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教育沉迷游戲的學生迷途知返的短片
推薦------------聖殿
《聖殿》將是國內第一部集真實生活、電腦動畫(游戲界面)、夢幻世界、數碼特技於一體的影片;也是國內第一部涉及網路游戲和幻想題材的影片。
外表木訥性格內向的金魚店伙計邱東迷戀網路游戲,一天,他無意中接到一個神秘的電話:電話里一個神秘的女孩兒在找一個39級的劍客,之後在一家影樓的牆上,邱東看到一張神秘的婚紗女孩的照片,冥冥中他覺得自己平凡的生命里將開始一個非同尋常的奇遇——婚紗女孩兒與《聖殿》游戲中的女妖慢慢重疊,現實與虛擬世界漸漸迷失了界限,……
幻想的空間斑斕而美麗,真實的世界亦不再值得留戀,在邱東眼裡已逐漸迷失了真實與虛幻的界線……於是,他決定放棄生活中已經擁有的一切,去虛擬世界裡開始一場刻骨銘心的戀愛,雖然他並不知道結尾處他將面對怎樣的結局……
在這個游戲與現實相互交疊的世界裡,不再有掙扎,不再有宿命,只剩下一個逃學的少年;千里追尋的痴情漢;苦練本領的玩家;謹小慎微的網吧老闆;無奈之中艱苦度日的懷孕老闆娘……
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這個小小的世界演繹著一幕幕充滿酸甜苦辣的小故事,他們畸形,他們扭曲,但是你無法譏笑他們,因為我們看到的是那樣的執著與真誠,或許這樣的生命狀態早已不適合用實用理性的眼光來考量,又或許遠離傳說的我們都活得都太過實際——實際得不復有夢的能力和愛的勇氣。
六十天,是一個生命的間歇,
在這間歇里,寄託了所有美麗得無法實現的夢幻。
而故事的結尾處,一聲新生嬰兒的啼哭似乎又能夠帶給我們更深長的思索……
《聖殿》講述的是金魚店的伙計邱東,在網吧里瘋狂地玩了長達60天的游戲,在網路游戲《聖殿》中,他邂逅了神秘的「妖精」,被她吸引住,最後淪落到網路和現實不分。
在該片片尾,赫然寫有:「武漢2002年8月,球場街一網吧內一男青年連續上網60天,身體發臭被網吧老闆驅逐。」該片編導王競曾看到過一則報道,稱武漢一青年在網吧里玩《傳奇》,兩個月沒出門,身上發出臭味,被老闆趕了出去。王競對此極為好奇,什麼東西可以讓一個人足不出戶地呆上兩個月?什麼事能讓他對生活感到如此無趣?於是他決定把它搬上銀幕,希望演繹一個心靈迷失的過程,展現人性脆弱的一面。
製作低成本演員非明星
電影《聖殿》沒有一個耀眼明星,男女主角高峰、蒙亭宜都是不知名的新人。影片投資不足200萬,耗時一個月拍成。這部低成本小眾影片是國內第一部集現實、電腦游戲和數碼特技於一體的影片,也是國內第一部涉及網路游戲和幻想題材的影片。雖然無法像好萊塢大片以聲、光、色取勝,但其重情節、講智慧的拍攝技巧能給人愉悅和回味。
據悉,該片在北京大學試映後反響強烈,認為該片「拍得不錯」;在北京華星國際影城上映數天,上座率達七成。
逃避還是救贖?
編導王競說《聖殿》是部網路版《聊齋》,我心懷忐忑地以為會看到妖魔鬼怪或是更為驚恐的鏡頭,後來才發現,男主角心中的「妖」---白裙飄飄的婚紗店女孩,只是他長久沉溺於游戲中的幻覺。
如此,宣傳則有點過。
在網路游戲《聖殿》里,練到39級劍客就可以和婚紗店女孩結婚。現實生活中的邱東是個金魚店伙計,地位卑微,在虛擬的《聖殿》世界中卻是頂級劍客,為了心愛的女孩,他可以背叛家人和朋友,放棄一切。邱東就是這樣一個現實侏儒和虛擬巨人的復合體。
影片真實得如同發生在身邊,各色人等沒日沒夜地留連在游戲和網聊世界裡,離家出走沉溺於網吧里的中學生、不顧一切追尋網友的山東大漢、迷戀金錢卻又惴惴不安的網吧老闆、現實社會與受壓抑心靈的激烈矛盾,所有一切都急需找尋出口。出口在哪?是躲避到虛擬世界,還是自我救贖?
60天人鬼難分的網吧生活過後,邱東發瘋般地沖出網吧,門口是懷抱新生嬰兒、決定關了網吧的老闆夫婦。一大早忙碌著的人們、做游戲的天真少年……陰暗沉悶的畫面突然透進一縷陽光,讓邱東感到刺眼、暈眩,也讓觀者感到突兀。顯然導演王競急於想給觀眾一個美好的答案,一個重生的希望。可是他忽略了,也許是一種開放式的結局或是以悲劇來結尾,會留給人們更多思考……
2、如何看待青少年短視頻沉迷150字?
青少年應該樹立起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不能每天沉迷於短視頻而荒廢了自己的學業。
3、求有關青少年沉迷網路的資料 如:例子 後果 建議 等等一些認識
青少年沉迷於網路游戲的案例分析
青少年沉迷網路游戲的現狀「網路游戲」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可以多人同時參與的電腦游戲,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達到交流、娛樂和休閑的目的。作為伴隨互聯網迅速發展而出現的新事物,是「網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沉溺其中,而青少年群體更是對網路游戲有極大地熱情。為此,網路游戲成為家長、學校、社會大眾心中的「魔獸」。
安徽省廬江縣。 2005年11月14日年僅16歲的少年胡彬在服用了農葯之後被緊急送往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行搶救到達醫院時胡彬已經生命垂危兩天後胡彬離開了這個世界。對於胡彬採取這種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胡彬的家人、老師和同學之所以一致認為網路游戲是胡彬自殺的罪魁禍首,是因為在胡彬自殺前,曾經在當地一家名叫飛宇的網吧里瘋狂地玩了11天的網路游戲,隨後就發生了自殺的悲劇。然而對於他們的這種說法,有一個人提出了強烈的反對,那就是飛宇網吧的老闆。這位網吧老闆聲稱他承認胡彬在自殺的前幾天的確是在他的網吧里度過的, 但是時間不是11天而是4天,而且胡彬在到他的網吧的時候就已經有些異常。網吧老闆還指出,胡彬不是第一個到他網吧玩網路游戲的孩子,其他孩子都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件,由此說明胡彬的自殺與玩網路游戲沒有直接的關系。而且對於一個16歲的初三學生來說學習壓力過大缺少家庭關愛以及違法犯罪之後的畏懼心理等等都有可能成為他走上絕路的動因。應該說這位網吧老闆的說法不無道理那麼胡彬死是否真的如這位網吧老闆所說另有原因呢事實是在老師、同學和鄰居們的眼裡胡彬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之中經濟狀況較好擁有父母的關愛而且還沒有升學的壓力由此可以判斷胡彬根本不可能由於學習和家庭的原因而走上絕路。既然如此那麼胡彬自身的品行又如何呢是否存在一些違法犯罪的現象呢記者通過走訪當地的公安部門了解到胡彬沒有任何劣跡。通過深入調查胡彬的方方面面記者發現除了網路游戲,還真找不到能夠解釋胡彬自殺的其他理由。在搶救的過程中胡彬向父母講述了自己11天的出走經歷。原來為了好好打網路游戲而不被父母找到胡彬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前往縣城裡的網吧而是去了一個鄉鎮里的網吧。開始他一天吃一袋方便麵後來三天才吃一袋方便麵晚上三個椅子拼起來往上一躺就睡了。這期間沒有人過問這個少年的冷暖飢飽。對於胡彬喝農葯的原因胡彬的父親說「胡彬在醫院講爸爸我喝的這農葯有劇毒。我問他有毒你為什麼還喝?他說我喝就是想讓你們救不活我。他說我已經玩夠了。」胡彬的母親說「兒子老對我說媽我管不住自己我就是想玩他說管不住自己的腿他說也不想氣媽媽不想對不起媽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想要玩。他說夜裡心裡老是想著游戲老是睡不著就是想玩。2005年11月6日胡彬在死前說的最後幾句話是「有妖怪過來了。殺光殺光」在病床上孩子的手還在動似乎還在打著游戲。
一原因剖析
1 「學習太枯燥了我很煩玩游戲輕松一下」現在青少年的學習壓力越來越重而網路游戲則創造了一個非常寬松的虛擬世界學習能力不強、成績下滑的青少年體會不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就從網路游戲中獲取虛擬獎勵宣洩學習不成功帶來的壓抑。 2 「學習、做其他我不是很好網路游戲我在行」 如果青少年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總是感覺處於落後、不如人的情況下對父母、老師的嚴加管教比較抵觸尋找不到學習的樂趣、喪失信心就會到網路游戲中尋找到自己的價值「自由地發揮才智」、體驗成功在虛擬的世界裡「攻城拔寨」、「稱王稱霸」、升級到修煉成擁有絕對的主宰力量進而揮灑自己的快樂、釋放對現實的不滿。 3 「沒什麼朋友通過網游去交友」 青少年有交流感情、思想、疑惑的心理需求當父母忙於工作疏於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時當孩子自己的人際關系不良缺少有共同語言的夥伴溝通時青少年就通過網路游戲廣交朋友、尋找友情、逃避現實彌補孤獨感、抑鬱和自卑等。 4 「在網路游戲中干什麼都行„„」 在形式多樣的網路游戲中可以如身臨其境地到冰山大漠各種險惡境地、可以遨遊外太空、可以「偷別人的菜」、可以結婚、戀愛可以隨意地殺人、放火而這一切都不必承擔任何後果沒有責備、壓力和約束。青少年在玩網游中體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5「網路游戲真刺激、真好玩」 網路游戲的設計精美游戲效果視聽感覺逼真、花樣繁多情節精彩刺激、富有懸念並且變化無窮、引人入勝這對於好奇心強、對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的青少年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感官刺激和誘惑。 從游戲內容看網路游戲中的「殺敵」和攻打「關卡、城池」等情境包含了大量的攻擊性行為刺激。青少年正處於青春發育期精力旺盛充滿挑戰慾望大量攻擊性內容的游戲使其更容易發泄自己過剩的精力。此外網路游戲中的一些虛擬財產如游戲的賬號、點數、積分等演化成了青少年眼中的物質財物這種暗示對青少年的心理是一種滿足。 6 「 玩 時 尚 、 最 新 游 戲 我 最 個 性 」 網路游戲的設計極具個性游戲的種類繁多有角色扮演類、技巧類、格鬥類、戰略類等等。青少年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種類的游戲。另外游戲中的角色人物的外貌、能力和性格都不盡相同甚至所持的武器、所養的寵物千奇百怪這也給青少年提供了展示個性、標新立異的舞台。
二防治對策
1在家庭中家長的應多與孩子溝通並且注意溝通方式應多從孩子的思想出發。要注意避免大擺架子居高臨下、空談泛泛的理論或教條、沒有以身作則這些都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2善於發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潛能鼓勵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學習上有「成就感」 。
3多培養子女新的愛好、興趣把孩子的其它方面的潛能挖掘出來轉移子女對上網的注意力不要一味限制子女上網。
4 多參加體育運動、社會集體活動 增強體質增強現實責任感。
5家長應該加強與學校的溝通相互理解和支持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一種溫馨的氛圍。
4、網路給我們青少年帶來的好處視頻
一、互聯網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學習的廣闊校園。在互聯網的虛擬學校中上課,目前已成為國外大、中學校的一種新穎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了解學校的情況,而且可以直接學習課程,和學校的老師進行直接的交流,解答疑難、獲取知識。諸多網上學校的陸續建立,為青少年的求知和學習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和廣闊的空間。 二、互聯網為青少年獲得各種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獲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網的第一目的。當前青少年的關注點十分廣泛,傳統媒體已無法及時滿足請少年這么多的興趣點,互聯網信息容量大的特點最大程度地滿足了青少年的需要,為青少年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 三、互聯網有助於青少年不斷提高自身技能。美國的一些學者將計算機作為未來成功青年所必須掌握的五項基本技能之一。在互聯網上,我們幾乎可以找到涉及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類信息,對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的青少年來說,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 四、互聯網有助於拓寬青少年的思路和視野,加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提高青少年的社會參與度,開發青少年內在的潛能。由於互聯網的包容性,使上網的青少年處於和社會生活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在思考的過程中,青少年不僅鍛煉了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對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斷力;網路的互動性是青少年可以通過網上聊天室廣交朋友,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發表觀點見解;而網路的無邊無際也會極大的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其潛質和潛能有效的開發出來。 網路信息的到來,上網對於我們青少年雖然說有一定的壞處,但總不能因為它有一定的壞處,就不上網了吧?上網帶給我們的畢竟是好處大於壞處,雖然出現過一些不好的事情,但畢竟只是少數而已,有很多上網的人從網路上獲得知識,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 一件事的好壞要看如何去對待,只要把握好「度」,就會不斷的向前發展,俗話說的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適,智有所不明嗎!」所以,我們應該看到上網的好處。父母應該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網路還是會帶來很多好處的,就算父母不讓中學生上網,那麼結果也只會是我們再找其他方法去和外界交流,所以結果還是一樣的,如果父母不讓我們上網是怕影響學習,那麼到了網路信息社會的時代時,我們只能從頭學起,這樣做,只能落後於發達國家,和他們的距離會越來越大。 如果再不培養我們對網路的興趣,將來肯定會有更少的人去喜歡這項職業,結果也只會是在網路上我們輸給發達國家,網路又會變成發達國家襲擊中國的最好途徑,所以家長不應該禁止中學生上網,而是加以引導,給予支持讓21世紀的青少年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上網本身並非壞事,只是網上有一些不良東西,可是,不良信息不但影響未成年人,也影響成年人呀!就拿我來說吧!我父母怕我在網上交不好的朋友,看不該看的東西,這沒錯,但網外的世界還不是一樣問題很多嗎?如若千個書,報紙,雜志中,包括一些漫畫書中也有妨礙我們成長的內容,每天看的電視節目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健康的成分,家長總不能不讓我們到社會上去,而不看電視節目了吧!所以,學好的,學壞的,取決與主觀選擇,不上網也可以學壞啊!抓緊教育才是最關鍵的,而不是應該去怪網路! 大家都知道,並不是所有書都適合我們讀,那麼我們是不是就乾脆什麼書也不讀了?不是的!網上鮮活,地道的英語,五彩繽紛的異國風情,靈活多樣的參與活動,都是對我們英語的一個有益補充,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應該心明眼亮,提高自己的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辨別事物好與壞的能力,增大自身的免疫力,上網學習英語恰恰給我們提供這樣的鍛煉機會,我們中學生上網學英語,家長,老師應該相信我們,積極支持,正確疏導我們。好奇心是我們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天性,我們應該在老師和父母的幫助下,充分利用好無限的網路資源,盡可能的多接觸網路英語,從而促進我們的英語!盡可能少玩網路游戲,玩總是會有的,但知識是必須學的,知識學好了,以後還有的是機會玩,所以,對我們有利的知識一定要爭取,網路上的好知識就是我們所需的,除了英語我們還可以了解政治上的知識,所以,應該去積極利用好這種資源! 21世紀,青少年要學習的重要能力是管理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網路就是獲取這種能力的工具,計算機及其網路將成為未來社會的巨大體載,學習和掌握計算機知識,將有利於青少年未來發展!
5、網上短視頻軟體橫行,其中「青少年模式」作用有多大?
近年來,互聯網變得越來越流行。互聯網為人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同時也有一個深受網路文化影響的群體,即青年群體。正確接觸互聯網對青少年來說意義重大。然而,近年來,有報道稱青少年沉迷於互聯網,獎勵主播或充值游戲,並把所有積蓄都花在家裡。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於網路,主打短視頻的公司和網路視頻播放平台都推出了“青少年反沉迷系統”,一度“青少年模式”成為當時的熱門詞彙。
在網路平台上推廣網上青年模式,意思都是在引導互聯網企業積極履行各項社會責任。這也要求學校和家庭承擔相應的責任,開展教育和逐步引導青少年安全合理地使用網路,促進全社會形成參與青少年網路保護的良好氛圍。為了讓青年模型真正發揮作用,我們必須首先識別用戶身份,並逐漸使這個模型成為必須的;其次,我們可以考慮建立相關的監管部門或未成年人身份認證的共享模式,並嘗試開放每個短視頻平台的青年模式的使用流程和內容池。
然而,自其運作以來,“青少年模式”似乎沒有在現實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江蘇省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一些直播平台的青年模式與普通模式沒有區別,而且效果不佳;其他隨機選擇的平台可以通過輸入密碼來延長軟體在青少年模式下的使用時間,兩個直播平台在充值協議中表示,平台不對未成年用戶使用充值服務承擔全部責任。網上甚至有與“青春期模式”相關的熱門詞彙,即如何繞開青春期模式。你只需要在搜索引擎上繞過青少年模式輸入網站的關鍵詞,具體操作方法和過程一目瞭然。
6、找一則告誡,沉迷於網路青少年的公益廣告
1、上網有尺度,不把年華誤。
2、沉溺網路損健康,痴迷游戲誤終身。
3、正是少年時光好,莫把光明網上拋。
找了一些,希望能幫助到你(^o^)
7、青少年沉迷於網路的事件
16歲的少年胡某在合肥市新站開發區「相約」網吧里玩一種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戲時,由於技術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別人「捅」倒。坐在胡某旁邊的一名與胡某同齡的少年也在玩同一種游戲,他忍不住對胡某冷嘲熱諷。在網路上「殺」紅了眼的胡某當即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長的防身刀具,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導致受害人當場死亡,而胡某依舊沉浸在暴力游戲中。直到警方趕到現場,胡某才驚醒:「我是不是殺死了人,會不會坐牢?」
8、誰能給我幾個關於網路對青少年的危害的高清視頻,謝謝了
網路對青少年來說,是一個雙刃劍,也有益處也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