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聞聯播新媒體主播說聯播

新聞聯播新媒體主播說聯播

發布時間:2020-08-27 10:06:50

1、新聞聯播新主播是誰

《新聞聯播》迎來一位新主播剛強,與海霞搭檔亮相。剛強出生於山西太原,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2000年至今就職於央視新聞中心。他之前曾擔任過國際頻道《中國新聞》的主播,之後轉入《新聞聯播》幕後配音。此前,剛強就一直以外景主持和幕後配音的形式,參與到《新聞聯播》中,而他此次正式亮相主播台,也標志著,聯播迎來新生代主播。

2、新聞聯播的歷屆主播

在職主播退休(調離)主播離職主播升職主播已故主播王寧、康輝
郭志堅、海霞
李梓萌、歐陽夏丹 賀紅梅、張政、楊柳
肖曉琳、趙忠祥、邢質斌、李修平
李瑞英、張宏民、郎永淳 計渝、杜憲
李娟、薛飛
盧靜、劉佳 孫海龍 羅京 《新聞聯播》從開播以來,前前後後共有20位主播亮相。經記者統計,從電視大規模普及至今,《新聞聯播》的主播按先後順序可以分為四代。
第一代 莊重
趙忠祥在《新聞聯播》不需要個人風格的「播音員時代」出現,端正大方、正襟危坐、字正腔圓、擲地有聲,十分穩重。
第二代 辨識度高
每個人的聲音都極具特點,尤其是邢質斌和羅京的聲音,有非常高的辨識度,羅京更是被譽為「國嗓」。這幾位主播最大的特點就是低調,他們幾乎很少在《新聞聯播》以外亮相。
第三代 有活力
《新聞聯播》2007年注入的新鮮血液,最大的特點就是年輕,他們讓《新聞聯播》變得相對有活力。
第四代 親和力
歐陽夏丹最大的特點是她頗具親和力的微笑,這也是《新聞聯播》中很難見到的。

3、《新聞聯播》結尾不說「再見」,此次改變大家有何看法?

 在我看來,我覺得新聞聯播不再像以往那樣說明天同一時間再見,這句話的改變還是挺好的,因為它在近期也就在9月份,將這句話變成了放映,每晚就是各地的燈光秀。主要目的是為了體現全國各地迎接祖國70周年的歡慶和他們為歡度國慶,慶祝國慶,然後進行准備的禮物吧。


我覺得這樣也讓很多觀看新聞聯播的觀眾,增添了對自己城市的自豪感,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每一座城市的魅力。這樣的改變,我覺得相比以往一句再見來得更加生動,也讓更多的人感覺到新聞聯播在改變在進步,也有更多的創造力,同時也不會讓更多的人感到枯燥無味。  

 

而新聞聯播,此次主要改變就是為了迎接祖國,建立70周年,同時也為此做出了很多改變,其實現在來看新聞聯播也不再是20多年前的新聞聯播,他也已經,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變得更有活力,更有創造力,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年輕的集體,喜歡上新聞聯播,喜歡上主持新聞聯播的那些主持人以及工作人員,而現在的新聞聯播。

不僅僅是提供國家大事的一個平台,更是讓更多的人去感受到國家的進步,新聞聯播的獨特魅力。  當然,除此之外新聞聯播,開辟了更多的媒體平台利用了一些新媒體的發展趨勢以及一些媒介,進行自己的宣傳,例如他們利用抖音創建了主播說聯播,這個傳播視頻的一個媒介讓更多的人對此改變了對新聞聯播以往的態度以及觀感,也讓更多的人喜愛上了新聞聯播。

4、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主持人的開場白

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開場白是:

【男】各位觀眾(或「觀眾朋友」、「觀眾朋友們」),晚上好!

【女】晚上好!

【男】今天是×月×日星期×,農歷×月××,歡迎收看《新聞聯播》節目。

【女】今天(或「這次」)(《新聞聯播》)節目的主要內容有:(或「首先為您介紹這次節目的主要內容。」)

結束語一個播音員說,今天的《新聞聯播》播送完了;另一個播音員說,謝謝收看!

《新聞聯播》是中央電視台推出的晚間新聞節目,節目以政治、經濟、科技、社會、軍事、外交、文化、體育、農業、交通等方面新聞為主。

節目於1978年1月1日起每天19:00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直播,同時各省級衛視進行轉播。

(4)新聞聯播新媒體主播說聯播擴展資料:

節目背景

1958年9月2日晚7點,北京電視台《電視新聞》開播,是《新聞聯播》的前身。

1970年,北京電視台新聞部在合肥、太原與成都分別開會,尋求如何加強全國電視新聞聯播節目的供稿能力;當時北京電視台新聞部職員夏之平、朱繼峰、穆昭山等都是搭乘飛機穿梭三地,故名「飛行會議」。

「飛行會議」提出了電視新聞改革工程的「十六字方針」:「實事求是,一事一議,短小精悍,新鮮活潑。」

1976年7月1日,根據全國省級電視台共同協商的意見,北京電視台第一次試播全國電視新聞聯播節目,向全國10多個省、直轄市電視台傳送信號,該節目成為《新聞聯播》的雛形。

1977年11月,分別召開了華東和中南、華北和東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區電視台參加的座談會,共同商討如何辦好全國電視新聞聯播節目的問題。

1978年1月1日,《新聞聯播》開播,每晚七點左右播出,播出時長20分鍾,給各個新聞影片加了配音。並且啟用了新的片頭。5月1日,經中共中央批准,北京電視台更名為中央電視台。

5、自《主播說聯播》出現後,為何年輕人更喜歡看央視《新聞聯播》了?

年輕人愛看《新聞聯播》不是在《主播說直播》之後,而是《新聞聯播》學習朱廣權的直播風格後,畫風一度走偏。朱廣權這個人我們都知道,他最開始時新聞界的一股泥石流,相對那些死板枯燥的新聞聯播,他的直播方式更加的吸引人。頻頻的金句輸出,在給人帶來歡笑的時候,也提高了新聞的收視率,還讓人擔心起他什麼時候會被手語老師打。

康輝他們這些《新聞聯播》的主持人,也在朱廣權之後變身一個有一個的段子手,吸引了年輕人的目光。就像康輝的一句「荒唐的令人噴飯」,也讓他榮獲「康皮皮」的稱號。新聞聯播不再像過去一樣單調,這也符合了現在年輕人的口味,讓他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看《新聞聯播》。

現在的直播軟體非常流行,也讓《新聞聯播》就著這個平台推出了《主播說聯播》,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帶動了年輕人對聯播的熱愛。在《主播說聯播》里,原本一絲不苟的央視主播在播完新聞後,繼續坐在主播台上說故事、分享心情,和播報新聞時的正經八百的樣子一點不一樣。豐富的肢體語言、一個接一個的網路語言,再帶上一點個人情緒,讓人感受到了主播在私下裡親切的一面。

可以說是新聞畫風的轉變,讓年輕人重新熱愛起來這個節目。通過《主播說聯播》,年輕一袋更加體會到新聞的樂趣,在歡笑的同時了解一些最近發生的事情。也拉近了主播和觀眾之間的距離,讓年輕人更願意去看《新聞聯播》。

6、新聞聯播開始的時候主持人說什麼?

「各位觀眾晚上好,今天是··年··月··日」

7、央視《新聞聯播》是從什麼時候男主播開始說農歷了

8、每次《新聞聯播》結束,字幕出來後,仍能看到主播們在說話,這個時候,他們會彼此說些什麼呢?

沒有一定之規。

9、《新聞聯播》播音結束後,主持人總會低聲聊聊天,他們在聊什麼呢?

《新聞聯播》結束後,經常可以看到兩個主持人還在說話,但是並沒有播放出聲音,而是只能看到他們在講話,至於講的是什麼,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現在隨著社會發展,很多的我們想要知道的一些東西都被展現出來,這些關於播音主持私下的生活也被展現出來,他們原本的高傲形象全部展現在觀眾面前,使得他們更加親民,也拉近了播音主持與觀眾的距離。


播音主持人千年不變的發型,這一點也足夠讓我們好奇,網路軟體的盛行,我們知道了他們的發型原來是假發,他們頂著這個假發給我們做了多年的主持人,講解我們生活的大小事。至於在《新聞聯播》結束後,他們也像我們一樣正常聊天。

或者上一句還是「今天的《新聞聯播》就到這里了」然後下一句就是「我想要吃水煮魚」,這樣的對話反差肯定會存在,畢竟主持人也是有生活的,節目中是頭戴發套的他們在給我們做正式的新聞報道,節目外是他們個人的生活。


主持人還會聊很多,都是像我們正常人一樣,需要吃飯睡覺,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至於他們具體會講什麼,就不知道了。必須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有著自己的獨立意義,自然說的話,也不一樣,聊天聊得內容也不一樣。兩人一起主持多年,肯定很有默契了,說一些話,也屬於日常生活中的普遍交流語言。

10、大家怎麼看康輝用「明言明語」說新聞?

大家印象中的《新聞聯播》主持人,大多嚴肅端莊又正經。

但主持人康輝告訴你,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近日,《新聞聯播》官方短視頻賬號分享了一段由主持人康輝帶來的「主播說聯播」短視頻,內容是康輝用時下流行的「明言明語」來批評美國霸道總裁式的作風。

除了內容講得深入人心幽默風趣又接地氣外,眼尖的網友還在視頻中發現了一個亮點,康輝疑似上半身穿著西裝打著領帶,但下半身穿著短褲。

1978年首次開播以來,《新聞聯播》已有41年。這些年來,央視的《新聞聯播》也在不斷尋求改變,但是「高端大氣上檔次」仍然是最顯眼的標簽。 但最近一段時間,《新聞聯播》先是憑借「滿嘴跑火車」「羨慕嫉妒恨」等網路通俗語言屢上微博熱搜,後又憑借《主播說聯播》讓網友對其欲罷不能。可以說,《新聞聯播》通過改變傳播語態極大程度上提升了影響力。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新聞聯播》通過改變傳播語態,打造流量主播,借船出海等一系列操作,突破了時政類新聞報道的僵化模式和固有套路,讓公眾津津樂道。易其洋對這種觀點也表示認可。他告訴《傳媒茶話會》,主流媒體做自己的新媒體傳播平台,既要從自身實際出發,量力而行,盡量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又要強化「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意識,學會「借船出海」。內容除了通過自己的渠道傳播,還要藉助新媒體傳播平台,放大自己的優勢,進而達到「互相促進」的目的。

與新聞聯播新媒體主播說聯播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