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時代的版權

新媒體時代的版權

發布時間:2020-08-26 03:44:07

1、媒體版權的痛點如何解決

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版權成為眾多媒體人的一塊「心病」。如何解決這個痛點?這次參加第四屆觀媒峰會,杭州網副調研員吳幼祥希望借這次峰會,各主流媒體能商討達成共識,讓媒體版權有個良性的解決方案。
吳幼祥說,最近,他為版權的問題傷透了腦筋,杭州網隔三差五接到圖片侵權的索賠,動輒七八千一張圖。其實,不光是杭州網,最近全國很多媒體都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吳幼祥認為,現在出現了一些惡意的索賠行為,很多質量很差的圖片,要價上萬元,「版權是該尊重,但對於這類惡性的維權,我們也需要抵制,維護好媒體版權的生態,不應該讓一些釣魚網站把惡意維權當成『生意』。」
互聯網時代是共享的時代,而這次峰會的主題是「新時代 主流再出發」,吳幼祥認為,新時代背景下,媒體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大家應該合作共贏。所以他希望,在這次峰會上,大家能重視媒體版權問題,通過這次峰會,各大主流媒體一起商討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最好能大家達成一個共識,將有價值的東西進行分享,合作共贏。

2、新媒體如今都通過鏈接為大家推送新聞,引發的版權問題怎麼看?以今日頭條為例

感覺大勢所趨吧!感覺今日頭條不完全是新聞APP,它提供的應該是一種搜索引擎功能吧,就像百度問題。不過轉載時確實要注意下版權問題,至於這個,人家自己協商解決嘛。

3、新媒體管家裡的無版權圖片真的無版權么

無版權圖片不是說沒有版權,是沒有確權。圖片自創作出來,作者就是有版權的,只是現在不知道這個圖片是誰創作的而已。

4、又一個小夥伴被起訴了,新媒體內容版權究竟應該怎麼做

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作品刊登(在報社、期刊)後,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但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也就是說,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之外,其他媒體使用或者轉載這些作品的,應該向報社、期刊社以及作者等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2015年4月22日,國家版權局發布的《關於規范網路轉載版權秩序的通知》又進一步限制了聚合類新聞客戶端等互聯網媒體使用報社、期刊作品,「報刊單位與互聯網媒體、互聯網媒體之間相互轉載已經發表的作品,不適用前款規定,應當經過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
著作權法第五條第三項規定,時事新聞不適用著作權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對時事新聞做出了界定,「時事新聞,是指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
也就是說,單純的事實消息不適用著作權法,未經授權使用、轉載不算侵權。

5、新媒體運營版權誤區知多少

您好, 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作者公開聲明放棄了該作品的版權的圖片,可以正常使用;
2、不是花了錢買的圖就安全了,得有授權協議。很多網站採用避風港原則,出售用戶上傳的素材,這些素材往往都不是用戶自己創作的,所以錢花了,實際上你並沒有得到合法的使用權,而發生版權糾紛時,網站卻不需要承擔責任,鍋還得你自己背,得去正規、有版權協議的圖片庫購買。
3、自己設計,原創用圖;
4、轉載第三方文章中時,在取得文章授權的前提下需注意文章中圖片版權問題,如轉載文章中的圖片涉及版權爭議,應該選擇替換處理或者獨立申請圖片版權授權。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6、又一個小夥伴被起訴了,新媒體內容版權究竟應該怎麼

新媒體內容版權,是指內容尾末加了聲明,未經允許不能轉載等
怎麼樣不會被認為抄襲:
1、抄襲度達到70%以上,都視為抄襲,我們要怎麼去避免版權問題
2、某段話可以載圖,或者多寫一些自己的觀點
3、如果是視頻,這個不管怎麼發,都會視為侵權
總結:如果是電視劇,裁剪視頻,是不會視為侵權的,文章內容最好相似度別超過40%
(新媒體講師鄧海舟)

7、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怎麼辦?

傳統媒體的出路

以報紙為首的傳統媒體在世界范圍內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以美國為例,主流報紙的發行量逐年持續下跌,多家地方報紙宣布關門或僅保留網路版,致使大量報人失業,其中不乏普利策新聞獎得主。嚴酷的現實加上一些技術精英諸如「報紙X年後就會消亡」的斷言,使得整個報業籠罩在一片暮色之中。傳統新聞業究竟是否滅亡,什麼時候滅亡,恐怕最優秀的預言家和未來學者都難以准確估算。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另闢蹊徑,突出重圍。
新聞為本,兼容並包。現實告訴我們,人們並不一定需要報紙,但人們需要新聞。《哥倫比亞新聞評論》2009年10月號發表了一篇重量級的調查報告—《重塑美國新聞業》 。該報告的核心結論是,傳統新聞業應該「以各種可能的媒介,呈現獨立、原創、可信的報道,不管這樣的報道受不受歡迎,能不能賺錢」。使用什麼媒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各種方式為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信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政治學家普爾教授最初提出「媒介融合」的概念時,就是想要強調跨越多個媒介平台的內容流動和多種媒介產業之間的合作。傳統新聞業在融合時代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採取兼容並包的姿態將一切可能的新媒體技術為我所用。
草根專業,明確分工。媒介融合的第三個特徵是媒介受眾的主動信息獲取和生產行為。傳受界限的模糊使草根媒介、公民新聞成為Web2.0時代的標志,也成為傳統新聞業的一種巨大威脅。微博客與拍照手機的結合進一步降低草根媒介的門檻,使越來越多的普通網民開始熱衷於擔當公民記者,並在新聞時效性方面開始超越專業記者。面對這支日益壯大的公民記者隊伍,傳統新聞業應該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逐漸將第一時間報道突發事件的任務交給公民記者。專業新聞工作者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碎片化信息進行整理、篩選、編排,並對新聞進行解讀、分析和評論上,幫助受眾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把握方向。一些傳統媒體已經開始探索吸納公民新聞的方式,並已初見成效
禮品經濟,知識共享。禮品經濟是一種特殊的經濟形態。傳統的市場經濟或交換經濟,都要求一方在提供有價值的商品或服務的同時,得到另一方的金錢或物質回報。在禮品經濟的模式下,商品或服務為無償提供,不需要立刻回報。禮品經濟的模式在信息領域十分盛行。禮品經濟的模式在人們已經習慣了網上免費午餐的時代,尤其值得傳統新聞業思考。當許多報紙為網路非法轉載自己新聞信息而苦惱的時候,傳統媒體不妨接受和利用這一現實,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傳統的著作權法似乎已經無法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要。當前興起的「知識共享協議」為知識信息的更廣泛傳播提供了新的契機。知識生產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選擇哪些權力需要保留,以促進知識的分享和再生。
參考:http://news.sina.com.cn/c/sd/2009-12-18/144019289881.shtml

8、新媒體版權侵權容易嗎?

新媒體版權侵權是很容易的,所以法律在進行不斷的完善。

9、國內的新媒體版權公司,哪家有可能能走向世界成為全球影視發行公司?

版權界不少有實力的運營商,但說到走向世界那捷成華視網聚更有實力,不但把國內影視劇發行到海外,還把海外內容引進到國內,這運營模式滿分啊。

與新媒體時代的版權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