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度信息流與今日頭條DSP有啥區別?
人群定向方式不同,百度是基於關鍵詞定向。
今日頭條必然是針對推薦的新聞類別,用戶在今日頭條對新聞的點擊習慣,閱讀停留時長等數據
2、信息流廣告和DSP廣告的優劣勢是怎麼樣的
先來說說各自的優勢吧。
DSP——APP或網頁,幾乎囊括所有APP類型
信息流——資訊閱讀類APP,以及社交類APP
(1)受眾覆蓋量
信息流/DSP是主動展現的。從這個層面來說,信息流/DSP所覆蓋的量,相對來說會更大。且對於品牌建立這塊,信息流曝光量大的優勢完全顯現出來
(2)適用行業
然而,從展現位置上也可以看出,信息流和DSP都是在用戶休閑之際。這也說明了信息流產品的使用場景:通常用戶在瀏覽資訊的時候,多數是放鬆的狀態,此時向他推薦某款游戲、某個課程、某款促銷的商品,對他來說是可能會有需求的;而如果推送的廣告換成某個鍋爐機,某個玻璃水,或者某個辦公自動化系統,用戶會不會覺得推送有病?這時就突出了信息流的一大限制:僅適用於TOC行業。
(3)精準性
信息流的廣告藏匿於用戶正常瀏覽的信息之中,廣告的推送機制是基於用戶過往瀏覽的資訊內容,說白了其實靠猜測。
在此想要說個小笑話,有一位好友,是個很孝順的姑娘,她的淘寶記錄多是給母親和弟弟買的東西,於是某資訊平台給她推送的內容,大多是「第二春」、「離異婦女相親」、「單親媽媽」等相關的廣告……可見大數據再會揣摩人心,也不如用戶親口所說的精準。
再來說說各自的缺點吧。
信息流/DSP廣告搶量嚴重,很容易有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沒量,由於廣告位會不停刷新,曝光量大,造成消費會過快,不適用中小客戶,另外由於場景切換的原因,也不適用於TOB客戶。
既然各有所長,則要揚長避短。這兩大類廣告,並非不能共存。每個廣告主的推廣需求都不同,產品特點、受眾特點都不盡相同,渠道孰好孰壞,不可一概而論。關鍵在於弄清楚產品的特點與推廣的目的,才能結合渠道特點,選擇適合的推廣渠道。
最後潑一潑冷水
之所以很多人會產生信息流廣告要強過SEM千萬倍的、將取代搜索推廣的錯覺,大約是因為市場里的頭部客戶幾乎都進行了信息流的投放,且投入金額非常高。游戲、金融、電商、旅遊等土豪客戶都是信息流廣告的常客,而大多數APP推廣也慣用信息流/DSP的方式。要知道,如今能有預算進行推廣的APP,多數是資本方面玩得溜,前期需要快速累積用戶,不差錢,或者底子深厚,要砸錢搶量,沒量不行的那種。
3、移動DSP是什麼?與移動廣告網路的區別有哪些?
DSP是Demand-Side Platform的縮寫,即需求方平台。這一概念起源於網路廣告發達的歐美,是伴隨著互聯網和廣告業的飛速發展新興起的網路廣告領域。
在互聯網廣告產業中,DSP是一個系統,也是一種在線廣告平台。它服務於廣告主,幫助廣告主在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上進行廣告投放,DSP可以使廣告主更簡單便捷地遵循統一的競價和反饋方式,對位於多家廣告交易平台的在線廣告,以合理的價格實時購買高質量的廣告庫存。DSP讓廣告主可以通過一個統一的介面來管理一個或者多個Ad Exchange賬號,甚至DSP可以幫助廣告主來管理Ad Exchange的賬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區別於傳統的廣告網路(Ad Network),DSP不是從網路媒體那裡包買廣告位,也不是採用CPD(Cost Per Day)的方式獲得廣告位;而是從廣告交易平台(AdExchange)來通過實時競價的方式獲得對廣告進行曝光的機會,DSP通過廣告交易平台對每個曝光單獨購買,即採用CPM(Cost Per Impression)的方式獲得廣告位。
與移動廣告網路的異同
第一,服務對象不同
移動DSP服務於廣告主,搭建廣告主與目標受眾之間的橋梁,DSP通過對接交易市場,形成海量數據,經過數據挖掘及分析,找到符合廣告主營銷訴求的目標人群,競價采購目標受眾的曝光機會,實現對目標受眾的購買。
移動廣告網路是同時服務於廣告主和開發者(媒體),是搭建廣告主與開發者(媒體)之間的橋梁,廣告主根據自身的營銷訴求及目標受眾,采購相應屬性的開發者(媒體)資源,從而實現對受眾的覆蓋,本質上是對開發者(媒體)的購買。
第二,購買方式不同
移動DSP實現的是受眾購買,利用RTB技術實時競價在數以百萬計的移動應用上針對每一個用戶展示行為在100ms內進行評估以及出價的競價技術。按照ADPush精準營銷平台DSP負責人的說法:展示行為的反應時間和競價技術才是真正考驗移動DSP平台的優與劣,直接決定著該平台能否脫穎而出拿到優質的廣告展示。
DSP受眾購買方式的優勢:
第一,它把同一廣告位的流量根據受眾群體的不同售賣給不同的廣告主,從而使廣告位的整體價值得到提升;
第二,可以精準地觸達目標受眾,避免將預算浪費在非目標受眾上;
第三,由於廣告推送的對象均為目標受眾,點擊率和轉化率相對較高,容易提升ROI。 當然受眾購買方式也是存在一些局限的比如:如何確保品牌安全問題?
移動廣告網路並未採取開發者(媒體)購買的非程序化購買方式,更多的是依靠平台中所佔有的資源來進行購買,這就不需要考驗平台的競價技術和反應時間了,相對的考核廣告網路的很直接就是看該廣告網路平台所覆蓋的APP的量,以及其中的優質APP的量,這兩個方面就基本決定了該平台的廣告網路的優與劣。
移動廣告網路這種針對媒體購買方式的也具備一些優勢: 第一,針對的是媒體,使得媒體品牌溢價較高; 第二,有利於媒體之間的競爭,提高媒體的改進及創新。
第三,品牌保護,廣告主可以指定與之匹配的開發者(媒體)共同參與來確保品牌安全。 當然移動廣告網路的媒體購買方式也存在一些局限: 其一是對非目標受眾的覆蓋,會造成預算的浪費;
其二是在目標受眾跨媒體的使用過程中存在重復投放的可能,這不僅會造成預算的浪費還會引起受眾的厭煩情緒。而程序化購買從根本上解決了對非目標受眾的無效投放問題,也能夠基於具體受眾進行跨媒體的頻次控制。
第三,投放方式不同
移動DSP技術出現後,推動了網路廣告投放方式的轉變。DSP的廣告投放方式既包含了傳統的廣告投放方式,又聯結了SSP、廣告交易平台等產業鏈上新出現的角色,實現了新的投放方式。
移動DSP廣告的投放模式主要是機器投放(即通常所說的程序化購買),通過利用第三方技術在數以百萬計的網站和移動應用上針對每一個用戶展示行為在100ms內進行評估,快速出價進行競價,從而獲得廣告位實現廣告投放,其中完全由機器自主完成出價、競價、投放等過程,不涉及人工干預手段。
然而,移動廣告網路由於投放只是針對媒體實現的是人工投放,廣告主通過兩種方式購買媒體,其一直接購買媒體:廣告主直接在媒體上購買廣告位進行自助投放。其二,廣告主通過代理公司購買媒體:代理公司為廣告主進行代理投放,並進行人工預算分配。
第四,投放行為不同
移動DSP投放標桿的是精準定向,這是移動DSP區別與移動廣告網路的一個最大的特點,移動DSP的精準可以按照不同的維度細分為:人群定向、行為定向、LBS定向、運營商定向、wifi定向、設備型號、操作系統、使用時間等進行精準的定向,這種定向方式可以進行組合,多重疊加之後在精準性上就有更大的保證。
移動廣告網路在投放方式上主要是針對的媒體,因此它的投放策略上被歸為盲投,盲投並非說它不好,畢竟存在既有價值,廣告網路的盲投只是相對於DSP的精準而言的,它不直接針對人群,而是通過媒體間接的來覆蓋人群,因此在覆蓋目標受眾上要較弱於DSP的精準定向上,這也是現在很多廣告主多追求的投
放策略,誰也不願意把錢浪費在非潛在人群身上。
移動DSP與移動廣告網路的小相近
看完二者的區別,我們不能武斷的下結論是移動DSP更好還是移動廣告網路更好,每種投放方式的出現總是在一定的行業發展和歷史環境下出現,隨著技術的發展總是會有新的事物出現來代替舊的事物。接下來說說二者的共性,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二者還將在這種共性之下長期存在一段時期。
第一,廣告形式相近
目前,常見的移動廣告形式,按照ADPush精準營銷平台劃分方式大致分為五大類:圖片類廣告(banner、插屏、全屏)、富媒體廣告(縮小、擦除、搖一搖等)、視頻廣告(角標、貼片)、原生廣告(信息流、激勵類等)、積分牆廣告,這些廣告形式無論是在DSP平台還是ADN平台基本都能運用的到,只是積分牆在ADN運用的更為多一點,而原生廣告在DSP運用更常見些,二者大致保持廣告形式的一致性。
第二,平台作用相近
廣告平台都是為了營銷而生,也都服務於廣告主的,也都依賴於廣告主,它們之所以產生都是基於讓移動營銷這個根本目的,無論是DSP還是AND都是為廣告主實現廣告投放,進行移動營銷所孕育的。最終目的都是讓廣告主通過這些平台來實現品牌推廣、營銷活動。
移動終端大范圍普及,移動互聯網用戶快速增長,致使廣告主把目光轉向了移動領域,自然服務於廣告主的平台、軟體、廣告形式也就呼之欲出,並且隨著這一領域的不斷擴大,未來還會有更多新的平台出現,比如最近一個新提法DSPAN。
4、DSP廣告與傳統的展示廣告有什麼區別
用大白話說下: 在雲端有一個廣告流量池,流量來自於百度,騰訊,阿里,愛奇藝,頭條等,通過技術搭建一個後台可以對接到這個雲端,使用裡面的廣告流量,這個平台就可以算作是dsp平台。 註:流量大多是媒體方剩餘的流量,不優質,因此dsp更換用於品牌宣傳,對於中小企業做效果來說,很難實現。
僅供參考,謝謝
5、百度DSP、信息流、原生廣告的區別在哪裡?
一、指代不同
1、原生廣告:此廣告只能在單獨平台中被付費投放,比如facebook,Weibo,並且此種形式適合此種平台的瀏覽環境。
2、信息流:指信息的傳遞運動,這種傳遞運動是在現代信息技術研究、發展、應用的條件中,信息按照一定要求通過一定渠道進行的。
3、百度DSP:是需求方平台,以精準營銷為核心理念。
二、形式不同
1、原生廣告:是從網站和App用戶體驗出發的盈利模式,由廣告內容所驅動,並整合了網站和app本身的可視化設計(簡單來說,就是融合了網站、App本身的廣告,這種廣告會成為網站、App內容的一部分。
2、信息流:從現代信息技術研究、發展、應用的角度看,指的是信息處理過程中信息在計算機系統和通信網路中的流動。
3、百度DSP:需求方平台允許廣告客戶和廣告機構更方便地訪問,以及更有效地購買廣告庫存,因為該平台匯集了各種廣告交易平台,廣告網路,供應方平台,甚至媒體的庫存。
三、用處不同
1、原生廣告:是一種讓廣告作為內容的一部分植入到實際頁面設計中的廣告形式。
2、信息流: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銷行銷、技術支持、售後服務等內容,也包括諸如報價單、付款通知單等商業貿易單證,還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譽、中介信譽等。
3、百度DSP:能夠幫助所有涉及廣告庫存購買和出售的各方管理其數據、更方便地使用第三方數據、增強他們對所有這些數據的理解、傳回數據或將定製數據傳入某一平台。
6、SEM推廣和信息流廣告的區別
1、信息流廣告
屬性:廣告找人
媒體資源:信息流廣告媒體資源多元化,最典型的特徵是信息流是自家媒體資源。
例如:
騰訊社交廣告:包含騰訊旗下社交系產品微信、QQ、QQ空間、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等app;
百度信息流:包含手機百度、貼吧和百度瀏覽器等app;
新浪扶翼:包含新浪新聞、新浪體育以及新浪財經等app;
今日頭條:包含今日頭條和內涵段子app;
厚昌學院信息流小編統計到這些都是主流的媒體平台,因為都是自家媒體資源,質量相對高一些。主打原生,注重用戶體驗,所謂的千人千面個性推薦、整合資源品效合一,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信息流這么火爆的原因之一。
2、SEM廣告
屬性:人找廣告
媒體資源:SEM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主要以主流搜索引擎為依託,受眾明確,廣告平台清晰透明。
流量覆蓋:本身的量級並不少,但是相比於信息流廣告,就稍微有些欠缺。
終端:PC+移動,SEM廣告在終端上沒有絕對的移動化或者PC化,兩個埠都是很重要的方向,但是隨著近幾年移動互聯網的紅利,SEM流量也在大批的轉移到移動端。
7、什麼是信息流廣告DSP
信息流廣告與DSP廣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信息流廣告指的是一種展現形式,比如我們在今日頭條或者微博上看到的信息一樣,信息流廣告與這些資訊信息一樣,夾雜在資訊信息中。而DSP本身的概念指的是需求方平台,是廣告主服務平台,廣告主想要購買哪些媒體的廣告位,就把自己的需求告訴DSP平台。如今大家說起DSP,通常說的是一種交易模式,就是以實時競價(RTB)為規則,通過整合廣告主需求和廣告位,最後實現廣告交易的互聯網廣告模式。
8、DSP廣告、信息流廣告、SEM廣告有什麼區別呢?
1、展現位置區別:
SEM——搜索引擎
DSP——APP或網頁
信息流——資訊類及社交類APP
2、展現及轉化區別:
SEM廣告主要來自於主動搜索,相對而言要精準些。
信息流/DSP是主動展現的,信息流/DSP所覆蓋的量,相對來說會更大。信息流的廣告藏匿於用戶正常瀏覽的信息之中,廣告的推送機制是基於用戶過往瀏覽的資訊內容。
3、適用行業方面:
SEM與另外兩個的使用場景並不相同。前者是基於用戶的主動尋求,後者則是在用戶休閑之際。
所以相對而言,SEM覆蓋的行業更多。
9、信息流廣告,DSP,SEM有什麼區別
意思就是搶流量,比如一個廣告位 這個位置既是DSP的廣告位又是信息流的廣告位,所以這樣就會發生搶量的啦。比較現在有流量才有客戶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