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平台對中小學生的影響

新媒體平台對中小學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08-23 15:40:21

1、網路對中小學生的生活有哪些負面影響?

由於中小學生學生的心智尚未健全,對外界新鮮事物缺乏全面的認識能力,對自己的言行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自控能力,網路給學生的生活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1.部分學生超時、無節制沉溺網路,耽誤了正常學習生活,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2.網路中的「花花世界」使一些缺少自控力的學生玩物喪志。

荒廢學業,甚至不自覺地迷失於虛幻的世界而難於自拔。據了解,熱衷QQ聊天的學生佔70%,選擇玩游戲的佔55%,只有不到20%的學生上網是查找信息資料。

3.互聯網上品位低下、胡編亂造的網路語言、邪教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污染著學生的精神世界,引誘一些學生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科學是一把雙刃劍,具體到網路來說,當我們大談網路經濟時,有關學生受害事件。網路犯罪問題又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

學生上網本是件好事,但就目前而言,學生上網已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因為在毫無引導的情況下,放任學生在網上邀游,加上一些以賺錢為唯一目的的網站,無疑加速了中小學生學生的墮落。

作為教育者,學校、教師在幫助中小學生學生樹立正確的網路觀念,安全、無害地上網方面擔負著極大的責任,應該在學校廣泛開展網路健康教育。

2、互聯網對中學生成長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給學生了解、認識、探索外面的世界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但同時也給學生、家庭、學校乃至社會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因上網成癮,不能自拔。他們要網吧不要學校,要滑鼠不要書包,要游戲不要成績……許多家長、老師「談網色變」,不得不面對與網路「搶」孩子的尷尬局面。為何會存在這般局面,原因何在?我在這里試作簡要分析,以尋求對策。
學生上網成癮的因素有:
一、面對虛擬世界缺乏自控力
專家指出,中小學生身心發育尚不成熟是導致易上網成癮的主觀原因。他們自控能力欠缺,一旦上網往往可能被網上光怪陸離且層出不窮的新游戲、新技術和新信息「網住」。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面對網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極易受其誘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我意識強烈。在網路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護下可以暢所欲言,不用擔心受到什麼審查,帶來什麼懲罰,而且觀點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響越大、回應越多。」網路成為中學生心目中展現自我的最好平台。
據一項調查顯示,學生上網時,約有28%的時間用在了網上游戲。網路游戲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如多人玩的在線游戲,每個人都想戰勝對方,但往往勝不了,此時,他們爭強好勝的心理受到挑戰,於是便花去大量時間,千方百計謀求戰勝對方的良策妙計。有些游戲還沒有獎勵,對學生的誘惑就更大了。網上游戲抓住了中學生好奇、好勝等心理特徵,極容易使自控能力還比較弱的中學生們上網成癮。
二、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
專家指出,中小學生可能身處的不利環境是導致易上網成癮的客觀原因。目前網吧遍布大街小巷,盡管有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條例,但在實踐中對網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網吧一定程度上成為他們的樂土。家庭環境上,當前我國中學生多屬獨生子女,這在某種程度上不利於身為獨生子女的中學生與同齡夥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的今天,他們的父母極有可能因忙於工作和生計而忽略了與子女的情感溝通。那麼在現實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學生,便會在網路中尋找可歸依的群體,迷戀於網上的互動生活。
另一方面,在升學考試的壓力下,學生機械地讀、被動地背,心裡充滿了厭學的情緒,他們又不願向老師、家長訴說,網路世界便成了傾訴煩惱最好的選擇。網上交友是大多數上網中學生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因為在網上大家都是陌生人,沒有什麼思想負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必為說過的話負責,不必為做錯的事內疚,內心的煩惱和壓抑可以得到宣洩,精神上得到極大的滿足。調查還發現,中學生在網上交的「網友」大都是異性。這是因為中學生由於生理的發育,引起青春期性心理的萌動,對異性產生好奇和朦朧的好感。雖然現在的中學開設了青春期性教育課程,但大多數流於形式,只注重生理方面而忽視了心理教育。另外,談戀愛會受到學校和家長的明令禁止,中學生內心情感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於是,網路世界成了中學生情感的「避風港」。通過網上聊天交友,了解異性內心的情感世界,感受異性的體貼和理解,同時釋放、緩解自身的情感壓抑。
針對以上中小學生網路成癮的原因,我總結了以下通過心理干預「網癮」的方法。
1、冷靜分析,耐心引導,逐步提高「網癮」學生的自身免疫力
陶宏開教授說,「利用愛心、耐心和誠心就能解開孩子心中的「結」。耐心地用真誠的愛去感動他們,讓孩子接受一些樸素的道理,也就是如何愛自己、愛父母、愛祖國、先苦後甜等這些最簡單的道理。」當與孩子進行交談時,態度一定要真誠,切記不要做作,特別是語速、語態或是肢體語言,甚至是一個眼神,都要讓孩子感覺到你和他是平等的,是真正和他來交流的,而不是來訓斥、敷衍他的,這樣孩子才會向你打開心扉。
游戲是伴隨學生成長的一個精神要素,學生需要游戲。隨著科技和社會發展,游戲形式、內容、規則都在不斷發展,從現實發展到虛擬,而且可以成千上萬人同時玩一款游戲。通過玩游戲,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然,認識社會,訓練與人交往、合作共事,提高組織、策劃的能力、反應能力與應變能力等等。健康的網路游戲同樣能起到學習知識、訓練技能、娛樂身心的作用。問題的核心並不是不要游戲,而是應盡快開發適合於不同年齡段孩子健康成長的、不易成癮的教育類網路游戲,大力開發以知識為主,滲透游戲因素,或以休閑為主,伴以知識性、趣味性的教育類游戲軟體。玩游戲(包括電子游戲)是未成年人的權利,而提供健康的可供選擇的多種形式的游戲是成年人的責任。
2.感受現實生活,培養熱愛真實生活的情感
一般來說,上網成癮者主要集中於11歲至25歲這一年齡段。他們共同的特徵是「沒有理想,敵視父母,不愛學習」。一旦與他們交談時,最好不要直接和孩子談上網、游戲的話題,而是選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逐漸過渡到中心問題。但是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有所不同,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家長和教師要學習網路知識,研究網路游戲,提高教師和家長的教育和監護能力,不要再「妖魔化」網路游戲。要經常了解哪些游戲適合中小學生玩,同時知道孩子們正在玩哪些游戲,對學生給予指導,引導青少年選擇適合自己的游戲。組織中小學生到專門的網路游戲網站玩游戲,避免受到部分成年玩家的不良影響。對青少年專用網路游戲網站實行限時,配合網路游戲實名制和分級制度,對不同年齡段的玩家採取不同的對策,從根本上消除青少年通宵玩網路游戲的土壤。
青少年需要充實的精神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釋放精力,調節情緒與心理,緩解學習帶來的壓力。所以,不讓他們上網,就必須找到別的愛好代替,如打球、集郵、下棋、或戶外活動等,讓青少年在活動中、在參與集體生活中感受現實生活的真實與快樂。
3.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路,不斷提升學生的分析鑒賞水平
學校要把普及上網知識與教育教學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把互聯網作為獲取信息、培養創新能力的工具,經常組織一些健康有益的有關網路的活動,充分發揮校園網的育人功能,提高中小學生信息素養,但校園網不能僅僅是一個教師資源平台和學生的學習平台,還要成為學生的娛樂和交流平台。學校要積極開展對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網德教育、責任意識教育和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養成良好的網路文明習慣,增強青少年網路安全方法意識和網路道德意識。教師要指導學生上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網路,關注學生的網路生活,教育學生學會選擇,認識網路中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的區別,提高自控能力。
最後,孩子們會自我認識到上網成癮的壞處而自覺地將其戒除。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孩子能夠脫離網癮,不僅在於孩子自身的決心,還在於家長的配合。許多家長需要改變教育方法,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不要過多地去干預孩子,否則會讓孩子反感。更多的是要理解、關愛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情關系。
陶宏開教授說:「電腦不是洪水猛獸,這不是事實,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我們要告訴孩子,說到底,電腦是一種工具,是給我們用的,而不是玩的;學會用的人是聰明人,只會玩的人則是愚蠢的。我很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網癮患者,用自己的愛心幫助他們,關懷他們。我一個人的力量很單薄,要靠整個社會共同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去挽救這些孩子。」

3、網路對中小學生的影響

一、中學生上網的現狀 據調查顯示,中學生是互聯網用戶大軍的主流,青年人永遠是新鮮事物的擁護。中學生上網主要是為了:獲取信息、聊天、游戲、論壇、看電影等等。也有的同學建立自己的網 頁,甚至開辦網站、搞電子商務等嘗試。在一項「為什麼要上網」的調查中顯示,中學生們之所以對網路感興趣,最重要的原因是信息量大,其次是娛樂,最後則是聊天。可以 說網路對於中學生的學習確實起到一定的幫助。目前,許多中學都在努力普及電腦,鼓勵學生在信息時代占據有利地位。許多家長給孩子購置電腦,讓孩子到網路上學習新知識, 接受新信息。而另一方面,卻又出現許多學生上網痴迷,接受不良信息,導致一系列問題發生。社會各界輿論紛紛,有的認為中學生在網上可以學到更多知識,支持他們上網。 而有的認為網上不健康東西太多,不應該讓學生上網;有的不了解網路,聽之任之。究竟該如何認識中學生上網呢?中學生上網是利大還是弊大呢? 二、中學生上網的利 第一、可以開闊視野。上網可以及時了解時事新聞,獲取各種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對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上網可以充實頭腦,只要留心就可以學到許多學校 里學不到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網路的遠程教育會給中學生帶來無窮的益處。普通的中學生學習知識只能夠局限於自己的學校和一些課外書籍,傳授知識的老師始終只有 幾個,但如果上了網,學生就可以在一個個內容豐富、名師坐堂的網站中任意翱翔,「有問必答」、「題庫」、「專題講座」、「考前輔導」...如果上了網,網上各種試卷和典 型題目應有盡有,學生就可以任意選擇。滑鼠一點,大千世界便盡收眼底。 第二、可以增進交流。目前在學校里,孩子接受的大多仍是傳統應試教育;在家中,又沒辦法很好地和家長溝通。於是,孩子們在情感上感到壓抑,需要找到一個出口,網路就成 為一個最好的宣洩渠道。過去孩子要和外界接觸,會受到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現在在網上,完全沒有了地域、背景等約束,所以孩子可以盡情傾訴。 第三、可以促進個性化發展。中學生可以在各個BBS里張貼自己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和見解,一來可以鍛煉文筆,二來覺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提高自己某項業余愛好的水平;可以自 己動手做主頁正成為時尚,把自己喜愛的圖片資料傳上去,開一個討論區,發一些貼子,和大家交流,這樣有利於減輕課業負擔所造成的壓力,樹立起個人的信心。 三、中學上網的弊 第一、影響學業問題。這是家長們最擔憂的。大多中學生上網的目的是為了聊天和玩游戲。漫無目的的聊天在時間上很難控制,新鮮刺激的游戲層出不窮,再加上青少年們愛玩的 天性,因此很容易造成上網成癮症。 第二、不健康網站問題。互聯網上有一些宣傳黃色、暴力等內容的網站,還有一些政治上反動的網站。學校、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容易受到他們的影響。中學階段是青少年 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形成階段,在這一階段所接受的思想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由於中學生的是非辨認能力還很差,經常瀏覽黃色和暴力內容的網站容易使一個人 的性格扭曲,嚴重者會出現人格分裂和精神變態。 第三、影響身體問題。青少年自控能力比較差,又不善於取捨,沉湎於網上瀏覽而荒廢學業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不少的中學生成了小"網蟲",沉湎於網上,將90%的時間用到 網路游戲上,做了網路的俘虜,為網路所累,痴迷於"網吧"、"聊天室"不能自拔。在生理上中學生正處於快速發育時間,若過長時間與電腦相處,不僅眼睛超負荷運轉,危害視 力;也使得脊椎變形,身體的健康也受到威脅。 四、對策 上網雖然有諸多的弊端,但只要能正確、健康、科學地上網,上「安全網」,吸取有益的知識,就能克服弊端,發揮網上的優勢。所以我們中學生要加強是網的道德意識。

4、媒體發布的部分信息對中小學生的不良影響有哪些

淺談不良信息對中小學生的影響

信息污染作為現代文明的新名詞,伴隨著知識經濟產業的誕生迅速發展起來。當今的時代是科技高速發展、信息迅速傳播的時代。青少年、中小學生處於信息環境中能較好的了解科技的發展,接受教育。但由於信息來源廣泛,無論是隱性信息,還是直接信息,概括的來講就是:家庭信息、學校信息和社會信息。這些信息未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加之中小學生幼稚單純,閱歷淺,鑒別能力不強,缺乏正確地認識和真切的體驗,缺乏足夠的自製力。如果其內容未經綠色化,那些不良的信息,必將對中小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 家庭的不良信息對中小學生的影響。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品德意識,品德認識應追根溯源。家長乃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而家庭作為社會組成的細胞體,其信息傳播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今後發展。不同的家庭信息走出來的個體,其思想意識、情緒、行為作風等都各自帶有家庭的烙印。父母長期對孩子進行「重智輕德」的教育,一些或溺愛或粗暴的信息傳遞給孩子以後,子女將易走極端,完全情緒化,無原則,無所適從,難以建立正確的行為准則。另外有的家長本身就是不良信息的傳播者,其不良的行為習慣、態度和方法,給學生提供了直接模仿的不良榜樣。例如有的父母生活放盪、聚賭成性、愛佔便宜,言行粗魯等等,這些信息的傳播最終使得子女也出言不遜、蠻不講理、不善與人和睦相處。再有殘缺家庭所傳播出的不良信息,則使子女孤僻、不信任他人,從小心靈上就遭到創傷。長此以往必將成為社會的「流浪兒」。可見家庭所傳遞出的不良信息對孩子的心靈、品德的危害是極其嚴重的。「父母是兒童身心發展的啟蒙者」真乃果不其然,家庭信息的優劣將奠定其一生的發展。
二、 學校的不良信息對小學生的影響。
學校是小學生接受教育的主陣營,其不良信息的傳遞與散播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危害性極強。在當今知識經濟的浪潮中,一些伴隨錯誤的教育觀點,教育方法而產生的不良信息,至今仍危害著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類似於「重點」、「非重點」的現象層出不窮;「校中校」現象嚴重,片面追求升學率。所傳遞出的不良信息,使學生忽視能力,德育的培養,高分低能。還使一部分學生失去發展的機會與前進的信心,對學校、教師缺乏感情,成為教育的「棄兒」。
另外,一些教師或落後小群體,其本身就是不良信息的傳播源,他們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特別是教師身負著為人師表的重責,卻不自重,他們的一些為人處世的態度和方法,針對不同階層的學生所反應出的各種反射,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中小學生心靈品質的形成。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的著名心理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8%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二者之和就有94%之多。加之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思維模式主要以模仿為主。學校或教師或一些落後小群體所傳遞出的各種不良信息,都將對中小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品質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 社會的不良信息對中小學生的影響。
社會是學生的大課堂,從總體上來看,我們社會主義的社會環境是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但是,社會環境中的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和誘惑是學生產生過錯行為的重要因素。一些社會不良信息,風氣傷害了青少年兒童的純潔心靈。有的人互相攀比,大搞不正之風,明哲保身,對壞人壞事不聞不問。個人主義極度蔓延,落後小群體的拉攏,特別是不健康文化信息的腐蝕。一些武俠小說,黃色書刊,不健康的影碟,影象,情調低下的歌舞,以及當今新生事物網路環境中的不良信息對中小學生的影響已較為突出。調查顯示,長期處於海外網路信息環境,文化中的中小學生,其世界觀及價值取向勢必會受到這些國家和地區文化特徵的影響。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則知之甚少,愛國熱情大打折扣。更有甚者,隨著因特技術的全球普及和網路應用的日常化,因沉溺於網路環境中不能自拔乃產生上癮問題,成為了現代社會新的心理問題。這種「互聯網成因綜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簡稱JAD),有時也簡稱為:「網癮」或「網痴」,其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學習狀態,是一種心理異常的新型疾患。不良網路信息對小學生自我發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礙,同時也剝奪了自我發展的必要現實條件。中小學生在本能的慾望沖動與現實的社會制約及道德規范之間無法達到平衡,影響到其人格結構的和諧統一,導致人格發展障礙,出現各類心理問題。
四、 思考和建議。
為防止不良信息的傳播,主要應從根源及途徑上採取果斷的措施。
1、從根源上抓起。
推行信息純凈工程,綠色工程,讓信息也綠起來,樹立人文主義,人本主義思想,優化中小學生成長的環境。包括優化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對於那些遭遇不幸的孩子們,我們應給予更多的愛。同時,還要做那些因遭受挫折而心理變態的家長的工作,幫助他們營造一個有利於他們子女成長的家庭環境。對於學校,我們要堅持「全面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徹底改變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輕德育的狀況。同時學校要辦成精神文明信息的傳播陣地和窗口,用小環境信息影響大環境信息,用學校素質教學推動全民的素質教育。學校還要充分利用社會信息的積極影響,把它納入學校德育的軌道,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還學生一個健康、綠色的信息環境
2、從傳播途徑上抓起。
優化家庭環境信息的同時,不能忽視家庭文化信息的娛樂活動。家庭文化娛樂信息要從內容到形式都要充分考慮到中小學生成長的需要。如,觀看影視作品、書刊、雜志等,都要有助於提高青少年審美情趣。對於學校而言,學校要充分利用教育園地,黑板報及各種專欄,結合社會輿論宣揚有益信息。大力提倡,推廣,鼓勵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少年宮,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地等,要定期向中小學生開放,以豐富他們課余文化生活。加強對社會信息綜合治理工作,整頓社會文化信息市場。對一些宣傳暴力,色情,兇殺等有害的報刊,雜志,音像製品,網吧必須實施禁堵,決不能讓他們泛濫。對帶賭博性的電子游戲機室要查封,決不能讓它繼續腐蝕和引誘學生,還學生一個健康,綠色的信息通道。
總之,在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其可塑性強的特點是不容忽視的。處於信息時代環境中的中小學生更不例外。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資源,避開信息污染,成為信息素養人至關重要。只有號召全社會,發展信息純凈工程,全力地抵制不良信息的侵擾,才有可能真正的還中小學生一個全新的、健康的、綠色的信息環境,健康綠色的信息通道,健康綠色的信息內涵。

5、新媒體的利與弊

利:
大家都有感觸的。在這個信息發展的社會,網路的普及。讓所有可以相互共享很多各個方面的信息。不論是橫向還是縱向,都是可以有好多隻是可以得到拓寬的。
像新聞電視傳媒,我們可以坐在家裡走遍全世界,領略各國各地的風俗習慣。新聞聯播,我們可以專注到世界各國的情況,和一些國情等等。也增強了我們的國家凝聚力
像一些廣告的播出。可以讓我們對一些產品的有點好處進行了解。當然也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生產力銷售的增長。
弊:
像網路。我們們都說網路是雙刃劍。裡面的東西一哄而來,很多時候我們都來不及看清她的好壞,或者說對我們是否真正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反而更多是我們在浪費精力。
甚至像很多青少年都不能正確使用電腦,用於玩游戲甚至沉迷。

對運營者來說
傳播快
用戶精準
轉化率高
推送內容質量要求高,
需要高素質人才運作,
需要精力大

6、互聯網與新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作文

建議把標題改成,互聯網色情對學生是有害的。

網路色情被稱為「電子海洛因」,足以說明它的危害性。
危害之一:影響青少年網民的學業或工作。

迷戀網路色情對青少年最直接、最明顯的影響是荒廢他們正常的學業或工作。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調查,網路用戶平均每周上網時間達到8.5小時。個人的精力、時間是有限的,把大量的精力、時間浪費在網路聊天室必然會影響青少年的學業或工作。

危害之二:扭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走向性犯罪。

網路色情提供大量的色情圖片與文字,而其中的很多圖片與文字宣揚的是各種畸形的性行為如性變態、同性戀、戀童癖、亂倫等。不論是青少年主動尋求還是被動接受這類信息,對他們形成正確的性觀念、性行為都會產生沖擊。更為嚴重的是,一些打著「健康」旗號的網站傳授的所謂「性知識」錯誤百處,根本就不具有科學性與嚴謹性。長期接受這些畸形的、錯誤的信息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塑造、發展會產生破壞性的影響。一些自製力差、意志薄弱的青少年禁不住誘惑,鋌而走險,從此走向性犯罪的深淵。媒體已披露過多起青少年學生因長期迷戀網路色情而不能自拔,最終走向性犯罪的案例。

危害之三:危及青少年的人身安全甚至性命。

一些有組織的色情製造、傳播者利用網路聊天室誘騙青少年提供各種有償的性服務(為別人或為自己),不僅是明目張膽的犯罪,對青少年的人身安全甚至是性命構成了直接的威脅。在南方某省就發生一起犯罪團伙利用網路聊天室誘騙女性青少年賣淫的惡性事件。而一些個人犯罪分子則利用聊天室與青少年網友進行「網戀」、「網婚」,時機成熟時約請見面。自今年初以來,媒體報道了不少於5起青少年女性被網友強暴並殘殺的案例。網路色情對執迷不悟的青少年的人身安全構成了直接的威脅,一些青少年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7、網路對中小學生有什麼負面影響

有兩方面的影響,積極的,消極的
積極地方面是擴大的學生知識面,知識積累比以往來的更多了,促進了學生思考的廣度,增加思考的深度。消極的方面主要是網上的內容包含了很多不適合學生瀏覽的內容,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不好的影響,使得大部分學生思想早熟,老成,失去了孩子應有的天真、浪漫。

8、如何看待網路信息對中小學生的負面影響?

有兩方面的影響,積極的,消極的
積極地方面是擴大的學生知識面,知識積累比以往來的更多了,促進了學生思考的廣度,增加思考的深度。消極的方面主要是網上的內容包含了很多不適合學生瀏覽的內容,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不好的影響,使得大部分學生思想早熟,老成,失去了孩子應有的天真、浪漫。

9、互聯網對學生的影響

學互聯網技術不一定在本地呢 多看看專門的電腦學校
目前學計算機 還是挺不錯的好就業,計算機分很多專業如平面設計,UI設計,互聯網營銷,電競,動漫,都是非常好就業的專業哦,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可以去電腦學校看看的 對比哈

與新媒體平台對中小學生的影響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