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短視頻app的興起到底是為了什麼?
一、短視頻app迎合了現在年輕人碎片化時間的需求
現在的年輕人,除了工作或上課之外的時間一般都是呈現碎片化的狀態,比如早起上廁所時間、比如等電梯時間、比如吃飯時間等,這些時間都不會太長,這個時候,用戶會覺得無聊,沒事做,所以他們就會打開短視頻app來看一下,短視頻app的產品時間都很短,大概1分鍾左右,用戶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欣賞的一個個完整的短視頻作品,所以短視頻app的產品,迎合了現在年輕人碎片化時間的要求。
二、短視頻app有效的運營和宣傳
第二個火爆的原因,就是短視頻app有效的運營和宣傳,比如春節期間春節聯歡晚會的贊助,日常媒體上面的廣告等,這些廣告方式非常有效,吸引了大量的活躍用戶,還有的短視頻app,比如刷寶,在你看視頻的時候,會有金幣收益,金幣可以兌換成現金,從而有效刺激了用戶,使得用戶只要一有閑暇功夫,就來刷視頻賺金幣。還有的短視頻平台給出了獎勵機制,邀請好友來注冊短視頻平台可以有金錢收益,所以這些短視頻平台就在用戶之間廣泛傳播,形成了裂變式營銷,使得用戶數量快速大量增加。
三、短視頻產品的邏輯和特性
短視頻app火爆的原因,還在於他的產品邏輯和特性,這些短視頻app平台上面的視頻,可以經過大數據的計算,掌握每一位用戶的口味和習慣,將經過篩選的視頻,精準的展示在每一個用戶的手機當中,比如寶媽類的用戶,就展示與寶寶有關的視頻,電子愛好者用戶,就多展示與電子產品相關的視頻,對喜歡旅遊的用戶,就展示風景旅遊類的信息,對於多種愛好和興趣的人,就展示他喜歡的視頻,這些是通過大數據技術來進行實現的,用戶越刷,就越能看到自己感興趣的視頻。
還有一點就是看完一個視頻之後,滑動屏幕,自動展示下一個視頻,完全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使得用戶不斷的刷一個一個的視頻。
所以中國短視頻app的興起可以說是文化,是娛樂,但是並不代表低俗,它只是順應時代的一個產物而已。
就目前來說抖音依然成為了短視頻的領頭狼,不過不得不說的是微信前幾天內側的視頻號,能夠與抖音一拼,只要有微信號都可以直接在微信上看視頻,因為微信本身就不缺用戶,它不用注冊賬號有微信就可以看,我想2020年將會是抖音和視頻號的較量,不過我們把兩者都不要放過,你就不過錯失紅利
3、短視頻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短視頻是網路大發展,而且手機上網方便,而且群眾很忙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4、2016年短視頻領域最大的關鍵詞是什麼?
文/張書樂
年末歲初,國內最大的短視頻平台秒拍推出《2016短視頻內容生態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這是國內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由短視頻平台推出並主導的行業趨勢報告,為短視頻創業者、投資者、平台、行業都起到方向行的指引作用。《白皮書》中列出了一眾的數據,例如:從播放角度,秒拍視頻日均播放量從年初的3.4億增至20.4億,漲幅過6倍;從創作者角度,單月視頻播放量超過10萬人次的用戶從1.5萬增長到8萬人,漲幅超過4倍……
在各大視頻平台都在紛紛發布自己的年度內容報表之時,秒拍這個基於自家一下科技(秒拍、小咖秀、一直播母公司)數據中心的這一「爆」表,背靠入駐超過3000位明星,入駐超過10000名的頭部網紅、權威媒體、行業KOL,海量數據和用戶黏性,除了說明這個白皮書夠權威、除了說明其平台已經是爆款外,還透出了什麼呢?
套用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那段話: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來,滿本上都寫著兩個字「創業」!
創業:你以為的Papi醬其實是「Papi醬們」
在2016年,短視頻領域最火的創作者無疑是papi醬。也因為她,2016年被定義為了網紅元年(有爭議)。
做長視頻的羅振宇和羅輯思維領投的1200萬元的融資和隨後2200萬的天價廣告,讓papi醬從草根創作者的視野上躍升到泛娛樂輿論層面。而下半年關於她和羅輯思維渡過「蜜月」而分手的事件,則繼續在泛娛樂層面炒作。
如果你以為papi醬真的是一個現象級的網紅,那就錯了。根據《白皮書》顯示,Papi醬拿到天使投資後,成立Papitube用以孵化更多的內容作者。簡言之,Papi醬已經實現了從單兵作戰,到集團化作戰的轉型。而白皮書也同時指出,2016年超級網紅、老牌視頻內容生產商、頭部垂直欄目都在利用自己的優勢,從單一內容生產者轉型MCN(Multi-Channel Network,多頻道網路)。
或許MCN這個詞在不同的解讀中有不同的意思,不過我想它可以簡單理解為通過簽約的形式,將多個網紅打包,在不同垂直領域發力,並系統的解決運營推廣、中長期規劃和商業化等難題。
這是一個必然的生態,較之早前以興趣為紐帶、作坊式生產的短視頻內容創業者來說,對風險的抵禦能力將有明顯改觀。Papi醬如此,玩母嬰的視頻欄目「明白了媽」,也在母公司青藤文化的紐結下,和汽車、時尚、美食等領域的小夥伴們一起打拚。
說白了,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你是一個有組織的人。
垂直:有營養的短視頻崛起
不僅是頭部網紅們抱住垂直類小夥伴們取暖,創投領域也早早的把目光瞄在了垂直領域之上。
短視頻作為2016年的投資熱點,秒拍白皮書分析得出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2016年至今的短視頻內容項目融資中,只有5筆發生在泛娛樂和搞笑類內容項目上。專注於貼近衣食住行的垂直品類更容易獲得資本的青睞。」
而秒拍從今年6月起發布的原創作者榜單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行業走勢的合理性:專注於美妝、美食、生活方式等垂直領域的創作者集中發力,其他垂直品類也開始逐步出現短視頻內容創作者。截至目前,秒拍短視頻創作者覆蓋的垂直品類已經超過40餘個,而秒拍最新一期原創作者榜單中,TOP50中只有15個屬於搞笑分類,其他35個創作者分別來自8個垂直品類。
為何會有如此內容大逆轉呢?受眾其實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短視頻的受眾來自哪裡?其實是在爭奪電視上觀看電視台的非影視劇、非大型綜藝節目的觀眾時間,和做長視頻的視頻站點主攻影視、綜藝相對應。
這樣的受眾架構,決定了他們對泛娛樂不會產生長久黏度,在足夠短的時間內,獲得需要的信息,尤其是垂直極限的短視頻內容。一旦能夠提供這樣的養分,其實也就讓觀眾實現了頻道鎖定,尤其能夠吸引已經和電視漸行漸遠、逐步移動化生存的80、90後用戶。
同時,垂直類短視頻紅火的另一個背景則來自傳統媒體特別是廣電人才的轉型和入駐,專業的「手藝」,配合電視台時期良好的欄目訓練,其實也使得整個短視頻的創業風嚮往垂直領域發展。
泛娛樂的田已經被耕種的差不多了,可大量的垂直領域還在撂荒,這才是開荒創業的好時節。2016年的短視頻爆表,只是一個起手式而已。
秒拍自身覆蓋超過40個垂直領域的5000+個內容創作者,以及秒拍與同公司小咖秀日均視頻播放量峰值超25億次的內容生態,日均覆蓋超過7000萬用戶數,也在告訴內容創業者,不垂直、不邊緣化突圍,很難活。
變現:怎樣的商業化姿勢能養活創業者
短視頻創作者和早前如博客、微博、微信公號、長視頻等內容創造的前輩一樣,都有一座大山需要翻越,即商業化,或者更通俗點說,就是內容變現。不可能長期靠風投活著,依靠粉絲打賞也就是個溫飽,可怎麼變現走向小康呢?
一個貫穿互聯網內容創造始終的狀態是,商業化生態總是滯後於內容爆發的節點許多,甚至可能到了內容創造激情消退後,也一直就沒找到結合點。
秒拍白皮書列出了三種主流短視頻商業化生態:基於客戶付費的廣告模式、基於購買付費的電商模式和基於用戶付費的打賞訂閱模式。第一項目前大量品牌還在觀望期,市場並沒有爆發完全,而後兩者則基本是試水階段,小打小鬧,盡管有成功案例背書,但成熟、完整的商業化路徑還沒有真正顯現。
筆者認為,傳統的貼片、植入廣告和轉化率並不穩定的電商導購,還不足以在2017年實現真正的爆發,而靠內容付費呢?國內被免費分享模式教育長大的用戶群體多少也有點水土不服。
破局點依然是在垂直上。秒拍白皮書認為,醫學、財經、母嬰、兩性等專業知識類垂直內容在2017年可能會更受內容消費者青睞。
這是內容創業的路徑,但並沒有一個範例式的模式引領。愚以為,單純依靠廣告或導購這樣營銷效果滯後、廣告轉換率難以統計的方式,至少在目前還不成熟。而專業知識類垂直領域的內容付費,則大有可為。
其實就是通過短視頻,出售分享狀態之外的更有價值的知識,而且是短平快狀態下即時有效地知識。如財經類中,有效的股評短視頻,其時效性和即時有用性,可以觸發用戶的購買熱情,這其中所蘊含的商業化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博弈。用戶利益和付費所得一旦完成博弈,知識的即時生效、讓內容消費者利益得到更大增值,不用太多點擊,不用太多粉絲,亦可完成垂直短視頻的商業變現。
或許,這就是凱文?凱利在《技術元素》中提過的一千個鐵桿粉絲就可以養活一個手藝人的奇葩預言的落腳點所在。然後呢,再去走先導購、進而廣告的路徑。這其實就是一個短視頻下,異於其他內容創造領域常態商業化(先廣告、後導購、最後出現少了付費訂閱內容)模式的逆向演進。
5、現在短視頻的主題都有哪些?
每個人每天都會被手機里大量的短視頻沖擊著,有人教你健康養生,有人教你防盜防騙。有些是真情的表達,也有些是人為的製作。同一個主題的短視頻質量上參差不齊,內容上大同小異。每個人都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做一個表達,而那些主題和質量都較好的短視頻,背後基本都有團隊在運作。我們來說幾個常見的短視頻主題。
情感類和才藝類。年輕人除了對感情感興趣就是對感情感興趣。年輕人拍攝的情感類短視頻,要麼教你怎麼鑒別渣男渣女,要麼就是表妹和表哥哥們之間那點曖昧不清的故事,霸道總裁的情節設定依然是百看不厭,富家小子裝窮讓你感覺心動。年齡大的人基本更關注家庭感情,所以各種婆媳關系,親子關系屢試不爽。情感果然是每代人都逃不開的話題。現在沒點才藝都不能拍短視頻。短視頻哪個小姐姐小哥哥不會隨口飆高音唱歌跳舞,這邊一個健身達人,那邊來這武藝雜耍。每個孩子都會彈鋼琴,每個女孩都會跳芭蕾。每次看到這些都覺得自己不是年輕人,深感自愧不如。
養生類和技術流。沒點興趣特長一定要有個技術傍身。短視頻的技術類基本都是沒幾年的功夫活別想拿出來秀那種。比如一個雕刻木匠,不是一日之功吧,或者一個畫畫大佬,沒個十幾年功力怎麼出神入化。很顯然這類人相對還是比較少的,因為確實太費時間。中年人愛養生,今天這個不能吃,那個要多吃。因為短視頻里的健康養生,每天都活在我媽媽的嘮叨中,但是這之後的養生之道,有多少真有多少假呢。多少人只是為了點擊率不顧所以的轉發各種視頻,以至於內容泛濫不知所雲。
了解自己的特長知道自己的方向從而培養相應的能力,說不定下一個短視頻達人就是你。
6、國內前十的短視頻APP是哪十個?
微視是一個短視頻APP,可以製作和瀏覽短視頻
而且每看幾個短視頻,在右上角還可以領一個紅包
另外裡面還可以視頻跟拍,一鍵出片,還有一些小游戲可以玩
7、抖音等短視頻APP的崛起,讓我們生活更有趣了嗎?
在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已經纏著爸爸媽媽錄抖音小視頻了,我身為一個成年人,表示對此真的很沒有抵抗力。抖音讓人有上癮的魔力,一刷就停不下來。
最開始接觸抖音是因為室友開始進行土味兒情話模式,雖然覺得很非主流,但又覺得很有意思。我便走向了「一入抖音深似海,從此休息與我無關」的道路,明明晚上困得眼皮都掰不開了,還是不捨得放下手機。
抖音有毒,沒有自製力的人還是把這個軟體卸載了吧!
抖音小視頻把很多經典的歌又捧火了,但也把很多經典玩壞了。
「確認過眼神,我遇見對的人」是《醉赤壁》裡面的歌詞,第一次聽到的是抖音里一個帥氣小哥哥的翻唱版本。當時就感覺「哇哦,我的耳朵懷孕了」,查了下原唱,才發現是音樂才子林俊傑的歌。
但是有些人惡搞音樂、古詩、名畫,我覺得很不尊重藝術。
抖音的套路和「土味兒情話」讓我們覺得撩人已經成了一個技能。會撩又走心的人收獲了愛情,只撩不負責的人則是渣男渣女的標配。
「你看我的眼裡有什麼?」
「有眼屎嗎?」
「不,是可愛的你呀!」
這種情話的打開方式層出不窮,讓我們的業餘生活多了很多娛樂空間,但也讓很多人誤以為遇到了愛情。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抖音提醒的「非專業人士請勿模仿」,結果模仿一時爽,哭的淚汪汪。
有個父親模仿抖音上的「空中接人」結果把自己女兒的胳膊整骨折了,悔不自已。
雖然抖音能讓無聊的生活得以消遣,但是我們要理智看待,千萬不要有依賴性。
8、短視頻的崛起對人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第一,無孔不入的充滿著我們的生活。短視頻因為它的短,所以不需要一整段的時間去看視頻。如果是一個四十分鍾的電視劇,就沒有辦法隨時隨地地看。短視頻因為短,而且一分鍾以內的視頻內容也很豐富,所以很多人在閑暇時間都會打開手機刷視頻。我們在等公交,我們在坐地鐵,甚至是吃飯的時間,都會刷小視頻,小視頻的身影已經無處不在了。
第二,短視頻有的時候讓我們與周邊的人少了許多的交流。因為手機的快速發展,現在的社會有了越來越多的低頭族,而又因為短視頻的發展,也來了越來越多的刷短視頻的人。人們聚會的時候,甚至都會拿出手機各自刷著各自的小視頻,於是本來就不怎麼熱絡的人們就更加只顧著自己的手機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會少了許多,很多時候我們看著視頻笑的很開心,卻沒有顧著身邊人的感受。
第三,短視頻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短視頻的快速發展,讓一大批網紅都發展起來了,他們中的很多人通過短視頻帶貨,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相關工廠的發展,還帶動了快遞行業的發展。而且也帶動了一批人的就業,有的人沒有辦法找到工作,就選擇去短視頻行業發展,而且一個網紅的背後需要一個工作室的支持,他們需要一起尋找社會熱點話題,或者是分析要推薦的產品,這讓網紅團隊也應運而生。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短視頻的發展其實有好有壞,就跟網路一樣,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最好是可以充分利用短視頻的優點,盡量規避它的缺點,這樣才能更好的造福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