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二戰後紀念二戰的短視頻

二戰後紀念二戰的短視頻

發布時間:2020-08-29 03:16:43

1、二戰後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9.0 斯皮爾伯格執導,男人必看影片之一 拯救大兵瑞恩8.9 (國語版)濃重的感動里是心理和生理的共鳴 盧安達飯店8.7 感人熱淚,奧斯卡3項大獎提名影片 冷山8.7 紀念安東尼明格拉,61屆金球獎8項提名影片 太陽之淚8.7 布魯斯·威利斯精彩絕倫的非洲拯救之旅 兵臨城下8.7 蘇聯傳奇狙擊手令德軍屍橫遍野 魂斷藍橋8.7 費雯麗主演,全世界的愛情經典 戰爭製造者們8.3 西恩潘解說,美國總統們主演的戰爭紀錄片 巴頓將軍8.2 4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影片 反抗軍8.0 新任007浴血奮戰,兄弟三人拯救千名猶太人 亂世三人行8.0 奧斯卡影後查理茲·塞隆演繹亂世情 英國病人8.0 紀念安東尼明格拉,6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十二金剛7.9 為了消滅德軍將領,美國派出十二位重刑犯 最長的一日7.9 青年肖恩康納利主演,諾曼底登陸的漫長第一天 再戰豪情7.7 希斯萊傑主演,一段傳奇的戰爭史詩 冰雪勇士7.7 二戰真實故事改編,被困士兵如何在冰雪中突圍 獵殺U-5717.6 (國語版)6200萬美金超級大製作 父輩的旗幟7.6 一張照片可以結束一場戰爭? 哈特之戰7.6 布魯斯威利斯主演,美軍戰俘的集中營故事 海底喋血戰7.6 德潛艇VS美驅逐艦,二戰中經典教科書式海戰 最後的莫希幹人7.5 丹尼爾戴劉易斯主演動作冒險片 勝利大逃亡7.5 史泰龍主演,德軍和俘虜的足球生死戰 硫磺島來信7.4 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徹底潰敗之戰 亂世忠魂7.4 榮膺八項奧斯卡大獎,再現珍珠港事件悲慘場面 珍珠港7.2 《變形金剛》導演力作,直襲心靈深處浪漫史詩 百戰雄獅7.2 馬龍白蘭度主演,豪華大製作打造生死兄弟情 大逃亡7.2 二戰經典,美軍官率領600英國戰俘逃亡故事 中途島之戰7.2 二戰力作,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太平洋海戰 失落的戰場7.1 臨時平民部隊與裝備精良德軍精彩PK戰 大偷襲7.1 美國軍事史上最為成功的戰俘營救行動 斯巴達克斯7.1 大師庫布里克史詩巨制,榮獲奧斯卡四項大獎

2、求一個關於二戰後歷史的紀錄片,快要考試了, 看看視頻。

《大國崛起》和《世界歷史》
看紀錄片都比較冗長,應付考試的話建議看教學視頻。

希望能夠幫到你。

3、和二戰時期留下的真實視頻,求二戰時期當時戰地記者拍攝的視頻資料和圖片,不要紀錄片。

我覺得,你去買本「戰爭與和平」吧,裡面,夾雜不少這種圖。

4、中外各種紀念二戰的節日

一、國際:「1.27國際大屠殺紀念日」
2005年11月1日,第60屆聯大,104個國家聯合提出草案,決定將每年的1月27日定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也稱作「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紀念日」。
奧斯維辛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在波蘭境內設立的最大集中營,被稱為「死亡工廠」。有110萬人在這座集中營里被納粹殺害,受害者絕大部分是猶太人,還有波蘭人,吉普賽人,蘇聯戰俘和其他國籍的人。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
二、波蘭:「8.1華沙起義紀念日」
2009年10月9日在波蘭總統的提議下,波蘭議會通過了法律,決定從2010年起,每年8月1日為華沙起義紀念日。
1944年8月1日,華沙軍民5萬餘人舉行大規模武裝起義,反抗納粹佔領軍。起義者奮戰了63天,終因力量懸殊而遭鎮壓。在起義過程中約有1.8萬名戰士犧牲,另有近20萬華沙市民死亡,大批華沙市民被投進集中營。
三、,英國
1「.5.8歐洲勝利日」
5月8日,紀念二戰歐洲戰場的歐洲勝利日,每年的這一天會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
2「.8.15對日作戰勝利日」。1945年8月14日,英國首相艾德禮按照同盟國的約定,發表廣播講話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並宣布15、16日兩天全國放假。歷年英國政府的紀念活動都選擇在8月15日舉行。
3.「 1.27國際大屠殺紀念日」英國通過立法將1月27日設立為法定紀念日。
四、俄國
1. 「5.9勝利日」
在俄羅斯,每年的5月9日,都會在全國范圍內隆重紀念二戰蘇德戰爭結束。5月9日也被俄羅斯人稱為「5.9勝利日」。
1945年的5月8日,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並於5月9日正式生效,因為此時蘇聯時間已經是5月9日,所以5月9日是蘇聯的勝利節, 前蘇聯一直把5月9日這個難忘的勝利日,作為全國性的盛大節日來紀念。
1995年4月,俄羅斯聯邦國家杜馬通過了永久紀念勝利日的法令,規定每年的5月9日為法定節日,全國統一放假一天,舉行閱兵式,鳴放禮炮,舉行集會,大家通過多種形式緬懷歷史,寄託哀思,悼念在衛國戰爭中犧牲的同胞。
2. 「9.2二戰結束紀念日」
2010年,時任總統的梅德韋傑夫還簽署法令,將每年的9月2日定為「二戰結束紀念日」。因為1945年9月2日,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上,日本正式簽署了投降書,包括蘇聯在內的同盟國接受了日本的投降。日本投降書的簽署,正式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終結束。
五、德國
1.「1.27 大屠殺受害者紀念日 」 1995年通過法律設定1月27日為大屠殺受害者紀念日。每年1月27日,總統府、總理府、各部委及下屬各機構均降半旗,德國聯邦議院為悼念遭納粹屠殺的死難者,舉行追悼
六、義大利
1.「1.27大屠殺受害者紀念日」。義大利等通過立法將1月27日設立為法定紀念日。
七、新加坡
1.「2.15全面防衛日」
1942年2月15日,日軍攻陷獅城。日軍進城後展開針對華人的大屠殺。新加坡於1967年2月15日,建立「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並將每年的2月15日設立為「全面防衛日」,以紀念被日本佔領期間死難的同胞。並提醒新加坡年輕一代牢記日本統治時期的悲慘日子,讓他們了解自由與和平的可貴及全面防衛的重要性。
每年2月15日,官方紀念活動在「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前舉行。新加坡政府、警察部隊、宗教團體、中華總商會、死難者家屬代表等參加悼念儀式。
八、以色列
1「.1.27大屠殺紀念日」
六百萬猶太人在二戰期間慘遭納粹屠殺。
2.「5月9日的國家勝利日」

3.「 陣亡將士紀念日」
以色列第三個死難者公祭日,是猶太歷以珥月4日(公歷4月15日和5月15日之間),以色列的陣亡將士紀念日。當天上午11點整,汽笛聲在以全國響起,人們佇立默哀兩分鍾,即使在高速公路的司機也不例外。全國42個軍事墓地開始舉行正式追悼儀式。電影院、餐館以及其他娛樂場所均關閉,學校舉行紀念活動。全國降半旗,所有電視台和電台都報道相關紀念活動。
九、美國
1.「12.7國恥日」
2011年,珍珠港事件70周年當天,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12月7日為「國家珍珠港榮軍紀念日」。以勿忘國恥,紀念死傷將士。
1941年12月7日,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遭日本襲擊,2300多名美軍官兵喪生。第二天,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講話,稱12月7日為「國恥日」,並對日宣戰。
政府每年這一天會舉行悼念儀式,紀念活動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隆重舉行,美國政府、軍方和退伍軍人組織代表以及普通民眾出席活動。紀念日當天 娛樂場所全關閉
2.「 二戰紀念碑「 
1993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決定建造二戰紀念碑。當年5月,時任總統的柯林頓簽署法令,授權美國戰爭紀念碑委員會在華盛頓建造全國首座二戰紀念碑。紀念碑於2001年9月動工興建,於2004年4月底完工,開始對公眾開放,2004年5月正式舉行了竣工典禮。從國會通過法案,到紀念碑最終建成,歷經11年。
3「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時間原為5月30日,1971年以後,為保證聯邦雇員都能享有這一休息日,許多州將它改在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1868年,5月30日這一天被正式批准,為向為保衛祖國而英勇犧牲的士兵們敬獻鮮花的日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們開始在陣亡將士紀念日這一天,祭奠所有的戰爭死難者,後來在民間又逐漸發展為一般家庭祭奠逝去的親人。今天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祭掃日。
每逢陣亡將士紀念日,美國現役軍人和老戰士便排成長長的隊伍前往墓地,鳴槍向陣亡將士致意,吹響軍中熄燈號讓死難將士安息。
十、法國
1.「5月8日二戰紀念日」
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紀念日,為法國的公共假期。總統會隆重舉行活動,為凱旋門下的無名烈士墓獻花,紀念這些為了法國的自由而獻出生命的無名烈士
2.「 11.11緬懷殉國者的紀念日」
法國的11月11日,國家節日,由紀念1918年一戰勝利,到緬懷所有殉國者的紀念日。
十一、韓國
1.「8.15光復紀念日」
韓國通過行政立法,將日本宣布投降的8月15日定為光復紀念日。從35年的日本殖民統治下解放,重現光明而設立。同時也為紀念1948年這一天大韓民國政府成立,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掛起國旗,包括公共交通,公園,博物館等公共設施都會免費開放。
2.「 6.6顯忠日」
6月6日顯忠日,是向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祈禱默哀的日子。旅遊景點、民間團體等都要降半旗以示哀悼。自1970年開始,顯忠日作為韓國的公休日實施至今。
3. 「 3.1獨立運動」紀念日
1919年3月1日,朝鮮半島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日示威,200多萬人參加了這場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日本軍隊對反日示威進行了殘酷鎮壓,有7500多人被殺害,15000多人受傷。1945年,韓國政府為紀念這一爭取民族獨立運動,把每年3月1日定為公休日,並舉行多種活動予以紀念。
十二.日本
1.「靖國神社祭日」
例祭分為春秋二祭,每年的4月21日-23日和10月17日-20日。神社供奉自明治維新以來為日本帝國戰死的軍人及軍屬,其中絕大多數是在二戰中陣亡的日軍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包括二戰中2000餘名甲、乙、丙級戰犯,特別是被國際法庭處決的14名甲級戰犯,引起世界公憤!
2.「8.15 終戰紀念日」
日本人至今仍把8月15日叫做「終戰紀念日」。有日本學者指出:「『終戰』這個詞,給人一種戰爭是自然結束的印象,輕松地抹去了戰敗的恥辱。」而在9月2日這天,日本的電視台、報紙也基本上不做任何關於日本戰敗的紀念報道。這就意味著,作為二戰戰敗國的日本從不提「戰敗」,而是終戰。
十三、中國、
1.「9.3」抗戰勝利紀念日」
9月2日,日本政府在密蘇里號正式簽字無條件投降。徐永昌將軍代表中國簽字。國民政府於第二天下令舉國慶祝3天,並從1946年把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194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將8月15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1951年8月13日政務院發布了規定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通告。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發布的有關抗日的紀念日有「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這是中國政府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了抗日戰爭紀念日。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2.「12.13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號,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將12月13號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南京大屠殺是經過國際法庭確定的事實。審判經歷兩年半,共開庭818次,審訊記錄達4.8萬多頁,判決書長達1218頁,判決宣判長達8天之久。遠東國際法庭認定被殺害的中國人為20萬人以上,但未包括屍體被日軍消滅了的大量被害者在內,而且這個數字僅僅是「在日軍佔領後六個星期內」屠殺的。六個星期過後,日軍的殺人暴行並沒有完全停止。
正因為鐵證如山,南京大屠殺的主犯松井石根與其他6名日本甲級戰犯東條英機、廣田弘毅、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本村兵太郎和武藤手被法庭處以絞刑。
3.香港「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二戰結束後,香港就設立了「重光紀念日」。而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後,特區政府改設「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現在的和平紀念日訂於每年11月第2個星期日舉行,地點是中環皇後像廣場的和平紀念碑前。每年和平紀念日、都會悼念戰爭殉難者。重陽節時香港也有相關紀念活動。
4.台灣
a、「9.3 軍人節」
是「對日抗戰勝利日」。1945年9月2日,日本簽字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隨即規定自9月3日起放假3天。1955年,台「國防部」為了統一各軍種節日,將9月3日定為「陸海空三軍的軍人節」。當天各軍種都有慶祝活動,「總統」及「五院院長」將親臨「忠烈祠」,拜祭殉職軍人,軍人也放假一天。
B、「 7.7陸軍節」
是在7月7日,為紀念「盧溝橋事變」而設立。
C、「8.14空軍節」
為紀念中國空軍1937年8月14日正式開始對日作戰,打破日軍航空兵不可戰勝的神話。
D、「10.25台灣光復節」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在台北中山堂接受日軍投降。1946年8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布命令,把每年10月25日定為「台灣光復節」。按照規定,光復節屬於不放假的節日,由相關機關、團體和學校舉行慶祝活動。

5、一部動漫短片,十分震撼。二戰時期的兩架敵對飛機殊死搏鬥最後彈盡糧絕同歸於盡。求視頻名字或鏈接

這樣形容不是很清楚,不過《圖書館戰爭》有點類似
還就是《丹特利安的書架》裡面男主角的故事那集也是類似的
你說說大概是什麼版本、時間或者主角的造型之類的唄~

6、有個動漫短視頻,裡面說二戰還是第一次大戰我就忘了,把世界大戰縮成牌桌上,最後有兩個老兵,以前有段時

紀錄片《二戰中的指揮官》,由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攝制,曾獲得美國「2010年度歷史締造者獎·最佳創新影片獎」。該片從全新的角度探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著名戰役,展現了當時敵對雙方的精彩較量,探究了將領們為打敗敵軍所思考和採取的行動及作戰方案,比較了交戰雙方指揮官的軍事策略、面對的困境以及失敗的原因,再現了硝煙彌漫的現代戰場上精彩的智慧交鋒。

7、紀念二戰勝利60周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廣告(宣傳片)背景音樂

1D 2B 3A 4D 5B 6A 7? 8A 9C 10C 11C 12C 13B 14D 15C 16C 17C 18A 19D 20A 2D 22C 23B 24? 25C 26C 27C 28C 29D 30C 31A 32C 33A 34B 35B 36B 37D38B 39D 40C 41B 42? 43D 44B 45C 46C 47C 48C 49D 50D 51C 52A 53B 54A 55A 56B 57D 58B 59D 60B 61B 62A 63C 64D 65A 66C 67D 68B 69D 70B
71ACD 72ABCD 73ABCD 74AB 75AB 76ABC 77AC 78ABC 79ABCD 80ABCD 81ABCD 82ABCD83BC 84ABCD 85ABCD 86ABCD 87ABCD 88ABCD 89ABCD 90ABC 91BCD 92CD 93ABD 94ACD 95AC 96AB 97??? 98CD 99ABCD 100ABCD
哈哈,累死我了!你千萬別辜負了我呀!正確85%吧

8、二戰勵志視頻

戰雲密布 閃電大戰 兵敗東方 決戰地中海 大西洋海戰 蘇聯反攻 鏖戰太平洋 霸王行動

9、尋找一個視頻,關於日本二戰前後的動漫。

《螢火蟲之墓》

螢火蟲之墓是1988年由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日本動畫。內容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的神戶周邊為舞台,描寫父母雙亡的兄妹二人清太和節子艱難求生的悲傷故事。是一個描寫戰爭受害者孤兒的故事。

希望採納~

10、求講日本二戰後的發展的視頻

大國崛起里不知道有有沒有你可以去看看 這里有篇關於日本崛起的博客
葉永烈:日本是怎樣崛起的?

來到日本,我注意到這樣一組數字:
1965年,日本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相當於美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25.5%;
1975年,日本追上來,改寫為62.2%;
1985年,日本已經逼近美國,為97.6%;
1986年,按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計算,日本超過了美國。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上崛起,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神話。如今,日本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1946年,日本成立了經濟安定本部,制定了三項重大經濟改革政策:
一是實行「傾斜」生產方式,以重工業為優先,集中力量恢復和發展煤炭、鋼鐵、電力、肥料四個關鍵性工業部門的生產,以此帶動整個經濟復甦。
二是在農村實行了「農地改革」,使農民獲得土地,大大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日本政府把地主的194萬公頃土地強制收購,以非常低廉的價格(有的地方僅相當於一雙靴子或一袋煙的錢),賣給420萬戶農民。日本首相吉田茂曾稱之為「非共產主義世界進行得最徹底的土地改革」。
三是面對劇烈的通貨膨脹,日本政府規定,無論是皇族、達官、財閥家族,還是平民百姓,每人每月只能從銀行提取500日元的存款(相當於當時一個月普通工人的工資)。這樣,迫使所有的存款、國債、社債、股份都在劇烈的通貨膨脹中急速貶值,縮小了社會的貧富差距。
這三大行之有效的經濟改革政策,促使了日本經濟的復甦,走出戰後的極度混亂和疲乏狀態。
此外,美國態度的轉變,也至關重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與日本是交戰的雙方,互為敵國。1948年,美國確定日本為遠東的「反共堡壘」,對日本採取幫助恢復經濟建設的態度。美國還一再削減日本對美國的戰爭賠償,到1954年甚至全部取消日本的賠款。
到了1949年,日本經濟基本上穩住了陣腳,抑制了通貨膨脹,經濟進入全面恢復的狀態。
就在這個時候,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這一突如其來的戰爭,使得尚未從戰爭陰影中走出的日本百姓極度不安,日本政府也陷入高度慌亂。然而,沒多久,日本就轉悲為喜,因為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出師朝鮮,需要大量物資,近在咫尺的日本成了美軍的後方供應基地。雪片般的戰爭物資訂單,朝日本企業飛來。「朝鮮特需」成為發展日本經濟的「強心針」。滾滾而來的外匯,也解決了日本在戰後外匯短缺的困境。豐田汽車公司就是一個典型,這家企業原本接近關閉,就在這時,朝鮮戰爭急需大量軍用卡車,大批訂單突然從天而降,使豐田汽車公司在1951年就一舉恢復到戰前的水平。
據統計,在朝鮮戰爭期間,日本在軍用物資方面的收入累計高達10億美元,如算上其它方面的「特需」收入,則達36億美元。在1950年至1960年十年間,這種特需訂貨累計額達到了610.7億美元。
這樣,到了1955年,日本的主要經濟指標基本達到或超過了戰前最高水平。日本以十年時間,即1945-1955年,完成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
緊接著,從1955-1973年日本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期。在這十八年間,日本的國民經濟總產值(GDP)一直保持著年均增長9.8%的高速度!工業增長率則一直保持13.6%的高速度。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在這十八年間增加了12.5倍,人均國民收入增長10倍多。日本這樣的長期、持續的高速經濟增長,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是罕見的。日本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成功實現了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二次遠航」。
日本能夠在十八年間躍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有種種原因,其中的三點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日本實施「科技立國」的戰略,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又進一步提出「高科技立國」的戰略。日本在科技、尤其是高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奠定了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日本在大力開發高科技產品的同時,特別重視把國內外先進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從而推動了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日本的汽車風行全世界,日本的高科技電子產品在世界上獨占鰲頭,為日本帶來了巨額利潤。
日本重視科學技術是一貫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兵力不夠,很多十四五歲的娃娃兵和文科大學生、甚至文科教授都被補充到部隊,送上戰場,然而日本數萬理工科大學生卻未上戰場而被保存下來。這批理工科大學生後來成為戰後日本科技的主力軍,成為推動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功臣。
二是高度重視教育,把發展教育定為國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財政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堅持把義務教育的時間從6年延長到了9年,免費為中小學生提供餐點和教科書,每年還撥出國民生產總值的6%作為教育經費,這一比例大大高於其它國家。這些舉措為改善國民素質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統計說,戰後日本經濟增長的60%是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取得的,而科學技術的進步的根本就是教育的普及,大批培養了科技人才。
如今,小學入學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的比例為97%左右,大學已經進入「全入時代」,就是說想上大學的人都可以上大學。日本的經濟能夠騰飛,教育是基礎,人才是根本。
三是戰敗國帶來的「優惠」。
日本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規定軍費開支不得超出國民生產總值的1%。這一規定為日本「節約」了大量的軍費,促進了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
在連續十八年的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之後,從1974-1991年,日本經濟進入「中速增長期」。
在這一時期,由於西方世界上爆發「兩次經濟危機」和「一次石油危機」,使日本經濟深受影響,增長速度減慢。這期間日本GDP年均增長4.3%,比高速增長期下降一半。
這「兩次經濟危機」和「一次石油危機」是: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引發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機」;1973年底到1975年,西方世界爆發了戰後最嚴重的普遍經濟危機;1979
年到 1982年,西方世界再次爆發的經濟危機。
從1992年開始,日本進入「困境期」。這時,日本本身出現經濟危機。1992-1998年GDP年均增長率僅為1%,其中1997、1998兩年甚至出現負增長(1998年為-2.5%,2001年為
- 0.5%)。
隨著日本經濟進入「困境期」,日本內閣像走馬燈似的不斷改換,十年換了九任首相,誰都未能挽救日本經濟的頹勢。直到2002年2月,小泉純一郎內閣上台,實行一系列新的改革,使日本經濟走出困境,進入復甦和全面轉型時期。小泉純一郎上台時,日本國民經濟增長率為-3.3%,他上台後,扭轉為1.6%。也正因為這樣,小泉純一郎穩穩地佔據日本政壇五年半,結束了日本內閣「短途」的命運,成為二十年來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
這些年來,中國經濟在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指引下,進入高速增長期。中日的經濟差距逐漸縮小。1990年日本的國際經濟生產總值是中國的7.8倍,2006年縮小為2.6倍,2007年縮小為1.76倍。
當然,就人均國民經濟產值而言,兩國的差距還很大,2007年日本的人均國民經濟產值是中國的18倍!
中國仍需通過長期的努力,才能在經濟上追上日本。正因為這樣,日本能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上,創造了經濟神話,其中的經驗至今仍是值得中國借鑒的。

與二戰後紀念二戰的短視頻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