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營銷載體未來的發展趨勢

新媒體營銷載體未來的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0-08-29 02:08:01

1、未來,營銷會有哪些趨勢

導讀:從傳統媒體到微博、微信、音頻、視頻,再到如今的短視頻、音樂短視頻,中國的媒體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營銷角度來看,如此多變的環境對企業意味著什麼?營銷在此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又對企業提出了哪些要求?未來,營銷又會有哪些趨勢?以下,Enjoy: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中國CEO創新管理課程教授周穎接受了采訪。她提出:

「無論營銷環境如何變化,企業營銷不變的是永遠要『變』,最終以創新的思維方式助力產品更快地觸達消費者。」

01、抖音的火爆源於什麼?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逐步演進的。

抖音發展至今,我個人認為首先離不開環境的作用。

抖音趕上了短視頻消費升級的浪潮,2017年短視頻獨立APP行業用戶已突破4.1億人,同比增長116.5%。

碎片化使用、內容的豐富性,促進了短視頻總使用時長的暴漲。

其次、從定位方面看,抖音明確將自己定位為「15秒音樂短視頻社區」,為一二線城市年輕人打造了一個「智能社交」的社群,這與快手形成明顯的差異化。

第三、從產品方面看,BGM(背景音樂)營造的「美好感」,幫助短視頻有更強的表現效果。抖音在美顏、濾鏡方面做了非常大的投入和優化,這也是抖音受用戶歡迎的關鍵要素。

第四、從技術方面看,抖音的個性化推薦,能夠快速幫助用戶找到自己喜愛的內容,打造出極強的用戶黏性。同時,抖音把人臉識別、肢體識別和3D渲染這些基於深度學習和圖像識別的AI技術,應用到了全景貼紙、尬舞機、AR貼紙、3D染發等創意中。

第五、從產品功能看,95後、00後這個群體希望有一個自由表達的平台,抖音正好滿足年輕群體愛玩、好奇、追求潮流、渴望表達自我的心理需求,通過酷炫的濾鏡+音樂,強化了內容優勢和競爭壁壘。

此外,抖音的火爆還帶動了MCN(Multi-Channel Network)機構的崛起,它以專業的方式對內容進行生產、集合、發送,保證內容持續、高品質輸出,由此慢慢形成了一個集內容生產、內容運營、粉絲互動為一體的生態圈。

目前,抖音的日活躍量已經達到1.5億,月活達到了3億,還呈持續上升態勢。一些知名企業,如寶潔、騰訊、小米,以及特警、公安機關等政府部門,也成了它的用戶,這又促進了專業內容的生產。

02、在新媒體營銷方面,企業應該具備怎樣的思維?

媒體的變化,最直接帶來的就是營銷內容和營銷形式的變化。企業怎樣才能應對一系列變化所帶來的營銷挑戰?

我認為需要具備「六個思維」。

1.用戶思維

傳統企業追求的是20%的客戶帶來80%的銷售,它抓的是大客戶,但現在截然相反,互聯網因為流量優勢,更講求抓長尾,所以企業必須要從用戶的角度思考如何抓住這些流量。

2.互動思維

以廣告投放為例,以前一般是做個年度計劃,然後按計劃投放。但現在不同,廣告投放必須要考慮如何和你的目標客戶建立聯系,最好能和目標客戶更好地互動。

3.迭代思維

顛覆性創新不是所有的企業或所有的產品都能做到,很多時候,產品只能通過持續的小而快的迭代,來保持自身在市場上的熱度。

4.粉絲思維

很多企業都有CRM系統,但會員是沉睡的。怎樣激活這部分人,把他們培養成忠誠的粉絲,讓他們幫助企業進行口碑宣傳,這些將成為企業戰勝競爭對手的關鍵。

5.大數據思維

我們稱現在為大數據時代,這一時期與傳統時代最大的不同在於,很多決策可以通過數據進行分析。

譬如廣告投放,就可以有目的地圈定目標人群進行精準投放。

前不久,招商銀行花費50萬元在微信朋友圈投放了三天廣告,大獲成功,原因在於他們將投放目標精準地鎖定在「北上廣深」有留學生信用卡的這類群體。

6.聚焦思維

挑戰與機遇常伴,機遇則與誘惑同行。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企業需要聚焦,而要實現聚焦,就必須敢於做減法。

做加法是能力,而做減法則是境界。

在給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的中國CEO創新課程學員上課時,我也看到不少傳統企業在新媒體環境下對營銷不知所措。

有一個學員企業是做傳統消費品的,十幾年來,靠加盟和直營做得非常不錯。但是2015年開始,銷售下滑,2016年更厲害。

2017年,創始人坐不住了,決定來讀書。

好在他是一個非常有魄力的人,在同學們的建議下,他決定突破多年形成的思維定勢,去嘗試社交營銷,沒想到一波營銷策劃結束後,持續下滑的業績有了大反轉。

03、當今,企業營銷涉及的要素哪些變了,哪些沒變?

如今媒體形式變了,媒體呈現的內容也變了,企業營銷涉及的很多要素都發生了改變。

1.人群在變

以前的代際劃分大致以十年為單位,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70後、80後、90後,比較籠統;

現在則不一樣,只能以五年為單位進行劃分,所以出現了95後、00後、05後,因為95後說看不懂00後,00後則說和05後無法交流等等。

2.需求在變

每一個群體,他們追求的東西完全不同,譬如90後更加追求新奇特。

所以我們看到奧利奧公司從去年的音樂盒餅干到今年的DJ台餅干,通過新的互動和定製設計,在天貓超級品牌日上打造成爆款,新的消費群體購買產品不僅要產品好,更要好玩和有趣,因此,企業需要不斷創新。

3.商業模式在變

以前產品銷售是典型的B2C模式,往往容易造成大量的庫存。現在轉為C2B,像奧利奧DJ台從下單一直到用戶手中,5天內即可完成,且不會產生庫存。

4.媒體本身在變

在過往相當長的時間里,媒體形式主要就是報紙、雜志、電視、電台,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媒體不斷出現,從微博、微信,一直到現在非常流行的短視頻、直播、音頻以及社交媒體等。

5.企業的營銷模式在變

雖然現在很多企業仍然以傳統營銷方式為主,但新媒體帶來的巨大流量讓很多企業選擇減少傳統媒體投放,不斷增加新媒體嘗試。

在這個多變的時代,有沒有不變的東西?我認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

1.產品角度

我覺得無論經濟環境怎麼變,「產品永遠要符合消費者的需求」這一理念不會變。

2.思維方式

對任何企業而言,永遠不變的就是永遠要「變」,換句話說,就是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創新求變的思維方式不能變。

以交大安泰為例,我深知作為教師,我們始終要圍繞「傳道、授業、解惑」這個宗旨,這些永遠不會變。

但商學院又是為社會、為企業培養人才的地方,隨著企業以及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我們的課程也必須不斷尋求突破。

前不久,學院的中國CEO創新管理課程就圍繞「一條主線、兩個根本、三個創新」,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了六大板塊的大膽「改革」,希望能夠幫助學員持續升維,在多變的環境中「以不變應萬變」。

04、企業運用新媒體營銷時應該避免陷入哪些誤區?

的確,在新媒體營銷環境中,很多企業對新媒體營銷比較困惑——我們的企業能不能運用這種形式來營銷?

我認為,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各種形式的新媒體營銷。比如說抖音,就更適合一些快消品牌,或者與普通民眾距離更近的產品。

此外,從企業發展階段來看,兩頭的企業,也就是小微企業和品牌成熟、知名度高的企業,更適合採用新媒體進行營銷,因為前者試錯成本低,後者則有品牌背書。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不同在於,有了技術的加持,可以更好地評估營銷的效果。

因此,企業在運用新媒體進行營銷時,首先要理智,不能盲目跟進,一定要關注媒體的目標人群是否與企業的目標人群一致或者有相關性。

其次是必須要對效果進行評估,根據結果實時調整營銷策略。最後一定要關注營銷內容的價值觀是否積極,以及平台本身有無政策風險。

05、您認為,未來營銷會有怎樣的趨勢?

在過去的十年裡,營銷行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仍然沒有看到終點。

我們可以略微回顧一下營銷行業的發展史:從產品為王,到渠道為王,再到現在的體驗為王,企業經歷了從注重產品質量到關注消費者體驗、與他們互動的轉變。

而在媒體形態方面,則是一段傳統報紙、廣播、雜志和電視向網路、視頻,再向短視頻、直播、自媒體發展的歷程。

此外,地段為王、流量為王,再到現在的粉絲為王,企業的營銷方式經歷了從大規模營銷到細分營銷,再到現在由大數據帶來的精準營銷的變革。

那麼,如何看待未來的營銷趨勢?

我個人認為,AI的發展給營銷帶了更多顛覆性的改變。無人零售、機器人客服、電商的大數據精準推薦,都是AI在營銷領域的嘗試。

前不久,上海建設銀行在大堂里推出了機器人服務,他不僅能回答你的問題,還能帶你到指定的地方辦理業務,這是AI在服務領域的探索和嘗試。

再比如說阿里的無人零售,它的人臉識別和生物識別既是一次重大的技術突破,同時,未來這些技術也可以更好地運用到營銷上。

2、新媒體營銷的發展前景怎麼樣,新媒體未來的發展趨勢?

新媒體未來的發展必然緊跟5G技術、智能穿戴技術、虛擬現實(VR)等技術進步,同時也會朝著創造性、開放性、交互性等幾個維度進行變革。單獨看大數據和新媒體產業,它們都是互聯網行業的熱點風口,如果雙劍合壁,那麼將可能發揮出1+1>2的功效。因為大數據的挖掘能力能為新媒體的內容生產、傳播受眾帶來更精準的指導,從而提升新媒體的精準定位、並不斷優化改進,為受眾帶來更個性化和他們想要的定製優化媒體服務;同樣的,新媒體的營銷變現能力則能為大數據挖掘打開變現渠道,從而賦予大數據更多的額外價值。"新媒體運營"是任何互聯網企業不可或缺的職位,薪資和發展前景也是眾多人轉型、入行的動力。新媒體運營崗位全國平均薪資在6K-8K,北京市更高達7460/月。並且,根據智聯招聘等網站薪資我們可以看出,新媒體行業人員晉升較快,2-3年後薪資普遍達到10K-12K,3-5年後可到15K-20K!現在轉行,還來得及。建議你去傳智黑馬官網上看看,它們會給你些運營的免費視頻,你可以先了解了解。有不明白的可以再問我

3、你對新媒體有什麼看法 ,你對新媒體未來發展的趨勢怎麼看?

目前來說新媒體還是個未知數。不過現在的人群都比較中意新媒體,所以它在一步一步在完善。目前對人們來說是離不開新媒體的。所以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暫時不會被淘汰。

4、關於未來營銷的發展策略以及趨勢是什麼?

眼於未來,我們營銷環境的變遷將影響到營銷模式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是任何一個年代前所未有的,能夠充分表露在營銷上的無限擴張,也是營銷環境變革下的一場新營銷革命,而這場革命將有幾十年的作用,為此,我們時刻關注營銷環境所面臨的各種局面,加以面對。

5、網路營銷動態新媒體的發展有哪三大趨勢

微視這樣一個視頻社交媒體應用,帶給像電視這樣的傳統媒體可能不是顛覆,而是一種反哺。新媒體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媒體,兩者互動的好一定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系。
微視的爆發一方面是基於微視的產品基因,另一方面是因為當下正處於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時代交替當口。因此,如果將微視作為一個新媒體的典型案例來分析,我們還可以清晰的判斷出新媒體在未來的發展走勢。
1、自媒體主導的內容生產模式
事實上,從去年虎嗅,鈦媒體這樣的自媒體平台的爆發開始,由自媒體主導內容生產的模式已經普遍得到了業界認可。自媒體的本質就是UGC,即用戶生產內容。虎嗅去年之所以能夠很快做出了影響力,跟其擁有超過1000名的原創自媒體作者密不可分。有了這些自媒體達人的存在,甚至不需要專職記者寫稿,只需要幾個編輯對內容方向和質量進行把關,就可達到生產高質量內容的效果。而微視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視頻自媒體的聚合平台。這上面不但聚集了一些明星大腕,更多的參與者是一些愛分享短視頻的草根達人。這些達人生產的內容或搞笑,或內涵,或養眼,或誘人,每個短短8秒的短視頻,都有幾十上百萬的播放量,自媒體的內容生產模式已經成為一種潮流。
2、社交互動引爆媒體熱點
微視和微信一樣,作為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的產品,從誕生那天起,就有天生的社交屬性。並且基於微信強社交關系, 微視上的用戶更容易產生互動。信信注意到,微視上分享的很多比較熱的視頻,除了明星和達人外,還有更多的用戶分享寶寶和寵物的可愛視頻。用戶通過微視來記錄寶寶的成長,並且跟好朋友們分享喜悅的心情,這種互動會促使用戶更加「賣力」的生產高質量的內容。同時因為社交軟體的病毒營銷特性,只要是能夠切合網民整體的審美,就很容易流行,這就是社交媒體的優勢所在,能夠根據用戶的喜好,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
3、移動新媒體已成為主流
曾經在一年前,我們可能還會有偏見,認為移動端產品的使用只會在碎片時間。而在2014年,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用戶對移動端產品的使用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地鐵上,睡覺前,如廁中等等這樣的碎片時間,甚至更多的工作平台未來也會轉移到移動端。移動新媒體的發展勢頭已經不可抵擋。目前四大門戶已經陸續全部轉戰新聞客戶端,並且都有了過億的用戶量,微博也逐漸成了一個不可替代的社交媒體,而微視作為一個全新的視頻社交新媒體,也逐漸開始成為新媒體陣營中一個重要的參與者。

6、新媒體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1.既然是新媒體說明它是走在時代潮流的前列,新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好的,但引領潮流的一定是大眾認可的。
2。那麼,媒體重在傳播,傳播需要渠道,如果把一般公司的架構和職業理清了其實也就不難理解了。銷售在前方沖鋒陷陣,後方就需要策劃運營的支持,而新媒體運營著重於社會化媒體的渠道傳播,好比之前企業開始探索互聯網營銷,建設企業網站,然後又進行SEO,SEM等,
3.一切都是希望通過網路將企業的品牌和產品傳播給更多的受眾。目前,新媒體百花齊放,還在如火如荼的發展,新舊會不斷的交替發展。

7、新媒體運營未來的工作前景怎麼樣?

「人總要做一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情,來滿足自己的精神慾望。我享受無條件寫作的快樂,我寫不了都市言情和燈紅酒綠,但是我可以用寫作寫出我的生活」。
在新媒體語境下,寫作對於寫作者來說,最大的意義不外乎如此,不為討好任何人,不為物質條件所困,當你的情緒和靈感到來時,拿起筆,記錄下它,享受它。

與新媒體營銷載體未來的發展趨勢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