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媒體運營怎麼樣?
首先新媒體是相對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戶外)而言的,藉助互聯網,狹義的新媒體指微博、微信、公眾號、簡訊、郵件,這也是目前企業常用的;廣義的新媒體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運營:
1、微博每天發文,漲粉,促活躍(評論、轉發);
2、微信公眾號發文,漲粉,促活躍(閱讀、評論、轉發);
3、簡訊營銷、EDM營銷
4、與其他新媒體合作,平台互推、大號轉發
5、軟文投放、熱點營銷、事件營銷等
現在很火的直播、小視頻也可以算作新媒體
2、新媒體工作怎麼樣?
如果我們想要了解一個行業的前景,我們首先要先了解一下究竟什麼是新媒體,他和傳統媒體相比有哪些優勢、有那些常見崗位以及崗位對應的職業以後,我們再來討論新媒體行業前景如何。
新媒體是傳統企業在市場營銷、品牌推廣、組織運營等方面的轉型。以前企業在報紙和雜志上投放廣告,市場部門做好策劃案和內容,找廣告公司設計廣告,然後去媒體上投放。但是現在新媒體出現了,與傳統媒體不同是,它能主動出擊,反復交互,還能讓別人主動來找你,跟你互動。企業可以通過新媒體渠道把品牌價值和企業形象傳播出去,用戶通過新媒體渠道也能找到企業。有的人對新媒體的定義僅僅局限在微信公眾號,這個定義是比較狹窄的。我覺得這個回答說的比較好,什麼是新媒體?應該從時間,技術,社會這三個角度來「新媒體」:
3、新媒體發展前途怎麼樣?
發展前途肯定是非常好的。我現在也開始玩這塊,多弄幾個平台,每天收益也還不錯。
至於技能,文案功底沒人能教你,但是標題是決定閱讀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可以多看看別人的爆文借鑒一下方法。
4、新媒體時代,用戶的閱讀心理是怎樣的?
從書到雜志、報紙,到網站、論壇,再到現在的微信、微博,內容載體發生了巨變,內容傳播出現了新的特點,用戶的閱讀心理也在發生變化,我們只有清楚地知道用戶的閱讀心理,才能更好地為用戶做好內容服務。
新媒體時代,用戶的閱讀心理是怎樣的?6個特點:
我要知道得比別人快
我要知道得比別人多
我要知道點不一樣的
我要讀有用有趣的
我要更高效地閱讀
我要更好的閱讀服務
接下來我們分別展開來講
我要知道得比別人快
無論是王寶強離婚還是霍建華結婚,無論是@毒舌電影被封號還是@咪蒙禁言結束再發推文,所有新聞,用戶都希望自己知道得比別人快,比別人早。為什麼?社交媒體時代,幾乎每個人都希望成為朋友圈裡的消息達人,如果很多大的新聞事件TA都是第一時間發現的,那麼TA就更願意去發朋友圈、發微信群、甚至直接發給朋友,這是他的優越感、滿足感的來源。
反過來說,社交媒體時代可能大家都遭遇過信息滯後的尷尬,比如@毒舌電影被封號之後,某天你突然發現@毒舌電影注冊了新號,然後你興奮地推給朋友,結果朋友淡定地發過來一句:嗯,我前天就關注了。然後附一個蜜汁微笑表情。是不是很尷尬?
知道這一點,你就明白了為什麼很多熱點你發得稍微晚點,閱讀量就會有那麼大差別,因為用戶已經不好意思再發朋友圈了。所以,作為內容提供者,我們每天琢磨的也是如何更快的為用戶做信息服務,我們成就了用戶,用戶才會成就我們。
我要知道的比別人多
接下來整個系列課中,我會經常提到一個詞,卩Lj「一站式解決方案」,什麼意思呢?就是你能不能用一篇文章,把一件事情扒透、扒爛,一篇文章做到料足夠多,讓用戶真地覺得「看這一篇就夠了」。
大家平時都會追熱點,你會發現很多熱點事件中,那些轉發量巨大的文章都有這樣的特點,真的把一個事件或人物扒透了,從用戶的角度來說,TA更願意分享那些料更足的文章到朋友圈,而不是分享那些短消息和短新聞,因為用戶分享你的文章,其實是在借你的內容展示自己的逼格。
因此,作為內容提供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盡量要提供比別人更多的料,讓內容足夠豐富、有厚度,讓用戶願意轉發、分享。
我要知道點不一樣的
新媒體時代,也正是一個個人崛起的時代,人的表達欲越來越強,而且越來越注重個性化表達,尤其是年輕人,有時候甚至為了跟別人不一樣而不一樣,這也是如今新媒體百花齊放的原因。這幾年,我們經常說的一個詞是「消費升級」,消費升級在我看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從標准化消費到個性化消費,內容產品亦是如此。
當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要注意兩點,一是你能不能挖到大家不知道的事情,二是你能不能提供一種新鮮的觀點或者認知。用戶都喜歡新鮮,不喜歡老生常談。
另外,傳統媒體時代更注重「客觀中立」,但新媒體時代「個性鮮明的主觀表達」更受歡迎,著名的互聯網評論家Keso有一句很著名的話,這句是:少跟我提客觀。
我要讀有用有趣的
新媒體環境下,這個有用一般都是指顯性的有用,或者說叫功利性閱讀。比如《如何起微信爆款標題,這里有10個方法,學會3個你就賺了》這樣文章,天然更受歡迎,你能直接看到有利的、見效快的閱讀預期,而不是說讓你讓新媒體編輯都去讀一下四大名著提高一下文學修養。
再比如@羅輯思維做的知識付費平台「得到」,上面有兩個對比起來很有意思的付費專欄,一個是和菜頭的《槽邊往事》,一個是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兩個都是得到最早的主推專欄之一,但到今天,@和菜頭的賣了不到3萬份,@李笑來的賣了超過17萬份了,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差距,其實你光看專欄的名字就知道個大概了,《通往財富自?之路》,誰不需要呢?這是第一點,有用。
然後是有趣,有趣是指用戶希望你不要像個機器人,乾巴巴的給我堆積理論知識、講道理、陳述事實,你能不能以人格化的形象以吐槽的口吻把嚴肅的知識教給我,你能不能增加一些有趣的案例,配一些有共鳴的配圖、吐槽,你能不能用講故事的手法提供內容等。經濟學的書大家都看不下去吧,但《牛奶可樂經濟學》卻無比暢銷,為什麼?
因為作者用一些生動有趣的案例、場景,把很多有用但無趣的經濟學知識講透了,所以這本書既有用又有趣,因此廣受用戶好評。連傳統的紙質出版物都在追求有用有趣,新媒體更應該如此了。
我要更高效的閱讀
羅振宇老師2016年提出一個概念叫GDT,」國民總時間」。在這個高速運轉的社會,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每個人的時間都越來越寶貴。
因此,誰能幫用戶節省時間誰就能勝出。但是我們能不能像微信教父張小龍所說的一樣「讓用戶用完即走」?當然不能,因為媒體天生就是爭奪用戶時間和注意力的。所以,內容生產者提高用戶效率最好的解決方案,不是讓用戶在你這里停留更短的時間,而是兩個方面:你要麼單位時間提供更多的信息量,你要麼在信息量不變的前提下讓用戶更快地獲取。
我要更好的閱讀服務
用戶越來越挑剔了,用戶越來越難伺候了,為什麼?因為內容這個生意,從十幾年前的供不應求變成如今的供給遠大於需求,從信息匱乏到信息海嘯。供不應求的時候,內容生產者是爺,供大於求的時候,用戶是大爺。你光寫得好還遠遠不夠,你還得讓用戶看得爽、看得舒服。
但其實,提供更好的服務有很多可做,比如更好的排版、更精緻的配圖、更有節奏的推送時間、更好的幫用戶提煉重點亮點、更快地更好的與用戶互動等等。同時也要提醒一點就是,新媒體時代,寫作者從姿態上應該是服務員的心態,讀者用戶就是上帝,千萬不要用高高在上的姿態,時代變了,別端著,從前是甲方心態,現在應該是乙方心態。
以上就是新媒體時代用戶閱讀心理的6個特點,總結一下就是:用戶要知道比別人快、比別人多,要個性化表達,要有用有趣的,要高效、要更好的閱讀體驗。
5、做自媒體,怎麼提高閱讀量?
隨著互聯網的發達,自媒體成為了很多人的首選道路。但是越往後你會越迷茫,那些10w+的博主都是怎麼做到的呢?
可以確定的是,一個好的標題絕對能事半功倍!
就拿今日頭條上的文章舉個例子。
同一個話題,你會看到很多大同小異的文章,甚至裡面的內容也幾乎一模一樣。可是為什麼有的能做到閱讀量近百萬,有的卻只有幾千幾百呢?
首先,在標題方面,一篇閱讀量高的文章標題一定更加畫龍點睛,讓人忍不住想點進去。
大同小異的文章內容,卻輸給了標題。有的標題讓人一眼就能猜到,要講的是什麼內容,讀者自然不會點進來。而有的標題,劍走偏鋒,讓人即使猜到內容可能是什麼,還是忍不住想要一看究竟,看是否會有什麼新的補充。
其次,相同的體裁和話題很多,相似的文章自然層出不窮。那就要比誰的角度更新穎更奇特了。比如說現在熱度很高的賈乃亮、李小璐、PG One等人。很多關於這個話題的文章,正文內容幾乎可以說是一模一樣,但是有人找到了新奇的角度,和別人忽略的細節,便可以自成一篇文章。再把新的角度運用到標題,自然閱讀量和流量都不成問題。
那麼,怎麼樣寫好標題呢?
如果你已經是一個新媒體的老手,已經熟知大眾的喜好,熟知當下的熱詞和熱點是什麼,已經熟練運用各種套路,那麼請無視接下來的內容。
這個方法適用於新媒體小白,和標題總是覺得差一點的朋友。
可以套用一個格式:ABC標題,即用三句話來概括文章的內容,吸引讀者閱讀。
A:講述事實(當紅時癱瘓)
B:吸引眼球(丈夫照顧33年,含有數字)
C:留下懸念,引導點擊。(為什麼出軌還要轉移財產?)
本文的標題也是典型的ABC格式。「做自媒體,怎麼提高閱讀量?為什麼你的標題總是不如別人?」
懂得了標題如何運用是第一步,只要找對素材,講好事實,有技巧的運用熱點和大眾關注點,寫出一篇10w+的文章不成問題!當然了,拒做標題黨是第一原則,也是對自己文章的負責。
以後還會繼續更新,除了標題之外,自媒體還有哪些運營之道。
大家有什麼關注的和想知道的問題,可以在評論下方留言,會在後續的文章作出解答。
淘寶一封家書名店
研究和范導一種親情生活方式:工資發,想爸媽,一封家書寄回家。
6、新媒體運營前途怎麼樣,掙錢嗎
行業發展前景好不好和個人發展好壞與否,沒有直接關系。一個人的前景問題,決定因素由兩個部分組成:
1.核心因素:是個人學習能力的問題,一個牛叉的人,在哪裡都不會混的太差。
個人學習能力意味著:
目標:沒有目標,就沒辦法分解目標,不能分解目標,就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執行: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命運,沒有執行就沒有反饋,沒有反饋就沒有調整和進步
反饋:做有結果的事情,做能驗證工作效果的事情
優化:得到好的反饋,讓工作變的更好;得到不好的反饋,找到問題調整
2.助力因素:許可權、領導
許可權:許可權指的是公司給你嘗試的機會,被人把著手做事情,和自己決定怎麼做完全不一樣
領導:帶你的是一個專注辦公室政治的領導,還是一個能教你進步的領導,差別很大你懂的
-----我是分割線-----
上面說清楚了工作前景的核心因素和助力因素,結合這些因素,我把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前景分成了5類。
① 最沒前景的新媒體運營,月薪3-5k之間
目標:沒有明確的目標,只為工作數量負責,不為工作效果負責
每天寫一篇原創微信文章,就是為數量負責/每天幫產品帶來500個有效流量,就是為效果負責
執行:沒有目標就沒有執行,只能機械的完成交付的工作
機械執行的結果是:執行別人的想法,你做的永遠都不能讓對方滿意,因為你們腦袋不一樣
反饋:不知道自己的工作,給企業帶來了什麼實際效果
什麼樣的內容引流效果好?哪個渠道帶來的轉化多?什麼類型的活動用戶參與踴躍?
優化:沒有反饋就沒有優化,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才能把工作做好,讓自己進步
寫一篇文章內容的角度,從來都是「腦補」,而不是以數據反饋為依據
許可權:非常螺絲釘的職位,你只負責寫文章,而且文章需要由上級來審核
因為你從來都沒辦法證明,你個人的工作能給公司帶來什麼實際利益,你只是一個執行的苦力
領導:最慘的是你趕上一個不懂怎麼做事情的老闆
領導什麼都不教你,只告訴你做的都不對,同時不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更別說教你辦公室政治
② 不是最慘,但是也沒有明確前景的新媒體運營,月薪5k-6k左右
目標:把微信閱讀數、評論數、微博轉發數作為KPI的新媒體運營
轉發、評論數字多什麼都不意味著,這些數字和給企業帶來的轉化效果沒有直接關系
執行:沒有明確KPI目標,執行工作就沒有落到「效果上」
不能證明效果的目標會導致執行工作的偏離,金融產品去做星座內容追求轉發就是錯誤的執行
反饋:沒有跟實際效果相關的反饋可以支持你調整工作
500次轉發可能只帶來1次付費轉化;5次轉發可能帶來了20次付費轉化
優化:閱讀、轉發表層的數字不能為轉化漏斗的挑戰提供數據依據
通過宣傳帶來多少流量?流量有多少注冊?注冊後有多少資訊?咨詢後有幾個購買?怎麼調整?
許可權:管理一個微信號,管理一個微博號
有個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你的領導會經常「指導」你,會出現許可權不明晰的困惑
領導:如果你的領導也把微信閱讀和轉發當作KPI,那你就只能接觸到最表面的數據
在工作中,和你接觸最多,給你影響最大的就是你的領導
③ 有點前景和奔頭的新媒體運營,月薪1w+
目標:把獲取流量的數量+質量作為工作目標
已經需要為流量數字負責,需要知道花了多少成本,帶來了多少流量,單個流量獲取費用是多少
執行:在這個層級,你在為KPI而執行、而行動
雖然已經在為獲取流量的數字負責,但是流量數字這個層面,沒法看後續轉化
反饋:開始有數據反饋回來,可以指導獲取流量工作的優化
投放A廣告和B廣告,價格都是1000塊錢,A帶回來1000個流量,B帶回500流量,A效果大於B
優化:開始有優化工作可以做,因為有數據的指導
在反復的內容頭發、廣告投放過程中,內容的選擇會根據數據來優勝劣汰
許可權:管理1個或幾個宣傳渠道
口碑?硬廣告?網盟?你為帶來流量負責,許可權更大了一些
領導:你的領導在用數據要求你
在這個層級里,目標、執行、反饋、優化都相對清晰了一些,領導的要求也相應清晰。
④ 非常有前景的新媒體運營,月薪2w+上無封頂
目標:目標超級明確,為公司最終轉化效果負責,目標是幫助企業帶來可以轉化的有效流量
你很清楚,什麼內容+渠道的組合,可以給企業帶來能轉化的流量,並且對流量的質量有定義
執行:目標被分解成無數個小目標,每天都有的可做,每一個動作都為了目標而行動
有目標的執行,不會被外界的言論、誘惑、恐懼束縛住手腳,你每天都在為目標而努力
反饋:你知道在什麼時間、需要得到什麼反饋,能驗證什麼結果
收益大於成本,盈利;50%的用戶點擊了郵件中插入的按鈕,說明轉化路徑是好用的
優化:你非常清楚用什麼反饋來調整你的工作
ABC,3個內容,通過數據測試得知哪個內容目標用戶喜歡;A內容的3個表現形式,通過測試知道 哪個內容引流能力強
許可權:只要能為公司帶來價值,什麼資源都可以利用,任何嘗試都由自己做主
前提是你能給公司帶來績效,所以你的許可權越來越大,你的知識增長的越來越快,你會瘋狂進步
領導:你還趕上了一個工作技能+管理能力+為人能力都很強的領導
這個領導能教你把工作做好,給你足夠的學習空間,告訴你怎麼做人做事而不是投機取巧
說了這么許多,你現在知道「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前景」問題,不能單純的說好或者不好,而要看以上提到的這些因素,組合在一起,決定了你個人的發展。還是那句話,核心永遠是你自己的學習能力。這是所有進步的驅動力。
7、新媒體專業就業前景怎麼樣?有了解的嗎?
這是百度百科的解釋,希望能幫到你: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基於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形態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的的巨大推動,順應數字信息時代發展所需,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趨勢要求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新專業。該專業是對2011年開始招生的新媒體與信息網路專業進一步發展。
2012年教育部開始組織該專業申報工作。2013年首次批復28所高校招生,2014年批復20所高校招生,2015年批復29所高校招生[1],2016年批復47所高校招生[2],2017年批復36所高校招生,2018年批復37所高校招生,2019年批復34所高校招生。
該專業文理兼收,畢業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發展前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各級報社、廣播電台、電視台、傳媒集團等國有新聞單位、網路媒體、各級企事業的信息化管理宣傳部門、文化傳播公司、廣告公司、各企業的新媒體部門等。
通過系統學習畢業後能在各級黨政機關、部隊、院校、企業等從事網路新聞宣傳與媒介傳播優化等工作,在各級報社、廣播電台、電視台及其網路平台、大中型網路媒體等從事媒介內容生產與媒介經營管理等工作。
目前來看,新媒體行業的發展非常好,新媒體運營等崗位的薪資也是不錯的,主要集中在深圳,北京等城市。
8、新媒體專業就業怎麼樣?
據我所知。新媒體專業。是目前最熱門的行業。也是非常有潛力的行業。這個行業特別挑戰性。特別適合剛畢業的大學生。在這樣的地方就業,每天也許都會領略到不同的事情和人物。在這樣的環境中。還能學到好多的東西。學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