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技術應用數學課比賽課例

新媒體技術應用數學課比賽課例

發布時間:2020-09-02 22:41:52

1、數學與應用數學課程設置及教材

不同大學教材不一樣的,課程的話我們學校是有: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概率論,常微分方程,解析幾何,科學計算,抽象代數,微分幾何,實變函數,復變函數,泛函分析。這些都是必修課,其他還有一些選修課

2、如何應用技術展示學生數學課堂的學習成果

俗話說:「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我們又陷入了新的思考:難道精彩的課堂就只能如此嗎?是不是常態課就不能稱之為「精彩」呢?我認為一節課精彩與否,不是看課堂方式的多樣化,而是看這節課是否讓學生學有所成,也就是說精彩的一節課應該是有效的教學,而不是「花架子」。一、思考讓課堂更有生命力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因此,數學思考才是數學學習的「根」。但是怎樣的思考才是行之有效的呢?是為了「思考」而思考,還是讓學生不由自主地主動去想呢?在《眾數》一課中,在學生認識了眾數的概念和特點後,我設計了一道題: 讓學生去思考:如果你是教練員,你會選哪個運動員去參賽?因為這道題中甲、乙成績的平均數都是9.5,而甲的眾數是9.5,乙的眾數是10,學生經過思考,會有不同的意見:有的認為應該讓乙去,因為他的眾數是10,說明他的槍法很准,容易獲得獎牌;有的認為應該讓甲去,雖然他的眾數是9.5,可是其餘的成績很接近,說明他的成績很穩定,心理素質好,也會獲得獎牌的。這樣,既讓孩子自己獨立思考,又交流了同學的意見,讓孩子們的思維碰撞,豐富了孩子的見識。因此,教學中首先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和思維碰撞,使全班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課堂中要避免重「趣」不重「思」的教學現象,教師必須正確處理好情境與思考、活動與思考的關系,明確只有為思考服務,促進學生思考探究的情境才是好的數學情境。可能這樣的教學不會贏得聽課老師的掌聲,但這卻是真心實意為學生服務的。二、語言讓課堂更有感染力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有句名言:「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很多人認為數學課缺乏語言的魅力,數學老師的語言應該清晰條理,簡潔,我卻認為抑揚頓挫的聲調、優美的語句同樣可以引起學生的熱情,喚起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信念,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使數學課堂更有感染力。例如,在教學「互質數」的概念時,「公因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讓學生讀完後,發現本題的重點字眼:只有。並用重讀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如果漏掉「只」字,就是一句錯誤的定義。 例如,在教學《約分》一課時,我創設了一個情境「長江幹流受污染的河流佔全長的4/5和長江幹流受污染的河流佔全長的80/100一樣嗎?」,我先讓學生觀賞美麗的長江,並配上解說詞,使學生身臨其境,再讓學生觀看被污染的長江幹流,低沉的語調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靈,使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適當的情景,恰如其分的語言既讓學生學到了數學知識,又讓他們接受了環保教育,更體現了學科的融合,使課堂更有感染力。三、多媒體信息讓課堂更有活力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最大特點可以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從而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如:在學習圖形時,抽象的語言無法讓學生形象地認識圖形的特徵,因此在學習《長方體的特徵》時,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引導學生從長方體的面、棱、頂點這三方面討論。先在屏幕上通過電腦演示面、棱、點,使學生觀察出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又通過觀察長方體框架中三組棱的運行情況,概括出相對的長度相等;最後引導學生發現長方體6個面的大小關系,CAI課件動態演示上下、左右、前後面運行重疊畫面,提問:你們發現什麼規律?從而得出結論:相對面的面積相等。 如教學「周長」這一概念時,可以按以下步驟作表象的刺激:①用紅色描正方形的一周;②將這一周閃動兩次;③去掉具象,保留抽象的圖形;④把正方形的一周展開、拉直。這樣,隨著動態演示方式的變化,「周長」這一對象刺激的強度逐步加深,知覺對象的運動性逐漸增強,學生對於「周長」的表象(封閉線形、可度量)越發清晰、牢固。利用多媒體信息既節省了教學時間,降低了學生認知的難度,提高了效率。又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具體、形象有趣,使數學課堂更有活力。「數學活動」不是「一般的活動」,不是片面追求課堂氣氛的活動,而是應該根據學科的特點、教材的內容來預設的課堂活動。一節精彩的數學課,不僅是教學的預設合理,更重要的是生成的效果。只要是讓學生樂於學、樂於思、樂於做的教學,就是有生命力、有感染力、有活力的課堂活動。

3、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主要課程有哪些?

我是吉大數學專業的一名同學,學數學學到頭禿的那種,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數學與應用數學的課程。

主幹課程有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實變函數、復變函數、常微分方程、數學物理方程、泛函分析、微分幾何、拓撲學、抽象代數

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這三門課程是在大一上的,是最基礎的三門課程,是其他課程的根基,直接點說,就是這三門學不明白,接下來的其他課程將更加學不懂。其中數學分析內容較多,也較為重要,初學可能較為困難,多用些功夫,就會漸入佳境了。下圖即為我們院所用的數學分析的教材,也是我們學院老師編著的。

大二會學復變函數、常微分方程和抽象代數,復變函數和數學分析的好多知識都是相關聯的,如果大一基礎打的好,這個時候學復變函數就會事半功倍。常微分方程是一門很重要的課,應用十分廣泛,同時,也需要數學分析中會學到的微積分的知識和高等代數中矩陣的相關知識。由此可見,學好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多麼重要。

同時,大一、大二還有C語言物理這兩門課,它們對今後數學的學習影響不大,但是C語言也很重要,它差不多是多數大學生都要學的一個基礎課程。

因為我現在是大二下學期,所以對後面的課程還不是特別了解,就不一一為大家介紹了。

最後,我想說,數學各個課程之間關聯非常強,大家想學好數學,基礎一定要打牢。

4、銅陵縣實驗小學的教學成果

2011年銅陵縣實驗小學重大成果展示
一、2011年1月,學校榮獲省教育廳主辦的「陽光教育杯作文大賽」團體獎。
二、2011年3月,學校編排的經典誦讀《銅官樂》獲省級二等獎。
三、2011年5月,在第四屆全國中小學互動式電子白板課堂教學錄像課比賽中,該校李小霞、章玉婷兩位老師的白板課例均獲得全國二等獎。
四、2011年7月,在第26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兒科學幻想繪畫項目中,該校李小霞和方金玉老師指導的湯林玉同學的《Welcome to TongLing》和邢灝同學的《月亮城》獲二等獎。
五、7月3日,學校編排的舞蹈《我想跳舞》在安徽省教育廳、省文明辦、省文聯、省婦聯主辦,省舞蹈家協會承辦的第二屆安徽省新農村少兒舞蹈大賽中獲二等獎。
六、7月16日,該校課題《新課程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榮獲全國「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優秀成果評選一等獎。耿芳副校長作為全國八名代表之一在會上作了題為《立足科研 成就教師 打造名校》的經驗交流。
2012年銅陵縣實驗小學重大成果展示
一、2012年2月,學校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獲省級立項。12月,學校被批准為安徽省信息化試點學校。
二、2012年3月,該校湯越、田小凡在第十七屆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中分別獲省一、二等獎。學校獲市級先進集體。
三、2012年5月,該校徐昌明老師代表銅陵市參加全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大獎賽,榮獲二等獎。
四、2012年7月,學校在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中獲市級優秀組織獎。
六、2012年8月,在全省青少年科學幻想繪畫比賽中,該校學生郜成龍作品《正在井下作業的蜜蜂》獲省二等獎。
七、2012年9月,該校在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知識競賽中獲省級優秀組織獎。
五、2012年10月,該校高雲洲老師在第20屆全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論文評比中獲全國三等獎。
八、2012年11月,在全國第四屆SMART杯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應用大獎賽中,該校的李大琴老師榮獲全國一等獎,王慶甫、夏林老師榮獲三等獎。李大琴還參加了全國電子白板的現場課比賽並獲一等獎。
九、2012年11月,該校王慶甫老師代表銅陵市參加全省小學數學優質課比賽,榮獲一等獎。
十、2012年12月,學校通過市綠色學校驗收,獲市級綠色學校稱號。
2013年銅陵縣實驗小學重大成果展示
一、2013年3月,在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親情師情」書信徵文活動,陳琳同學獲省級優秀獎,學校獲優秀組織獎。
二、2013年4月,吳小麗老師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論文評選中獲省級二等獎。朱光華、李小霞老師在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成果獎評比中分別獲省級三等獎。
三、2013年4月,夏林老師在第十八屆「建設幸福中國」青少年愛教讀書比賽活動中獲省級優秀輔導教師稱號。田小凡、丁昊同學獲省級三等獎。
四、2013年5月,王慶甫、方金玉、阮曉芳在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大賽中獲全國二等獎,夏林獲三等獎。
五、2013年5月,學校聲樂節目《山童》在省第四屆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中獲三等獎,丁詩怡同學繪畫作品《參觀民俗文化村》獲二等獎。
六、2013年6月,王志文、高建鑫、陳博涵同學獲省六一少兒書畫大賽三等獎。8月,趙婧瑜同學獲第三屆省少兒書畫大賽三等獎,學校獲優秀組織獎。
七、2013年6月,在安徽省第三屆優秀童謠評選中,周芯蕊同學獲省級一等獎。
八、2013年8月,學校在市第六屆中小學才藝展演活動中獲市級一等獎。
九、2013年11 月,汪延飛、丁成學在第五屆電子白板教學應用課例大賽中獲全國一等獎,杭愛萍獲二等獎,葉慧雲獲三等獎。汪延飛、丁成學還分別參加現場上課和說課比賽,分獲一等獎。
十、2013年11月,查從道、李小霞、方金玉、陶賀老師在黨是陽光我是苗少兒書畫大賽中獲省級園丁獎。學校獲省級優秀組織獎。
2014年銅陵縣實驗小學重大成果展示
一、2014年1月,施殊顏同學在全國生肖個性化郵票設計大賽中獲銅獎。
二、2014年3月,在安徽省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成果評選活動中,學校《「構建語文學科與《同步閱讀》一體化教學模式」課題實驗報告》獲省級一等獎;夏林、洪娟老師論文分別獲省級二等獎。
三、2014年3月,阮曉芳、李大琴老師獲市微課評選一等獎。
四、2014年5月,陳艷老師在2014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暨第七屆全國中小學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課例比賽中獲全國一等獎,高雲洲、白婷、王慶甫分別獲二等獎。
五、2014年6月,吳昊同學在全國第三屆少年兒童書畫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王光瑞同學在全國第九屆「藝術之星」書法攝影大賽中獲二等獎,黃夢琪、孔研同學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分別獲得省二、三等獎。
六、2014年6月,孫勇勝、高雲洲、丁成學、王慶甫分別獲2014年「全市六項電教學術作品評比」一等獎。
七、2014年8月,朱秀銘、陳飛老師在國家信息部、科協舉辦的第二十三屆學生計算機表演賽中指導丁益知、朱思瑩同學獲優秀獎。
八、2014年8月,學校被中國關工委、司法部、中共綜治委員會授予「關愛明天普法先行」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單位。
九、2014年11月,學校迎接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督查,並順利通過驗收,學校工作得到領導的充分肯定。
十、2014年學校還被授予省小學語文校本教研基地學校,省優秀鄉村學校少年宮,市依法治校示範校,市文明創建先進集體,市愛教讀書活動先進集體等稱號。

5、高中數學教學課例大賽選什麼好講

高中數學教學課例大賽選什麼好講,推薦正弦定理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5》(人教A版)正弦定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正弦定理的發現與證明;正弦定理的簡單應用。

教學難點:
正弦定理的猜想提出過程。

教學准備:
製作多媒體課件,學生准備計算器,直尺,量角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節課有良好的開頭,那就意味著成功
的一半。因此,我通過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思維,激發
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轉化為解直角三角形的問題,在解決問題後,對特殊問
題一般化,得出一個猜測性的結論——猜想,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思想意識,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6、什麼是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課例

一、運用信息技術誘發興趣,培養創新意識。二、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景,培養創新能力。三、運用信息技術激發遐想,拓展創新想像。四、運用信息技術自主探新,開拓創新思維。一、運用信息技術誘發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很強,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滿足於讓學生「記」一些知識點,而不關注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內涵,學生們就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7、如何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案例分析

在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環節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環節,增強教學效果。就此,談談如何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環節的幾點做法: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對事物有了美感,也就變「苦學」為「樂學」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探索的主題,改變教學態度、改變教學方法等等。現在信息技術在教學的出現,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第一、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環節,信息技術手段進入課堂,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通過屏幕出現的那一副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那高質量的音響效果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勁頭,那變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單調和枯燥乏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到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激發了學生求知慾,形成了一股學習的動力的效果。我使用了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先在屏幕上用動畫顯示了主題畫面,並加上美妙的音樂,一下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同學們對於老師要上的課充滿了渴望,學習熱情高漲。 第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實踐證明:當學生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產生了興趣以後,他們就會有很高的學習熱情。這時,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就應該為他們創設各種條件,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環節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進入課堂,不僅可使一些使本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教學簡單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教師更好地突破知識的重點、難點,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化抽象為簡單。在學生學習的角度看並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優化和練習,並且不斷鞏固新知識。 (1)在教學環節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思考、討論、操作、答問、質疑、總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了能力。 (2)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環節解決重點、難點。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在教學邊講解邊演示,變抽象為具體,誘導啟發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促進他們動腦筋,使所有學生都去思考問題。通過生動的演示和實驗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3)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在教學中優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識。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時不是簡單地重復書上學到的東西,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優化練習。信息技術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展趨勢,有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為提高辨析能力而設置的判斷練習——再變為糅合知識而設置的綜合練習等等。另外,老師在練習課上從基本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設計練習內容和增加難度,設計一定的嘗試練習題和發展性練習題,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及規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不依常規去尋求變異,使學生既長知識,長智慧。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環節進行教學在這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優越性,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 總之,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中去,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環節發揮其主導作用,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8、雙流藝體中學的校園新聞

國際旅遊小姐四川賽區總決賽雙流藝體中學四佳麗獲獎
——記雙流藝體中學選手在2012國際旅遊小姐四川賽區總決賽上的傑出表現
2012年2月24日下午,一項國際旅遊文化產業選美頂級賽事——2012綠森水利杯國際旅遊小姐大賽四川賽區總決賽在綿陽隆重舉行。此次比賽組委會共設冠軍、亞軍、季軍各一名,以及5個單項獎。經過海選、初賽、復賽、決賽等環節入圍總決賽的14位佳麗。
14名佳麗來自川內各市州,其中該校選手佔了5席。這些佳麗年齡在16歲至28歲之間,不僅有專業模特,也有中學生、大學生。 在為時3個多小時的角逐中,14位佳麗向評委和觀眾展示才藝,詮釋自己對美的理解。通過活力裝展示、泳裝展示,才藝展示和晚禮服展示、旅遊景點介紹等多個環節的激烈比拼,該校學生11號選手李馥君獲得亞軍,7號選手歐陽詩琪獲「最具東方神韻獎」,8號選手王嬌嬌獲「最具職業魅力獎」,12號選手周紅月獲「最具親善友誼獎」。冠軍、季軍由來自茂縣的9號選手楊佳麗和來自四川音樂學院的4號選手郭雅楠獲得。冠、亞、季軍將代表四川賽區參加2012國際旅遊小姐中國賽區總決賽。
國際旅遊小姐冠軍總決賽(Miss Tourism)與美國環球小姐大賽(Miss Universe)、英國世界小姐大賽(Miss World)並稱為世界三大頂級選美賽事。
國際旅遊小姐冠軍總決賽起源於1949年,由美籍華人Charlie See先生在美國創辦,遍布140個國家和地區。大賽以增強世界各國文化交流以及國際間的友好關系為宗旨,以選手的才智、文化藝術修養、職業道德等綜合素質為標准,倡導和獎勵集美麗、智慧、才識、博愛、典雅及良好的人品和個性為一體的出色女性,並先後在美國、斯里蘭卡、俄羅斯、巴西、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國舉辦了世界總決賽。2004年國際旅遊小姐冠軍總決賽正式進入中國,並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八屆。2007年,國際旅遊小姐冠軍總決賽被認定為中國知名服務品牌,這是中國境內所有選美及模特賽事活動中唯一授予此項殊榮的品牌賽事。
該校在一個賽事活動中能有5位同學入圍,4位同學獲獎,結合學校高考升學人數的節節攀升,充分說明學校在培養學生方面不僅重視學生的文化教育,還十分重視挖掘和培養學生藝術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是教育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和保護學生個體的獨特性的結果。這些成績的取得更堅定了該校以特色教育促教育特色的信心。 雙流藝體中學榮獲四川新浪「最具口碑魅力學校」稱號
雙流藝體中學榮獲四川新浪「最具口碑魅力學校」稱號。雙流藝體中學在石東華校長的帶領下,深化學校內部改革,加強課堂教學研究,以務實的態度和精細化的管理,連續高考成績評估居全市四十多所「市重」前列,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上升。此次四川新浪評出該校為「最具口碑魅力學校」是社會各界對該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又一肯定和鼓舞。
本期石校長著眼學校長期發展的需要提出了實施五大工程的規劃:一是高考創輝煌,中考新突破工程;二是加強高初中修業年級的奠基工程;三是藝教大樓的建設工程;四是強勢宣傳,優化高初中招生工程;五是建設人文校園,構築精神家園的工程。我們堅信隨著各項工程的實施,雙流藝體中學將以更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的好評和厚愛。 探討現代交互技術 促使教學方式變革
為積極報送「第五屆全國中小學互動式電子白板學科教學大賽暨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所徵集的課例,雙流藝體中學從2012年2月22日開始,在多媒體二樓舉行了為時兩天的「互式電子白板學科教學大賽」,共有語文、數學、音樂等九個學科參加。
各個學科組在組內初賽的基礎上,推薦一位老師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比賽。每一節課均有學校的教學顧問等做評委,並有很多老師到現場觀摩。大賽由教務處牽頭,陳玲主任與楊華福副主任做了宣傳、組織、指導等大量的工作,使得大賽圓滿成功。
大賽不僅深入地研討了互動式電子白板現代教學技術的使用,更是對教學方式變革的一種積極探索,同時加強了老師們在教育教學方面的合作探究意識,更新了教育教學。 雙流藝體中學」高考專家進校園 名師講壇在身邊」活動順利展開。
為了適應學校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把握高考復習的最新動態和最佳方向,提升高考教學復習的針對性、有效性,經行政會研究決定,在2011年成功申辦四川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的基礎上,從高2012屆開始,學校貫徹「有請專家進校園,名師講壇在身邊」的高考教研策略,請高考研究專家走進該校,為師生舉行「聚焦2012高考」系列專家講座,對高考尤其是文綜命題方向作出前瞻性預測和重點解讀,就高三科學備考、科學復習、規范答題、調整心態等進行深入闡述,著力提升教師素養、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2012年的高考備考沖刺給力、加油。各學科的周末專家講座班正式開班,各學科專家分別是:
政治:吳光勇,成都市學科帶頭人,四川省特級後備,四川師大課程中心常年特聘專家(四川高考命題研究專家)。
歷史:王開元,四川省特級教師,成都七中歷史教研組長。
地理:楊遠雙,成都市學科帶頭人,川師大附中教導主任。
數學:柴文斌,四川師大課程中心特聘專家(四川高考命題研究專家)。
英語:龍祖元,成都實驗外語學校教研組長(四川高考命題研究專家)。
根據學校行政會決議,在教務處、辦公室和高2012級年級部的通力配合和精心組織下,3月17日、18日數學、政治、歷史、地理四個學科的專家講座班正式開班,學生帶好筆和筆記本統一著裝,提前入座,相關學科教師也及時到位,師生在專家的風趣的深入淺出的講座中受益菲淺!以上五個學科每個月都有一次專家講座。

與新媒體技術應用數學課比賽課例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