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中國新蜀網全媒體中心

中國新蜀網全媒體中心

發布時間:2020-08-25 12:39:35

1、什麼是全媒體聯絡平台中心?

全媒體雲聯絡平台是指中國電信採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為企業提供雲時代的客戶聯絡服務平台,基於互聯網化的全媒體客服營銷通信的產品,融合電話IVR語音、簡訊服務、全媒體座席服務、智能化機器人服務,支實現隨時隨地響應溝通。

2、「中國全媒體」是個做什麼的網站?

中國全媒體是國內第一家運用報紙、雜志、書籍、網路、電視、終端、電信通訊、線下活動等平台、形式實現對企業、產品、服務進行全方位、立體推廣的實踐基地。 通俗的講,主要是運用媒介融合的手段進行企業宣傳,不是單一的運用紙媒、網媒、影音等單一性質的媒介進行推廣宣傳,而是將多種性質的媒體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使宣傳媒介之間揚長避短,共同發揮宣傳作用,這是目前國外也正在探索前進的一種融合宣傳方法,比較全面,對公司的媒介資源積累,及對各種媒體性質的特點把握要求比較高。 「中國全媒體」是目前國內這個新領域的試水者,目前也正嘗試各種融合方式,取得了一定的實踐經驗。

3、如何發揮全媒體中心的作用,推進融合發展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融合發展從六個方面融合:
做強傳統媒體,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隊伍綜合素質,打牢融合發展根基。
增強政策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
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

分別介紹:
(一)做強傳統媒體,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雖然新媒體發展迅猛,但從宣傳的實際情況看,傳統媒體不可能被新媒體取代。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傳統媒體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形成品牌優勢,以達到引領帶動新媒體發展,促使傳統媒體影響力輻射新媒體的目的。
一是變革觀念,強化互聯網思維,學會運用網路技術手段改造傳統媒體,不斷適應新媒體平等交流、互動傳播的特點,樹立用戶觀念,改變過去媒體單向傳播、用戶被動接受的方式,更加註重用戶體驗。
二是傳統媒體要適應全媒體時代用戶參與熱情高漲的輿情特點,深入掌握重大新聞事件的各種輿論傾向,拓寬視角,擴大自身輿論引導的影響力,做大做強自身品牌,保持良好形象,從而提高新媒體在用戶心中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二)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
加快觀念轉變,深化媒介融合理念,主動作為,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一環。
首先,宣傳部門要以積極主動、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新媒體。加強對新媒體的正確引導不僅是一項重大的研究課題,也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務,各級宣傳部門應該高度重視,要通過教育培訓引導幹部科學認識和正確對待新媒體,促使幹部通過親身體驗了解互聯網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方式,加強網路輿論引導,凝聚社會共識,不斷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傳統媒體要轉換思維,促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各級報紙、電台和電視台要善於學習和借鑒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的經驗,從本地實際出發,制定長期規劃,逐步實現媒介深度融合的發展目標。傳統媒體要善於分析和運用互聯網模式,不斷提升新媒體的影響力,通過融合發展創品牌、出精品、促發展。
第一,各級新聞媒體要加快網站建設,整合媒體資源,彌補傳統媒體內容不易保存、檢索不便等缺點,不斷推動媒介內容向網路延伸。
第二,加強內容建設。一是堅持內容為王,發揮專業采編優勢和信息資源優勢,以權威報道滿足用戶信息需求,以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作用;二是適應新媒體傳播特點,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在傳播中搶佔先機;三是塑造融合新聞,在「全」「深」「廣」上狠下工夫,以傳統媒體的內容為核心,通過跨媒體聯動推助優勢互補,通過專題策劃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新聞事件的事、理、情,促使主題血肉豐滿,更富感染力和滲透力。
第三,立足大數據運用,創新采編流程。各級新聞媒體應致力於建立統一指揮調度、高效整合採編資源、融合運用多媒體技術、適應多介質新聞生產的新型多功能一體化采編平台,實現新聞一次採集、新聞產品多種生成。加快建立松原市媒體數據中心,形成立足本市、輻射縣區的基礎性海量信息資源池,集數據存儲、整合、備份為一體,實現數據共享。
第四,要重視在服務和互動上出特色。優化信息服務,強化用戶理念,注重分析用戶特點,准確把握用戶個性化需求,以用戶為中心明確網站定位,將政策宣傳與用戶需求有機結合,提高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新媒體的「快」和「准」,在即時視頻播報上求實效。與時俱進,把握媒體發展脈搏,積極主動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賬號,有條件時打造24小時不間斷的信息發布平台,不斷擴大新媒體影響力。
第五,凸顯個性促發展,打造新媒體品牌效應。各級媒體要在網頁設計、圖文製作、內容安排等方面做足「特色」文章,彰顯媒體氣質,增強競爭力。
最後,增強用戶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進一步加大各級新聞網站宣傳力度,通過開展網上投票和有獎問答等形式,引導用戶積極參與互動、發表評論,不斷提高網站活躍度。只有既滿足用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又提高用戶的參與和貢獻,才能促使網站贏得良好口碑,從而聚集人氣,不斷提高廣大用戶對本地網站的關注度。

(三)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需要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不斷加大技術投入。一是積極利用新技術,充分發揮4G等新一代網路的技術優勢,提高信息傳輸效率,發展網路視聽服務,將優質內容推送到互聯網電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屏幕多終端,推動社交平台與新聞傳播平台對接,廣泛吸引用戶,不斷提升影響力;二是不斷探索新應用,發展移動客戶端、手機網站和手機報等應用,借力微博、微信等傳播平台,建設公共賬號,搶占輿論高地,進一步擴大覆蓋面;三是加強信息傳播技術應用研發,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和互動化趨勢,努力實現媒體融合發展的最佳效果。

(四)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行業隊伍綜合素質,打牢發展根基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需要一批復合型人才。一是要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養,通過業務培訓和參觀學習,提高編采人員綜合素質,盡快建立一支集采、編、攝、播於一體,並且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傳播科技手段的多媒體記者隊伍;二是要大力引進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適當提高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為新媒體的發展儲備人才力量;三是重構新聞采編生產流程,升級采編系統,建立統一指揮調度的多媒體采編平台,加大新興媒體內容生產、技術研發、資本運作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優化人才結構、統一調配使用;四是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提升業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探索媒體融合條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徑。

(五)增強政策支撐,拓寬資金渠道,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
利用好新技術,推進新媒體產業化發展,不僅需要廣大運營商和主流媒體發揮好主體作用,也需要各有關部門主動跟進、積極參與,以實際行動支持新媒體的健康發展。市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適時出台支持媒體融合發展的配套政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地方網站,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要不斷拓寬新媒體發展的資金渠道,提高新聞采編人員和技術人員待遇,完善技術設備,吸引人才主動投身新媒體建設。一是加大政府資金扶持,為新媒體平穩有序發展提供充足保障;二是新媒體要通過提高點擊率吸引廣告商,加大新媒體廣告的投放比例。要改變以往集中轟炸式的廣告宣傳與投放模式,轉而建立在實證數據採集分析基礎上的精準投放。與傳統的廣告更注重內容、創意、覆蓋面相比,新媒體廣告更看重效果、渠道、目標用戶到達率。通過廣告贊助等形式籌集資金,是當前維持新媒體運營的主要渠道。

(六)加強有效監管,做好輿情防控,規范新媒體傳播行為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始終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把正確導向貫穿到融合發展的各個環節。要完善媒體管理制度,出台相關政策法規,認真研究新媒體管理的科學方法,嚴格規范傳播行為,加快實現管理方式上的創新。一是加大網路監管支持力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互聯網管理納入各部門年度考核指標,將網路知識作為公務員培訓的必修內容。同時,以政府購買的形式,提高薪酬待遇,吸引專業人才參與互聯網管理,擴大網評員隊伍,營造積極向上的網路環境。二是改進網路輿情監測系統。通過公開監看、數據分析、技術偵察等多種手段和方法分析研判,及時掌握網路狀態,獲取網路情報信息。

4、中國互聯網路中心是做什麼的

其職責如下:

國家網路基礎資源的運行管理和服務機構

CNNIC是我國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和域名根伺服器運行機構。負責運行和管理國家頂級域名.CN、中文域名系統,以專業技術為全球用戶提供不間斷的域名注冊、域名解析和WHOIS查詢等服務。
CNNIC是亞太互聯網路信息中心(APNIC)的國家級IP地址注冊機構成員(NIR)。以CNNIC為召集單位的IP地址分配聯盟,負責為我國的網路服務提供商(ISP)和網路用戶提供IP地址和AS號碼的分配管理服務,積極推動我國向以IPv6為代表的下一代互聯網發展過渡。

國家網路基礎資源的技術研發和安全中心

CNNIC構建全球領先、服務高效、安全穩定的互聯網基礎資源服務平台,支撐多層次、多模式公益的互聯網基礎資源服務,積極尋求我國網路基礎資源核心能力和自主工具的突破,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網路基礎資源體系的可信、安全和穩定。

互聯網發展研究和咨詢服務力量

CNNIC負責開展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等多項互聯網路統計調查工作,描繪中國互聯網路的宏觀發展狀況,忠實記錄其發展脈絡。CNNIC一方面將繼續加強對國家和政府的政策研究支持,另一方面也會為企業、用戶、研究機構提供互聯網發展的公益性研究和咨詢服務。

互聯網開放合作和技術交流平台

CNNIC積極跟蹤互聯網政策和技術的最新發展,與相關國際組織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互聯網路信息中心進行業務協調與合作。承辦國際重要的互聯網會議與活動,構建開放、共享的研究環境和國際交流平台。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孵化,服務中國互聯網事業發展。

5、什麼是全媒體?

「全媒體」指媒介信息傳播採用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多種媒體表現手段,利用電影、出版、報紙、雜志、網站等不同媒介形態,通過融合的廣電網路以及互聯網路進行傳播,最終實現多種終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終端獲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全媒體的特點為:

1、「全媒體」是人類現在掌握的信息流手段的最大化的集成者。從傳播載體工具上分可分為: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音像、電影、出版、網路、電信、衛星通訊等等。

2、「全媒體」並不排斥傳統媒體的單一表現形式,而且在整合運用各媒體表現形式的同時仍然很看重傳統媒體的單一表現形式,並視單一形式為「全媒體」中「全」的重要組成。

3、「全媒體」體現的不是「跨媒體」時代的媒體間的簡單連接,而是全方位融合——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乃至通訊的全面互動、網路媒體之間的全面互補、網路媒體的自身的全面互溶,總之「全媒體」的覆蓋面最全、技術手段最全、媒介載體最全、受眾傳播面最全。

4、「全媒體」在傳媒市場領域里的整體表現為大而全,而針對受眾個體則表現為超細分服務。

(5)中國新蜀網全媒體中心擴展資料:

全媒體發展模式

1、全媒體新聞中心模式:以煙台日報傳媒集團為代表。該集團將旗下三張主要報紙的采訪部門合並在一起,組建了全媒體新聞中心,相當於集團內部的「通訊社」。

2、「報網合一」模式:以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為代表。《杭州日報》與杭州日報網共用同一個編輯部,同一批采編人員,同時運行兩種媒體形態,創造了「報即是網、網即是報」模式

3、「台網互動」模式:台網互動已經成為目前廣電部門發展新媒體的普遍做法。

4、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模式:國家廣電總局成立了中廣衛星移動廣播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全國移動多媒體廣播傳輸覆蓋網路,統一開展業務運營,並在各省和地級市分別設立子公司、分公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媒體

6、有誰知道「中國報業全媒體輿情研究中心」是個神馬機構?有介紹嗎?

不知道,現在好多機構都是打著各種研究機構,科創中心。。。。。等,內部沒有價值,其實就是變相的套取國家的資金

7、中國第一家網路新聞媒體

1995年10月20日,《中國貿易報》走上互聯網,成為中國第一個上網的媒體。

與中國新蜀網全媒體中心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