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一想,excel在新媒體數據分析中有什麼應用?
1、預測運營質量
2、控制運營成本
3、了解運營方向
4、評估方案的可行性
2、新媒體中大數據的應用有哪些?
新 媒 體 大 數 據 應 用 場 景 主 要 為 以 下 四 個 方 面 :
1 、 政 務 治 理 方 面 ;
包 含 輿 情 監 測 、 風 險 發 現 , 風 險 防 范 、 風 險 判 斷 、 應 急 指 揮 、 精 准 調 研 、 議 題 引 導 、 引 導 效 果 評 估 、 決 策 輔 助 等 。
2 、 企 業 品 牌 管 理 方 面 ;
包 含 品 牌 口 碑 管 理 、 品 牌 傳 播 管 理 、 品 牌 戰 略 管 理 ( 競 爭 力 評 估 、 行 業 環 境 評 估 等 )
3 、 媒 體 傳 播 方 面 ;
包 含 追 蹤 熱 點 、 編 輯 選 題 、 數 據 新 聞 等
4 、 科 研 教 學 方 面 ;
包 含 學 校 師 生 研 究 課 題 、 教 學 案 例 等
新 媒 體 大 數 據 已 運 用 到 工 作 生 活 的 方 方 面 面 , 政 企 單 位 如 有 新 媒 體 大 數 據 需 求 , 可 選 擇 新 浪 輿 情 通 , 新 媒 體 大 數 據 服 務 平 台 , 打 造 場 景 化 大 數 據 應 用 。 政 企 用 戶 前 往 官 網 免 費 注 冊 使 用 。。您的採納是對我工作的支持
3、關於互聯網數據分析對信息傳播有多重要?
隨著互聯網迅猛發展,網民用戶數量更加龐大,網路傳播逐漸成為主要輿論場。互聯網結構的變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同時,男女老幼,特別是中老年人、農村網民數量的大量提升,使網民結構漸趨接近於社會人口結構的實際比例,網路輿論民意也具有更大的代表性。這也為用戶探討互聯網數據分析對信息傳播效果提升,提供了一個現實基礎和輿論底盤。
政務新媒體發展概況
目前在國內最為流行的政務新媒體主要包括政務微博、政務微信公眾號、政務頭條號、政務一點號和政務企鵝號及其自有App。
截至2016年12月,我國包括支付寶/微信城市服務,政府微信公眾號、網站、微博、手機端應用等在內的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到2.39億,占總網民的32.7%。各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的互聯互通及服務內容細化,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智慧化水平,提高用戶生活幸福感和滿意度。各級政府及機構加快「兩微一端」線上布局,推動互聯網政務信息公開向移動、即時、透明的方向發展。
另外,截至2017年4月15日,經過新浪平台認證的政務微博達到168839個,較2016年底增加4317個。其中政務機構微博129568個,公務人員微博39271個。政務民生微信公眾號2016年初已超過10萬家,部委微信公眾號擁有率超過40%。縣鄉級微信公眾號也佔到了50%以上。
今日頭條數據,頭條號賬號總數44萬多,政務頭條號數量在2016年底已超過3.5萬個。2016年底,一點資訊政務號,各級政府機關及官方組織在一點資訊平台共開設政務服務號近5300個。其中,中央級政務一點號共計184個,國務院各部委中已有近七成入駐。
網路信息傳播中大數據的精準應用
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我國的信息傳播提供了非常好的進行精準定量研究的條件和基礎。但目前國內傳播者,對於網路大數據的精準把握和運用並不夠。
例如,「腳臭鹽」事件,從3月15日平頂山當地舉報,一直到5月初輿情在全國大面積爆發,當地部門和企業在傳播方面並沒有做到很好的引導作用,輿情應對也顯得很被動,對於網路上的各種數據及其發展趨勢不太敏感,在觀念上和處置辦法上都顯得不足。
所以,信息傳播應該精準地把握傳播的對象特徵,找准目標受眾,貼近、理解和傾聽,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入腦、入耳、入心」。
通過掌握和分析互聯網數據,更准確地認識和把握,是什麼樣的受眾在關心所傳播的議題,網民眼中的議題跟傳播者的主觀目標是否一一對應。
《人民的名義》受眾畫像
例如,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達康書記」的粉絲量和火爆程度一度超過了這部劇的主角。這部劇這么火,也超出了編劇和播出方等的預估。騰訊視頻數據顯示,觀看人群中男性遠超過女性,本科學歷的佔比最大,85後、90後是該劇的忠實粉絲。追劇也不分年齡層,年輕人同樣對該劇產生極大興趣。
再如,2016年10月21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對重點群體實施激勵計劃,帶動城鄉居民實現總體增收。《意見》對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企業經管人員、基層幹部和勞動能力困難群體七大群體,分別提出了激勵計劃。同時,也公布了為實現激勵目標所配備的六大支撐行動。值得注意的是,在涉及個稅的「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行動」一項,引發了不少熱議和解讀。
新華社10月24日援引多名財政專家澄清,「12萬元」的說法是謠言,它不是劃分高低收入者的界限。根據新聞熱詞「12萬元」近期被檢索的情況,我們通過百度指數進行檢索可以發現,當時有一個明顯上升走勢。相關部門在發布公共政策的時候,應該更精準地了解今天社會輿論主體的真實構成和社會心理的敏感點,只有如此才能增強信息傳播的實效,也能避開一些輿論風險點。
傳播者對於傳播受眾把握,要避免捕風捉影,形式模糊化、刻板印象。
例如,網約車新政出台前後的輿論熱點。2015年,交通運輸部對外發布了《網路預約計程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筆者綜合滴滴出行和優步(Uber)數據,嘗試以數據分析的方式為網約車司機勾畫群像。結果發現,多數網約車司機學歷較高、職業和家庭穩定的年輕中產階層,優步在北京、廣州、深圳、杭州、成都和武漢六市開展的網約車司機調查顯示,服務時間上,兼職「候鳥型」司機為主,上下班是接單高峰;服務質量上,一半能在6分鍾內接到乘客,五星評價佔99%;此外,這些司機在動機上也存在社交性、趣味性,生活空間的拓展上的滿足。這也與網上傳言基本不同。
繼對網約車司機進行數據化分析後,再次藉助滴滴出行的大數據支持,從社會地位、人口學背景、出行需求、行為屬性、地理位置屬性等方面來對網約車乘客的形象進行數據分析,勾勒其客觀形象。基於這方面的研究,為交通運輸和城市主管部門開展了深入的網約車輿情分析與調研報告,梳理境外處置網約車軟體的經驗和政策,以期對相關政策制定和輿情回應發揮積極的作用。
在對外傳播方面,互聯網數據分析也有助於我們改善國際交流的認知溝通能力。
近年來,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製作一系列《基於中國互聯網輿論的國別形象研究報告》,通過分析義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亞、俄羅斯、印度等不同的國家網民畫像與對外網路文化互動的情況。這些報告在領導人出訪、金磚國家會議報道期間,提供了一些重要的信息傳播互聯網數據、國別網民畫像、網路熱點話題以供參考。
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把握不同國家民眾的真實心理。我們也分析南海話題、釣魚島話題在越南、菲律賓和日本等網民中的意見表達,幫我們還原一個真實的民意構成。這樣的研究,提供給海洋局等機構,非常有利於在議題傳播中把握好尺度,擴大互利合作和相互理解。
加深理解,重在實現民意相通和共享共贏。涉外傳播研究越來越多,《「一帶一路」國際通道與走廊建設的輿情風險研判——基於中南半島國際通道的研究》《中國主流媒體Twitter傳播分析》《境外駐華官方機構微信發展趨勢報告(2016)》等研究報告,為國內一些港口等提供了全球港口網站建設的情況,提出了網站建設和對外傳播的有關建議。這些探索有助於加深對國內外輿情的認知、促進交流與合作。在全球治理格局和體系構建中,需要「走出去」,探索新的信息傳播方式,提升傳播效果。
最後,總體來看,各類報刊、網站、博客、論壇、微博、微信、客戶端、留言板、視頻等,打造較為完整的社會全息輿情信息傳播鏈。新浪、騰訊、今日頭條、滴滴出行、攜程、同程等,這些「大數據池」基本構成了當今社會的全息地圖,從中可以了解國人的思想和商業消費行為,在宏觀的數據規模上精準地把握中國社會發展的脈搏,也可以分析一座城市的智能化程度,預判發展形勢。新聞跟帖、BBS、微博、SNS社交網站中,有大量的是非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的抓取、聚類和語義分析有很高的技術門檻,信息傳播分析也需要具有較強技術和傳媒經驗。筆者期望能通過互聯網數據的分析,輔助黨和政府、廣大媒體的政治傳播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4、新媒體運營到底做什麼?
要做好新媒體運營,
第一,要懂產品,即所謂的知己知彼。
古語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對自己所做的新媒體產品有足夠的了解,才能夠挖掘出它的可營銷點,才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和營銷。
我們以羅輯思維為例,羅胖的產品就是「兜售知識」,幫助現代社會繁忙的職業人們梳理大量的書本知識,通過簡單易懂的方式來進行傳達。因此,在羅胖的公眾號中,你可以看到他每天早晨60秒的固定知識推送,針對職場人的技巧知識分享、他們主推的書籍、課程的導讀介紹,這些都是結合自身產品特點,來進行文案的編撰以及內容推送分享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准確的定位,讓他們精耕於這一產品領域,最終成為知識付費的翹楚。
第二,要懂用戶。
用戶是所有新媒體運營的基礎,用戶能夠給你帶來不僅是用戶流量,還能夠帶來經濟收益,是一個巨大的窗口。因此,懂用戶,才能夠抓住用戶的心,讓他們與我們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系。
如果你是做英語學習的,那麼你的用戶范圍將會是在學生群體、白領、對英語感興趣的群體或者對這方面有社交需求的一類人,針對這一類人,可以首先分析他們的共性:
想學習了解英語;
時間較為碎片化;
都技巧或者捷徑比較偏好;
年齡在青年和中年之間。
有了這些基礎信息,你的內容就需要建立在他們這些共性之上,「這樣記單詞,害怕記不住?」「英語大神們都在偷偷看的小視頻,拿走不謝」,類似這樣能夠抓住用戶眼球,滿足客戶需求的文章,就能夠很好地吸引你的用戶,並形成用戶粘性。
第三,別出」新「裁
新媒體的關鍵字在於「新」,「新」意味著新穎、別具一格、與眾不同。
作為新媒體運營者,你要有敏銳的鼻子,能夠對新聞、熱點進行迅速的捕捉,並且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有自己的態度和觀點,可以理解為就像「狗仔隊」,第一時間獲取一手信息並且把握時機進行披露,那麼你就能成為新媒體中的熱點。
第四,學習能力
就像互聯網的日新月異一樣,新媒體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這要求新媒體運營人有極強的學習能力,能夠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新的技能,抖音火了你得會,H5紅了你也要懂,等等,將這些不斷更新迭代的知識技能變成你的,利用這些渠道去吸引用戶,去製造爆點,這樣,才能夠與時俱進的同時大步向前。
其實新媒體行業確實是一個痛並快樂著的行業,運營人每天叫苦不迭的,又累又雜又似乎看不到前途,但是,每天接收著新知識新觀念的沖擊,每天進行著腦力的創作,也讓很多人在日積月累中感受著快樂和滿足。別氣餒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5、新媒體運營數據分析工具有哪些?
我也是運營,一般我都只用excel和BDP個人版,把微信微博後台的數據導出後,可以在excel直接寫函數做一些簡單的數據分析,包括數據透視表也是比較好用的功能;也可以直接在BDP個人版直接拖拽欄位進行數據分析,然後選擇各種好看的可視化圖表,如漏斗圖、詞雲、地圖等等,就算完成數據分析了。這一般是我處理新媒體數據的2種方式,都比較好用,推薦你都可以試試。
6、新媒體渠道運營需要做哪些數據分析
根據產品定位粉絲;
分析粉絲的喜好;
分析粉絲在一周內那幾天活躍;
目前想到這么多,之後想到了我再給你補充
7、聽說學習新媒體需要很強的邏輯性和數據分析能力,我感覺自己不成,怎麼辦?
首先您不用擔心,新媒體運營的確需要一定的邏輯性,但是這都是後天學習練習出來的;其次數據分析能力,由於學習黑馬新媒體運營不是學習大數據分析,需求你具備很強的分析能力和編程能力。
舉個例子,你寫了一篇文章閱讀量是1000個,從此篇文章過來添加你微信的人有120人,這時這篇的添加好友轉化率為12%,如果你有多篇文章,以此這樣進行算就知道我的文章寫得好不好,從而進行調整,其中的轉化率基本就是我用的數據分析了,這也是我們工作中最常用的數據分析了。如果您想學習更多,歡迎你來黑馬程序員新媒體運營課程進行試聽學習,慢慢提高您邏輯性和數據分析能力,以適用於工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