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新階層的定義拜託了各位 謝謝
「社會新階層」定義 所謂「社會新階層」,是指我國在改革開放條件下,在經濟體制轉軌、社會轉型和階級變化、階層重組中逐步發育成長起來的具有相當數量的人所組成的一種特殊階層。它特指「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六個新的社會階層。」 1、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是指以科技人員為主體,按照自籌資金、自願組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原則創辦和經營,主要從事技術開發、轉讓、咨詢、服務和成果轉化的經濟組織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 2、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是指應聘到在我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由境外業主投資的企業中從事管理工作和技術研發工作的人員。 3、個體戶。即個體工商戶,是指以家庭為單位,擁有一定資金,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 4、私營企業主。是指擁有一定數量的私人資本或固定資產並進行投資以獲取利潤、具有法定代表人資格的人員。 5、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是指介於企業和個人之間、企業和政府之間並為之服務、溝通、協調以及對其監督的社會組織中就業、具有一定技能的人員。 6、自由職業人員。是指不固定供職於任何經濟組織、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憑借自己的知識、技能或專長為社會提供某種服務並獲取報酬的人員。 新的社會階層的產生原因 新的社會階層的出現是改革開放、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共同產物。對外開放催生了一批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科技進步孕育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社會發展產生的變革首先體現在基本經濟制度方面: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轉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形式共同發展,為新的社會階層的出現提供了制度基礎。不少人從公有制崗位轉向非公有制崗位。 其次,經濟體制發生了變化:計劃經濟被市場經濟取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新的行業、職業不斷產生,為新的社會階層的出現提供了從業條件。廣告、信息、家政、房地產等中介組織從業人員應運而生。 第三,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第一產業的產值在國民經濟總產值中所佔的比重下降,第二、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尤以第三產業發展最快。相應地就業結構和社會階層結構也發生變化。個體工商戶階層的主要來源在80年代是農民和城鎮待業人員,90年代後則以下崗職工和城鎮居民為主。 新的社會階層是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科技和社會的不斷革而產生的,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產物。 新的社會階層的定位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這一論斷明確了新的社會階層的政治定位和社會定位。 新的社會階層的絕大多數收入來源是靠誠實勞動、守法經營得來的,他們為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奉獻了力量,是勞動者、創業者,也是改革開放的收益者、支持者,是當代中國社會的建設力量和穩定力量。 新的社會階層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是人民群眾的一部分,其規模和經濟實力,以及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做的貢獻都不容忽視。因而,運用統一戰線團結新的社會階層,凝聚新的社會階層的力量,促進其在改革開放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必要條件。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和修改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在統一戰線的表述中增加「社會主義建設者」內容,進一步明確了新的社會階層的在統戰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追問: 那麼請問 律師 這類職業可以被稱做為新階層人物嗎? 回答: 算啊!律師屬於「 中介組織 的從業人員。是指介於企業和個人之間、企業和政府之間並為之服務、溝通、協調以及對其監督的 社會組織 中就業、具有一定技能的人員。 」
2、新的社會階層是什麼
社會階層是指全體社會成員按照一定等級標准劃分為彼此地位相互區別的社會集團。同一社會集團成員之間態度以及行為和模式和價值觀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不同集團成員存在差異性。社會學把由於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而形成的,在社會的層次結構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群體稱為社會階層。
不同時期,社會對階級或階層 的劃分各不相同。現代社會,提到「階級」或「階層」時,通常所指個人或者集團對財富擁有量,而不是指對生產資料的佔有。
當前中國社會已經分化為「十大社會階層」,即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業員工階層、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
如果仔細考察每一個階層內部成員的話,就會發現其內部成員的貧富和經濟地位的差異也還是很大的。現在可區分為上上、下上、上中、下中、上下、下下等階層。
而現在的所謂的新的社會階層就是上中和下中階層,上中和下中階層原先是從中產階層中分離出來的,主要是體現貧富分化的嚴重性。
3、新社會階層和中產階層究竟有哪些區別
近兩年,「中產階層」一直是大家熱議的焦點。不過日前,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2017年社會藍皮書》中,又提出了一個新的階層概念——「新社會階層」。
那「新社會階層」究竟是指哪個階層?他和中產階層又有哪些區別?對此進行了解答。
什麼是新社會階層?
新社會階層是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在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出現的一些新的社會群體。
新社會階層人士主體是知識分子,主要包括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管理技術人員、中介組織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新媒體從業人員等。
新社會階層特徵
高收入、高消費、工作強度大、生活節奏快是新社會階層群體的主要特徵,分別來看具體如下:
高收入:
從個人收入來看,新社會階層在過去一年的平均收入達到166403元,是社會平均收入75184元的2.21倍;而在家庭收入層面上,新社會階層過去一年的家庭總收入均值達到288826元,是社會平均收入147573元的1.96倍。
高消費:
在消費水平與消費能力方面,新社會階層在各方面的支出,包括住房、醫療、教育、飲食等,均高於社會平均水平。其中,北上廣三地新社會階層在過去一年家庭總支出的平均數達到131459元,是社會平均水平的1.71倍。
工作強度大、生活節奏快:
新社會階層就業穩定性比較低,工作變動非常頻繁且工作強度大。根據社科院的調查結果,僅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新社會階層人員中,有53%的人表示以前換過工作崗位,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37%。而從未來的職業規劃來看,很多受訪者表示兩年以內打算找一份新工作或者創業。
新社會階層和中產階層的區別?
看著新社會階層人群的特徵,不免會讓人想到中產階層,那新社會階層和中產階層的區別究竟在哪?
第一:收入
根據上文所述,新社會階層人均年收入達16.64萬元,家庭年均總收入達28.88萬元。
而中產階層的收入,盡管現在沒有官方定義,但根據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給出的量化標准:
從全國層面來看,2013年勞動者個人年收入在6萬至15萬元或家庭收入在8.5萬至22.5萬元;而在北上廣深,收入則須達到全國平均值的兩倍,即2013年個人年收入12萬至30萬元或家庭年收入17萬至45萬。
雖然是2013年的數據,即便有所浮動,差距也不會特別大。僅收入這部分,大多數新中產階層人群還是屬於中產階層的。
第二:住房
從全國層面來看,中產階層家庭人均住房要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及以上。而在北上廣深,住房問題需要得到基本解決才能稱得上是中產。
而新社會階層在住房方面沒有特別的規定。不過,很多被劃為新社會階層的人士認為自己並不是中產,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地,很多人即便收入高,但同時也擔負著較重的供房負擔。
從住房來看,新社會階層的人群中,有不少人離中產階層存在距離。
第三:工作
中產階層群體通常情況下不僅擁有高薪,還擁有穩定的工作,兩者兼備。
但新社會階層中很多人只具備其中一種,那就是高薪。至於穩定性,其實並未達到中產階層的標准。
同時,工作日中,新社會階層用於工作或學習的時間達到7.76小時,遠高於社會平均值的5.90小時,非工作日用於工作或學習的時間也略高於社會的平均狀況,家庭生活時間較少,這也是讓很多新社會階層認為自己不是中產階層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中產階層人群還擁有一定數量的金融資產,但對新社會階層並沒有明確規定。
顯然,要從新社會階層跨到中產階層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對於很多連新社會階層都未進入的人群,2017年才剛開始,大家的目標都定好了嗎?不如就從跨入新社會階層開始吧。
4、新社會階層主要包括哪些人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主要包括四大群體: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社會組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新媒體從業人員。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主要由自由擇業的知識分子組成。他們作為改革開放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呈現快速增加的態勢,在我國經濟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按照2015年頒發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規定,主要由"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中介組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組成,集中分布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他們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在促進共同富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人民網 新社會階層的四大特徵5、新社會階層的介紹
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按照2015年頒發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規定,主要由「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中介組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和「新媒體從業人員」等組成,集中分布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他們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在促進共同富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1世紀初新社會階層大約有5000萬人。加上在相關行業的所有從業人員總人數約1.5億人。掌管約10萬億的資本,使用全國半數以上的技術專利,直接間接的貢獻全國1/3的稅收。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主要由自由擇業的知識分子組成。21世紀初全國私營企業450萬家,投資人1100萬,自由職業者大約1000萬人左右。他們作為改革開放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呈現快速增加的態勢,在我國經濟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是統一戰線工作新的著力點,要最大限度地把他們團結在黨的周圍,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不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凝聚新力量。」――摘自中共中央2006年11月頒發的《關於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伴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新社會階層從無到有,嶄露頭角。」統戰部副部長陳喜慶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這一中國基本經濟制度、經濟體制和產業結構變化的結果,正在深刻改變著中國的社會結構。
6、當今國內社會的新階層包括哪些?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主要包括四大群體:
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指受聘於私企和外企,掌握企業核心技術和經營管理的專門知識者)
社會組織從業人員(包括律師、會計師、評估師、稅務師、專利代理人等提供知識性產品服務的社會專業人士,以及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從業者)
自由職業人員(指不供職於任何經濟組織、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在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憑借自己的知識、技能與專長,為社會提供某種服務並獲取報酬者)
新媒體從業人員(指以新媒體為平台或對象,從事或代表特定機構從事投融資、技術研發、內容生產發布以及經營管理活動者)。
7、新四大社會階層有哪些?如何發揮作用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主要包括四大群體: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指受聘於私企和外企,掌握企業核心技術和經營管理的專門知識者)、社會組織從業人員(包括律師、會計師、評估師、稅務師、專利代理人等提供知識性產品服務的社會專業人士,以及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從業者)、自由職業人員(指不供職於任何經濟組織、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在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憑借自己的知識、技能與專長,為社會提供某種服務並獲取報酬者)、新媒體從業人員(指以新媒體為平台或對象,從事或代表特定機構從事投融資、技術研發、內容生產發布以及經營管理活動者)。
8、新的社會階層是什麼?
社會階層是指全體社會成員按照一定等級標准劃分為彼此地位相互區別的社會集團。同一社會集團成員之間態度以及行為和模式和價值觀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不同集團成員存在差異性。社會學把由於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而形成的,在社會的層次結構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群體稱為社會階層。
不同時期,社會對階級或階層 的劃分各不相同。現代社會,提到「階級」或「階層」時,通常所指個人或者集團對財富擁有量,而不是指對生產資料的佔有。
當前中國社會已經分化為「十大社會階層」,即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業員工階層、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
如果仔細考察每一個階層內部成員的話,就會發現其內部成員的貧富和經濟地位的差異也還是很大的。現在可區分為上上、下上、上中、下中、上下、下下等階層。
而現在的所謂的新的社會階層就是上中和下中階層,上中和下中階層原先是從中產階層中分離出來的,主要是體現貧富分化的嚴重性。
9、新社會階層和中產階層有哪些區別
近兩年,「中產階層」一直是大家熱議的焦點。不過日前,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2017年社會藍皮書》中,又提出了一個新的階層概念——「新社會階層」。
那「新社會階層」究竟是指哪個階層?他和中產階層又有哪些區別?對此進行了解答。
什麼是新社會階層?
新社會階層是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在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出現的一些新的社會群體。
新社會階層人士主體是知識分子,主要包括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管理技術人員、中介組織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新媒體從業人員等。
新社會階層特徵
高收入、高消費、工作強度大、生活節奏快是新社會階層群體的主要特徵,分別來看具體如下:
高收入:
從個人收入來看,新社會階層在過去一年的平均收入達到166403元,是社會平均收入75184元的2.21倍;而在家庭收入層面上,新社會階層過去一年的家庭總收入均值達到288826元,是社會平均收入147573元的1.96倍。
高消費:
在消費水平與消費能力方面,新社會階層在各方面的支出,包括住房、醫療、教育、飲食等,均高於社會平均水平。其中,北上廣三地新社會階層在過去一年家庭總支出的平均數達到131459元,是社會平均水平的1.71倍。
工作強度大、生活節奏快:
新社會階層就業穩定性比較低,工作變動非常頻繁且工作強度大。根據社科院的調查結果,僅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新社會階層人員中,有53%的人表示以前換過工作崗位,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37%。而從未來的職業規劃來看,很多受訪者表示兩年以內打算找一份新工作或者創業。
新社會階層和中產階層的區別?
看著新社會階層人群的特徵,不免會讓人想到中產階層,那新社會階層和中產階層的區別究竟在哪?
第一:收入
根據上文所述,新社會階層人均年收入達16.64萬元,家庭年均總收入達28.88萬元。
而中產階層的收入,盡管現在沒有官方定義,但根據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給出的量化標准:
從全國層面來看,2013年勞動者個人年收入在6萬至15萬元或家庭收入在8.5萬至22.5萬元;而在北上廣深,收入則須達到全國平均值的兩倍,即2013年個人年收入12萬至30萬元或家庭年收入17萬至45萬。
雖然是2013年的數據,即便有所浮動,差距也不會特別大。僅收入這部分,大多數新中產階層人群還是屬於中產階層的。
第二:住房
從全國層面來看,中產階層家庭人均住房要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及以上。而在北上廣深,住房問題需要得到基本解決才能稱得上是中產。
而新社會階層在住房方面沒有特別的規定。不過,很多被劃為新社會階層的人士認為自己並不是中產,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地,很多人即便收入高,但同時也擔負著較重的供房負擔。
從住房來看,新社會階層的人群中,有不少人離中產階層存在距離。
第三:工作
中產階層群體通常情況下不僅擁有高薪,還擁有穩定的工作,兩者兼備。
但新社會階層中很多人只具備其中一種,那就是高薪。至於穩定性,其實並未達到中產階層的標准。
同時,工作日中,新社會階層用於工作或學習的時間達到7.76小時,遠高於社會平均值的5.90小時,非工作日用於工作或學習的時間也略高於社會的平均狀況,家庭生活時間較少,這也是讓很多新社會階層認為自己不是中產階層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中產階層人群還擁有一定數量的金融資產,但對新社會階層並沒有明確規定。
顯然,要從新社會階層跨到中產階層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對於很多連新社會階層都未進入的人群,2017年才剛開始,大家的目標都定好了嗎?不如就從跨入新社會階層開始吧。
10、新階層人士聯誼會會長可以是黨員嗎可以是黨員嗎?
新階層人士聯誼會會長可以是黨員當然了,因為這是因為他們的基本要求就是黨員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