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石家莊電視台新媒體

石家莊電視台新媒體

發布時間:2020-08-27 23:25:49

1、新媒體,和電視媒體如何融合

第一,聯合發展

首先要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力量的強大,以及我們在互聯網運營方面的嚴重經驗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廣電系的新媒體應確保自身的資源優勢,以此或可抵擋一陣,爭取學習的時間。

各家電視台單打獨斗是很危險的,建議大家聯合起來,按現代企業機制共同打造形成幾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內容集成平台與視頻傳播平台,整合各自的優勢內容和運營人才。當然,這需要打破本位主義,放下各自背後的電視台當前激烈競爭的敵意。

第二,立體傳播

廣電的優勢在於擁有有線、地面、衛星等多種傳播手段,面對互聯網的挑戰,應充分利用自身的渠道優勢,整合上述多種傳播渠道與互聯網一起形成立體傳播。

尤其重要的是有線電視網路。網台分離之後,有線網面臨三網融合的嚴峻挑戰;同時,有線電視網龐大的用戶群,雙向改造、NGB之後將具備不錯的內容呈現能力。在各省陸續完成網路整合,甚至下一步形成全國性公司之後,與上述幾家內容集成平台進行對接,將為用戶打造同時在有線電視、互聯網、手機電視等多個渠道進行無縫切換的三屏體驗及一致性服務。

在美國,TV EveryWhere就是台網聯動、立體傳播的典型案例。無論是內容還是網路,我們都需要進行各自的整合,然後二者再進行融合。

第三,重視智能終端

大洋彼岸的CES2011盛大落幕,去年的主題是3D,今年的最大亮點則是智能電視和Pad產品。且不說蘋果、谷歌、微軟等巨頭,國內多家電視機廠商也紛紛展出了智能電視產品。

2、長城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石家莊分公司怎麼樣?

長城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石家莊分公司是2018-10-25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中山東路176號新京大廈1602室。

長城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石家莊分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30102MA0CU3RH01,企業法人李書軍,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長城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石家莊分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長城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石家莊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3、石家莊電視台的發展歷程

石家莊電視台擁有正式、招聘、臨時員工共計500多人,固定資產2.36億元。投資1.39億元建設的多功能電視塔高280米,是華北第一高度的鋼塔,是中國高塔協會、世界高塔協會會員塔,是省會石家莊的標志性建築。
石家莊電視台現開辦四個頻道,一套為新聞綜合頻道,二套為娛樂頻道,三套為生活頻道,四套為都市頻道。其中一套、二套為有線、無線雙重覆蓋,三套、四套通過有線網路覆蓋市區及17個縣(市)區。石家莊電視台的傳播影響力在石家莊收視市場擁有極大優勢,在落地石家莊的眾多頻道中,石家莊電視台的一套、二套的覆蓋率位居第一、第三名;一套、三套的收視名列第二、第三名。四個頻道定位準確、特色明顯,兼顧各類人群,在全天各個時段形成了不同的收視熱點,每天為觀眾提供70多小時的各類節目。 石家莊電視台擁有優秀的創作團隊和精良的製作水準,拍攝製作的電視節目在全國和省級評獎中屢獲大獎。自採的新聞、專題片、欄目在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全國城市台電視新聞社教節目評獎、河北省新聞獎、河北省廣播電視新聞獎的評比中多有斬獲。自辦節目《民生關注》、《今晚三十分》、《世說新語》、《新聞午報》等領跑省會新聞界、強檔播出,在觀眾中擁有極高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已擁有忠實的收視群體。電視劇《北風吹》、《三連襟》、《我們都是好朋友》、《王靈芬》,電視戲曲片《夢斷蕭牆》等分別榮獲中國電視金鷹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奮發文明進步獎」、電視文藝星光獎等。
石家莊電視台實施品牌戰略,通過一系列媒體活動打造品牌形象。與市民同植電視新聞林、記者節「與你同行」、「十月歡歌」等大型活動不僅塑了媒體品質,提高了媒體的公信力的傳播影響力,而且為城市增添了生機與活力。 一是1979年開始的從無到有的創業。盡管有著省市級領導機構的大力支持,在改革開放剛剛拉開帷幕、百業待興的大背景下,石家莊電視台的起步可謂艱難。昏暗、破舊的地下室作為辦公場所,從市第一工人文化宮租來展廳、自己砌牆分割作為演播室,把即將廢棄的平房作為發射機房,把中央台、省台淘汰的攝像機、發射機作為主要設備……,石家莊電視台就是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開始了正式播出,成為了全國少數幾個七十年代建台者之一,我省第一個城市電視台。從那時起石家莊第一批電視人用自己的熱情、汗水、奉獻,克服重重困難,開辦了《本市新聞》(也就是今天的《石市要聞》節目)等新聞、社教類節目,為石家莊電視台澆築下牢固的根基。自己動手搬磚砌牆,瞪著三輪拉著沉重的設備去采訪,成為這一時期石家莊電視人的典型工作場景。
二是1985年以後從轉播節目為主向全面自辦節目的創業。起步初期的石家莊電視台轉播中央電視台一套節目成為當時的主要任務,每周一、三、五、日轉播中央電視台節目,每周二、四、六播出自辦節目,這種播出安排一直延續到1983年年底。1985年1月1日起,除轉播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外,不再擔負轉播中央電視台節目的任務,全部改為自辦節目,每周播出五次,播出時間是每星期二、三、四、五、六。在有限的人才和設備條件下,石家莊電視台幹部職工在新聞、社教、文藝、電視劇等各個領域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從當年每周三次播出到今天的四套自辦節目全天70個小時製作播出,逐步形成和發展了自己的節目采編製作能力。石家莊的電視熒屏逐漸豐富,節目內容逐漸接近本地的社會生活。
三是2004年從一般媒體跨向強勢媒體的創業。央視、省級衛視、省級非衛視頻道、城市台和境外電視媒體五足鼎立,多元發展的新格局,不同層級電視媒體在中國電視市場的殘酷博弈的背景下,石家莊電視台在市委、市政府和廣電局的領導下,展開了擴大社會影響力、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新一輪創業。大力度的改革、大規模的改版、大聲勢的策劃造勢,使石家莊電視台電視事業開始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這一輪的創業如今還正在進行。
二、回首30年,石家莊電視台實現了四個跨越
一是從單一頻道、簡單節目類型想多頻道、多種節目類型的跨越。從最早的一個「教育轉播頻道」到今天的新聞、娛樂、影視、都市生活4個頻道全天候播出;從最早的教育講座、新聞消息,到今天的新聞、文化娛樂、經濟資訊、生活服務、電視劇、電影等多姿多彩的電視節目,石家莊電視台實現了在節目品類上的跨越式發展。進新聞類節目就包括了消息、專題、評論、訪談等子類型。
二是從簡陋的製作播出設備向現代化數字電視采編系統的跨越。就攝錄機而言,石家莊電視台完成了從最初的16毫米攝像機、電子管攝像機、寸帶錄像機和300P三管攝像機,到今天的全數字攝錄一體機的轉變。從1979年最初的簡易演播室和機房,到今天擁有全數字新聞演播室、大型非線性編輯網路、現代化演播室的石家莊廣電中心,石家莊電視台實現了技術裝備的大發展。
三是從人才屈指可數到擁有一支創新進取的學習型專業團隊的跨越。建台初期,無論是技術還是采編,電視專業人才都是稀缺資源。今天,石家莊電視台擁有近600多人的員工隊伍,其中80%以上為本科學歷,70%畢業於電視相關專業院校。如今,這個團隊不但有一批年富力強、學有專長、敢闖敢乾的業務帶頭人,更有一批80後的後起之秀在迅速成長。一個生生不息的人才梯隊正在形成。
四是從單一依靠行政撥款向具有自主經營創收能力的跨越。石家莊電視台是靠行政撥款起步的。1982年秋天,配合教材播出的教育片《服裝剪裁》是石家莊電視台第一次經濟創收節目。1985年開始涉足廣告,當年收入17萬元。1995年廣告收入突破2000萬元,2005年廣告創收突破1億元。到2013年完成廣告收入1億4千6百萬元,石家莊電視台的廣告創收實現了加速度的增長。 一是從單純宣傳功能的輿論機器向以宣傳、文化、產業功能兼具的媒體機構的轉變。如果說早期的石家莊電視台僅是停留在播報市委、市政府文件、宣傳典型、播出主旋律文藝節目層面上的「擴音機」,今天的石家莊電視台不但在新聞報道、輿論引導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而且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和諧社會、培育文明風尚等方面發揮著主要推動力量,同時還正在釋放它的產業能量,具備了一定的產業擴張能力。
二是從灌輸性的單項傳輸模式向貼近百姓、互動參與型的傳播模式的轉變。毋庸諱言,早期的電視新聞報道從中央到地方都是高腔調的灌輸式傳播。今天的受眾更喜歡接受平等的溝通和交流,更希望擁有更多的知情權和話語權。這方面的轉變以2005年1月10日《民生關注》節目的創辦為標志。這檔以「細致的民生關懷」為基本定位的新聞板塊節目,融合了快捷的新聞播報、真實的社會記錄、辛辣的批評監督、輕松地口語表達、多樣的互動參與等多種元素,迅速受到石家莊市民的喜愛,收視率、市場份額不斷攀升,直至穩居省會同類型節目的首位。在這檔節目的帶領下,有了其後的《今晚30分》、《新聞午報》的語態轉變,有了《小吳幫忙》和文藝娛樂節目對互動參與的強化,從而實現了石家莊電視台的傳播模式的轉變。
三是從節目創優向品牌經營的轉變。在過去30年間,石家莊電視台對節目質量的重視從未放鬆,但能夠在觀眾心中留下長久印象和持續吸引力的屈指可數。從2005年開始貫徹的品牌戰略真正把節目質量和社會影響力結合起來。從品牌欄目《民生關注》、《小吳幫忙》、《新聞午報》、《今晚30分》,到品牌活動《感動省城》,到品牌主持人、記者周潔、軍梅、小吳、宏偉,從頻道包裝、欄目包裝到人物包裝,從品牌構建到品牌維護,品牌意識已經深入到了節目生產的各個環節。
四是從單一廣告發布向全面營銷的轉變。在告別坐等客戶,邁向全方位的廣告和產品營銷服務的基礎上,在節目和時段營銷以外,30年來廣告經營最大的突破就是積極開展活動營銷。這些年來,《感動省城》、《全國輪滑大賽》、《社區運動匯》、《魅力新娘大賽》等十幾項活動,都成為活動營銷的依託。
五是從行政管理型向企業管理型的轉變。30年來,經過了多輪機制改革,特別是2005年以來的兩輪改革,逐步推動石家莊電視台在中層任免、績效考核、薪酬分配等方面向著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轉變。其中以在綜合部門推行的強化服務,以在新聞采編部門推行的量化考核、動態分配製度最為典型。 一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是媒體的生命線。石家莊電視台的30年歷程是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的30年。辦媒體,首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靈敏的政治頭腦,而且懂得媒體的運作規律和經營之道,這樣才能使其所經營的媒體機構,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在媒體產業化的道路上健康發展,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動搖或模糊了這條生命線,媒體就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是本地新聞是城市電視媒體的核心競爭力。石家莊電視台最早創辦和存在時間最長的節目是新聞節目。今天的石家莊電視台每天播出自辦新聞類節目180分鍾以上,其中首播自采新聞120分鍾以上。以《石市要聞》、《民生關注》、《世說新語》、《新聞午報》、《今晚30分》為骨乾的新聞綜合頻道是人數最多、創收最高的頻道。對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要舉措的報道,對抗洪搶險、抗擊非典等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對城市民生問題的關注,對社會假丑惡問題的揭露,都具有「本地」的特徵,都贏得了廣大市民的關注。30年來的節目發展歷程證明,本地新聞是石家莊電視台最獨特的資源,石家莊電視台在本地新聞采編上的能力是最核心,最具優勢的能力。
三是貼近百姓是電視節目生存的法寶。除了本地新聞節目,文藝娛樂、生活服務等節目同樣應當貼近百姓、貼近生活,失去了本地觀眾的需求、失去了本地文化的特徵、失去了本地人群的參與,這些節目就沒有生命力。《小吳幫忙》、《快點聽吧》等節目正是堅持了貼近市民、互動參與,才在省會電視市場贏得了一席之地。
四是公眾活動和報道戰役是擴大媒體影響力的重要手段。石家莊電視台社會影響力迅速擴大的幾年,正是公眾活動開展比較好的幾年。連續舉辦4年的「感動省城十大人物評選」,弘揚社會正氣,彰顯城市精神,塑造城市品牌人物,已經成為石家莊市的年度宣傳文化盛事。而紀念石家莊解放60周年「輝煌60年」大型現場直播、「燕趙祥雲飄」奧運火炬傳遞大型現場直播,「京石奧運快車」奧運直播報道,「命運與共」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等大型報道,都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五是節目生產是經營創收的基石。節目是石家莊電視台的產品,觀眾收看我們的產品,廣告客戶購買觀眾對我們產品的注意力,廣告收入支持節目的創新、運行和發展。經過30年的實踐,我們確立了這樣的理念,理清了產業的鏈條,分清了工作的主次,解決了廣告經營與節目采編之間的矛盾,促進了產業發展和事業繁榮、自身利益和長遠目標、經營創收和品牌建設的良好互動和健康發展。
六是改革創新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石家莊電視台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啟動而誕生,也依靠改革創新取得了長足的發展。90年代的節目創新熱潮為石家莊電視台帶來了自辦節目的大發展;2004年以來的節目創新、體制創新帶來了媒體的強勢地位;2007年以來的管理創新為我們帶來了運行的高效靈活……無論是節目創新、機制創新還是管理創新,都為石家莊電視台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發展。 一是繼續強化社會影響力和輿論引導能力。瞄準省會「第一媒體」、「第一話語權」的目標,更好的實現輿論引導、文化傳播、生活服務的功能,不斷向大台、強台邁進。
二是加快從傳統媒體向融合新媒體推進。延續移動數字電視、網路電視、手機電視的探索和發展,加大開發力度,逐步擴大影響,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潮流。
三是不斷拓寬經營路子。轉變經營理念,逐步完成從單一媒體運營向多種產業運營的轉變,延展電視產業鏈,突破經營創收的瓶頸,為事業發展匯聚更強大的資本力量。
四是加速從本地強勢媒體向沿海省會城市強勢媒體靠攏。高站位、高起點,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視野,克服小富即安和畏難不前兩種傾向,向高標准看齊,為省會石家莊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4、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融合發展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融合發展從六個方面融合:

做強傳統媒體,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隊伍綜合素質,打牢融合發展根基。

增強政策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

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


分別介紹:

(一)做強傳統媒體,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雖然新媒體發展迅猛,但從宣傳的實際情況看,傳統媒體不可能被新媒體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傳統媒體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形成品牌優勢,以達到引領帶動新媒體發展,促使傳統媒體影響力輻射新媒體的目的。

一是變革觀念,強化互聯網思維,學會運用網路技術手段改造傳統媒體,不斷適應新媒體平等交流、互動傳播的特點,樹立用戶觀念,改變過去媒體單向傳播、用戶被動接受的方式,更加註重用戶體驗。

二是傳統媒體要適應全媒體時代用戶參與熱情高漲的輿情特點,深入掌握重大新聞事件的各種輿論傾向,拓寬視角,擴大自身輿論引導的影響力,做大做強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從而提高新媒體在用戶心中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二)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加快觀念轉變,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動作為,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一環。

首先,宣傳部門要以積極主動、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新媒體。加強對新媒體的正確引導不僅是一項重大的研究課題,也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務,各級宣傳部門應該高度重視,要通過教育培訓引導幹部科學認識和正確對待新媒體,促使幹部通過親身體驗了解互聯網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方式,加強網路輿論引導,凝聚社會共識,不斷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傳統媒體要轉換思維,促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各級報紙、電台和電視台要善於學習和借鑒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的經驗,從本地實際出發,制定長期規劃,逐步實現媒介深度融合的發展目標。傳統媒體要善於分析和運用互聯網模式,不斷提升新媒體的影響力,通過融合發展創品牌、出精品、促發展。

第一,各級新聞媒體要加快網站建設,整合媒體資源,彌補傳統媒體內容不易保存、檢索不便等缺點,不斷推動媒介內容向網路延伸。

第二,加強內容建設。一是堅持內容為王,發揮專業采編優勢和信息資源優勢,以權威報道滿足用戶信息需求,以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作用;二是適應新媒體傳播特點,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在傳播中搶佔先機;三是塑造融合新聞,在「全」「深」「廣」上狠下工夫,以傳統媒體的內容為核心,通過跨媒體聯動推助優勢互補,通過專題策劃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新聞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題血肉豐滿,更富感染力和滲透力。

第三,立足大數據運用,創新采編流程。各級新聞媒體應致力於建立統一指揮調度、高效整合採編資源、融合運用多媒體技術、適應多介質新聞生產的新型多功能一體化采編平台,實現新聞一次採集、新聞產品多種生成。加快建立松原市媒體數據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輻射縣區的基礎性海量信息資源池,集數據存儲、整合、備份為一體,實現數據共享。

第四,要重視在服務和互動上出特色。優化信息服務,強化用戶理念,注重分析用戶特點,准確把握用戶個性化需求,以用戶為中心明確網站定位,將政策宣傳與用戶需求有機結合,提高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新媒體的「快」和「准」,在即時視頻播報上求實效。與時俱進,把握媒體發展脈搏,積極主動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賬號,有條件時打造24小時不間斷的信息發布平台,不斷擴大新媒體影響力。

第五,凸顯個性促發展,打造新媒體品牌效應。各級媒體要在網頁設計、圖文製作、內容安排等方面做足「特色」文章,彰顯媒體氣質,增強競爭力。

最後,增強用戶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進一步加大各級新聞網站宣傳力度,通過開展網上投票和有獎問答等形式,引導用戶積極參與互動、發表評論,不斷提高網站活躍度。只有既滿足用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又提高用戶的參與和貢獻,才能促使網站贏得良好口碑,從而聚集人氣,不斷提高廣大用戶對本地網站的關注度。


(三)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需要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不斷加大技術投入。一是積極利用新技術,充分發揮4G等新一代網路的技術優勢,提高信息傳輸效率,發展網路視聽服務,將優質內容推送到互聯網電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屏幕多終端,推動社交平台與新聞傳播平台對接,廣泛吸引用戶,不斷提升影響力;二是不斷探索新應用,發展移動客戶端、手機網站和手機報等應用,借力微博、微信等傳播平台,建設公共賬號,搶占輿論高地,進一步擴大覆蓋面;三是加強信息傳播技術應用研發,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和互動化趨勢,努力實現媒體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


(四)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隊伍綜合素質,打牢發展根基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復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養,通過業務培訓和參觀學習,提高編采人員綜合素質,盡快建立一支集采、編、攝、播於一體,並且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傳播科技手段的多媒體記者隊伍;二是要大力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適當提高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為新媒體的發展儲備人才力量;三是重構新聞采編生產流程,升級采編系統,建立統一指揮調度的多媒體采編平台,加大新興媒體內容生產、技術研發、資本運作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優化人才結構、統一調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提升業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探索媒體融合條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徑。


(五)增強政策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

利用好新技術,推進新媒體產業化發展,不僅需要廣大運營商和主流媒體發揮好主體作用,也需要各有關部門主動跟進、積極參與,以實際行動支持新媒體的健康發展。市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適時出台支持媒體融合發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地方網站,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要不斷拓寬新媒體發展的資金渠道,提高新聞采編人員和技術人員待遇,完善技術設備,吸引人才主動投身新媒體建設。一是加大政府資金扶持,為新媒體平穩有序發展提供充足保障;二是新媒體要通過提高點擊率吸引廣告商,加大新媒體廣告的投放比例。要改變以往集中轟炸式的廣告宣傳與投放模式,轉而建立在實證數據採集分析基礎上的精準投放。與傳統的廣告更注重內容、創意、覆蓋面相比,新媒體廣告更看重效果、渠道、目標用戶到達率。通過廣告贊助等形式籌集資金,是當前維持新媒體運營的主要渠道。


(六)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始終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把正確導向貫穿到融合發展的各個環節。要完善媒體管理制度,出台相關政策法規,認真研究新媒體管理的科學方法,嚴格規范傳播行為,加快實現管理方式上的創新。一是加大網路監管支持力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互聯網管理納入各部門年度考核指標,將網路知識作為公務員培訓的必修內容。同時,以政府購買的形式,提高薪酬待遇,吸引專業人才參與互聯網管理,擴大網評員隊伍,營造積極向上的網路環境。二是改進網路輿情監測系統。通過公開監看、數據分析、技術偵察等多種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時掌握網路狀態,獲取網路情報信息。

5、新媒體與自媒體到底有什麼區別?

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區別有以下兩點:
1、被動與主動:同樣依賴網路Web2.0的支持,自媒體幾乎完成了新媒體能完成的所有任務。用戶由被動地接受互聯網信息向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發展,從而更加人性化。
2、自主權:自媒體與同樣以網路為依存的新媒體相比,它擁有了更大的話語空間與自主權,使用者可以自由地構建自己的社交網路等。自媒體成為了草根平民大眾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最佳場所。所以從中文的字面意思來講,自媒體的"自"還可以理解成"自由度"較之過去的"新媒體"有了明顯的改善。

6、河北電視台的媒體概況

河北電視台是河北省電視傳媒的龍頭,也是中國較有影響的省級電視台之一。英文簡稱HEBTV。
河北電視台坐落於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1969年2月16日正式開播。40多年風雨歷程,打造了河北電視台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河北電視台內設4個職能部門:辦公室、總編室、人事部、財務部;6個業務部分:新聞部、技術部、製作部、廣告信息中心、節目評議中心、新媒體運營部,8個頻道:河北衛視頻道、經濟生活頻道、都市頻道、影視頻道、少兒科教頻道、公共頻道、農民頻道,三佳購物,一個視頻點播頻道,另設有播音部、精品創作室和黨總支。
河北衛視用「中星6B」衛星傳送,覆蓋全國及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經濟生活頻道、影視頻道和農民頻道等實現微波和有線混合覆蓋,覆蓋河北全省及北京、天津和周邊省區部分地區;都市頻道、少兒科教頻道、公共頻道用有線電視網路傳輸,覆蓋河北全省各市、縣城區。視頻點播節目以數字壓縮為傳輸手段,以數字機頂盒為用戶終端,可播出十幾套視頻節目供用戶選擇。
在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星光獎、金鷹獎、飛天獎、金童獎等全國性大獎評比中,獲獎數量和規格位居省級台前列。全台攝錄、製作、播出等各系統基本實現了數字化,其中,10訊道數字電視轉播車、數字化播出系統等技術水平全國領先。河北電視台與全國各級電視台和影視文化機構建立了廣泛的聯系與合作,與世界上18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關系。

7、怎樣看石家莊經濟台的手機視頻直播

據我所知,石家莊經濟台用的是紅雲融通的可視媒體技術搭建的新媒體電視台,可以實現手機直播和手機看直播的服務,你可以到他們的官網下載app就可以用了

與石家莊電視台新媒體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