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就業方向如何?
211大學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學生怒答。
在這個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時代,網媒專業(即網路與新媒體)的前景無疑是非常好的,近些年許多人的考研方向也是網媒。
具體的就業方面,從就業單位來看:
網站運營人員;
電子商務運營;
自媒體運營;
公關公司;
廣告公司;
……
從就業崗位來看:
網站、客戶端設計;
電子商務推廣、營銷;
自媒體公司老闆、寫手;
企事業單位互聯網公關;
廣告設計;
移動期刊、新聞記者
……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就業前景很好的專業,比較注重技術,對文字功底也可能有一些要求。但是這個行業的相關技術更新換代是很快的,做了互聯網方面的工作,就要經常學習以免被新人淘汰。
未來的行業發展肯定是好的,這么說吧,只要互聯網一天不死,網媒就是熱門專業。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人渴望獲得信息,在互聯網時代尤其如此,這是一個永遠存在需求的行業。
如果你也是這個專業的學生,那大可不必擔心就業前途。如果你是面臨高考的學生,那麼歡迎你選擇網媒專業。如果你已經就業但仍想了解網媒,歡迎你加入互聯網媒體人的行列。
以上。
2、中國有影響力的媒體有哪些
中央媒體名單 嚴格意義上的中央媒體名單: 報紙類中央媒體: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科技日報 通訊社類中央媒體: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中新社) 廣電類中央媒體: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 另外,中國婦女報、法制日報勉強可算,參考消息報因基本轉譯國際媒體資訊,應該不作中央媒體。因此,中央媒體其實很少。
中央媒體的界定 所謂的中央媒體只能是隸屬(直屬)於中宣部、廣電總局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新聞媒體。
如: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等,隸屬(直屬)於其他國家部委辦局的媒體一般都不屬於中央媒體的范疇,如:中國交通報,僅僅屬於行業類媒體,當然也有例外,如中國青年報,雖然是中國共青團中央機關報,但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中央媒體。而北京日報、新京報則屬於首都媒體而不是中央媒體。一般來說,首都媒體包含了中央媒體。 新浪網等網路媒體不屬於中央媒體。目前,網路媒體沒有中央媒體,而人民網、新華網只是人民日報、新華社的網路版。求是只是期刊,不是媒體。
3、中央媒體和職業媒體的區別?
中央媒體的界定 所謂的中央媒體只能是隸屬(直屬)於中宣部、廣電總局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新聞媒體,如: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等,隸屬(直屬)於其他國家部委辦局的媒體一般都不屬於中央媒體的范疇,如:中國交通報,僅僅屬於行業類媒體,當然也有例外,如中國青年報,雖然是中國共青團中央機關報,但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中央媒體。而北京日報、新京報則屬於首都媒體而不是中央媒體。一般來說,首都媒體包含了中央媒體。
新浪網等網路媒體不屬於中央媒體,屬於職業媒體。目前,網路媒體沒有中央媒體,而人民網、新華網只是人民日報、新華社的網路版。另外,有人會問,求是算不算中央媒體呢?回答:不是。求是只是期刊,不是媒體。 中央媒體名單 嚴格意義上的中央媒體名單: 報紙類中央媒體: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科技日報 通訊社類中央媒體: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中新社) 廣電類中央媒體: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 另外,中國婦女報、法制日報勉強可算,參考消息報因基本轉譯國際媒體資訊,應該不作中央媒體。因此,中央媒體其實很少。
4、北京有北京日報么?
北京日報是全國十大日報類報紙之一,日發行量40餘萬份,加上3人左右的傳閱率,每期的受眾讀者達到140萬人。
辦報宗旨:
堅持「高揚主旋律,貼近老百姓,投身大市場」的總體思路,以廣泛的新聞覆蓋、深度的觀察思考、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美的製作品質,為讀者提供精彩紛呈、賞心悅目的精神食糧;以提高品質、滿足需求、精心服務為要義,展現一份都市大報的風貌。
主要版塊欄目:
一版:要聞
二、三版:綜合新聞
四版:國際新聞
五版:北京新聞
六版:首都經濟 新聞觀察
七版:社會新聞 讀者之聲
八版:文體新聞 攝影畫刊
九版:京華周末·賞玩 人物 京韻
服務導刊·安居樂業 休閑旅遊 創業之路
產經周刊·汽車 金融投資 廣告專版
文藝周刊·文苑 流杯亭 綜藝新干線
生活周刊·時尚 居家 旅遊
教育周刊·健康 科技創新 廣告專版
作為北京地區的主流、強勢媒體,北京日報已經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五十年,其間幾經市場的洗禮與雕琢,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一份具有典型都市特徵的綜合類大報。五十年中,北京日報堅持引領主流、聚焦真實的辦報宗旨,及時把握市場發展的生生脈搏,在風雲變幻的信息時代確立了自己獨特的視角與定位,以知性傳播、深度評述的媒體形象贏得了相當一批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忠實讀者的認同與信賴。
北京日報社網站是中國國內新聞單位最早建立的網站之一,1997年1月1日正式使用北京日報和北京晚報的域名。今天,該網站已發展成為今天以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名義發布的「京報網」,匯集了7報2刊1社的資源,在專注北京地區新聞發布的同時,努力完善對網民的服務功能,為各地民眾提供來北京或在北京辦事的便利條件。京報網還將本集團報刊的獨家新聞和深度新聞強化處理,並在主頁重要位置放置了英語新聞,每天把重要的北京新聞翻譯上網,以此來滿足大量海外網民的需要。
目前,京報網頁面點擊率超過60萬,高峰時超過100萬,而且擁有近30萬的海外固定網民,真正成為了北京的又一個窗口。
5、在北京日報工作好嗎
這個要看具體做什麼工作,北京日報是北京市委機關報,是事業編制的新聞媒體從業人員,雖然現在紙媒發展走向末路,但政府機關報有不少政府補貼和人脈資源,還是不愁生計的。如果是報社的正式事業編制人員,還是不錯的,如果是其他類型的人員,就不是很好了。
6、《北京晚報》和《北京日報》哪家媒體作為實習的選擇比較好
自然是北京晚報,日報就是黨報,晚報就是都市報,黨報不能鍛煉人,加之北京晚報歷史悠久
7、人民網和北京日報哪個好?
人民網好,是國家級單位。
8、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社之類媒體的區別是什麼?
新華社、廣電、人民日報屬於三權分立但一套班子的宣傳系統,都在中宣部下面。新華社主管新聞出口,各大地級黨屬媒體(包括電視、電台、報紙及各地有大眾發行刊號的雜志等)內大部分關於新聞端出口的,均受新華社統管或供稿。最為具象的操作例子是,各台新聞節目及新聞中心每天關於國家級新聞,以及地區大型新聞均需要從新華社內部新聞聯網資料庫中自選題,再編輯成節目新聞稿播出,地區新聞可由地區台自由發揮。另外,除新聞類內容出口統管外,綜藝娛樂及生活類、音樂類節目原則上不屬其管理體系,受廣電總局管理為主。廣電同時也管電影(已合並)與互聯網傳播內容的意識形態把關工作,通常廣播電視電影三大主流媒體提到的相關批文多是由廣電蓋發。目前還多了個網路播出平台(與現實中的電視電台概念相通)機構內容製作與傳播資質批文,不是普通人能拿下的。在互聯網方面,目前像愛奇藝等是屬於央廣集團下面的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所有外,還有如優酷和騰訊等大型視頻平台暫且是屬於民營的,但都是有內容製作與傳播資格批文的,主要也是和電視電台及報紙一樣,靠各類內容產生影響力價值收廣告費作為主力生存模式。但日後會否取消民營平台傳播資質批文發放,還是通過國有資產並購,不得而知。按國內對傳播平台的嚴控與不開放慣例,全黨屬化操作經營一點不為奇。國際方面,由於不願從市場化向政治化妥協而退出中國市場的已經有谷哥、雅胡等國際化平台,搜狐與新浪更是早就被擠到網路傳播非主流角落,正在逐漸淡出公眾視線。同時,很多國際化傳播平台也是沒能進入中國傳播的,如Youtube和ins以及Twitter 等,關卡還是廣電及相關部門這里,政治安全問題。人民日報早期主要是北京地區的公眾報刊與各地黨員內部傳閱報刊,內容走向以黨政事務與黨屬機關、央國企情況通報為主,也有各地級黨員生活、特殊事件等黨務內容傳播,主導思想還是機關型報刊。三者對比,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都是典型政治化高於市場化需求的,行業內政治地位比較高,至於普通百姓也是十分尊重其嚴肅與權威性的,但與市場化必須的「喜歡」和「需要」等受眾需求還是有一定差異的。畢竟嚴肅及害怕是屬於政治管理的必須條件,但又剛好是市場化進程的絆腳石,沒有多少人願意天天接受教育以及與嚴肅、政治的內容為伴的,除非是從政人員。廣電屬於半市場化,主管區域或相關內容、人員供應鏈內有娛樂圈、電影圈、音樂圈、製作公司等,所以會比較靠向市場化。但近年的走勢多少有點被中宣重新分配資源及設立互相制衡的味道。人民日報開始涉足網路娛樂及交流平台,一來開拓紙媒新綠洲,二來拿下了不少網路創收,看人民日報北京總部9樓的新媒體戰略中心,便可以知道其將來的野心。另外,根據目前人明日報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大比例控制一些過氣藝人或與未有任何個人知名度及品牌作品的新藝人合作的做法,多少還有點想培養自家藝人的意思。對比過往的人民日報給人的印象,現今的它確實有點早年央視起步時的感覺,用了很多軍隊文工團或歌舞團的成員,作為力捧藝人的模式,微博被收兵應該是遲早的事。而廣電倒是有點被削權的感覺,可能與原本電視電台這塊「肥豬肉」經營情況下滑相關吧。新華社還是統管所有媒體的新聞出口,以及目前網路上所有國家新聞傳播源的一把手關。近年新華社在互聯網上頻頻收兵,各種記者聯盟、培養記者特種兵等口號層出不窮,除了下令各大商業平台(如微信)清理了很多原本影響力比較強勢但有涉嫌題材不夠正的自媒體外(被清理大多是原本屬於系統內的公眾人物或記者、編輯的個人媒體,大部分是有個人經濟收益的,坊間稱為「X」族),還拿下了很多認證了的民間公眾號。目前的新華社和人民日報一聲令下,幾乎可以一夜之間讓互聯網出現同一個信息源,或許是贊揚某個事件,又或許是評擊某個國外敏感人物,能力與權力都讓人十分敬仰。再發展下去,估計影響力與權力比廣電的電視、電台及電影還要強勢。這應該是中宣部平衡下面三權分立的一次戰略布局。它們之間既合作也競爭,就像不同部門,但頂頭上司其實是一樣的。純個人立場分析,不代表任何政務權威機構或商業立場觀點,只供參考,希望幫到你就業選擇。
9、北京日報app是怎樣運營的?
一個app該如何去運營,那具體的話你得去深入了解,然後加以策略,但是你問了這個app是怎麼運營的,我估計只要內部的一些人員知道外部的基本上是不太清楚的。
10、請問北京晚報是京報集團下屬還是市委宣傳部下屬
北 京 日 報 報 業 集 團 簡 介
經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北京日報報業集團於2000年3月28日正式組建。目前擁有九報(即《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晨報》《北京娛樂信報》《京郊日報》《北京現代商報》《首都建設報》《北京社會報》《競報》),三刊(《新聞與寫作》《大學生》《支部生活》),一社(同心出版社),一網(京報網),資產總額30億多元的現代化報業集團。其中主要報紙的日發行量超過200萬份,佔北京地區報紙發行總量的60%以上。京報集團在法國巴黎、美國華盛頓、日本東京和俄羅斯莫斯科設有駐外記者站,在上海設有辦事處,並在美國《僑報》、《國際日報》、澳大利亞《澳華時報》、加拿大《今日中國》和法國《歐洲時報》開辟有北京新聞版。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北京日報報業集團逐步在國內報刊業市場中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在辦好報紙的同時,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堅持走現代企業化管理的路子,強調經營和管理。內部制定發展規劃,改革管理體制;優化資源配置,盤活存量資產;擴大融資渠道,搞好資產運營;堅持知識創新,強化內部管理。整合新聞核心業務以外的其他產業,辦報與經營並舉,為首都的文化產業發展作貢獻。目前,北京日報報業集團旗下擁有新聞大廈、印務中心、新聞培訓中心及新聞發展總公司等物業及經營實體,產業呈多元化發展。
2004年投入使用的新聞大廈,是北京日報報業集團投資興建的新聞文化設施,地處長安街核心地段,距天安門僅1800米,是北京市重要的文化產業標志性建築;是集辦公、會議、展覽、住宿、餐飲、休閑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五星級水準商務酒店和寫字樓。新聞大廈可為國際、國內各界人士提供一個現代化、高品位的新聞文化交流活動場所,並在首都文化、旅遊事業的發展中產生著積極作用。
北京日報報業集團自籌資金興建了大型印務中心,包括一座3萬平方米主廠房;4組8台基尤曼和尤尼塞特印刷機,其中包括2條單彩生產線和2條雙彩生產線和2個小型印刷機為安全出報提供了保證;兩個7000平方米庫房和其他附屬設施,集印務、配電、監控、空調、郵發、集中供氣供暖於一體,可以一次完成照排、製版、印刷、彩印以及郵發、裝訂等系列任務,並裝備有技術先進的大型膠印輪轉機,現代化報紙運輸線、堆積機、供紙機械繫統和自動化輔助設備,照排用多向式衛星通訊系統,大容量網路伺服器,大平板掃描儀、計算機直接製版系統和曬版生產線。是北京市重要的印務基地,在全國也名列前茅。
京報集團在新聞事業的改革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勇於創新,求真務實,正在成為一個運行有序、經營多元的現代化報業集團。
北 京 晚 報
《北京晚報》創刊於1958年3月15日,毛澤東同志1964年為《北京晚報》題寫報頭。晚報現日發行版數超過60版。2005年初晚報周末版創刊,每周六刊出彩色銅版印刷十六版。
《北京晚報》立足北京,面向全國,以反映生活、服務生活、指導生活為辦報宗旨,融服務性、新聞性於一體。關注百姓的關注,關注中國的關注,關注世界的關注是《北京晚報》的編輯思想。「今天的新聞今天看」是北京晚報的新聞觀念。
作為北京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北京晚報》強調迅速關注、每日解讀、及時評論,加強個性化服務,關注百姓民生,立足市民本位,站在讀者當中,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北京晚報》新聞含量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前沿新知廣泛,「京味」突出,注重思想性、趣味性。 晚報作為一張富有人文氣息和前瞻性的報紙,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新聞格局:把工作新聞、事件新聞、話題新聞、狀態新聞、人物新聞、觀點新聞有機地統一起來,把事實新聞與服務性新聞融為一體,加強新聞的地域親和力,加大都市新聞、商務新聞、娛樂新聞、體育新聞、觀點新聞的比例,形成了特有的新聞強勢。設有數十個專副刊,倡導知識的革命,雅俗共賞,深受讀者喜愛。
《北京晚報》通過北京市郵政報刊發行局對國內外公開發行,日發行量100萬份,最高達到120萬份,是全國發行量較大的晚報之一。
《北京晚報》地址: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20號 郵編:100734
《北京晚報》國內統一刊號CN11-0106,郵發代號1-14,零售每份0.50元。
網址:http://www.ben.com.cn 新聞熱線:85202144/55/66/77/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