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有關新聞

新媒體有關新聞

發布時間:2020-08-21 21:27:12

1、什麼是「新媒體事件」

隨著微博的出現,面對微博微博語境下的層出不窮、瞬息萬變的「新媒體事件」,不同的學者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以「郭美美事件」和「溫州動車追尾事件」為例,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何鎮飈教授認為前者屬於「新媒體事件」,後者屬於「新媒體中的事件」,認為是否判斷為「新媒體事件」,要看事件發生的信息源是否來自於新媒體,也要看傳統媒體跟進報道的時間是否緊隨其後。武漢大學信管院和計算機院的沈陽教授則認為,有些事情是在新媒體中發酵、傳播、擴散、衰弱、沉澱後激活,這類似乎可以定義為「新媒體中的事件」,例如郭美美事件;而有些事情僅僅是通過新媒體來傳播、擴散之類的,和傳統媒體交相輝映,這類似乎可以稱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交織性事件」,例如「溫州動車追尾事件」。這兩位學者不同的說法,讓我困惑不已。郭美美在微博上炫富和網友「羊圈圈羊」發出動車求助信息,都是以微博作為信息源,也都先後有主流媒體跟進報道。僅僅根據信息源和主流媒體跟進的時差多少來斷定是否為「新媒體事件」,我覺得看不出兩者的明顯區別。另外,在傳統媒體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媒介大環境下,新舊媒體互相交織、相映成趣的事件。是不是因為有了傳統媒體的介入,就不能算做「新媒體」事件?香港學者李立峰則以香港「巴士阿叔」的Youtube短片事件,探討了香港報章與新媒體之間的關系。他指出,通過這一事件,可以看出「新媒體事件」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新媒體事件」往往在新媒體上流傳的信息和影像所引發,但是主流傳媒的反應、其接入的程度、時間和方式都會對新媒體事件的形成及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他發現香港大眾傳媒在受到「新媒體事件」的沖擊後,很快做出了「範式修正」,結果導致了「新媒體事件」在新聞生產的過程中被常規化、工具化,最終又被納入到權力關系的舊有體系之內,並沒有對傳統媒體的權力架構形成強有力的改變。在香港的「巴士阿叔」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電台節目、報章、電視台以及國際媒體所生產的內容,形成了一種「媒體循環」(media loops),當媒體互相引用對方的內容時,產生的便是這種滾雪球的效應,推動著事件的發展和膨脹,層出不窮的新版本則成為主流傳媒繼續關注事件的重要依據和報道的內容。

2、新媒體從哪幾個方面影響了傳統新聞

1、更碎片化;
2、更及時;
3、人人都可評論

3、有關新媒體的專業有什麼?

很多人對於新媒體專業比較感興趣,新媒體專業畢業能做哪些工作,適合學新媒體的有哪些人呢?新媒體專業就業方向:
技術類:包括文案專員(沒錯,文案也算是一門技術)、設計師、程序員等;
運營類:包括公眾號運營、微博運營、網站運營等;
媒體類:包括網路推廣、店鋪推廣、網路廣告投放等;
管理類:包括新媒體主管、新媒體經理、網路營銷主管等;
策劃類:包括互聯網產品策劃、活動策劃、事件策劃等。
做新媒體不是學體操,並不需要從小就骨骼清奇,也沒有神馬「某某更適合學」之說,只要用心學、走心練,都可以掌握。
不過,高三畢業生如果有以下特質,將來學習新媒體會更得心應手、上手更快:
第一是有一定寫作功底、或者有一定寫作愛好的:這些孩子通常喜歡在QQ空間發發日記寫寫心得,他們將來處理內容時會上手更快;
第二是愛聊天的:這些孩子喜歡用QQ、玩微信、聊陌陌,他們將來學習即時聊天時會比較得心應手;
第三是喜歡琢磨的:這些孩子考前就愛琢磨細節、猜測出題人的意圖,他們將來處理新媒體調研與快速跟進時會比較容易入門;
第四是愛動手的:這類孩子喜歡在電腦課上編個小程序或畫個畫,他們將來可以對簡單的代碼應用或圖片設計更感興趣;

4、新聞工作的職能在新媒體時代有哪些變化?

新聞工作者當下的三大困惑:
1.內容生產的獨立性困惑: 在社交媒體環境下,記者不再是獨立於受訪者和受眾的個體。他們有可能在受眾的期待下,產生參與事件的沖動。記者在新聞報道中難以保持中立性,甚至自己成為新聞事件的主角,參與、介入、影響新聞事件的發展進程。
2.媒介的管理者和生產者困惑: 在新媒體環境下記者的管理者和生產者身份開始合一,記者不僅關注內容生產還要關注內容推廣和受眾反饋,部分媒體也以量化考核指標作為記者的指揮棒。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記者為了更好的傳播效果討好受眾,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判斷。
3.移動平台的碎片化困惑: 由於其便捷性,移動平台已成為許多人獲取內容的第一來源。然而,移動媒體本身的碎片化、娛樂化特徵會影響內容的完整性,社交平台更有利於突發事件的告知和短評論,而不利於嚴肅、冷靜的思考。
三大矛盾:
1.快速與准確的矛盾 ,動搖著新聞記者獲取信息、發布信息的權威感,最終可能導致這種權威感帶來的對新聞職業應有的神聖感不復存在。
2.信息的量與質的矛盾 ,讓新聞記者感到傳播專業化受到空前擠壓,這種擠壓最終可能讓新聞記者感到關注度的喪失,由這種喪失帶來對新聞職業本身應有的傳播機制喪失信心。
3.信息題材的專與雜的矛盾 ,記者感到在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專攻某一領域的可能性不復存在,讓一人身兼采寫編播等數職,但專業水平沒有了,新聞稿件粗製濫造,新聞產品的質量下降,職業神聖感漸行漸遠。
對MJC和新聞學同學而言,這三個知識點太重要了,為什麼?因為最近幾年考新聞大題,大都是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理論、新聞實踐變遷。

這是比較專業性質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到你

感謝採納

5、新媒體和自媒體他們是什麼關系,有什麼區別,新聞聯播更新媒體有什麼區別

新媒體是一個大的概念,他包括自媒體,新媒體包含很多東西,比如微博、微信公眾號、自媒體系、百度系、知乎等等都是屬於新媒體的

6、記者利用新媒體發現新聞的事例誰有嗎?

很多啊,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為記者帶來了大量的素材,而記者現在也必須有全媒體的職業素養。類似上海黃浦江死豬事件,重慶雷政富事件,都是微博先爆出來,記者去采訪的。

與新媒體有關新聞相關的知識