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麼學習自嘲
九型人格: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身體狀態是受其心理和精神狀態所影響的,大約有一半以上的疾病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面引起的,因此,掌握心理平衡對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讓人難堪的局面,遇到窘境,如何冷靜應對,調整心情呢?「自嘲」是一劑平衡自我心理的良葯。古代有一個文人叫梁灝,少年時曾立下誓言,不考中狀元誓不為人。結果時運不濟,屢試不中,受盡別人譏笑。但梁灝並不在意,他總是自我解嘲的說,考一次就離狀元近了一步。他在這種自嘲的心理狀態中,從後晉天福三年開始應試,歷經後漢、後周,直到宋太完雍熙二年才考中狀元。他寫過一首自嘲詩:天福三年來應試,雍熙二年始成名。待他白發頭中滿,且喜青去足下生,觀榜更無朋儕輩,到家惟有子孫迎。也知少年登科好,怎奈龍頭屬老成。自嘲使梁灝走過了漫長的坎坷,終於走向成功。自嘲,也使他走向了長壽,活過了古代難以逾越的九旬高齡。一篇文章上講到,在一次舞會上,一個個頭偏矮的男子,去邀請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孩跳舞,那女孩禮貌地拒絕說:「我從不與比我矮的男人跳舞。」男人聽了沒有發火,也沒有指責對方,而是淡淡一笑,自嘲地說:「我真是武大郎開店,找錯了幫手!」那女孩聽後臉紅耳赤,反而不自然起來。自嘲,使那位男士走出窘境,保持了心境的平衡,而且還把尷尬還給了那個傷害自己的女孩。其實,用自嘲來穩定情緒的方法很多。比如:當你在經濟上受到不合理的待遇時,你的生理缺陷遭到別人的嘲笑時,無端受到別人的攻擊時,你何不採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比如「吃虧是福」,「破財免災」等等調節一下你失衡的心理;在一些非原則問題上,可以裝裝糊塗,為心靈增加一層保護膜;在時機適當時還可如前所述,幽他一默。自嘲,是宣洩積郁、製造心理快樂的良方,當然也是反嘲別人的武器。學會自嘲,你就會擁有一個平穩和健康的心理,一副健康的體魄。
2、如何學會自嘲
九型人格: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身體狀態是受其心理和精神狀態所影響的,大約有一半以上的疾病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面引起的,因此,掌握心理平衡對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讓人難堪的局面,遇到窘境,如何冷靜應對,調整心情呢?「自嘲」是一劑平衡自我心理的良葯。古代有一個文人叫梁灝,少年時曾立下誓言,不考中狀元誓不為人。結果時運不濟,屢試不中,受盡別人譏笑。但梁灝並不在意,他總是自我解嘲的說,考一次就離狀元近了一步。他在這種自嘲的心理狀態中,從後晉天福三年開始應試,歷經後漢、後周,直到宋太完雍熙二年才考中狀元。他寫過一首自嘲詩:天福三年來應試,雍熙二年始成名。待他白發頭中滿,且喜青去足下生,觀榜更無朋儕輩,到家惟有子孫迎。也知少年登科好,怎奈龍頭屬老成。自嘲使梁灝走過了漫長的坎坷,終於走向成功。自嘲,也使他走向了長壽,活過了古代難以逾越的九旬高齡。一篇文章上講到,在一次舞會上,一個個頭偏矮的男子,去邀請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孩跳舞,那女孩禮貌地拒絕說:「我從不與比我矮的男人跳舞。」男人聽了沒有發火,也沒有指責對方,而是淡淡一笑,自嘲地說:「我真是武大郎開店,找錯了幫手!」那女孩聽後臉紅耳赤,反而不自然起來。自嘲,使那位男士走出窘境,保持了心境的平衡,而且還把尷尬還給了那個傷害自己的女孩。其實,用自嘲來穩定情緒的方法很多。比如:當你在經濟上受到不合理的待遇時,你的生理缺陷遭到別人的嘲笑時,無端受到別人的攻擊時,你何不採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比如「吃虧是福」,「破財免災」等等調節一下你失衡的心理;在一些非原則問題上,可以裝裝糊塗,為心靈增加一層保護膜;在時機適當時還可如前所述,幽他一默。自嘲,是宣洩積郁、製造心理快樂的良方,當然也是反嘲別人的武器。學會自嘲,你就會擁有一個平穩和健康的心理,一副健康的體魄。
3、什麼叫懂得自嘲,才叫幽默?
交際是一門藝術,風趣的語言能夠吸引對方的聽覺。學會自嘲可以化解場合的尷尬,贏得大家的好感。風趣幽默的談吐在生活和學習當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門藝術,每個人都應適當的掌握。
4、在新媒體運營這件事上,一年時間到底可以做多少事
1、新媒體運營需要做哪些事情
內容
現在已經沒有所謂的紅利期了,也不是靠一點小聰明比如犀利的切入點,某個小互動就能存活在這個新媒體圈子裡了,現在已經是真刀真槍拼能力,拼實力的時候了,而實力的最基本的體現就是內容。
最近有一些有想法的朋友跟我聊天,說想做個什麼什麼內容的公眾號,我第一句話都是認可和鼓勵,第二句一定是囑咐一句,你如果可以產出好的內容,只要堅持這一點,一定可以走下去。但是,持續生產好內容,談何容易。
所以內容成為了新媒體運營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形式上分為:文字、圖片(動圖和靜圖)、音頻和視頻,現在可以回想一下,基本上每個領域現在都有N個大號。
具體怎麼去做好的內容,今天不展開了,這里舉個栗子來講一下可以換個角度做內容。
比如某一個做美食的公眾號,假設喜歡美食的都是女生居多,實際上也是這樣,哈哈……那內容肯定要圍繞女生和美食來做,一般的內容產出就是這樣的思維了,可是,這個時候是不是可以換個角度,每個人事物均有多面性,比如每個人的需求也是多面的。
用戶是女生,主題是美食,是不是從以上兩個圖裡面任意兩兩組合就可以誕生無數種內容的切入點,比如:小鮮肉廚師,減肥營養餐,護膚功效食材……並且,每個點還可以發散。
活動
這個活動可以理解為互動,運營公眾號也好,微博也好,其他的平台也好,不管哪個平台或者軟體,開發公司都給我們運營者提供了很多用於活動的支持插件,比如投票,答題,抽獎等等。
那麼做好一個活動就需要有足夠強的吸引力,足夠多的推廣,足夠妙的傳播設計。那很多朋友可能很苦惱說我想不出那麼多活動,不知道該怎麼做,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抄襲"。
還是以"美食"那個為例,別人做女神評比,咱們就可以做廚神評比,別人做有獎徵文,我們就可以做給一道菜取名字,別人辦線下會議,咱們就直接約飯…
現在大家都在說魚塘理論,一潭死水怎麼會有魚存活?新媒體平台也是一樣,一定要活,定期舉行活動才能讓用戶感受到,這個平台是活的,是一直在努力。一次活動沒有參與,兩次活動沒有參與,一直做,一定會有作用。
用戶
接著上面提到一直做活動就一定會有作用,其實,用戶一般分為這樣幾類:
積極熱情:基本上干什麼都有他,每次都評論點贊,每次活動都參與,還主動提建議之 類…
冷靜觀望:低頻的互動,也不取關,就是默默關注
概率用戶:這種是最不可控,可能是已經關注的但是偶爾才會打開,也可能是偶遇…
同行:現在同行佔比也很高的,不過這批用戶,基本上可以忽略,因為他在與不在你都 要好好做。
死粉:那就是死粉
前面講的兩點,內容和活動,都是為了用戶服務,我們不斷的變換主題,熱點追蹤,更換形式都是為了盡量滿足不同用戶的胃口,不停的組織互動,策劃活動也都是為了不停去引導那些積極分子,調動冷靜觀望的用戶,以及盡可能大概率的捕捉到概率用戶。
而這里講到的新媒體人要擅長用戶運營,其實主要還是聊天,前段時間不是有個淘寶掌櫃很火?他就是利用了個性化的用戶運營,在給自己的"服務"加分,製造差異化,增加傳播點,提高用戶粘性。無論你是逗比風騷還是滿腹經綸,總之要做一個形象的人,認真做人還不行,認真不一定形象,只有形象了才能被記住。(很多同行自嘲說自己就是個陪聊的,事實如此,哈哈,這都是命啊~)
除了聊天之外,就是要學會分析和管理用戶,給用戶貼標簽,是常用手段,便於分組,便於精準化管理和推送,偶爾做做用戶調查,問答互動,以及聊天,其實都是在做用戶分析和管理工作。(各位老闆,你們不要以為我們新媒體人聊天就是不好好工作,其實我們就是在好好工作,哈哈哈)
推廣
我承認,這個點放出來,是有點標題黨的,因為大家都關心這個話題,如何增粉,如何推廣,如何提高閱讀數等等。
在我看來,好的內容就是在做推廣,好的活動也是在做推廣,陪好一個用戶,其實也是在做推廣,而不局限於說一定是要砸錢做什麼廣告才叫做推廣。
由此可得,推廣當然也是作為新媒體從業者必備技能了。
那引用之前寫的一篇文章,推廣方式呢主要有幾個:
1、廣告推廣:就是在各大媒體上,線上線下可以觸及到客戶的地方進行宣傳
2、大號推廣:找到與自己目標用戶群體吻合的大號,KOL去推廣吸粉
3、粉絲社群:通過聚集起一批同類用戶,提供某種服務或價值的組織
4、買粉:就不提了
5、互推:應該叫聯合推廣,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以及內容上的聯動來做,硬推效果一般
6、活動策劃:活動吸粉相對來說比較良性
7、地推:比如很多定位於大學生用戶的項目,地推是最簡單粗暴的
2、新媒體運營的核心思維
用戶思維
我跟很多朋友分享說,我們現在從事新媒體呢也不要急於說一定要在這一兩年獲得怎樣一個成功,回想一下,現在的大咖,是不是過去都有很多積累,有的是在傳統線下的積累,有的是在PC時代的互聯網上的積累,有的直接就是專業上的積累,然後結合新媒體的趨勢,將過去的優勢運用到了新的載體上,而已。
那我們現在從事新媒體行業最核心的是什麼呢?
就是新媒體思維方式,我個人覺得是:用戶思維。
其實這個詞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的玄乎,很多詞彙都是被炒出來的,道理其實都很簡單。
哪個生意人做生意不考慮客戶的感受?對吧
用戶思維就是這個,從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深入的分析用戶的需求,結合他們的需求去設計產品、生產內容、策劃活動、推廣方式。
大家回想我以上講的內容,是不是都是以用戶為出發點?
你不知道你要寫什麼內容了,你去問用戶
你不知道該策劃什麼樣的活動,你去問用戶
你不知道去哪裡推廣你的公眾號,你去問用戶
那麼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時代顯得用戶思維這么重要呢?都是被慣出來的。
信息越來越碎片,品牌越來越淡化,產品越來越多,服務越來越好…然後我們自己本身就是用戶,我們也會覺得自己的感受越來越重要,選擇越來越多,個性化要求越來越明顯…
所以,我們把我們自己慣壞了,並且還在要求別人繼續如此寵愛我們,那我們作為運營汪也好,喵也好,那麼就立正稍息,列隊出去跪舔吧~哈哈哈哈哈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極致、免費、快之類的各種思維,不過我想再提醒一點的就是,差異化,也就是創新,可能一開始創新能力不足,但是一定要嘗試去創新,創意也都是慢慢鍛煉出來的,具體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一篇關於創意的文章)
3、如何組建新媒體運營團隊
結合上面講的需要做哪些事情,然後再做具體的分工,還有一些其他的工種沒有介紹到,但是並非說明這些崗位和工作內容不重要,比如美工設計、技術支持等等,組建團隊總的原則還是要根據公司發展的階段來靈活調整。
首先必不可缺的一定要有一個運營者,這個運營者需要了解並部署整個新媒體運營部門的工作情況,協調公司內外部的資源。而現在大部分的情況是微信小編要承擔運營規劃的重任,還有一種情況是,新媒體運營人員也承擔著內容、設計等各種工作。(這里並不是說誰重誰輕,只是分工還是要有偏重。)
個人建議,如果一般的小項目或者傳統公司轉型做移動新媒體推廣,那麼2.5人配置是比較理想的。
運營負責整體規劃,監督並執行工作,推廣以及活動策劃,數據分析一並兼了
文案負責內容產出和微信平台上的設置維護,以及一些用戶運營的工作也要兼了
最後的0.5指的是美工設計,一般公司都有設計,那麼共用就好了
而作為一個新媒體運營負責人來說,在考慮人員安排的時候,這樣想,如果招來一個人,你能給他安排滿滿的工作,那就招,如果你不能使其工作飽和,那麼這個人就不用招。
而一些階段性的設計工作以及技術開發工作,甚至活動策劃工作,可能由於專業性比較強,但是又不用一直養著這么一個人,那麼可以選擇階段性的外包,或者利用資源解決問題。
但是如果是大企業,並且尤其重視新媒體方面的項目,那麼最好還是分工明確,因為新媒體工作確實是一個細致的活,很多可延展性,運營+文案+設計+策劃+推廣…
4、新媒體分哪些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相對於傳統媒體(紙媒、電視電台等)而言的新興媒體,那麼新媒體是不是就只是微博微信呢?相信新媒體從業者多多少少都會有這么個苦惱,比如我,很多人問我你是做什麼的?我說我是做新媒體運營的,下一個問題就是新媒體是幹啥的?我就說比如說微博微信,在上面做做推廣之類的。然後就換來一聲長長的"哦~"。
那我們來看一下到底哪些是新媒體,是不是只有微博微信呢?
微信營銷
無疑是首選,現在的超級app,還是那句話,用戶在哪裡,你就在哪裡。相信絕大多數的公司業務對象都可以在微信上找到。這點就不多說了,大家也都有共識。
單獨講下特點:CRM。我一直的觀點就是,微信就是一個CRM,社交屬性沒法變,並且確實很方便交流溝通,所以,它的特點就是方便交流,管理自己的人脈。
微博營銷
很多人說微博已死,我是不太同意這種極端的觀點的,當然你如果寫文章,標題肯定要這么寫,要不然沒人看嘛,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微博即使再走下坡路,上面的用戶量也足夠大,所以微博也是新媒體戰場之一。
特點: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有利於做一些熱點傳播,事件營銷,以及大范圍擴散的話題推廣。
另外,啰嗦一句,很多人不是在問怎麼找種子用戶嗎?其實在微博上很容易完成,因為微博上的人群標簽其實比微信的標簽更加明確的,並且微信不支持對用戶的模糊搜索,那麼怎麼找呢?
舉個例子,以水果為例子,我就去微博上面搜"水果",然後你就會看到很多做水果的賬號,買過水果的,愛吃水果的人,全都出來了,然後你在篩選關注,私聊,互動…
知乎
認真的問答社區,一開始以科技類、互聯網類的問答比較多,現在來說覆蓋面越來越廣了,那麼也會有你的潛在用戶在上面提問或者互動,而作為創業者,你肯定是"自認為"該領域的專業解決者,那麼你就可以通過你精彩的內容去吸引到精準的用戶。
豆瓣
文藝范聚集地,對內容的要求更高,軟文軟到不行,同行都說如果要學軟文就去豆瓣吧,篇篇都是軟文,哈哈哈~如果是關於電影、旅遊、書等方面的,或者用戶需求延展出來是有個契合點的,那麼這個也是可行的。
其他的陌陌、脈脈等社交app,包括辣媽幫這種細分人群聚集平台,就不一一介紹了,還有QQ、貼吧等各種論壇,總的原則還是:用戶在哪裡,你就出現在哪裡。
順便回顧一下推廣三步驟:
1、你的用戶是誰?
2、你的用戶在哪裡?
3、你怎麼吸引過來?
5、如何學習新媒體運營
最後一個內容了,也是很多人比較關心的,前些天,晚上我心血來潮煲了一碗雞湯,可能有人已經喝過了,據說味道還不錯,裡面講的就是如何成長為一個還算合格的新媒體運營人員,比如像我這一款。具體內容我就不重復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本人朋友圈,有干貨也有雞湯,吃飽喝足,哈哈。
其實核心就是,學習,總結,交流和實操。
說句大話:你們現在這個時代比我那個時代要好很多啊,我們那時候哪有這么多培訓,分享可以聽。我都是花錢去聽一些前輩的課,買他們的資料,買書什麼的就不說了。然後利用各種時間看文章,看公眾號看頭條,然後也在各種群里認識各種大小咖,交流也學到很多東西,交流的過程中也是在分享,也是總結的過程。最後就是實操,將學習到的好的壞的都可以在實操的過程中進行檢驗,最後得到的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5、為什麼智者都說要學會善於自嘲,為什麼我不認可,你們怎麼看
解析:
生活/工作中,什麼樣的人都能遇到。
因此,
內心驕傲,外在俗氣。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6、都學會自嘲了怎麼回復
自嘲也是一種高級智慧。更讓人感覺他心胸寬廣。也是一種哲學,它能讓人成長。自嘲者必定熱愛生活,有生活情趣兒,如果不熱愛生活,誰會去發現自己的可笑之處,怎麼會覺得這可笑之處可笑。又怎麼會將這可笑講出來。不熱愛生活的,更不會在自己身上找樂,他只會在別人身上找樂滿足自己。自嘲也是自信的基礎,不自信不可能白嘲,自嘲不是自輕自見,更不是自取其辱。自嘲是一種謙虛,是自我曝光缺點是自我的一種調節。自從能解除尷尬,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不會感覺壓抑,會更讓人快樂。
7、為什麼說要做一個懂得自嘲的人
自嘲,大致意思就是自己開自己的玩笑。不過,要真探討起來,這樣說就不能說明其真正的內涵了。
自嘲,是一種生活哲學。
自嘲者,必定熱愛生活,有生活情趣。如果不熱愛生活,誰會去發現自己的可笑之處,怎麼會覺得這可笑之處可笑,又怎麼會將這可笑之處講出來呢!不熱愛生活的人,不會去找樂,更不會在自己身上找樂,他只會在別人身上找樂來滿足自己。
自嘲的基礎是自信。不自信,不可能自嘲。你讓阿Q拿自己的「癩頭」自嘲,那是萬萬不能的,不但不能,就算你提到「燈」,他也會跟你急,輕則「怒目主義」,重則「他奶奶的」。有了自信,才敢自曝家醜。小品演員潘長江,身材矮小,但不自卑,自稱「袖珍男子漢」,常拿自己的身高開玩笑,一句「凡是濃縮的都是精品」,成為一種自信的象徵,自嘲的標志。
自嘲不是自輕自賤,更不是自取其辱。自嘲是一種謙虛,是自我曝光缺點,是自我的一種調節。所以,自嘲與那種低級趣味地互相罵娘和罵自己是孫子是全然不同的。林肯曾經拿自己的長相開玩笑:一個婦女說他長得丑,他申辯說不能怪自己。婦女反駁說,原來不怪你,但是你出門就怪你了。誰會真覺得林肯丑,我們只會覺得他可愛,平易近人。著名書法家啟功寫過一個自嘲式的自傳,里邊說: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面微圓,皮欠厚。
寥寥數言,謙虛的長者形象躍然紙上。
自嘲能增加生活的樂趣。《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里的張大民,整天嘻嘻哈哈,常拿自己打趣,表現出了樂觀的精神,就算苦中作樂吧,也給生活帶了笑聲。
自嘲能解除尷尬。著名電視主持人楊瀾,在一次大型活動的主持中,突然絆倒在地。楊瀾不慌不忙,自嘲道:「我的滾翻動作還不過關,下面請看著名的舞獅節目。」尷尬就這樣輕輕地化解了。
自嘲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二戰時期,丘吉爾到美國尋求援助。這天,他正泡在白宮的大浴缸里,羅斯福突然搖著輪椅進了屋。丘吉爾說:「羅斯福先生,您瞧,我這個大英帝國的首相,可是什麼也沒對美國總統隱瞞啊!」兩人一陣大笑,一切問題都在那坦誠的笑聲中解決了。
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很善於自嘲。他有位悍妻,曾當眾把冷水澆到他的頭上。蘇卻說:雷聲過後,必有大雨。後來他還進一步總結道:一個男人如果娶了個又丑又惡的妻子,就會成為一個哲學家。
究竟是自嘲讓蘇格拉底成了哲學家,還是哲學讓他學會了自嘲,不好弄清楚。但自嘲確是一種生活哲學。
8、如何學會自嘲,自黑
心態好點就可以,
當然了,生活每一個人的感覺不一樣。
感覺開開心心快快樂樂最實在,
想得開那都不是事
9、怎麼學會自嘲,幽默呢
一個幽默的人在哪裡都是受歡迎的。我建議你自己除了平時多看些笑話之類的積累素材,體會下那種語境,還有調整心態,以調侃、嘲諷的心態去看待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並保持這種狀態隨時見機發揮,生活的一切都是素材,怎麼方便怎麼發揮,而且點到即止,多讓別人產生聯想.比如:「我家的狗昨天失憶了,因為它居然敢咬我.」我只是打個比方,說起來就像武功的最高狀態以無限為有限一樣,不再拘泥於套路招式.建議可以去看看蓋里奇的《兩桿大煙槍》,《偷搶拐騙》還有《瘋狂的石頭》就是那種狀態. (一口氣說這么多,口乾舌燥,得喝口水)
還有一點,幽默本身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也是一個人智慧的表現,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世上不存在完全沒有幽默感的人,只是每人對幽默的標准和理解都不一樣,如果你對一個幽默感不如你的人開玩笑我想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我覺得在幽默的發揮上還得因人而宜,在保持一種水平基礎上方式和內容適當調整,我想這樣一定會有更多人喜歡你,你也一定會比以前更加出色。
10、人生就是要學會自嘲不是嗎
學會自嘲,收獲快樂
嘲弄人是缺德,嘲弄自己卻是美德。自嘲是拿自身來「開涮」,博得一笑,既是一劑自我調整心理平衡的良葯,又是一種重要的交流方法。在遇到窘境,對付尷尬局面時,若多些風趣生動的自嘲,則能及時調整心態。
傳說古代有個姓石的秀才,一次騎驢行路,不慎摔倒在地,一般人肯定會不知所措。這位秀才卻不慌不忙地站起來說:「虧得我是石秀才,要是瓦秀才,還不摔成碎片?」一句幽默妙語,說得在場的人哈哈大笑,這位秀才也在笑聲中免去了難堪。
自嘲對自嘲者的心理健康有積極作用,人在人際交往中都會不自覺地保護自己,自嘲是最成熟也是最健康的防禦機制,對自己和他人都不會造成什麼傷害。
自我解嘲,平慰心靈,使自己的不滿情緒得到緩解,為心靈增加一層保護膜,還能使別人對你有個新的認識。學會自嘲,以豁達的心態對待人生,會使你生活幸福,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