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腦梗死健康宣教短視頻

腦梗死健康宣教短視頻

發布時間:2020-08-25 13:05:46

1、腦梗死入院宣教記錄單畢業論文

腦梗死入院宣教記錄單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卒中,中醫稱之為卒中或中風。本病系由各種原因所致的局部腦組織區域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進而產生臨床上對應的神經功能缺

2、腦梗的護理措施和健康宣教

護理
2.1 心理護理患者因腦梗死某些器官失去正常功能,比較悲觀失望,故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焦慮不安的情緒,說明康復護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循序漸進性是非常必要的。在進行心理治療的同時,努力為患者創造一個清潔、安靜、舒適的環境。對患者的每一點進步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以增加信心。
2.2 預防褥瘡① 減少受壓局部的壓力和摩擦力,經常更換體位,每2 h翻身1次。在翻身過程中動作要慢、輕柔,避免拖、拉、推等動作。②保持病人床鋪清潔、平整、乾燥,濕式掃床,被褥及內衣要柔軟。③促進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環,按時床上局部擦洗,睡氣墊床或海棉床。
2.3 預防肺部並發症長期癱瘓病人卧床不起,抵抗力低下,易發生呼吸道並發症。故要做好呼吸道護理,鼓勵深咳嗽,經常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出,預防肺部感染。
2.4 注意營養及飲食衛生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進低鹽、低脂、高蛋白質且富含維生素和粗纖維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飲水,預防便秘。要慢吃細嚼,充分發揮牙齒的機械作用和唾液的消化作用,有利胃腸道的消化吸收。
2.5 加強肢體功能鍛煉病情穩定後即可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在卧位基礎上,首先協助癱瘓肢體做伸屈運動,3—4次·d~,每次3—5 min,不僅活動肩、肘、髖、膝等大關節,還活動指、趾等小關節。同時輔以針灸、理療、按摩等。鼓勵病人主動活動:床上翻身、抬腿、挪動手臂、活動指趾等。鼓勵病人床上坐起,先協助,後使其獨立坐立,讓其坐在床上使雙下肢下垂,練習兩下肢活動。鍛煉站立和步行,最初兩人協助,後改為一人或扶牆而行或獨自站立。El常生活功能鍛煉:讓病人練習系扣子、更衣、洗漱、大小便及外出散步等。注意鍛煉中要有人照顧,且循序漸進。
2.6 及早進行語言訓練 病人突然失語或口齒不清後無法與外界交流,易悲觀抑鬱。護士和家屬應根據病人情況經常與患者交流,開始可用書面交流,繼而用病人容易理解的語言緩慢清晰地說給病人聽。當病
人訓練受挫時要指導病人循序漸進,有條不紊,不要急於求成。
2.7 做好出院宣教指導病人科學的生活習慣,戒煙、酒,加強營養。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勞累,適當活動,如散步、做操、打太極拳等。堅持服葯,不可隨意間斷或減量,定期復查。對病人及家屬介紹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和方法,促使他們早日康復,重返社會。

補充健康宣教部分:
腦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
在現代醫學模式指導下,對患者實施身心兩方面的整體護理,健康教育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我國,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加強腦血管疾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發生與發展。本文以腦梗塞為例,概括介紹一下其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腦梗塞患者往往突然發病,症狀較重,並常因運動、感覺、反射等功能減退或消失,發生一側或全身性抽搐癱瘓,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因此,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至關重要,可以指導患者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防止並發症的發生及促進機體功能恢復。
1 心理健康指導
患者常因語言障礙、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而憂郁、煩惱,心理負擔過重。護理人員應多加關心體貼病人,主動介紹住院環境,使其盡快適應。並向病人及家屬介紹本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護理措施、理想的預後等情況,取得他們的信任。使其減輕或消除緊張恐懼心理,鼓足勇氣積極配合治療。
2 飲食指導
指導病人飲食要有節制,不宜過飽。選用低鹽、低膽固醇、適量碳水化合物、豐富維生素的飲食。限制食鹽的攝入量,平均每日不超過6g;少食動物脂肪、奶油、蛋黃、動物內臟等食物,防止肥胖和高膽固醇血症;增加膳食中優質蛋白質尤其是魚類蛋白和大豆蛋白的攝入量,可多食魚蝦、瘦肉、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適當飲茶以增加血管韌性,改善血液循環;忌食辛辣,戒煙酒,均有利於降低腦梗塞的發病率。吞咽困難者應取坐位或頭高健側卧位,給予流質或半流質易消化飲食,進食緩慢,防止嗆咳;有意識障礙或不能進食者,應盡早給予鼻飼飲食,以保證營養的供給。
3 生活指導
3.1 加強皮膚護理腦梗塞患者常有輕重不等的肢體癱瘓而長期卧床,加強皮膚護理尤為重要。患者應取平卧位頭偏向一側或側卧位。有意識障礙、煩躁不安者應加床檔,必要時可用約束帶加以保護。每2h定時翻身一次,並對受壓部位做輕度按摩,塗抹爽身粉。床褥要保持平整、乾燥、無渣屑。搬動病人時,應將病人抬離床面,不可拖拉,以免擦破皮膚。
3.2 排便的護理指導患者要保持大便通暢,養成每日排便的良好習慣。對於便秘者,可適當給予緩瀉劑,避免排便時過度用力而加重心腦負擔。
3.3 促進肢體功能恢復的護理病人卧床休息期,為預防肢體腫脹,患肢可墊高,以促進靜脈血液迴流;為防止足下垂,肢體應保持功能位。發病2周後,病情好轉,即可做肢體功能鍛煉,給予癱瘓肢體被動運動及按摩。開始可每日2次,每次15~20min。以後逐漸增加運動次數及時間,待功能有所恢復,再進行肢體的主動運動、床上活動、床下
活動等,循序漸進地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失語者應進行語言康復訓練,使其逐步恢復語言功能。
4 出院指導
4.1 出院後應注意居室定時通風,保持空氣新鮮,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並要持之以恆地堅持肢體及語言的康復鍛煉。
4.2 嚴格按照出院後醫囑用葯如預防復發可口服腸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平日應保持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忌辛辣、戒煙酒等。定期來院進行復查,復查血糖、血壓、血脂等指標,以觀察病情變化,隨時調整治療方案。
4.3 如有不適及時就診如發現眩暈、步態不穩、血壓升高、肢體麻木無力、言語模糊或失語等症狀,應及時就診,及時處理,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3、腦梗塞的健康教育

你好!腦梗塞患者首先要積極運動,適當鍛煉,還有控制體重,避免太胖,還有戒煙酒,尼古丁能刺激植物神經,使血管痙攣,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血中膽固醇增加,從而加速動脈硬化。要合理飲食,多喝水,多吃富含鉀的食物,最後要保持情緒穩定,樂觀、穩定的情緒,舒暢、平衡的心態不僅是預防心腦血管病的重要因素,也是實現長壽的關鍵和秘訣。

4、腦梗死急性期的健康宣教

只要患了腦梗,在沒有禁忌症的情況下,應該長期口服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以及他汀類葯物穩定斑塊治療。當然,如果是房顫引起來的腦梗,那麼在沒有禁忌症的情況下,應該長期抗凝治療,這樣做好二級預防,防範下一次腦梗出現。但是吃拜阿司匹林的時候,如果出現胃痛,黑便等情況,那麼可能要暫時停葯,以及給予對症治療,吃他汀類葯物時,如果出現肝功能異常,以及肌肉疼痛,那也是需要停葯,給予對症處理的。

5、腦梗死病人注意事項

首先需要卧床休息,要有樂觀開朗的心態,對疾病的康復要有充分的信心,與我們密切配合,積極治療,早日康復。

*有的患者會出現一側或雙側手腳不能活動、無力,或者出現暫時性的不能說話,可能在日後生活中有一定影響,您對自己的疾病要有正確認識,只要及早葯物控制,進行各種功能鍛煉和語言康復訓練(如數數、看圖說話等),並持之以恆,這對癱瘓的手腳及語言功能的康復有著積極的作用。

*飲食上予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食物,如魚類、豆製品、五穀、黃豆等,忌辛辣刺激、油膩食物(如濃茶、咖啡、油炸食物),多進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如有面肌癱瘓者,可進半流質,如奶糊、粥,進食時需向健側(無面癱處)輸送食物,餵食速度要慢,避免病人嗆咳,造成窒息。如病情危重,吞咽困難,醫生會予以插胃管,給予鼻飼流質,保證營養供給。

*患者因為肢體受疾病的影響出現對冷熱刺激感受遲鈍,所以提醒家屬禁忌在天冷時用熱水袋等暖具幫助取暖。否則會造成燙傷等嚴重後果。

*病員肢體活動不利伴大小便失禁,注意保護皮膚,每次便後清潔肛周會陰皮膚,保持乾燥,可適當塗抹爽身粉,每二小時護士會予病人翻身、拍背,避免癱瘓肢體皮膚長期受壓壞死,發生褥瘡。

*發病後1~2周內,病情基本穩定時,可及早進行患肢功能鍛煉,每日三次,每次10~20次不等,進行按摩、被動活動,可防止關節粘連、肌肉萎縮。以後可增加鍛煉次數,幫助盡早康復。

鍛煉方法:

*開始時做深呼吸及簡單的主動運動,著重偏癱一側手腳的伸展運動: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彎曲。
*運動間隙用枕墊、木架維持肢體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
*可逐步增加坐、立、行走練習,進行正確步態行走、上下樓。注意加強保護,防止跌傷等意外。
*上肢活動功能初步恢復後,著重做爬牆、抓放物品、盤核桃等運動,加強自理能力練習:進餐、梳洗、穿脫衣等。
*情況進一步好轉,可進行寫字、編織、園藝等勞動治療。

如何與失語患者溝通?
1).說話時用短而清楚的句子,速度比正常緩慢一點。
2).鼓勵說話,不要強逼,發問時用簡單直接的問題,使病人能答「是」或「不是」。
3).對於有嚴重溝通問題者,可以用手勢及面部表情表達你的意見,亦可鼓勵病人用手勢去溝通。
4).每次與病人交談時,要給予足夠時間讓他思考、組織說話內容。
5).用他熟悉的名稱及術語跟他交談。

什麼是腦溢血?用醫學術語來說,就是排除外傷性腦出血,其中高血壓是最常見的誘因。如果有人突然劇烈頭疼、頭昏伴惡心、嘔吐,手、腳活動不利或突然間不能說話,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壓升高,就可能發生了腦溢血。
健康宣教
1.患者需要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特別是發病2周內,應盡量減少探望,保持平和、穩定的情緒,避免各種不良情緒影響。
2.絕對卧床休息2周,頭部可輕輕向左右轉動,應避免過度搬動或抬高頭部,四肢可在床上進行小幅度翻動,每2小時一次,不必過分緊張。大小便須在床上進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的意外發生。
3.有些病員會出現煩躁不安、躁動的症狀,對這樣的病員我們會採取約束帶、床檔等保護措施,這樣可防止病員自行拔除輸液管或胃管、墜床等不必要的意外。可能有些家屬於心不忍,我們理解家屬的心情。一旦病情穩定,不再煩躁後,我們就會立即撤離對軀體的約束,但床檔還需時時加護,特別是有氣墊床的病人,嚴防墜床。希望大家能配合。
4.病程中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頭疼,例如頭部脹痛、針刺樣痛、劇烈疼痛等,這是最常見的症狀。我們會予以合理的治療。隨著病情的好轉,頭疼會逐漸消失,因此您不必過度緊張,要學會分散注意力。如在治療過程中,仍覺得痛得很厲害,不能耐受,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醫生能採取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5.老年病人,心腦血管老化、脆性程度高,季節變化易誘發疾病。長期卧床易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葯物祛痰,加強翻身、拍背,使痰液松動咳出,減輕肺部感染。無力咳痰者,採取吸痰措施,望能配合。
6.長期卧床,皮膚受壓超過2小時,易發生褥瘡,應加強翻身。按摩受壓處,保持皮膚清潔乾燥。肢體放置功能位,防畸形。
7.飲食:要營養豐富、低脂、清淡軟食,如雞蛋、豆製品等。進食困難者,可頭偏向一側,餵食速度慢,避免交談,防嗆咳、窒息。
8.保持大便通暢,可食用香蕉、蜂蜜,多進水,加強適度翻身,按摩腹部,減少便秘發生。病人數天未解便或排便不暢,可使用緩泄劑,誘導排便。禁忌用力屏氣排便,防再次腦出血。
9.恢復期據醫囑搖高床頭10~15○,後按耐受及適應程度逐漸搖高床頭至半卧位,每天30分鍾、1~2小時不等。
10.高血壓是本病常見誘因。服用降壓葯物要按時定量,不隨意增減葯量,防血壓驟升驟降,加重病情。
11.出院後定期門診隨訪,監測血壓、血脂等,適當體育活動,如散步、太極拳等。

腦溢血病人的飲食

病人除需葯物治療外,合理調配飲食對康復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風病人病情如已穩定,但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吞咽困難時,應採用鼻飼飲食,將易消化的流汁狀飲食,如濃米湯、豆漿、牛奶、新鮮蔬菜汁、果汁等分次灌入,或5-6次灌入混合奶1000-2000毫升,灌入食物不宜過熱過冷,以37℃-39℃為宜。混合奶配製所需原料為鮮牛奶600毫升,濃米湯350毫升,雞蛋2個,白糖50克,香油10克,以及鹽3克。配製方法分三步:(1)把洗干凈的雞蛋磕開,放入干凈盛器內,加入白糖、鹽、油,用筷子攪勻;(2)將鮮牛奶600毫升和米湯350毫升混合煮沸;(3)將製成的雞蛋混合液倒入煮沸的牛奶米湯中,邊倒邊用筷子攪拌,即成1000毫升混合奶。此1000毫升混合奶中含蛋白蛋質40克,脂肪40克,糖類120克,熱量4184千焦耳(1000千卡)。病人若並發糖尿病,免加白糖。

若中風病人神智清醒,但進食時有時發生嗆咳,則應給予糊狀飲食,其飲食內容為蒸蛋羹、肉末菜末稠粥、肉末菜末爛面條、牛奶沖藕粉、水果泥或將飯菜用搗碎機搗爛後給病人食用。

中風病人康復期無吞咽困難,宜以清淡、少油膩、易消化的柔軟平衡膳食為主。

首先,應限制動物脂肪,如豬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蛋黃、魚子、動物內臟、肥肉等,因為這些食物中所含飽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膽固醇濃度明顯升高,促進動脈硬化;可採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飽和脂肪可促進膽固醇排泄及轉化為膽汁酸,從而達到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推遲和減輕動脈硬化目的。

其次,飲食中應有適當蛋白質,常吃些蛋清、瘦肉、魚類和各種豆類及豆製品,以供給身體所需要的氨其酸。一般每日飲牛奶及酸牛奶各一杯,因牛奶中含有牛奶因子和乳清酸,能抑制體內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及膽固醇的含量。飲牛奶時可將奶皮去掉。豆類含豆固醇,也有促進膽固醇排出的作用。

第三,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維生素C和鉀、鎂等。維生素C可降低膽固醇,增強血管的緻密性,防止出血,鉀、鎂對和因管有保護作用。

第四,可多吃上結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蝦米等,碘可減少膽固醇在動脈壁沉積,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

第五,每日食鹽在6克以下為宜,因食鹽中含有大量鈉離子,人體攝入鈉離子過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臟負擔,並能增加血液粘稠度,從而使血壓升高,對中風病人不利。

第六,忌用興奮神經系統的食物,如酒、濃茶、咖啡及刺激性強的調味品。此外,少吃雞湯、肉湯,對保護心腦血管系統及神經系統有益,且需忌暴食。

家有中風病人,一般可選擇下述輔助食療方劑:1.黑木耳6克,用水泡發,加入菜餚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2.芹菜根5個,紅棗10個,水煎服,食棗飲湯,可起到降低血膽固醇作用。3.吃鮮山楂或用山楂泡開水,加適量蜂蜜,冷卻後當茶飲。若中風並發糖尿病,不宜加蜂蜜。4.生食大蒜或洋蔥10-15克可降血脂,並有增強纖維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5.中風病人飯後飲食醋5-10毫升,有軟化血管的作用。

腦溢血後遺症——康復有絕招

腦溢血患者經過治療,有一部分性命保住了,但留下半身不遂的後遺症,尤其是患者的手,總是象握拳似的掰都掰不開。我們家祖傳一個絕招,通過按壓患者的手指甲根,可以使手伸開,如果每天壓一次,經過按壓七、八次,即使恢復不到原來好手的程度,自由伸展是不成問題的。
具體的作法是:施術者,用兩手的大拇指甲,按壓患者的患側手甲根。要求是必須壓到指甲根上,不許壓指甲肉上。位置找好了,輕輕的一使勁,患者的手指當時自己就伸開了,時間不要超過30秒,如果加上意念更好。施術者和患者都念「經絡暢通,腦血管暢通」。按壓的順序是:先壓中指和拇指甲根(一使勁手指就伸開了),再壓食指和無名指甲根,最後重復壓中指甲根配合小指甲根,前後壓共三次即可。(吉林省長嶺縣孫宏德)

腦溢血患者度過急性期後,以下問題應當注意:

(l)心理護理:急性期家屬及病人的注意力在搶救生命上,而在康復期則往往急於功能恢復,要求很快自理,甚至去工作。要求用新葯、新方法治療者頗多;有部分病人表現悲觀、失望,精神抑鬱。因此,要多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要身殘志不殘、身殘也要志堅;要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的疾病和功能,力爭取得良好的預後。要與醫護人員、家庭配合好,共同戰勝疾病。「既來之,則安之」。否則,急於求愈,則容易急躁,反而不利。

(2)注意合理用葯:由於病人往往同時患有幾種病或多種症狀,本來醫生開給的葯物已有多種,親友或家屬不要自行再加用許多葯物。過多、過亂的應用葯物,對胃、肝、腎或造血系統有可能產生副作用,不但不能加快恢復,反而可引出其他問題。

(3)防止腦卒中再發;在恢復期預防再發很有意義。因為腦卒中可以突然再發,發作次數越多,每次的後遺症加起來,預後就更差,死亡率也大大增加。為了防止再發,應注意血壓平穩,食入量適宜,心臟、肺部有無合並症等。

(4)做好家庭康復:康復期一般是在家庭度過的,家屬應了解如何做好家庭康復。這一時期葯物已不是主要療法。

(5)注意康復期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基礎護理,保證病人基本的生活需要;做好特種護理,視具體病人、病情施護,如對鼻飼管、尿管、褥瘡的護理等。

(6)保證營養和入量適當:因腦卒中病人常伴失語,不能正確表達意願,或有嗆咳、咽下困難,不能保證進食,入量常有不足或過多,家屬應予足夠重視。要定食譜、定入量、定時間供給,必要時經鼻管飼給。

(7)大便通暢:大便秘結,排便時過於用力可誘發出血性腦年中、腦栓塞。為了保持大便通暢,定時排便,適當吃芹菜、胡蘿卜、水果等。必要時可用葯物,如蕃瀉時泡開水、麻仁潤腸丸、果導等。

6、什麼是腦梗塞

腦梗死舊稱腦梗塞,又稱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腦梗死的臨床常見類型有腦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腦栓塞等,腦梗死佔全部腦卒中的80%。

腦梗塞與其關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壓、風濕性心臟病、心律失常、各種原因的脫水、各種動脈炎、休克、血壓下降過快過大等。臨床表現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語障礙、智力障礙為主要特徵。腦梗死不僅給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而且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極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負擔。

(6)腦梗死健康宣教短視頻擴展資料:

腦CT檢查顯示腦梗死病灶的大小和部位準確率66.5%~89.2%,顯示初期腦出血的准確率100%。因此,早期CT檢查有助於鑒別診斷,可排除腦出血。當腦梗死發病在24小時內,或梗塞灶小於8毫米,或病變在腦乾和小腦處,腦CT檢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確診斷。必要時應在短期內復查,以免延誤治療。

7、吸氧對腦梗病人有什麼益處?

你好,首先大腦是離不開氧氣的,腦梗的病人會導致腦部缺血缺氧,也正是因為缺氧所以會很愛睡覺,也比較愛打哈氣,這是缺氧的典型表現,而通過吸氧,腦部的氧氣夠了,睡眠時間短了,所以吸氧是必要的,也是對患者的康復有很大好處的。

8、腦梗塞最佳治療方法是什麼?

9、腦梗塞能治好嗎

與腦梗死健康宣教短視頻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