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網路媒體的利與弊作文
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結束,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電腦網路成了這一時代的標志,然而人心的險惡使電腦從萬能轉變到雙刃劍,網路也隨之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但是我還是堅信,網路利大於弊,
首先,網路的弊處也無非是網路游戲、網路色情、網路暴力等一些使人迷失自我的文化垃圾,可是這些人為事物為什麼要強加到電腦之上,說它是一個傷風敗俗之物呢?又因為什麼這些文化垃圾出現後,不是大力宣傳這些垃圾的危害性,以使他人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嚴厲制裁文化垃圾製造者,而去打擊那些網吧和無辜的網路呢?治標不治本,又怎麼會使網路百利而無一害呢?
如果說網路弊大於利,美國又怎麼會投巨資建設信息高速公路,那不成了助紂為虐了嗎?如果弊大於利,電腦怎麼會人手一台,怎麼會在1994年到2004年短短的10年時間,中國內地上網總數會達到9400萬呢?如果網路弊大於利,那網路不如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了嗎?
其次,網路利處也有很多。比如,它可以使兩地之間的通訊更為便捷、及時、有效,我們可以在網上發布文字、圖片、聲音等,可以使兩地的人進行面對面的視頻對話,可以在網上下載學習資料等多種信息,還能模擬三維動畫,十分具有娛樂性;我們在網上還可以購物,尋醫問葯等,所以網路的利大於弊。
網路的普及是必然的,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里程碑,網路的利一定大於弊,而且不僅僅是這些。
21世紀的到來伴隨著不少日新月異的科學成就的發展,曾經被視為科幻場景的「互聯網」如今已是家喻戶曉,成為了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任何一種新興事物都是伴隨著它的不足而產生的,網路也不例外,讀了《安全與道德讀本》這本書,我對網路有了一定的了解。
正如這本書上寫的,網路帶給我們生活太大的益處了,它在無形中為我們大大打開了一扇方便之門。且不談網上購物、網上學習、網上聊天,就連我們寫的作文都要網上通過e-mail發給老師。網路對我們來說實在有太多的益處了!網路為我們提供了無限的創造空間,豐富了我們生活的內容,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式,加快了我們邁向進步的速度。
但是,在網路技術還未完善的情況下,不少不法分子乘機找空子鑽,網上詐騙花樣百出,使人們不禁頭暈目眩。還有一些稚氣未脫的少年由於沉迷與網路游戲而不能自拔,甚至為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祖國的花朵就這樣凋零了。這本書上有許多活生生的例子在向我們闡述著一個觀點——網路就像一個無形的大黑洞,向我們伸出邪惡的大手。
看到這些,我們都覺得網路是那麼的深不可測,它在帶給我們方便的同時又使我們防不勝防,一不小心就落入大網——陷阱,弄得我們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其實這本書上介紹了許多防止網上詐騙和網上侵權行為的方法,比如說: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裝上效果優良的防火牆;網上帳號密碼要多多修改等等。
我們這些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更應該好好使用電腦,讓電腦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堅決抵制不良誘惑,學習一些上網的基本守則和方法,了解一定有關電腦方面的知識,絕不做任何違反道德的行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凈化網路。
用「雙刃劍」這個詞語來形容網路可以說是恰倒好處,但我相信通過讀《安全與道德》這本書和對網路知識的一定了解,在加上我們堅決抵制不良誘惑的決心,我們一定能讓這把「雙刃劍」變成造福於我們的「單刃劍」。讓我們攜手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要說網路的利與弊,應該說是同時存在的,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出現,必然要對社會有一些沖擊,既有利於社會發展的因素,也有一些弊端存在。但是不是因為有弊端我們就遠離網路、拒絕網路呢?當然不是,因為網路對社會的影響是利大於弊的。
網路的產生,由最初的小范圍的區域網,發展到現在的全世界范圍內的互聯網,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如果是弊端多於利處的話,也許現在就沒有網路的存在了,它早已在弊端中滅亡了。
網路的利是隨處可見的,如:加快信息查詢,便捷現代通訊,縮小世界范圍等,二十一世紀是e時代,未來的社會一定是網路的社會。
網路的弊端,嚴格說是人的弊端,有些人正是利用了網路的「利」來進行網路上的欺詐犯罪、不良信息傳播等,這是網路弊端的體現之一。另外,有些人用網不健康,沉迷於網路游戲,尤其是青少年,過多的把時間浪費在網路中,對身心都造成了傷害,這是網路弊端的體現之二。應該說網路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利用網路的人。這就象刀,最初的產生一定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但有人卻利用刀鋒利的這一特性來殺人,而刀本身並沒有錯。
網路的弊端其實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使用網路的人,要提高自己明辯事非的能力,不要為一些小利而失去防範和警惕,記住「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不會掉下餡餅」,那麼也就減少了上當受騙的機會。再有,對於網吧業主,有關部門要加強管理,使網路運營於一種健康的環境中。另外, 魯迅有篇文章叫《拿來主義》,裡面說到窗子打開的時候,進來的不只是新鮮的空氣,也會有蒼蠅和蚊子,我們要「去除糟粕,取其精髓」。對於網路,也應該採取同樣的態度和做法。
在未來的生活中,網路也許會無處不在,所以,網路的規范化、法制化就更需要完善,而這又是社會中的每一個公民都要做出貢獻的,既我們要從自身做起,擴大網路優勢,減少網路弊端。
文章引用自:
如果說,舊石器時代是屬於北京周口店的火種;如果說,第一次工業革命屬於瓦特與他的蒸汽機;如果說,20世紀是屬於兩次世界大戰,那麼,我想說的是:21世紀是屬於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
的確,時代的遷移,科技的發展,人類社會正在邁入信息網路化時代。網路給人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繽紛的世界,特別是青少年更難以抵擋誘惑。據有些專家調查表明,青少年上網時間偏長。30.1%的調查對象有經常上網的習慣,82.5%的調查對象擁有自己可以上網的電腦。調查中,當問到最長的一次上網時間時,回答9小時的竟佔31.8%,5-8小時的佔25.9%。調查還發現,男生比女生的上網時間多。學生上網究竟在做什麼?調查表明:用於聊天、玩游戲、下載娛樂內容的比例高達557%.
不容置疑,網路是功能最全應用最廣的媒體,它為青少年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寬廣平台,它使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知識,「足不出戶」,「盡覽天下風雲」;它為學生提供參與社交活動的廣闊空間,「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它豐富了學生的生活,擺脫了「兩點一線」讀書生活的單調.啊!網路世界好精彩!
但更不能忽視,網路這把雙刃劍,刺傷了多少缺乏自護意識的青少年.網路的開放性與隱蔽性使多少精神垃圾灌輸到一個個單純的心靈。有的輕信網站教唆,釀成人間悲劇;有的輕率會網友,無辜遭傷害;有的沉迷黑網吧,棄學難自拔;還有的熱衷於網路游戲,被其中的弱肉強食、爾虞我詐搞的道德觀念模糊,甚至心智混亂;有的被賭博、色情等網上黃毒感染,最終誤入歧途。我身邊有幾位同學,他們陶醉於虛擬的空間,開始逃避現實,荒廢學業,搞的自己形容枯槁,神思恍惚。讓家長嘆氣,老師搖頭。唉!沉迷網路真悲哀!
青少年,處於人生的黃金時代,美麗的大自然向我們招手,科學的高峰需要我們去攀登,含辛茹苦的父母期望我們健康成長,祖國的未來需要我們去鑄造輝煌……我們該做的實在太多了!一方小小屏幕,豈能涵蓋我們生活的全部?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而如今,青少年的網路安全問題,已成為影響國家興盛、社會安定、學校教育、家庭和諧的隱患,真希望能將「電子海洛因」「e網打盡」,更希望我們所有的青少年朋友,能對網路有清醒的認識,在頭腦中建起一道安全的「防火牆」!
2、作文「新媒體的發展對我有何影響」
新媒體的產生與發展,是時代進步的表現。新媒體的對於各類新聞的報導和傳播要比電視新聞速度快,讓公眾能夠第一時間獲知世界各地的新聞信息。網路新媒體是新媒體中的主導,它越來越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並將持續的影響著社會的發展。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於電視新聞的收視率以及廣告傳播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應該如何應對將是個挑戰。如果不想辦法改革,創新,依然走老路子,必然將會被新媒體所取代。
3、新媒體寫作的特點和傳統媒體寫作的特點。最好具有概括性一點
您這個問題不太准確,或者說問的不太好。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話,其區別主要在傳播方式,傳播特點和新聞的社會分工這一領域有較大的顛覆,內容方面並沒有什麼革命性的改動。
內容為王,傳播手段的革新歸根到底承載的是內容。內容為本,但是本的變化是不大的。
我在電視台,報社,網站都工作過。
電視台對文字的要求相對較低,因為它傳播信息的主要手段是圖像,而不是文字表達。紙媒報刊對寫作的要求最高,新媒體的話 相對來說要更加追求時效性,更快速准確的傳遞信息,更加註重傳播方式可能帶來的交互性,這樣在寫作上則要趨於平和交流一些。
4、新媒體的好與壞800字作文
好處:娛樂類的媒體資源點綴了生活,使之變得豐富多彩,社科類的媒體資源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有利於跟上時代的步伐,時事類媒體資源有助於我們社會的了解,增加了對社會的認識。
壞處:媒體資源質量的參差不齊導致了眾多媒體垃圾的出現,以訛傳訛、捕風捉影的媒體垃圾會誤導人們對原本問題的認知,同時大量現實社會的反面例證不利於青少年正確世界觀、價值觀的樹立
5、新媒體的優勢和特點英語作文
Advantages of new media
The so-called new media,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dia,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ew media and traditional media, does not lie in the emergence of time, but in the form of communication and content of different.
Once upon a time, the prevalence of the Internet, the instry has been lamented, the network media has become the fourth media after the newspaper, radio, television media. In a period of time, the network media has become synonymous with the new media, it seems that the introction of new media, people can not help but think of the network media. The Internet is the new media, however, that the new media network media is correct? The answer is not correct.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more and more communication modes and content form emerging forms of media, such as digital TV, mobile TV, mobile phone SMS, building elevator advertising, mobile phone TV etc..
Finally, it can be made clear that the so-called new media, refers to all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media in terms of a variety of forms of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ntent of the form of continuous updates, emerging new media.
新媒體的優勢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不在於出現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傳播方式和內容形態的不同。
曾幾何時,互聯網路的盛行,曾經使業內人士無不感嘆,網路媒介已經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媒體之後的第四大傳播媒介。在一段時期內,網路媒介成了新媒體的代名詞,似乎一提起新媒體,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就是網路媒介。互聯網就是新媒體,但是,說新媒體就是網路媒體正確嗎?答案是不正確。時間的推移,時代的發展,科技的變遷,具有越來越多傳播方式和內容形態的媒體形式不斷涌現,如數字電視、車載電視、樓宇電梯廣告、手機簡訊、手機電視等等。
最後,可以明確地說,所謂新媒體,是指一切區別於傳統媒體而言的具有多種傳播形式與內容形態的不斷更新、不斷涌現的新型媒體。
6、以「說說新興媒體的利與弊」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新媒體(NewMedia)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新傳媒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斌:「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
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新媒體下的定義:「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路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
新媒體就是能對大眾同時提供個性化的內容的媒體,是傳播者和接受者融會成對等的交流者、而無數的交流者相互間可以同時進行個性化交流的媒體。
對於新媒體的界定,學者們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一些傳播學期刊上設有「新媒體」專欄,但所刊載文章的研究對象也不盡相同,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手機媒體、IPTV等,還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體專欄。那麼,到底什麼是新媒體?
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路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新媒體的特徵具有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個性化與社群化。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門話題。新媒體在業界的繁榮也使得學界對其研究進一步加強,很多專家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新媒體進行了研究。目前我國研究新媒體比較有名的專家學者有: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彭蘭、匡文波,上海戲劇學院陳永東,[1]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熊澄宇,[1]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孟威、黃楚新,中國傳媒大學鄧忻忻、趙子忠,北京大學胡泳,華中科技大學鍾瑛等學者。
7、報紙與新媒體的利與弊作文
報紙最早出現在中國唐朝,有著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文化底蘊,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能夠對社會輿論起到導向作用,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今伴隨著新媒體趨勢的不斷加強,作為傳統媒體「老大哥」的報紙的生存環境遭到威脅,發展模式受到沖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不得不引起業界人士的深思並急需對其進行改革和發展。
1 新媒體時代傳統報紙的生存狀況
我國報紙種類豐富多樣,其引導著主流價值觀的走向,被國家、社會和老百姓寄予厚望。但如今媒體行業百家爭鳴,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很多報紙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優勝略汰所剩不多,生存狀況不容樂觀。另一方面,與手機、網路等新媒體相比,報紙的讀者與購買者逐漸減少,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大不如前。
1.1 傳統報紙的內容優勢日趨消失
目前,我國報紙的發行數量每況日下,加之報紙的傳播和受眾具有明顯的排他性,對內容有相對的控制,以及報紙本身徵稿、排版、印刷、發行等流程導致了更新速度慢、信息數量少、傳播范圍局限等問題。然而相對報紙而言的網路等新媒體的出現,則可以對海量信息迅速過濾和篩選,及時發布熱點問題並進行互動,獲得了大量受眾的青睞。
1.2 傳統報紙的受眾人群逐漸流失
據第五屆中國報刊廣告大會研究數據表明,進入到21世紀,報紙讀者群體數量逐年下降,且讀者平均年齡高於35歲,這表明年輕人逐漸遠離了報紙。由於老年人對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傳統的報紙仍是他們認識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但是根據在普通高校調查發現,80%的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聯網。而且隨著人們閱讀習慣的逐漸改變,對信息要求更加迅速、及時、便捷、個性以及全面,這恰恰符合了新媒體的特點。其形式的多樣性也吸引了更多的受眾,除了文字、圖片這兩種傳統的形式外,還有視頻、超鏈接,甚至還可以讓用戶直播對話,這些高新通訊技術不僅受到受眾的喜愛,滿足其好奇心,還可使得信息更加真實具有可信力、影響力。總之,新媒體的種種優勢無一不在瓜分報紙這一傳統媒體的受眾人群。
1.3 傳統報紙的利潤收入遭到分割
由於經過市場化改革,報紙脫離體制依託,其利潤收入主要來自廣告商的投資。但是隨著報紙讀者越來越少,影響力和普及率也越來越低,廣告商的投資也逐漸減少,反之對新興媒體加大了投資力度,就連房地產、機動車這兩大傳統報紙廣告的「老東家」的投放額也相應有所縮減。隨著互聯網的推廣普及,廣告商更青睞於對新興媒體的投資,將廣告放在手機、公交站牌、車載電視等新型的媒體之上,尤其是作為人手一部的手機,其便捷性、普及性、成本低、形式多樣等優勢使得手機廣告版面被大量商家搶奪,在將來也有著一定的成長空間。相較而言,報紙的廣告投資會越來越少,其發行量、銷售量也會減少,閱讀群體縮減,周而復始形成惡性循環,報紙的生存環境會越來越艱難,前進之路荊棘遍地。
1.4 傳統報紙的公信力逐漸下降
在過去,報紙是社會輿論的導向,令讀者深信不疑,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然而目前報紙的公信力卻在逐漸下降。2003年「非典」之前,人們並沒有在報紙上看到任何預兆;假新聞的出現,記者收受紅包等使得人們對報紙的信任逐漸消逝。報紙不能很快地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難以及時回應群眾呼聲。而新媒體出現,可以讓所有人成為信息的製造者和傳播者,每個人都可以在貼吧、論壇等網路平台上發表自己的觀點,使得更多的觀眾參與進來。網民隊伍的逐漸增大,使新聞更加透明,加速了問題的解決並得到及時的反饋。比如說在微博上發布一個尋人啟事,很快就有無數個網友去幫忙尋找,甚至會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重視,視為一種社會現象去發現去解決。就像2016年8月山東臨沂18歲女孩在大學入學前被詐騙電話騙學費,然後昏厥死亡這一事件,就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輿論的壓力與多家媒體的跟蹤調查,讓地方政府十分重視這一事件,在短短2天內就破獲了這一系列的電信詐騙事件,也使得大眾對新媒體的依賴度信任度大大加深。
2 新媒體沖擊下傳統報紙的生存與發展策略
在新媒體日漸強盛的今天,傳統報紙行業受到嚴重的沖擊,急需進行轉變發展,筆者在下文中從內容、經營、技術等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2.1 堅持「內容為主」,增強核心競爭力
在互聯網普及全球的今天,新媒體形式復雜多樣,競爭壓力如此之大的情況下,傳統報紙應該重視內容的原創性,獨特性以及自身的品牌效應,加大人手擴寬信息的來源渠道,進行內容的高度整合;深度挖掘,提升報紙的質量水平;提高報紙的權威性,讓報紙成為不可替代的媒體之一。不同的報紙也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採取適宜的方式方法,如黨報要選擇適合的角度引導大眾,增加社會影響力,版式設計要新穎,實現信息多元化;都市報要更加「接地氣」,要從市民的角度出發,市民想到的要去想,市民想不到的也要去想;專業報紙要重視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傳達真實有效的焦點信息。
2.2 改變商業模式,進行多元化經營
一張報紙的價格實際上大大低於它的采訪、排版、印刷的成本,並且報紙上大篇幅的新聞本身也不會直接盈利,其主要經濟來源僅僅是一部分版面的廣告收入。隨著廣告商投資的減少,報紙行業的情況日益蕭條。傳統報紙行業需要改變其發展模式,進行多元化經營,對資源進行充分利用,跨領域擴展業務,發展附加產業,如進軍印刷市場、進行物流運輸、擴展電子商務和其他企業合作進行資源的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
2.3 開展與新媒體協調共贏的發展模式
新媒體的出現是一把雙刃劍,給報紙行業帶來挑戰和機遇。不過未來各個媒體的融合將是大勢所趨。對此,報紙企業應建立報紙網站,讓多媒體與報紙的原創內容結合,豐富報紙的網路化生存方式;入駐社交網,增加讀者量,例如粉絲群聚集的微博,它的門檻低,對突發新聞和熱點新聞的跟蹤報道相當及時准確,並受網友監督,使得其可信度影響力逐漸增大,收獲大量忠實讀者。再比如,報紙還可以和手機合作,推出手機報,使得手機報內容豐富,版本多樣適合各種各樣的讀者,並進行實時更新調整,使其發展模式更加完善。
2.4 維護信息權威性 ,堅持差異化辦報
在新媒體占據主流的情況下,而同樣伴隨著一些問題,海量的信息降低了讀者對信息的辨識度,無法確定信息的來源及准確度,良莠不齊的信息影響青少年讀者的健康成長。所以報紙的製作更要注重質量和品質的提升,給讀者帶來正能量,樹立權威以增加讀者的信任度,同樣要發揮導向作用,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時要拒絕千篇一律,發揮自身的特色,促進報紙的良性發展。
3 國內報紙企業在新媒體浪潮中成功的個案
報紙的歷史悠久,雖然受到新媒體的沖擊,但其自身也存在著一定的優越性,因此有效利用新媒體,則可以擴大自身的影響力與品牌效應。例如《廣州日報》於1996年成立報業集團,全國發行量最大,包括很多系列報和雜志,與時俱進推出網站可上線搜索及手機報紙,對內容欄目進行創新,打造品牌影響力。再比如於2001年創立的《瀟湘晨報》集團,其經歷了10餘年發展後,成為湖南省發行量最大的綜合類都市報,該報設有很多報刊類型。在面對全媒體融合趨勢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其積極與新媒體進行合作建立手機報,開通官方微博,建立App在市場推行;同時在地方開展一些大型活動,像展示會、讀者節等活動,以鞏固報刊、讀者、政府的關系,可謂多角度全方位地鞏固報紙的地位,擴大品牌的影響力。
4 結束語
雖然新媒體逐漸占據主流,優勢明顯,但是報紙媒體也有自身無法代替的優勢,只要報紙行業認清自身狀況,取長補短,與時俱進,一定會迎來屬於報紙行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