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龍舟比賽短視頻

龍舟比賽短視頻

發布時間:2020-08-26 15:05:49

1、哪裡有 沅陵第三屆全國龍舟大賽視頻 高清下載

偶上次有在紅網上看到,還有心連心的

2、描寫一下賽龍舟的場面

曾經不止一次在電視上看到過賽龍舟的情形: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有幸能在塘口親眼目睹一次久違的賽龍舟。
端午節那天,我起了個大早,興致勃勃地來到塘口,小河兩岸早已經是人山人海了。老人們從家裡搬出靠椅,端坐著靜靜地等待。姑娘們如同參加一次盛會,各各穿著利落的新裝,唧唧喳喳地探討著這次比賽誰會是贏家。青年小伙雖然沒有能親身參加賽龍舟,卻也是熱情不減,臉上充滿了歡喜。小孩子們更是興奮,在人群中鑽來鑽去,有一些調皮的男孩甚至爬到河邊的高樹上,占據著好位置,居高臨下地往河中眺望。而河中早已浮著四隻最美麗的龍舟,船隻狹而長,船舷上描繪著朱紅的線條。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於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纏著一束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平靜無波的塘河上來去如飛。兩岸看龍舟的人都大聲吶喊,有的還把家中的鑼鼓都拿出來,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輕人把事先准備好的「連環響」鞭炮掛到樹上點燃。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河面上回盪,震耳欲聾。
我擠上前去觀看。青年橈手們奮勇揮槳,動作整齊劃一,堅實的肌肉隨著動作一起一伏,額上布滿汗珠兀自反射著太陽的光輝。擊鼓的人更是興奮異常,縱身一躍,雙槌齊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氣都使上去,讓人擔心那鼓會不會被敲破。賽到緊張處,更是精彩異常,兩只龍舟齊頭並進,爭先恐後,岸上的呼聲一陣蓋過一陣,待到分出勝負,又是一陣的歡呼聲夾雜幾聲懊喪的嘆息聲。
接近中午,太陽光逐漸猛烈起來了。岸上的人們都禁不住太陽光的熱情,有的在尋找陰涼的地方,有的就乾脆轉回家去吃午飯了。河面上的幾只龍舟也都靠岸休息。岸上早搭好了的涼棚,擺上了酒席,看來青年橈手們還未盡興,要在這熱烈的陽光下再玩上幾個來回。我實在有點佩服他們的熱情了。
近幾年來塘下鎮的經濟飛速發展,良好的環境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投資者和內地打工者,高樓大廈林立,城市建設加快了步伐。我想:這一切和人們的建設熱情是分不開的。人們把對賽龍舟的精神移用到經濟建設上,你追我趕,奮勇向前,才有了今天驕人的業績。
我也要學習這種賽龍舟的精神,讓我在學習上有一個新的突破。

3、100分尋98年桂林龍舟賽視頻或相片!!!!!!!!!!!!!!

樓主,其實我也非常想幫你,我也非常想看看當時的畫面,目前只有印像中那年龍舟賽樣子,你也知道在當時的影像技術並沒有現在這么發達,十多年前有個BB機就不錯了,使用的大多數是相機,一個DV攝像機都要上萬,呵呵,而現在呢,山寨機都有攝像功能,可以肯定的是龍舟賽的視頻算是珍貴的了,我們還是一起到網上搜索吧,如果找到了,記得一起分享哦,如果我找到了,也不會忘記你的!

4、觀看賽龍舟的視頻,有什麼感受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習俗,也是漢族在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的南方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

5、求劃龍舟視頻

6、關於賽龍舟的比賽片段!

潮汕的龍舟有多種樣式,正規的龍舟有龍頭、龍頸、龍尾。龍身半圓而長,寬1.4米至1.6米,長短不—,有容納12對槳、 16對槳、32槳不等,最長的可容52對槳。龍舟分紅龍、黃龍、青龍、白龍數種,烏龍由於易出事,且有歷史教訓,為人們所忌諱。龍身龍腹按麟甲模樣塗彩,並根據紅、黃、青、白龍種,突出各種顏色。色澤艷麗鮮明,圖案漂亮眩眼。不同龍舟掛著長長的不同色澤龍須,標志突出。
龍舟下水以後,各村龍舟要劃至龍王廟或其他神廟附近,祀拜神靈,祈求獲勝和吉祥。龍舟賽前都進行訓練。競賽時,劃槳壯漢分坐兩邊,中間是一位擊鼓的總指揮,稍前還有一位打鑼的。有些地方還要物色一個10至12歲左右的男童「靠龍規」。一般是當地富豪子弟,長相標致,按小俠客裝飾,扎頭巾,束腰帶,打綁腿,塗粉脂,穿著艷麗絲綢衣服,斜躺在龍頸上,競賽時,一邊搖著右手的小葵扇,一邊配合鑼鼓節奏吹哨子。開賽之前,這個孩子就像戲曲明星一樣,被大群紅男綠女團團圍住觀賞。龍舟競賽翻舟之事時有發生,孩子要套上救生圈,並由最前面的頭、二槳手負責保護。
俗語說:「潮汕人無臉輸死」。龍舟競賽在…十分激烈的氣氛中進行,舟上的健兒們傾盡力氣邊劃水邊呼喚,岸上的觀賞者,也為自己村莊的龍舟呼號助威。經過多個回合的角逐,勝利者奪得標旗,演戲及舉行酒宴慶祝。
潮汕的賽龍舟活動,由采已久。清末福建巡撫丁日昌(原豐了頃縣人)定居揭陽榕城時,曾邀請揭陽、潮陽、普寧等縣部分龍舟匯集榕江展開競賽,

7、端午節賽龍舟的來歷,要短。快啊,15分鍾最多了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8、賽龍舟簡介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其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的情況下,寫下憂國憂民的《離騷》和《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2011年5月23日,賽龍舟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龍舟比賽短視頻擴展資料

漢族的賽龍舟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苗族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龍船節」舉行,船長約20米,寬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樹挖成槽形,捆綁而成,中間是母船,兩邊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長者任鼓頭,一名男扮女裝的小孩任鼓手。比賽時,炮聲響處,各水手即按鑼鼓節拍劃槳前進。

傣族的賽龍舟在每年傣歷6、7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潑水節」舉行,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比賽時,由一人敲鑼指揮,水手按鑼聲節奏劃槳前進。也有女子參與此項活動。

苗族的賽龍舟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龍船節」舉行,以慶祝賽龍舟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船長約20米,寬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樹挖成槽形,捆綁而成,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由一長者任鼓頭,一名小孩任鼓手。比賽時,炮聲響處,各水手即按鑼鼓節拍劃槳前進。

9、需要一些關於『賽龍舟』的視頻!!

下載地址:mmst://61.144.56.205/video/zysc/zysc_028.wmv
你用影音傳送帶之類就可以下載了

相關網頁:http://tvtour.avl.com.cn/sheying_dv/dv_02.htm

10、哪裡可以看到2012年麻陽「苗王杯」龍舟比賽的完整視頻

土豆網裡面有

與龍舟比賽短視頻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