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網路與新媒體專業要學數學嗎
本科網路與新媒體專業要一般不用學數學,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根據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特點,課程體系應當包括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和畢業論文(作品)。理論課程主要包含通識類課程、公共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專業類課程。
這四大類課程總體上應能充分反映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培養目標以及培養規格的要求,充分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傳播實踐的最新經驗,充分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情況。課程總體框架設計應當強化專業實踐能力,擴大通識類課程覆蓋面,增加新媒體知識和技術相關課程,涵蓋創新創業教育。
課程總學分一般為140—160學分。各高校可選擇一些反映學科前沿、學校特色的知識單元作為選修科目。有條件的學校可制訂並實施國內(外)學生交換計劃、各類形式和層次的聯合培養,以及開展雙語教學。
(1)小世界理論與新媒體擴展資料:
與其它媒體比較,網路媒體主要有以下優勢:
1、傳播范圍最廣:全球性
傳統媒體無論是電視、報刊、廣播還是燈箱海報,都不能跨越地區限制,只能對某一特定地區產生影響。但任何信息一旦進入Internet,分布在近200個國家的近2億Internet用戶都可以在他們的計算機上看到。從這個意義上講Internet是最具有全球影響的高科技媒體。
2、保留時間長: 全天候(常年)
報紙廣告只能保留一天,電台、電視台廣告甚至只保留幾十秒,幾秒,Internet上發布的商業信息一般是以月或年為單位。一旦信息進入Internet,這些信息就可以一天24小時,一年365 天不間斷地展現在網上,以供人們隨時隨地查詢。
3、信息數據龐大:全面性
影象、動畫、聲音、文字;涉及政府、企業、教育等各行各業;寫文章、搞研究、查資料,找客戶、建市場、信息流、物流……。
4、開放性強: 全方位
5、操作方便簡單:傻瓜化
僅滑鼠點點,瀏覽、搜索、查詢、記錄、下單、購物、聊天、談判、交易、娛樂,報關、報稅等,輕松實現,跟發傳真、打電話一樣簡單。
2、「小世界網路傳播」理論 具體是什麼?
「蛆柑事件」,讓我們思考大眾傳媒與新媒體人際傳播的關系
大眾傳媒報道廣元柑蛆事件,並沒有引發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最終引發全國性變動的是公眾通過新媒體進一步傳播這一事件。
根據「小世界網路傳播」理論,如果以網易論壇中的帖子作為起點來推算,在10月20日發帖當天,有3935人通過瀏覽該帖知曉「柑蛆」事件。假設在一天的時間里,這些消息源會與其人際傳播網路中的所有人進行一次人際溝通,溝通中有60%的人會談到「柑蛆」事件,則在10月21日,就會有70,948人知曉該事件。假設70,948人中的40%又會成為擴大的消息源,繼續傳播該事件。依此類推,到第六天,這些與「柑蛆」有關的信息通過新媒體相傳,就能被13 億多人知曉。雖然這只是估算,並非嚴謹的數學論證,但從中也可以看出,信息通過新媒體進行的人際傳播速度,具有病毒傳播的倍增效應。即使傳播的內容基本屬實,但混雜著恐慌、關切等各種情緒,也足以導致公眾在一定時間內對任何柑橘加以抵制,造成全國柑橘市場滯銷的客觀結果。
通過「柑蛆」事件我們可以看到:在新媒體普遍使用的情況下,有時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不會直接導致相關輿論的生成,而是通過各種新媒體以人際傳播的方式被繼續傳播,附帶上情感和傾向,從而形成關於某個問題的輿論。尤其是關於食品安全的局部事件的新聞,這類信息關涉人們的日常生活質量,在傳播科技迅速發展的情形下,加上社會心理因素的作用,可能很多身在其中的當事人也無法料到最終的結果。
這種情形已經愈來愈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種結果不會像傳統傳媒的「輿論監督」那樣可以控制,可能傷及無辜。因此,研究這種情形下可能的社會心理機制,防範可能帶來的過大殺傷力,是我們的一個新課題。
3、請問新聞學,廣播電視學,網路與新媒體這三個專業的區別。還有就業前景因為專接本這是個聯考專業不知道?
廣播電視學:本專業培養具有廣播電視新聞學基本理論和寬廣的文化科學知識,能在廣播電視新聞宣傳部門,從事編輯、采訪、節日主持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傳播學高級專門人才。
新聞學:本專業學生應掌握新聞學基本理論,了解新聞實踐的歷史沿革及發展趨勢,了解國內外新聞事業的現狀與動態;掌握一定的經濟學知識,具備從事經濟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評論的業務能力;
掌握媒體經營管理的基本理論,熟悉有關媒體經營管理的政策法規,具備從事媒體經營管理的基本素養;比較熟練地運用一門外語閱讀專業書刊,並具有一定的聽、說、寫能力。
網路與新媒體:本專業要求學生能夠把握傳統媒介和新媒體與信息網路領域的變革趨勢;理解信息網路交叉融合的發 展方向、新媒體與信息網路業態的多樣性;
掌握和運用新媒體內容策劃與製作、新媒體與信息網路的傳播戰略、現代互動營銷理論和媒體經營模式、新互動廣告類型 策劃與創意、新媒介數據監測系統分析應用等知識結構體系,最終培養能夠服務於廣播電視網路、通信網路、互聯網路等各種新媒體行業所急需的高級復合型專業人才。
4、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學生平時專業課多嗎?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學生怒答一波。
首先,平心而論,專業課並不是很多。但這是個功夫在詩外的專業,想只靠上專業課變專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發展基於社會對於互聯網信息的需求,具有信息傳播性質,因此屬於新聞學類。具體的專業課也從新聞學基礎開始:大一主要有大學語文、新聞學概論、新聞史、廣播電視概論等等具有新聞學性質的課程;大二開始向實操方面傾斜,有新聞寫作學、新聞編輯學、新聞采訪學、傳播學、廣告學等等;大三開始傾向技術性,例如網頁編輯與製作、音視頻製作、軟體剪輯、輿論學等;大四就是實習了。
注意,這個專業的專業課是不夠的,必須學會自己學習。例如,在上一些技術性課程的時候,許多基礎性操作老師是不怎麼講甚至一句帶過的,因為時間要用在較為復雜和關鍵的操作講授上。因此,本專業學生在課下需要通過許多練習來熟悉專業性較強的軟體,從基礎的Ps、Ae、Pr開始,一直到GeoFlow、Smartbi等。
同時,網路與新媒體本質上依舊是吃互聯網這碗飯的,這意味著技術的更新換代是很快的,如果不想被新人淘汰,就必須努力學習專業性知識技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關於如何規劃日常生活的問題,兩點尤為重要:一是多讀書,二是多實踐。中國大多數大學生還是有大量空閑的時間可以自己安排的,一定要避免大學四年就窩在寢室里碌碌無為。讀書是永不過時的充電方法,作為網媒專業學生,必須學會多讀書,讀雜書,廣泛涉獵,把自己培養成「全才」型人才,不論是對個人發展還是以後就業,都是大有裨益的。最後,這個專業十分重視操作性和實踐性,不用以為學了點理論知識就可以自稱媒體人了。
以上。
5、求「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介紹,比如要學些什麼?進大學前我要注意些什麼?理科生與文科生的優勢,劣勢(
隨著互聯網越來越普及,電腦相關的行業人才也越來越稀缺,就業崗位逐年增多,人才供不應求。因此從事互聯網相關的行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於想學的專業,就看個人的愛好和本身的素質來看,建設藝術設計,電子商務,新媒體UI設計,影視後期等等都是近兩年發展很快的專業,就業前景不錯。
6、新媒體與傳統媒介的區別在哪?新媒體的優勢是?
區別: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路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新媒體的特徵具有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個性化與社群化。
優勢:傳播與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內容豐富;低成本全球傳播;檢索便捷;多媒體傳播;超文本;互動性強。
新媒體(New 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7、新媒體與傳播學理論是什麼關系?為什麼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簡言之,傳播學是研究人類如何運用符號進行社會信息交流的學科。傳播學又稱傳學、傳意學等。研究重點: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傳播學研究傳播過程,即傳者、媒介、受者、傳播內容、傳播效果。傳播學研究的重點是人與人之間信息傳播過程、手段、媒介;傳遞速度與效度,目的與控制,也包括如何憑借傳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關系。研究范圍主要包括:內向傳播、人際傳播、公眾傳播、大眾傳播和組織傳播。而其中又以大眾傳播為主。研究傳播學其實就是研究人:研究人與人,人與其它的團體、組織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研究人怎樣受影響,怎樣互相受影響;研究人怎樣報告消息,怎樣接受新聞與數據,怎樣受教於人,怎樣消遣與娛人。首先了解人與人怎樣建立關系。
8、學網路與新媒體考研方向,考研科目?考研難度?詳答。
2016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考研專業目錄及考試科目【按方向分科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