實現信息資源的價值,達到信息管理的目的。單純地對信息資源進行管理而忽略與信息資源緊密聯系的信息活動,信息管理的研究對象是不全面的。

2.信息管理是管理活動的一種

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仍然是信息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只不過信息管理的基本職能更有針對性。

3.信息管理是一種社會規模的活動

它反映了信息管理活動的普遍性和社會性。它是涉及廣泛的社會個體、群體、國家參與的普遍性的信息獲取、控制和利用活動。

信息產品管理(微觀):信息採集、整序、分析,信息產品的流通
信息系統管理(中觀):設計、實施與評價,安全管理,信息資源配置等
信息產業管理(宏觀):產業結構和測試,信息服務業的機制與管理模式,產業政策和信息立法,社會信息化

古代: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信息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傳遞就已見諸記載。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信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信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里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並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馳500里;步行人員日行50里;逆水行船時,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里。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里他把驛騎比做流星。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消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信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系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另外還有鍾鼓、煙火、鴿子、旗語、狼煙等方式傳遞信息

7、現代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1、電話,電話機是通過電信號雙向傳輸話音的終端設備,可以撥打電話的有座機和手機。

2、微信,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台通過網路快速發送免費(需消耗少量網路流量)語音簡訊、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也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於位置的社交插件「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公眾平台「、」語音記事本「等服務插件。

3、QQ,騰訊QQ支持在線聊天、視頻通話、點對點斷點續傳文件、共享文件、網路硬碟、自定義面板、QQ郵箱等多種功能,並可與多種通訊終端相連。

4、簡訊,是用戶通過手機或其他電信終端直接發送或接收的文字或數字信息,用戶每次能接收和發送簡訊的字元數,是160個英文或數字字元,或者70個中文字元。

5、寫信,通過書信方式然後到郵局買郵票,粘貼到信封上,把信封投到郵箱,就可以把信件寄出去,郵遞員就會把信件送到對方手中。

8、視頻傳輸方式的比較

傳輸線纜

優點:布線方便,快捷,介面大眾化,介面范圍廣,容量大

缺點:傳輸距離短,衰減大,布線煩瑣,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擴展性一般,施工難度較大,移動性差,設備成本低,但安裝成本稍高,維護成本高

光纖傳輸

優點:容量大,適用於干線傳輸,抗干擾能力強,保密性好,衰減小。

缺點:布線煩瑣,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擴展性一般,施工難度大,移動性差,設備成本一般,但安裝成本稍高,維護成本高

共纜傳輸

優點:布線方便性一般,展性一般,介面相對大眾化,傳輸距離中等,(以前的模擬有線電視技術就是現在所謂共纜傳輸)

缺點:容量小,衰減大(設備調試不好,圖像質量會降低很多),移動性差,設備成本低,但安裝成本稍高,維護成本高,調試有點難度,如果幹線線路有一台設備有問題,可能導致整個系統沒圖像。

雙絞線傳輸

優點:布線方便,快捷,成本低。

缺點:傳輸距離一般,衰減有點大,抗干擾能力不太好,需要專用收發轉換設備

無線傳輸

優點:無需布線,安裝非常快捷,移動性好,擴展性較強,衰減小,施工難度低,中等傳輸距離

缺點:容量不是很大,有障礙物擋著需要加中繼,它的設備成本還稍高,但維護成本低,使得它的整體成本還是較有優勢。

電力載波傳輸

優點:無需布線,利用現有的電力線路,成本低。

缺點:傳輸距離短,衰減有點大,抗干擾能力不好,需要專用收發轉換設備

另外再給你復制個「無線微波傳輸與有線傳輸的比較」表格(表格復制不過來,剪個圖)

再詳細說明:

1、視頻基帶傳輸:是最為傳統的電視監控傳輸方式,對0~6MHz視頻基帶信號不作任何處理,通過同軸電纜(非平衡)直接傳輸模擬信號。其優點是:短距離傳輸圖像信號損失小,造價低廉,系統穩定。缺點:傳輸距離短,300米以上高頻分量衰減較大,無法保證圖像質量;一路視頻信號需布一根電纜,傳輸控制信號需另布電纜;其結構為星形結構,布線量大、維護困難、可擴展性差,適合小系統。

  2、光纖傳輸:常見的有模擬光端機和數字光端機,是解決幾十甚至幾百公里電視監控傳輸的最佳解決方式,通過把視頻及控制信號轉換為激光信號在光纖中傳輸。其優點是:傳輸距離遠、衰減小,抗干擾性能好,適合遠距離傳輸。其缺點是:對於幾公里內監控信號傳輸不夠經濟;光熔接及維護需專業技術人員及設備操作處理,維護技術要求高,不易升級擴容。

  3、網路傳輸:是解決城域間遠距離、點位極其分散的監控傳輸方式,採用MPEG2/4、H.264音視頻壓縮格式傳輸監控信號。其優點是:採用網路視頻伺服器作為監控信號上傳設備,只要有Internet網路的地方,安裝上遠程監控軟體就可監看和控制。其缺點是:受網路帶寬和速度的限制,目前的ADSL只能傳輸小畫面、低畫質的圖像;每秒只能傳輸幾到十幾幀圖像,動畫效果十分明顯並有延時,無法做到實時監控。

  4、微波傳輸:是解決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不易布線場所監控傳輸的解決方式之一。採用調頻調制或調幅調制的辦法,將圖像搭載到高頻載波上,轉換為高頻電磁波在空中傳輸。其優點是:綜合成本低,性能更穩定,省去布線及線纜維護費用;可動態實時傳輸廣播級圖像,圖像傳輸清晰度不錯,而且完全實時;組網靈活,可擴展性好,即插即用;維護費用低。其缺點是:由於採用微波傳輸,頻段在1GHz以上,常用的有L波段(1.0~2.0GHz)、S波段(2.0~3.0GHz)、Ku波段(10~12GHz),傳輸環境是開放的空間,如果在大城市使用,無線電波比較復雜,相對容易受外界電磁干擾;微波信號為直線傳輸,中間不能有山體、建築物遮擋;如果有障礙物,需要加中繼加以解決,Ku波段受天氣影響較為嚴重,尤其是雨雪天氣會有比較嚴重的雨衰現象。不過現在也有數字微波視頻傳輸產品,抗干擾能力和可擴展性都提高不少。

  5、雙絞線傳輸(平衡傳輸):也是視頻基帶傳輸的一種,將75Ω的非平衡模式轉換為平衡模式來傳輸的。是解決監控圖像1Km內傳輸,電磁環境相對復雜、場合比較好的解決方式,將監控圖像信號處理通過平衡對稱方式傳輸。其優點是:布線簡易、成本低廉、抗共模干憂性能強。其缺點是:只能解決1Km以內監控圖像傳輸,而且一根雙絞線只能傳輸一路圖像,不適合應用在大中型監控中;雙絞線質地脆弱抗老化能力差,不適於野外傳輸;雙絞線傳輸高頻分量衰減較大,圖像顏色會受到很大損失。

  6、寬頻共纜傳輸:視頻採用調幅調制、伴音調頻搭載、FSK數據信號調制等技術,將數十路監控圖像、伴音、控制及報警信號集成到「一根」同軸電纜中雙向傳輸。其優點是:充分利用了同軸電纜的資源空間,三十路音視頻及控制信號在同一根電纜中雙向傳輸、實現 「一線通」;施工簡單、維護方便,大量節省材料成本及施工費用;頻分復用技術解決遠距傳輸點位分散,布線困難監控傳輸問題;射頻傳輸方式只衰減載波信號,圖像信號衰減比較小,亮度、色度傳輸同步嵌套,保證圖像質量達到4級左右;採用75Ω同軸非平衡方式傳輸使其具有很強抗干擾能力,電磁環境復雜場合仍能保證圖像質量。其缺點是:採用弱信號傳輸,系統調試技術要求高,必須使用專業儀器,如果幹線線路有一台設備有問題,可能導致整個系統沒圖像,另外寬頻調制端需外加AC220V交流電源供電(但目前大多監控點都具備AC220V交流電源這個條件)。

兄弟費了這么大功夫,記得給我多加分!

9、信息傳遞的方式

古代信息傳遞:

在我國古代,紙還沒有發明以前,常見的「信」是用漆書寫在薄木板上的,叫做木牘。由於木牘一般一尺長,故又稱為「尺牘」。

信封 我國最早的信封是用木板製成的。秦漢時,公私書信大多是寫在竹簡或木箋上,然後用兩塊刻成鯉魚形的木板,作為一底一蓋,將箋牘夾在中間。這種木板可算是歷史上最早的信封。到了唐代,自貞觀年開始,就用朝鮮厚繭紙制信封,形若鯉魚,兩面俱畫鱗甲,腹中可以藏書,名曰「鯉魚函」。

在外國的,有漂流瓶等。

比較特殊的方法:

1.用候鳥,特別是鴿,雁等作傳輸工具

2.作內餡的方式,如藏在魚肚,餅類,包子等

3.以特殊聲音,如鍾聲,鼓聲,鞭炮聲等

4.以燈光,火光,如孔明燈,.烽火台,狼煙等

現代信息傳遞:

電話,電報,網路通訊等。

從人類的傳播歷史來說,人類傳播信息方式的演變呈現這樣一個脈絡:視覺文化、聽覺文化(直觀的感受、「看的精神」)——概念性文化——新的視與聽的文化。

因此,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在將來的某一天,圖像信息會占據主流,文學也會退到一種極其邊緣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能聽能看甚至能觸能聞的多媒體藝術。但是,文字是不會被圖像完全取代的,因為文字是積累知識的主要手段,是人類獲得抽象思維不可或缺的環節,是人類傳播不能缺少的傳播媒介。

1.有線通訊傳輸,如電話,傳真,電報,電視等。

2.無線通訊傳輸,行動電話,收音機。

3.數字通訊傳輸,最熟悉的,連網的電腦,數字電視。

4.紙張通訊傳輸,如書信,報紙等。

(9)信息傳遞方式短視頻擴展資料:

信息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科學研究,既要及時獲得別人研究的成果,還要及時把自己研究的成果發表、告訴別人,只有通過這樣相互交流信息,才能不斷發展。

信息系統是一種面廣量大的計算機應用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指揮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辦公信息系統、科學信息系統、情報檢索系統、醫學信息系統、銀行信息系統、民航訂票系統……都屬於這個范疇。

就用途來說,信息系統其基本結構又是共同的。它一般可分為4個層次:

1,硬體、操作系統和網路層,是開發信息系統的支撐環境;

2,數據管理層,是信息系統的基礎,包括數據的採集、傳輸、存取和管理,一般以資料庫管理系統作為其核心軟體;

3,應用層,是與應用直接有關的一層,它包括各種應用程序,例如分析、統計、報表、規劃、決策等;

4,用戶介面層,這是信息系統提供給用戶的界面。信息系統是一個向單位或部門提供全面信息服務的人機交互系統。它的用戶包括各級人員,其影響也遍及整個單位或部門。

信息系統是一種對各種輸入的數據進行加工、處理,產生針對解決某些方面問題的數據和信息。其主要內容是為產生決策信息而按照一定要求設計的一套有組織的應用程序系統。

參考資料:

信息傳遞--網路

10、信息傳遞方式

按照流向的不同,可以有單向傳遞、反饋傳遞和雙向傳遞三種方式。單向傳遞是傳遞者到接收者的單方向傳遞,如組織內部下達各種簡報,上報各種報表,報紙上公布各種行政法規和行政命令等。反饋傳遞是選由接收者向傳遞者提出要求,再由傳遞者將信息傳給接收者的方式,如下級行政機關根據上級機關的要求上報各種數據報表,反映情況,匯報工作等。雙向傳遞是指傳遞者和接收者互相傳遞信息,傳遞者和接收者都是雙重身份,既是傳遞者又是接收者,如經驗交流會,上下級之間的請示和批復等。

與信息傳遞方式短視頻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